没有离婚,老婆和别人同居怎么办?
妻子和别人同居是否犯重婚罪
1、已婚人与他人同居,并不都构成重婚罪。
2、已经结婚的人,只有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才构成重婚罪。
3、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是指已婚的人与婚外异性以同居生活,周围的人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情况。
4、犯重婚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 【重婚罪】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婚外情有什么区别
二者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首先,婚外情是指男女双方在已有婚姻家庭之外而产生的感情,俗称偷情。通常表现为背着老婆及家人在外面有了除婚配妻子(丈夫)之外的情人。但是仅仅依据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为依据起诉离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因此,婚外恋并不是离婚的法律要件之一。但一些当事人对此往往存在误解。有些人为了离婚时能得到赔偿,千方百计去“捉奸”,尽力搜集配偶通奸的证据,即便配偶一方与他人有通奸的性行为,但并非离婚的法定要件,也非要求损害赔偿的法律要件。
(二)其次,《婚姻法》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如果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就构成重婚。至于多长时间才算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三)最后,从以上可看出,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婚外恋是不同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合法夫妻的无过错方应当依法予以制止,但这种行为并不违反《刑法》的规定,如果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则构成重婚,应依法受到《刑法》的处罚。
在婚姻中发现妻子和别人同居,觉得妻子的行为背叛了感情、背叛了婚姻,想要通过法律追究妻子责任时可以找律师来帮助自己。发现了妻子和别人同居之后要追究妻子跟小三法律责任该怎么做,为了对自己有利最好与律师进行探讨。
易车讯 日前,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河南省氢能产业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推广示范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力争突破5000辆,氢气终端售价降至30元/公斤以下,建成3-5个绿氢示范项目。郑汴洛濮氢走廊基本建成,郑州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成氢能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方案提出,到2025年,突破氢能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核心技术,引进和培育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100家,打造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2—3家,氢能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低碳低成本氢气供应体系初步建立,建成3—5个绿氢示范项目,适度超前布局建设一批加氢基础设施,氢气终端售价降至30元/公斤以下。
具体来看,河南将重点打造“一轴带、五节点、三基地”的“郑汴洛濮氢走廊”。“一轴带”即郑汴洛濮氢能应用示范轴带,重点建设郑汴洛文化旅游城际客运氢能示范项目、郑汴濮陆港联运物流集散货运氢能示范项目、郑汴洛濮绿色低碳市政交通氢能示范项目;
“五节点”即郑州、开封、洛阳、新乡、濮阳五大产业支撑节点,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装备产业集群;
“三基地”即豫北、豫西北、豫中南三大氢能供给保障基地,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豫北、豫西北、豫中南3个氢能供给基地,探索绿氢生产供应方式,拓展绿氢供给渠道。
河南鼓励有能力、有需求的地方出台政策,适度超前布局加氢基础设施。优先在骨干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建设加氢站,鼓励现有加油(气)站、充电站增加加氢功能;搭建氢能智慧供应平台,建立氢气运输联动机制,实现多氢源、多运输方式、多加氢站间灵活调度。
结合濮阳、安阳、焦作、济源、许昌、平顶山等地焦化、氯碱企业的副产氢资源,进一步优化提升工业副产氢品质,为燃料电池应用提供低成本、稳定供应的氢源保障。同时,鼓励风光资源较好的豫北、豫西等区域,探索建设风电制氢、光伏制氢等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不断降低绿电及绿氢制取成本。
河南将提升氢能制、储、运、加全链条装备制造能力,重点发展水电解制、储、加一体化和撬装式加氢、移动高压加氢等技术设备以及加氢站控制集成系统,加速压缩机、储氢罐等关键部件产品国产化,降低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成本。
发展氢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整车核心产业,建设国内先进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示范集群。据了解,预计到2025年,河南氢能产业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搭建产业合资合作平台,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合作,争取优势企业在豫布局相关装备研发、产品设计和制造基地,实现本地规模化生产。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氢能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布局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行业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应用。
积极引进高层次氢能领域创新型团队。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协同推进氢能产业关键技术联合研发,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此外,河南将强化各职能部门在氢气制、储、运、加、用等环节的监管责任,指导企业研究制定氢能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处置技战术和作业规程,开展专项演练,及时有效应对各类氢能安全风险。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二)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揭牌成立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集聚研发平台(机构)40家。河南省龙子湖实验室(濮阳氢能示范区)筹建方案通过专家论证,4家中试基地、10家产业研究院挂牌运营。依托宏业生物牵头组建河南省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零的突破。实施科创型小微企业增量提质“春笋行动”,认定科创型小微企业127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52.9%。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93亿元,增长20%。制造业动能转换提速。建立重点产业链“双长制”,组建聚碳新材料、装备制造等10个产业联盟,实施巴德富新材料产业园、远景智慧储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攻坚项目140个,扎实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四新”产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2022广东涂料产业发展(濮阳)大会,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被纳入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家、创历史新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9.4%。未来产业破冰布局,成立氢能产业联盟,制定实施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成功举办2022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濮阳)峰会、现场签约重点项目15个,产业项目投资达293亿元。传统产业提质发展,136个“四化”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01.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79.6%。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亿秒电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快速发展,锐驰高科生产经营和智慧化科技展示中心项目建成投用,大数据智慧生态园等加快建设。5G应用示范场景持续拓展,华乐科技5G+工业互联网、工业园区智慧园区等5个项目成功入选河南省2022年第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产业集聚水平提升,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对全市的贡献率达85.2%。服务业发展持续恢复。加快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累计接待游客771.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4.4亿元。大力发展线上商贸模式,京东城市(濮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电商企业113家、产值突破7000万元。聚焦畅通供应链促进物流业发展,京东云仓清丰家居产地仓建成运营,厚疆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
(三)发展后劲蓄积增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率先搭建省辖市级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重点项目智慧调度平台,创新开展线上调度,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31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62.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9.1%。前三期“三个一批”项目综合评价居全省第4位,前四期“三个一批”项目投产率、达效率分别居全省第3位、第6位,第五期“三个一批”签约项目总投资居全省第4位。抢抓国家扩内需稳投资战略机遇,提前启动项目集中谋划,围绕十大领域谋划储备项目2377个、总投资7232.3亿元。紧盯国家政策争取资金支持,为169个项目争取上级资金100.78亿元。交通枢纽加快构建。济郑高铁濮郑段通车运营,濮阳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济郑高铁濮阳至省界段提速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濮阳至阳新、卫辉、聊城3条高速公路,G240范县杨集、S304濮阳县白堽黄河大桥加快建设。“升”字形铁路网、“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及环城高速网初步形式。能源保障能力提升。卫11、文13西储气库正式投运,文23二期开工建设,中原储气库容量达到106亿立方米,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中石化濮阳储气库公司在濮注册。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202.8万千瓦、占比达到55.3%,年发电量4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21万吨。
(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中心城区承载功能提升。新建城市道路71条、打通断头路10条,市城区下穿济郑高铁立交工程6条道路完工,绿城快速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中心城区污雨水管网清淤120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13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交付6870套、开工建设1634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城市面貌持续改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壮大。实施百城建设提质项目207个,完成投资30.3亿元,县城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14个开发区优化整合为9个,在全省率先集中揭牌,上半年如期完成“三化三制”改革任务;8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实现公共研发平台全覆盖。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夏粮总产171.9万吨,再获丰收。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产值达78.1亿元、增长8.6%,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县级全覆盖。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乡(镇)20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76公里,南乐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现涉农村庄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考核居全省第一方阵,清丰县被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全市无一人返贫、无一人新致贫,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居全省前列。
(五)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放管服效”改革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办理率、不见面审批率均达100%,“一窗受理”率达87.5%。出台《濮阳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施办法》,搭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1+9+3”政策体系,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出让土地335亩、减少企业投资成本7000万元。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区块链+医疗供应链”和大规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系统化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南乐探索”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探索实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强化房地产领域信用监管。在全省率先发行“绿色信易贷”,累计为12个绿色低碳项目融资3.72亿元;全面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模式,为企业发放贷款1.96亿元。开启“电等企业”供电服务新模式,实现了新入驻企业(项目)供电“即插即用”。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三年居全省第4位。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实施“13616招商突破”行动,成立12个产业招商专班,组建4个“双招双引”基地,锚定22个主要产业链条、50个重要节点,精准对接、靶向招商,上半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0个,包括生物基聚酯新材料产业链、正星科技农光互补氢能综合开发利用、科融新能源科技国际产业园、中建科钠离子电池新能源产业基地等4个超百亿项目,创历史最好水平。
(六)绿色低碳转型提速。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进。编制完成《濮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完善碳排放强度控制机制,对豫能发电、濮阳热电实施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强化能耗“双控”管理,为巴德富新材料、中汇新能源等11个重大项目协调新增能耗32万吨标准煤。加快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化利用,全市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3.5%。环境质量优化改善。制定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濮阳市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管理条例》5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市空气环境明显改善,秋冬防目标圆满完成,上半年PM2.5、PM10、优良天数3项指标“一平一降一增”。新建22处水质自动监测站,8个国(省)控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生态建设全面加强。编制完成《濮阳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122个、总投资1111亿元。新建提升森林(湿地)公园10处,新增省级森林特色小镇6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44个,完成造林3.3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0%以上。实施“四水同治”项目103个,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第2位,在全省2021年度河长制“四水同治”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完成11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7%,居全省第1位。10件25项重点民生实事进展顺利,8项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列入省规划的57个项目全部建成。“人人持证、技能河南”高质量推进,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8.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9.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4%。“一本六专”取得突破,濮阳工学院(本科)、濮阳科技职业学院(专科)纳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城区学校1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9所,南乐县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高标准建设6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完成8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我市推广应用。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14个、日间照料中心291个,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等工作统筹推进,信访及平安建设等工作获得全国表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总体来看,上半年经济运行企稳向好,但受外部环境和两次疫情冲击影响,部分经济指标未达到预期节点目标,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低于全年预期目标3.7个、1.6个、7.3个百分点,完成年度目标压力较大。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较为低迷,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增长缓慢,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与年度预期目标9.5%相去甚远。房地产市场行情冷淡,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1%。二是动能转换仍需加快。上半年,“四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分别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4个、5.8个百分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仍是空白,高新技术企业115家,占比不到全省的2%。三是要素保障有待提高。土地要素趋紧,建设用地储备不足,项目等地问题突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企业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四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影响,疫情防控、基层“三保”等刚性支出需求较大,财政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此外,部分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加剧,商品房去化周期居高不下,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电力电煤保供问题不容忽视。
历任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技术员,测设二队副队长、队长。中国援助孟加拉国桑布贡吉大桥专家组组员。河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监理部总监代表。安阳至新乡高速公路监理代表处总监副代表。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高速公路商丘至开封项目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豫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速公路濮阳至鹤壁管理处处长。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河南省交通厅总工程师。
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任河南省交通厅副巡视员。
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任中共河南省交通厅党组成员,河南省交通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