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先生为什么坚持发展薄膜光伏?
外界对汉能选择薄膜技术路线的质疑从未停息,李河君仍然坚持没有错,汉能从2009年开始进军薄膜电池,李河君希望将证明拉长至2013年,彼时3GW产能将释放,多个电站正式动工,“看看硅谷,光伏研究现在还有晶硅吗?基本都是薄膜。”
“薄膜生产过程零污染,是弱发电,对太阳光的角度要求不像晶硅那么刁。”
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涉及两部分:薄膜和玻璃
薄膜部分的股票见 http://stock1.cf8.com.cn/news/20130116/607789.shtml
玻璃部分国内大型玻璃公司都涉及到,包括南玻股份、金晶科技、孚日股份、耀皮玻璃等等
简介:
薄膜光伏电池可以使用在价格低廉的陶瓷、石墨、金属片等不同材料当基板来制造,形成可产生电压的薄膜厚度仅需数μm,目前转换效率最高可以达13%。薄膜光伏电池除了平面之外,也因为具有可挠性可以制作成非平面构造其应用范围大,可与建筑物结合或是变成建筑体的一部份,应用非常广泛。
特色:
1.相同遮蔽面积下功率损失较小(弱光情况下的发电性佳),
2.照度相同下损失的功率较晶圆太阳能电池少,
3.有较佳的功率温度系数,
4.较佳的光传输,
5.较高的累积发电量,
6.只需少量的硅原料,
7.没有内部电路短路问题(联机已经在串联电池制造时内建),
8.厚度较晶圆太阳能电池薄,
9.材料供应无虑,
10.可与建材整合性运用(BIPV)。
由于薄膜电池弱光发电效果好,对光照角度也没有晶硅电池要求高,特别适用于屋顶等分布式发电领域。国内分布式发电仍处在起步阶段。据李河君介绍,汉能未来的薄膜电池将主要通过B2B的形式,应用于国内众多的工厂屋顶,替代工业发电。
目前,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主要有硅晶体与薄膜两种,薄膜技术又分硅基、碲化镉和铜铟镓硒(CIGS)等几种技术路线,不同薄膜电池产品的转化率不同,成本也不相同。薄膜电池能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主要看转换率和成本这两个关键指标。
11月29日,汉能控股集团在京举行战略发布会,正式宣布其薄膜太阳能组件年产能达到3GW,成为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同时,通过技术并购和自主创新,汉能的薄膜光伏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铜铟镓硒(CIGS)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15.5%。
“薄膜是生产过程零污染,是弱发电,对太阳光的角度要求不像晶硅那么刁。”李河君举例,汉能在新加坡和广东都对薄膜、晶硅组件做对比测试,在新加坡的测试中前者比后者发电量多了40%,后者则多20%。李河君又介绍,薄膜电池10%的转换率实际上相当于晶硅电池17%~18%的转换率,“因为薄膜电池对光照角度要求不高,即便是阴天也可以发电,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薄膜电池的竞争力将大大提高。”
一、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优势:
1、1平米的双结硅基薄膜组件输出功率约为78Wp,而相同面积的多晶硅组件的输出功率约在147Wp。
2、除组件外,其他配套产品的成本更低。因晶硅组件的单位面积出功率约为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2倍,那么建设同样大小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站,晶硅组件使用的数量约为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一半,那么所需要的电气设备和电缆的耗量,在使用晶硅组件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站中比使用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要小很多。
3、占地面积更小。建设同样容量的屋顶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因所需要的晶硅组件的数量要远少于双结硅基薄膜组件,则相应的,使用晶硅组件的屋顶光伏发电站的占地面积比双结硅基薄膜组件要小很多,使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成本更优。
4、晶硅组件的结构使得其比双结硅基薄膜组件更易运输。因大型地面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大都建于偏远地区,需经海运、陆运等多种途径才能到达项目现场,在运输过程中,双结硅基薄膜组件(尤其是无边框型的产品)因其自身的玻璃结构,在相同的包装情况下,更易出现碎裂,而晶硅组件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5、便于安装。晶硅组件重量较双结硅基薄膜组件更轻,在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项目的现场,更容易安装到支架上。
晶硅组件在屋顶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应用中出现的缺陷主要为,在出现遮阴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孤岛效应,这将极大的降低整个阵列乃至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的功率输出。
二、薄膜太阳能发电优势:
双结硅基薄膜组件在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应用中,其主要优势体现在:
1、功率温度系数小。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温度系数约为-0.19%/℃,而晶硅组件的温度系数约为-0.44%/℃,说明双结硅基薄膜组件在夏天,热带地区或是沙漠地区的每瓦发电量要略高于晶硅组件。
2、在光照弱或者出现遮阴的情况下,使用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要略高于使用晶硅组件建设的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站。
薄膜硅光伏电池光吸收率创65%新纪录,这一突破有哪些意义?对光伏行业可能毫无意义,对太阳能电池研究有一些启发作用吧。实际量产的电池组件,单晶硅大概18.5%,多晶硅16%,薄膜有很多种,硅锗8-12%,碲化镉18-20%,铜铟镓硒15-17%,砷化镓30%。这几种是现在市场上主要的薄膜电池,批量生产转换效率大概在这个范围,实验室的数据要高出1-2个百分点。大家都知道光伏的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去年全球光伏安装量大概是27GW,而产能至少是在70GW,其中中国有50GW以上的产能(数据来自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那么这些过剩的产能是如何产生的?很大程度是被欧盟国际对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刺激出来的。2004年开始,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相继出台新能源补贴政策,使得国内的光伏企业看到了巨大的的市场,不断扩张。但光伏产业原料、市场“两头在外”,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中国的光伏企业严重依赖欧洲订单,欧债危机后不仅需求减少,各国政府还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并减少了补贴力度,结果光伏企业的财务数字都很难看。欧盟发起的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对企业出口也会造成严重打击。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某些光伏企业所在城市的主管官员发生了变动,也对光伏企业的政策性补贴有所影响,这里就不多谈了。新能源给投资者很大想象空间,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不解决,很难有大的发展,只会沦为“花瓶工程”。相比较传统能源,太阳能能量密度太低,无法成为维持电网运行的主力(即成为“基荷电站”)。 再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在是否大面积推广上,在决策层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单晶硅转换效率25.6%,寿命可以达到30年,已经过历时验证,工艺流程较复杂,成本高
多晶硅转换效率19%,预期寿命25年,工艺简单,成本较单晶硅低。
太阳能薄膜发电与光伏发电的区别有:
太阳能薄膜发电在弱光条件也能发电,而光伏发电在弱光条件不能发电;
光伏发电的光电转换效率比薄膜发电的光电转换效率要高;
目前这两点的区别是比较大,其他的区别是体现在薄膜式电池和光伏电池的制作成本和电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