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煤炭资源量与储量概念是什么

昏睡的曲奇
坦率的秋天
2022-12-31 10:36:52

煤炭资源量与储量概念是什么

最佳答案
危机的溪流
简单的鞋垫
2025-08-22 01:39:29

埋藏在地下具有开发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数量,称作煤炭资源量。经过一定的地质勘探工作,确定符合国家规定的储量计算标准,并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称作煤炭储量。因此,也可以认为,煤炭储量是已发现的煤炭资源量,而未发现的煤炭资源量,一般称作预测煤炭资源量,二者之和,称作煤炭资源总量。 预测煤炭资源量是在系统分析研究煤田地质特征、成煤条件和成煤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煤田地质理论预测推定出来的煤炭资源量,根据预测依据的充分程度,一般分为预测可靠、预测可能和预测推断三级。

埋藏在地下的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人们只能随着煤田地质理论和探测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勘查资料的积累和对成煤条件认识的深化,才会对煤炭资源量的掌握逐步接近实际。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先后在1959年和1981年完成了两次全国煤田预测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有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进展,预测煤炭资源量也比第一次更符合实际。

一般情况下,煤炭储量是在预测煤炭资源量的基础上,经过择优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而且是逐年有所增加的。预测煤炭资源量提高为煤炭储量后,数量要减少。但减少的预测煤炭资源量不一定会完全等于所获得的煤炭储量,因此,便引起了煤炭资源总量的变化。所以说,煤炭资源总量、预测煤炭资源量和煤炭储量都是一个动态的数量,使用时,一般均应注明统计汇总的截止时间。

最新回答
漂亮的毛巾
调皮的导师
2025-08-22 01:39:29

(一)煤炭资源总量及分布特点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优势矿种,是能源安全的基础。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煤炭约占我国矿物能源资源的95%、储量的90%、产量的75%,2007年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9.5%。我国煤炭资源分布面积达60×104km2,埋深1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约2.92×1012t。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品种齐全,除上海市外,在其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探明储量。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总体格局是,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山东、安徽、河南、河北5省,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对贫乏中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山西、陕西和内蒙古3省(自治区)储量丰富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也较丰富。煤炭储量超过1000×108t的为山西(占27%)、内蒙古(占21%)、陕西(占16%)3省(自治区),约占总保有储量的64%。储量在100×108~1000×108t的省(自治区)依次为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河南、黑龙江、山东、河北。上述12省(自治区)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95%。地理分布上具有“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特点,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西部及北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少,供应不足,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煤炭储量多,生产区域集中,决定了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特点,造成煤炭长途运输紧张、水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制约了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

煤炭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体,1978年以来,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70%左右。2008年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27.93×108t和27.40×108t(图5-19)。

图5-19 1990~2008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对比图

图5-20 2006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

我国的煤炭生产能保证国内需求,并保持适当出口。1949年煤炭生产3243×104t,1960年3.97×108t,1970年3.54×108t,1980年6.20×108t,1990年达10.80×108t,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煤炭生产量为27.93×108t,比1949年煤炭产量增长了86倍,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生产煤炭超过400×108t。电力、钢铁、化学和建材工业等是主要耗煤部门,发电用煤仍在我国煤炭消费中占主要地位,所占比例超过50%。钢铁、建材和化工等行业也在煤炭消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图5-20)[89]。据中国工程院根据我国2003年实际消费的煤炭总量预测,预计2010年、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分别为22.2×108t和25.8×108t[90]。但实际情况是,2007年煤炭消费就达到26.2×108t,2008年达到27.4×108t,比2007年增长4.5%。由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按照目前大多数预测方案,未来20~30年煤炭生产和消费依然在一次能源中保持60%左右的比例,2030年,煤炭需求量将达到50×108t左右,比中国工程院2006年的预测方案高出一倍。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长加快,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煤炭成为支撑中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能源。但是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产能布局也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12省(自治区)。随着开采年限和开采强度的增加,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省煤炭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产能下降,煤炭产量将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3省(自治区),煤炭运输的压力增大。煤炭开发利用对土地、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破坏较大。经济建设对煤炭的巨大需求所造成的资源、环境及运输等问题日益严重。

神勇的战斗机
彩色的酒窝
2025-08-22 01:39:29
中国

煤炭资源

情况

中国

煤炭资源

丰富,截至2002

年年底,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的矿区6019

个,查明

煤炭资源储量

为10201

亿吨,其中煤炭基础储量3341

亿吨(

煤炭储量

为1886

亿吨),

煤炭资源

量为6872

亿吨。按照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

煤炭储量

1886

亿吨计算,我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

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

吨,即全国年产19

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另外,包括3341

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

亿吨资源量共计10201

亿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另外,中国炼焦用煤储量为649

亿吨,还有基础储量1244

亿吨、资源量1477

亿吨;按照近期中国焦炭的生产能力,已经探明的炼焦用煤储量,可以保证开采200

年左右。

我国

煤炭储量

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

北方地区

,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

煤炭资源

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

于川

、云、贵、渝地区。

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

变质作用

并存,致使中国

煤炭品种

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

褐煤

到高变质程度的

无烟煤

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

煤种

分类,其中炼

焦煤

类占27.65%,非

炼焦煤

类占72.35%。中国虽然

煤炭资源

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

煤炭储量

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

褐煤

,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2、中国

煤炭资源

的特点

(1)

煤炭资源

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

回采

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

煤炭资源

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2)煤炭资源的

地理分布

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

南少

西多

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

大行政区

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

煤炭资源储量

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南地区

煤炭资源

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

珠江三角洲地区

;西南

煤炭资源

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

煤炭品种

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

焦煤

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

煤种

中,

瘦煤

、焦煤、

肥煤

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

钢铁企业

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

焦煤

很少。在东北地区,

钢铁工业

在辽宁,

炼焦煤

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4)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露天开采效率高,投资省,

建设周期

短,但中国适于露天开采的

煤炭储量

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

褐煤

,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美丽的裙子
愉快的乌龟
2025-08-22 01:39:29

第一节 资源现状

一、含煤地层及煤层和煤质

新疆含煤地层有中石炭统黑山头组,上二叠统扎河坝组,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哈玛沟组,康苏组)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塔什店组、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杨叶组)、八道湾组、西山窑组为主要含煤地层,遍布全疆各煤盆地。塔里奇克组为次要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库拜煤田。黑山头组,扎河坝组出露在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富蕴县一带,为局部含煤地层,但煤质变质程度高,黑山头组属贫煤—无烟煤阶段,扎河坝组属瘦煤—焦煤阶段。

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分布于区内各煤田,分布广、面积大。八道湾组在和什托洛盖煤田含可采煤层3~7 层,可采总厚4.07~13.8米;准东煤田含可采煤层8层,总厚25 米;准南煤田含可采煤层5~25 层,总厚9~48.5 米;吐—哈煤田含可采煤层1~18层,总厚6~31.2米,伊犁煤田含可采煤层4~7层,总厚9~48.5米;塔什店煤田(哈玛沟组)含可采煤层5~8 层,总厚8~10.9米;库拜煤田含可采煤层1~5层,总厚0.8~9.03米。

本组煤种较齐全,以长焰煤、不粘煤、气煤为主,肥煤、焦煤、瘦煤次之。

西山窑组在和什托洛盖煤田含可采煤层12~16 层,总厚8~25.1米;准东煤田含可采煤层2~14 层,总厚5.97~76 米;准南煤田含可采煤层3~55 层,总厚8.8~134.7 米;吐—哈煤田含可采煤层3~25米,总厚14.73~85.75米;伊犁煤田含可采煤层3~12层,总厚8~25.1 米;塔什店煤田含可采煤层6~13 层,平均总厚11米,库拜煤田含可采煤层11层,平均总厚11.88米;

本组煤种以低灰、低硫长焰煤、不粘煤、气煤和贫煤为主,局部为瘦煤、焦煤和肥煤。

塔里奇克组主要分布在库拜煤田,含可采煤层1~13层,可采总厚1~33.7米,为低灰、低硫、肥煤和瘦煤。

二、资源储量

(一)查明资源储量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截至2005 年底,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023.0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33.79 亿吨,资源量889.25 亿吨,约占全国煤炭资源10%,在全国各省区中排第4位。

在已查明储量中,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约占已查明储量的91%,其次为气煤、肥煤和焦煤约占8%,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储量很少。

2005年全区上储量表的煤产地 319 处,其中,大型矿区45处,中型15处,小型259处。

查明储量中大于100亿吨的煤田有4 个,即:准南煤田西段、准东窑头泉、大南湖和沙尔湖。

50~100吨的煤田7 个:乌鲁木齐煤田、吐鲁番七泉湖煤田、艾丁湖煤田、克尔碱煤田、阜康三工河煤田、和什托洛盖煤田、三道岭煤田。

5亿~10亿吨煤矿区6个:乌鲁木齐芦草沟矿区、铁厂沟矿区、艾维尔沟矿区、库仑铁布克矿区、俄霍布拉克矿区、伊北煤矿区。

(二)保有资源储量

截至2005年底,新疆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008.2 亿吨,其中,储量55.29亿吨,基础储量122.39亿吨,资源量885.82 亿吨,各煤田保有储量详见表4-3-1。

表4-3-1 2003年新疆主要煤田保有储量表 单位:亿吨

从表4-3-1 可知,保有储量最多的是吐哈煤田(45.9%),其次是准南煤田(28.61%),两处合计与全区煤炭储量的74.51%,如果再加上准东煤田(13.84%),达到88.35%。三处煤田集中了全区煤炭储量的88.35%,可见新疆煤炭资源储量的高度集中。

保有储量中,主要煤炭种类是长焰煤占71.74%,其次是不粘煤占18%,气煤6.5%,这3种煤占了总量的96.2%,剩余的其他煤种总共才占3.8%,其中肥煤0.69%、焦煤0.68%,详见表4-3-2。

表4-3-2 2005年新疆保有储量各煤种比例表

(三)煤炭资源地域分布

新疆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全疆14 个地(州、市)中有13 个都有煤的分布,只有博尔塔拉州为无煤区。但储量十分集中,天山及其南北坡煤丰,南、北边远地区煤贫,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州和阿勒泰地区缺煤。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吐鲁番地区、昌吉州、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共占全区保有储量的98.30%,其中哈密大南湖煤田查明保有储量为143.81 亿吨,沙尔湖煤田224.57亿吨,准南煤田西段157.5 亿吨,奇台窝头泉煤田132.68亿吨,都是百亿吨以上的特大煤田。而南疆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苏州三地州只有全区煤炭保有储量的0.15%,阿勒泰也只有全区保有储量的0.05%,详见表4-3-3。

表4-3-3 2005年新疆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地域分布表 单位:万吨

第二节 开发利用现状

新疆煤炭开发利用长期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从1995 年的煤炭生产量2545.2 万吨,发展到2005 年的3942.29 万吨。而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淘汰9 万吨/年以下矿井,矿山企业逐年减少,从1995 年的973 个矿山企业,减少到2005 年的586 个,详见表4-3-4。

表4-3-4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一览表

煤炭是自治区固体矿石产量最多的矿种,2005 年生产煤炭3942.29万吨,占全区固体矿石产量45.51%;实现工业产值26.93亿元.煤炭产品13 种,有焦煤、1/3 焦煤、肥煤、气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风化煤、未分牌号煤等。

自治区3个国有重点煤矿:乌鲁木齐矿务局、哈密矿务局、艾维尔沟煤矿,2003 年分别生产原煤 412.48 万吨、382.8 万吨、97.94 万吨。总产量为 893.22 万吨,占自治区原煤产量的31.56%,再加上其他国有煤矿,共计生产原煤1364.36 万吨,占到全区原煤产量的48.21%。

2003年原煤生产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塔城、阿克苏、伊犁、吐鲁番8 个地(州、市)煤炭产量占全区原煤产量的96.8%。其中,原煤产量在500 万吨以上的有乌鲁木齐市、昌吉州;300~500 万吨的有哈密、塔城、阿克苏地区,100 万~300万吨的有伊犁州直属,详见表4-3-5。

表4-3-5 2003年各地(州、市)原煤开发利用情况表

第三节 资源优势及开发潜力与发展前景

一、资源优势

(1)煤炭是新疆的优势资源,储量丰富、远景可观、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已查明保有储量1008.2 亿吨,居全国各省(区、市)第4位,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预测量18182.3 亿吨,占全国资源预测量的40.5%,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准噶尔煤盆地煤炭资源量7600亿吨,吐哈煤盆地资源量5100亿吨,都属世界级资源量5000亿吨以上的10个大型煤盆地之列。

(2)煤炭种类齐全,配套程度高,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煤、中粘煤、不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以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其次为中变质的气煤、肥煤和焦煤。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少。

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是优良煤质、浅变质煤是煤炭液化和地下气化,实施煤炭洁净技术的理想煤质。

(3)大型煤田多,储量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利用,如哈密的煤换电工程,就是依托大南湖大型煤田而建设的。

(4)煤层多,煤层稳定,煤层厚度大,几个主要煤田的煤层总厚度一般都有几十米,100米,最大的可到182.24米。

(5)地质构造简单,地质变动小,煤层产状平缓,有利开发利用。

(6)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

(7)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兰新、北疆、南疆三条铁路沿线,交通方便,经济比较发达,外部建设条件好。

二、开发潜力及发展前景

新疆是全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远景储量居全国第1 位。煤种齐全,配套性好,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一)准东煤田

主要含煤岩组是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数多,煤层厚度大,煤层间距小,煤层属稳定—较稳定型。煤层结构较简单,产状较缓,埋藏浅。煤质较好,低灰—特低灰,低磷—特低磷,高发热量,是良好的动力、化工和民用煤。预测资源量3747.6亿吨。

其中探明保有资源储量达13.84 亿吨。区内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易于开发。

(二)准南煤田

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有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两个含煤组,煤层多,厚度大较稳定,结构较简单,层间距小,保有资源储量达274.30亿吨,预测资源量1831.45亿吨。

煤质较多,煤种齐全,配套性好。这一地区又是新疆工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交通方便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煤炭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尤其是今后环保型洁净煤开发的优选基地。

(三)和什托洛盖煤田

该煤田范围内,是新疆北部地区煤炭的主产区,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中统西山窑组,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60.54 亿吨,预测资源量1019.43亿吨。是塔城、克拉玛依、阿勒泰等地煤炭供应基地。开发以民用和动力为主。

(四)吐哈煤田

煤炭丰富,探明储量较多,含煤以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级和中统西山窑组为主,煤层多,厚度大而稳定,结构较简单,探明保有资源储量440.16亿吨,预测资源量为5305亿吨。

煤质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煤层埋藏浅,易采,交通方便,是新疆进入内地的门户,为以后环保型洁净煤的良好开发基地。

(五)伊犁煤田

煤层多,厚度大,储量丰富,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的上、下两个含煤段,保有资源储量23.24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4773亿吨。

煤层煤质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属优质动力、民用煤更适宜开发环保型洁净煤。

伊宁地区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在煤炭开发上除满足本地区工农业的需求外还可西出国境走向国际市场。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六)库拜煤田

区内煤炭资源较丰富,已探明保有储量16.37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358.7亿吨。

煤质好,煤种较全,低灰、低硫、高发热量,有气、肥、焦瘦等各种煤类型,最适宜做炼焦及动力、化工、民用等多种用途,区内交通便利,煤炭开发利用前景较好。

(七)焉耆煤田

该区内亦有较多的预测远景资源量达594.1亿吨,保有资源量为8.36万吨。属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煤,煤种以长焰煤、气煤为主。

煤田含煤岩系为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的上、下两个含煤段,煤层多,煤层厚度较薄,可采层数较少。

该煤田位于新兴石油工业城库尔勒市的北侧,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是开发环保型洁净煤的有利地区。

(八)其他煤田

除了以上7处主要煤田外,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西缘和南缘还分布有一些构造盆地型的聚煤小盆地,如乌恰县托云盆地,阿克陶—叶城零星小盆地,和田地区的杜瓦—布雅盆地和甫鲁—吾鲁克赛、且末—若羌县江格沙依—艾西山间小盆地等。但这些小盆地成煤环境差,煤层少,极不稳定,含煤程度很低均属缺煤地区,可采煤量很小,形不成规模,是煤炭开发利用困难地区,新疆各地区煤田预测储量,详见表4-3-6、表4-3-7。

表4-3-6 新疆各地(州、市)煤炭资源预测资源量表 单位:亿吨

表4-3-7 新疆各煤田(煤矿区)预测储量表 单位:亿吨

第四节 煤炭供需形势与资源配置

一、供需形势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带动了煤炭需求的增长,2001 年世界产煤45.64亿吨,比上年增长0.31 亿吨。2001 年我国原煤产量11.06 亿吨,从国外进口原煤249 万吨,出口原煤9012 万吨,原煤消费量为12.62亿吨,保持了煤炭的产需平衡。

新疆是我国原煤生产的重要省区之一,排名在第10 位上下。原煤产量以3.5%的增长率稳定增长。2003 年生产原煤3482.9 万吨,工业产值278632.0万元,其中,区内销售2884.9 万吨,调出自治区235.2万吨。消费量3129.7万吨,从区外购进235.2 万吨,进口0.4万吨,保持了产需平衡。

(一)煤炭需求情况

我区煤炭需求主要是火力发电煤消费量大,其次是民用煤和一般工业用煤。后者消费量波动不大,而前者常常是一个地区煤炭消费量增减的主要因素,下面是各地主要火力发电装备的用煤增长情况,详见表4-3-8。

表4-3-8 火力发电用煤增长情况表

(二)自治区煤炭消费量与产量预测

根据多年来我区煤炭产需平衡的状况,这里只对煤炭的产量作了预测,同时对各时段的煤炭储量需求也进行了预测。

2003年新疆煤炭产量3482.9 万吨,以此为基数,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煤炭增长指标6.7%测算,对煤炭储量的需求,以可采系数0.4测算。

(三)各地区煤炭产量预测

各地区煤炭产量预测,采用6.7%的增长率与可预见用煤增长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二、煤炭资源配置

依据上述煤炭产量预测结果,以2003 年矿产储量表中的煤炭基础储量为依据进行配置,以减量法计算剩余储量和保证年限。

(一)自治区煤炭资源配置

自治区“十一五”和“十二五”3个时段的煤炭预测产量分别是:19633.4万吨、27176.4 万吨;对煤炭储量的需求量分别是49084万吨、67941万吨。以此进行资源配置后,还有剩余煤炭基础储量867747万吨,资源量8816310万吨,详见表4-3-9。

表4-3-9 新疆煤炭资源配置表

剩余基础储量还能保证2015 年之后有140 年的服务年限,剩余资源量的保证年限更长。这说明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二)各地区煤炭资源配置

全区12个产煤地区,煤炭资源丰、缺不均,相差悬殊,但都能保证“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煤炭生产正常增长的配置需求,详见表4-3-10,如果要有重要煤炭建设项目,则应视各地的剩余储量多少进行配置。

根据各地保证“十一五”和“十二五”煤炭储量配置后,剩余储量的多少,以2015年的煤炭预测产量为基数,在不考虑增长因素的情况下,测算了2015 年之后保有煤炭储量(不含资源量)对生产保证年限,其结果以吐鲁番地区最长,为166年,和田地区最短,为17年,这大致说明了各地煤炭资源的丰、缺程度,更表明了各地区保有基础储量和生产规模的适应情况,详见表4-3-11。保证年限短的应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升煤炭资源量的级别,以保证有足够的煤炭基础储量,满足煤炭生产对资源的需求,或加强普查找矿,发现新的煤炭资源。保证年限长的、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应加大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表4-3-10 各地区煤炭资源配置表 单位:万吨

续表

续表

表4-3-11 2015年资源量各地区煤炭剩余资源储量表 单位:万吨

三、煤层气资源

(一)资源现状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一种高效洁净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改善能源状况,而且能从根本上防止煤矿瓦斯事故,改善煤矿安全条件。我国煤层气甲烷含量大于等于4立方米/吨,据预测,全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4.34 万亿立方米。新疆煤层气资源2202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1位。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储存状态,可分3种形式即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吸附气是其最主要的存储状态,约占煤层气总量的80%以上,其次为游离气,而溶解气只占煤层气总量的1%左右。

煤层气含气性一般用含气量,甲烷浓度,资源丰度和含气饱和度加以评价。全国平均含气量介于4.0~27.1 立方米/吨之间,平均9.76 立方米/吨,煤层平均甲烷浓度 83.3%~97.0%,平均90.6%,资源丰度为0.06~8.77亿立方米/平方千米,平均为1.15亿立方米/平方千米,含气饱和度平均为45%。

煤储层物性参数主要包括孔隙率、渗透性、吸附—解吸性能和储层压力等。这些特征直接控制煤储层的含气性,影响煤储层渗透性能和煤层气的开采潜力。

新疆主要煤田和煤矿区,主要由侏罗纪的低—中变质阶段烟煤为主,总含气量较低。

(二)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前景

煤层气资源在全国来说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对资源的研究程度还是矿区的工程程度都很低,还需要做大量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后,才能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全国客观的评价。

对我们新疆来说,煤层气资源的勘查研究程度同样也是很低的,所以要想作好新疆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工作,首先就要加强煤层气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煤层气的控气地质因素,选择较有利的生、储聚气区开展煤层气的资源评价,重点对煤储层特征、渗透率、含气量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分析评价,开展低渗透率煤储层煤层气的开发工艺研究,选择最有利地段,做煤层气地面开采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全区推广。

椐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参数,比较有利于开发的地区应具备如下条件:

(1)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分布面积大,煤层总厚度达8米以上,单层厚度2米以上,厚度稳定。

(2)煤层含气量达到 8 立方米/吨以上,渗透率 0.1 米/天以上。

(3)煤层埋深以300~1000 米为宜,煤层产状平缓,地质构造简单,存储条件好。

(4)距城市较近,便于利用。

根据以上条件,综合分析新疆主要煤田煤层气的赋存条件后认为:新疆的准南煤田、吐哈煤田、伊宁煤田、库拜煤田等4大煤田以及规模较小的准西北和什托洛盖盆地、焉耆盆地都是有着比较好的生、储煤层气条件的地区。这些煤盆地内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层多,单层厚度大,煤层稳定和较稳定,且分布范围广阔,面积达数万平方千米以上,在这样广大范围的煤盆地中一定会存在一个乃至数个气量丰富、储存较好,适宜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段,这些煤盆地的煤变质程度较低属中—低变质阶段,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率RoX在0.5%左右,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生气能力较差,但吸附能力较强,地质构造多数较简单,断层少,产状较平缓,易于煤层气的保存而不易散失等有利煤层气生、储的客观因素。

大气的耳机
儒雅的自行车
2025-08-22 01:39:29

河南省范围含煤地层分布在栾川-固始断层一线以北的华北地层区。该区地层发育较齐全,仅缺失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下统。含煤地层有新元古界栾川群煤窑沟组、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上三叠统谭庄组、下侏罗统义马组、第三系潭头组、东营组和馆陶组,其中石炭-二叠系为主要含煤地层。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赋存于三门峡—宜洛—平顶山—确山—固始一线以北地区,其中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总厚520~950m,平均厚727m。根据煤炭资源的分布划分为安阳、鹤壁、焦作、济源、陕渑、义马、新安、宜洛、临汝、偃龙、荥巩、登封、禹州、平顶山、永夏、新密、确山17个煤田,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近几年的资源整合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煤炭工业体系和建设布局,形成以平煤、焦煤、鹤煤、义煤、郑煤、永煤、神火7个大型国有煤炭集团为主体的豫西、豫北、豫中、豫东4大煤炭生产基地,河南省煤炭品种齐全,在国内、国际煤炭市场起到了承西启东,南北贯通的作用,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4年河南省煤炭保有地质储量5528700×105t,可采地质储量1836408×104t,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保有储量688193.1×104t,可采地质储量415127.7×104t,在建和基建、规划矿井保有储量地质储量3544837×104t,可采地质储量1603684×104t。详见表7.1。

表7.1 2004年保有地质储量与2005~2010年储量一览表单位:104t

续表

危机的大神
欣慰的短靴
2025-08-22 01:39:29
我国煤类齐全。按国家现行的煤炭分类标准,将自然界的煤划分为14大类,即褐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1/2中黏煤、气煤、肥煤、气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无烟煤等。这14类煤种在我国成煤区域中均有赋存,只是有丰有欠之别。中国煤炭资源在成矿空间上展现出西部多、东部少北部多、南部少的成矿地质特征。

从煤的基本用途上看,通常将煤炭资源划为炼焦用煤和非炼焦用煤两大部分。从煤炭资源富有程度上看,我国非炼焦用煤很丰富,而优质炼焦用煤较少。

无烟煤是非炼焦用煤的主要品种之一,是成矿煤化程度最高的煤,具有挥发分低、密度大、硬度高、火力强等优点,用途广泛,通常作民用和动力燃料,也可加工成无烟煤滤料做水处理使用。主要分布在山西、贵州、河南、四川、宁夏、湖北等省(区)。

我国炼焦用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占全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的22%,不仅所占比重不大,而且品种也不均衡。其中,气煤占炼焦用煤的40.6%,而且肥煤、焦煤和瘦煤三个炼焦基础煤,分别仅占18.0%、23.5%和15.8%。炼焦用煤的原煤灰分一般在20%以上,多属中灰煤,基本上没有低灰和特低灰煤,且硫分偏高,不具优势。我国煤类品种虽全,但有丰有欠。真正具有优势的和勘査开发有潜力、有后劲的是低变质烟煤,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都不多,属于稀缺煤种。

综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适合露天开采的煤田(或矿区)少,适宜地下开采的煤田多,非炼焦用煤储量丰富,特别是其中的低变质烟煤规模大、煤质好、储量多,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0%以上。因此,应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特点和成矿地质条件,发挥自有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开发好、保护好、利用好,以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煤炭资源。

传统的河马
昏睡的花生
2025-08-22 01:39:29

煤炭资源评价是对影响开发开采效益及相关决策、与煤炭资源有关的内外部条件所做的全面评价。

一、煤炭资源评价的基本任务

煤炭资源评价属矿产资源评价的范畴。矿产资源评价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以地学、数学、经济学、技术学理论为基础的涉及基础地质、方法地质、经济地质门类的边缘学科。它以评估矿产的供开采可利用性及其潜在价值为主要内容,服务于国家或区域(地方)的社会发展规划,优选矿产开发建设项目。

煤炭资源评价不仅满足于对煤炭资源的预测,还必须在资源预测的同时进行煤炭资源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的评价,以便正确评估我国的煤炭资源潜力。

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工作任务:

1)研究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系统

2)清理已发现但尚未开采的煤炭资源,确定评价单元,收集整理其全部评价指标特征值

3)建立煤炭资源综合评价数据系统,按优劣程度对评价单元分类排序,分析煤炭资源形势,以便为今后煤炭资源普查与勘探及中长期规划和煤炭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参考。

二、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指导原则

1)煤炭资源综合评价为介于矿床技术经济评价与资源形势分析之间的,以勘探区(井田)为单元的,对煤炭资源可利用性的优劣程度进行分类排序的定性定量评价。

2)力求符合煤田地质勘探实际,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从批准的地质报告中整理提取,地质报告没有包含的则依据区域资料进行类比或推断。

3)以现阶段煤炭工业和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经济条件为基本尺度,以现行的技术政策、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为标准,确定指标特征取值、赋值标准及其分类界限。

4)分全国和省(区)两个层次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特征取值、赋值以及方法模型全国统一,指标的重要度(权值)则根据各省(区)的资源特点和当地技术经济水平,通过专家意见调查分别综合制定,全国的指标权值按煤炭资源综合评价区分别制定。

5)以勘探区(井田)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地域上不重复,不留空白。以不同勘探程度分类,但评价的实体模型是一致的,按照统一的煤炭资源赋存区划综合汇总。

6)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系统将是动态的,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煤田地质勘探的深入,不断更新、充实。

三、煤炭资源评价的基本特点

煤炭资源综合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决策问题。煤炭资源开发的可利用性受自身的地质条件、开发技术条件及其外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选择合适、简捷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处理这些繁杂的因素。层次分析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为众多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工作者所采用。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煤炭工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可供开采的后备资源不足其次,在资源不足的同时,资源损失、浪费非常严重第三,“三下”压煤量不断扩大。这就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迫切要求。

对煤炭资源的评价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人们除了从传统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这种“技术”的角度来评价其资源量(储量)及品质特征、开采技术条件之外,还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价煤炭资源的经济价值、开采获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