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太阳能光伏 > 正文

和邦生物2021年净利暴增73倍达30亿元,农化、光伏板块高增长或将延续

传统的战斗机
搞怪的星星
2022-12-31 10:02:55

和邦生物2021年净利暴增73倍达30亿元,农化、光伏板块高增长或将延续

最佳答案
尊敬的自行车
高大的唇彩
2025-08-22 16:28:28

中宏网股票频道3月16日电 3月14日晚间,农化龙头四川和邦生物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和邦生物,证券代码:603077)披露了其亮眼的2021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和邦生物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8.67亿元,同比增长87.56%;实现归母净利润30.23亿元,同比暴增7284.28%。

年报显示,和邦生物长期坚持以“全球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制造成本”为指导思想,借助资本市场力量,逐步完成了在化工、农业、光伏三大领域的基本布局,形成了联碱、双甘膦/草甘膦、蛋氨酸、光伏四大业务板块。和邦生物表示,在前述四大板块业务中,公司都分别处于全球或销区的龙头地位,2021年业绩强势增长也主要系板块业务中主营产品产销两旺所致。

此外,和邦生物同期发布公告,拟分拆所属子公司四川武骏光能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骏光能”)至上交所主板上市。和邦生物表示,通过本次分拆,上市公司将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有利于武骏光能专注于绿色能源领域的业务发展。

随着前期在光伏板块布局进入收获期,加之现有农化业务仍处于高景气板块,未来在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积极因素作用下,分析人士预测,和邦生物业绩走势仍将处于上升通道。

业绩持续爆表 全年实现净利30亿元

在2021年半年报、三季报业绩数据持续大涨之后,市场对于和邦生物2021年全年业绩暴涨已有心理预期。年报数据显示,和邦生物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8.67亿元,同比增长87.56%;实现归母净利润30.23亿元,同比暴增7284.28%;实现扣非净利润30.14亿元,同比激增690.63%。同时,公司拟以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实施时股权登记日的应分配股数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含税)。

整体来看,和邦生物在报告期内表现出稳健的成长性和超强的经营韧性,继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0.09亿元后,全年业绩再次爆表,公司在资本市场投资价值也进一步显现。

公司表示,此次业绩的大幅增长得益于双甘膦、草甘膦、玻璃、碳酸钠、氯化铵等主营产品产销两旺。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和销量均有所上涨,加之公司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员工素质,保障了公司高质量运营,致营业收入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不断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工艺革新、引进先进技术等措施和手段,实现了双甘膦、草甘膦、蛋氨酸、联碱、光伏玻璃装置等的产能利用率、成本控制水平的持续提升,为公司获得良好的盈利空间创造了技术条件。

新产品蛋氨酸达产达标 未来增长空间显现

2021年5月,和邦生物曾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上表示:“1-4月公司对外销售蛋氨酸已上千吨。”此次年报也披露,和邦生物蛋氨酸项目2021年底正式转固投产,标志着公司在化工领域对高技术含量、大型复杂化工装置工艺运行能力得以再度的提升,公司蛋氨酸项目运营现场全面实现“无色、无味”,标志着公司绿色发展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光大证券在2021年11月份的一份研报中指出,我国蛋氨酸市场在经历了2014-2015年的暴涨暴跌后价格总体持续下行,当前价格基本处于底部,拥有较广阔的上行空间。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蛋氨酸市场稳定。外媒报道称,受天然气等原料上涨影响,自2022年1月31日起,希杰蛋氨酸国际报价上涨10%。据海关数据统计,2021年12月国内蛋氨酸进口量21,885吨,同比降3.6%;环比增加7,237吨,增幅为49%。

和邦生物的蛋氨酸产线投产后,将成为中国第二家实现液体蛋氨酸量产企业。“公司规划在蛋氨酸项目通过一到两年的稳定运行、工艺优化后,以此为基础,持续发展,目标成为液态蛋氨酸全球龙头制造商。”和邦生物此前表示。

子公司拟分拆上市 新材料板块后市可期

和邦生物此次还披露了《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四川武骏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预案》。预案显示,公司拟将控股子公司武骏光能分拆至上交所主板上市。此次分拆完成后,和邦生物仍将拥有对武骏光能的控股权。

公告显示,武骏光能最近三年的主要业务为优质原片玻璃、Low-E镀膜玻璃及制品玻璃的生产及销售。2019年至2021年,武骏光能分别实现营收9.11亿元、9.86亿元、13.9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2.41亿元、4.92亿元。

和邦生物表示,通过本次分拆,公司将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突出主营业务,专注于传统化工及农业领域的发展,实现做优、做强。同时,控股子公司武骏光能作为玻璃产品和光伏业务板块的经营主体,通过独立上市,有利于增强资本实力和投融资能力、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同时抓住光伏行业发展的市场机遇,提升业务竞争能力,有助于强化公司在光伏领域的布局,推动公司业务全面发展、提升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增强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目前,武骏光能已于上交所辅导备案,未来挂牌上市后凭借产业链优势将继续增厚和邦生物业绩。

在新材料业务上,和邦生物前期布局项目进展顺利。年报显示,重庆武骏年产8GW光伏封装材料及制品项目工程,按计划实施;阜兴 科技 年产10GWN+型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项目,按计划实施;重庆光伏封装材料及制品项目2021年初启动实施,将于2022年3月27日至2023年1月,逐步进入试生产、投产。

除上述项目外,和邦生物在新材料领域资本动作也较为频繁。

2021年10月19日,和邦生物发布公告,子公司武骏光能拟与佟兴雪、海南省仁爱文化中心、天津昊鼎新能源合伙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安徽阜兴晶体 科技 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光伏发电用硅片,投资总额30亿元,首期注册资本为4.55亿元,全部为现金出资。本项目生产模式主要是采用高纯太阳能级硅材料,通过晶体生长、切片等制成工艺,生产出硅片。拟分拆上市的武骏光能持有安徽阜兴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58.33%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投资人佟兴雪除出资外,还将全职为阜兴 科技 服务,为项目提供先进工艺技术支持,组建公司运营团队。佟兴雪在世界太阳能光伏行业具有20多年从业经历,历任海内外多家公司高级管理职务,申请专利200余项,在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填补了国内外产品和技术空白,无疑将大大助力合作项目的发展。

和邦生物发布的公告还显示,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65亿元,年利润总额11.71亿元。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及全体股东的利益,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3月10日,和邦生物还披露了2022年1-2月主要经营数据。经初步核算,2022年1-2月,和邦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1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0%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00%左右。面对业绩开门红,开源证券分析师表示看好和邦生物凭借西南纯碱巨头和双甘膦全球龙头地位迎来2022年业绩稳步提升,其进一步认为随着光伏玻璃、单晶硅片及磷矿开发项目有序推进,公司上下游产品链进一步延伸,产品格局进一步丰富,和邦生物发展前景可期。

最新回答
清爽的冰淇淋
包容的金毛
2025-08-22 16:28:28

光伏(Photovoltaic):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Solar power system)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

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类,一种是集中式,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发电系统一种是分布式(以>6MW为分界),如工商企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民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截至2020年我国光伏市场累计装机量为253GW,新增装机量为48.2GW。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中集中式装机32.7GW,我国光伏市场并网装机主要集中在Q4,2020年Q4并网装机为29.4GW。

截至2020年我国光伏市场累计装机量为253GW,新增装机量为48.2GW

截至2020年我国光伏市场累计装机量为253GW,2020年新增装机量为48.2GW,同比增长60%。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为2605 kWh,同比增长16.2%,占总发电量比重3.5%。

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中集中式装机32.7GW

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48.2GW,其中集中式装机32.7GW,分布式装机15.5GW。

我国光伏市场并网装机主要集中在Q4,2020年Q4并网装机为29.4GW

2019-2020年期间我国光伏市场并网装机主要集中在Q4,2020年Q4我国光伏市场并网装机为29.4GW,远大于Q1-3装机容量。

2020年1-11月我国户用光伏市场装机量总体呈逐月增长态势,装机容量集中在Q4。2020年11月我国户用光伏市场装机量为3497MW,远高于其他月份。

2020年我国光伏制造端中国多晶硅产量为39.2万吨,电池片产量为134.8GW,硅片产量为161.3GW,组件产量为124.6万吨。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炙热的黄豆
闪闪的皮带
2025-08-22 16:28:28

中国光伏十大名牌排行:

1、 天合光伏

天合光伏公司创建于1997年,是第一家获得UL 客户测试数据项目认证(CTDP)的光伏企业。2015年,公司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接近17吉瓦,销售额突破30亿美元。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组件供应商。

2、晶澳太阳能

晶澳太阳能于2005年创建至今,经过两年的发展厅在美国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光伏产品制造商,应用于住宅、商业和地面光伏电站发电系统。在业界有着不凡的地位。

3、英利

英利于1998年成立以来,在业界有着悠久的历史, 2007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

4、展宇光伏

展宇光伏是全球光伏行业领跑者,汇聚全球顶级的晶硅电池厂商、组件集成商和行业上下游资源,从晶硅电池、高效率光伏组件、 全智慧光伏系统到全面的解决方案,构建一体的产业链,并形成从项目前期融资、产品定制、安装、售后完善的的服务体系。

5、杜邦光伏

杜邦光伏在业界有着25年的生产经验,不管是在材料的研发,技术应用上都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为世界光伏产业界提供最完整、全方位的创新材料组合。

6、协鑫

协鑫光伏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经过二十年的打拼,成为中国领先高效能源企业。

7、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

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能源公司,主要从事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等组件到项目开发与融资。业务还涉及到大型公共事业、商业及住宅/小型商业的太阳能装置。

8、阿特斯阳光电力

阿特斯阳光电力是中国第一家美国光伏一体化企业,专业从事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还涉及到太阳能电站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9、海润光伏

海润光伏公司主要以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组件的研发和生产,努力拓展全球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营,是中国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10、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光伏发电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

如意的过客
想人陪的夏天
2025-08-22 16:28:28
摘要:中国光伏业复苏乍暖还寒之际,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再度来袭。

中国光伏业复苏乍暖还寒之际,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再度来袭。

再举“双反”大棒

无论是从税率水平而言,还是从行事风格而言,美国此次“双反”行动都出乎业内人士的预料,显得格外“凶残”。

6月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的第二次“双反”调查的反补贴初裁结果。

美国商务部的初步裁定指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获得超额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8.56%至35.21%,远高于2012年裁定的14.78%至15.97%的补贴幅度。

其中,中国强制应诉企业尚德和天合的反补贴税率分别为35.21%和18.56%,其他中国企业的全国范围反补贴税率为26.89%。基于补贴幅度的初裁结果,美国商务部将通知海关对中国出口的上述产品征收相应保证金。

至此,始于2011年的这一行业贸易战大大升级,反补贴最高税率上涨了一倍多。2012年的仲裁结果是,对中国出口的组件征收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以及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

此次美国“双反”调查的行事风格也颇为引人注目。

根据美国现行的贸易规定,产品原产地是根据它的上游产品原产地决定,也就是采用台湾电池的大陆组件按照美国贸易规则应该算是台湾产品,不应在“双反”范围之内,但美国商务部为了这次“双反”特地设计出“三选二”原则:即硅片、电池片、组件三个光伏产品原产地,是依据其中任何两种产品在一个地区生产来认定的,也就是说,凡是有两种在这些地区生产的光伏产品都将被纳入“双反”范围。

“这种为了单一贸易争端而修改现行贸易规定的做法在美国史无前例,影响极为恶劣,违背了美国一直卖力鼓吹的自由贸易原则和法治精神。”迈哲华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曹寅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美国第一次针对中国光伏行业“双反”的对象,是用中国大陆电池片生产的电池组件,很明显,此次美国再度启动“双反”调查,主要是针对采购中国台湾地区和其他市场经济第三国电池并在中国大陆组装的组件,以堵上前次“双反”以电池片原产地认定组件原产地的“漏洞”。

业内预计,这次“双反”可能会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30亿美元的影响。

“国内的光伏产能严重过剩,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能满足全球的需求,而且我们90%的产品都是出口的,过去欧盟是我们的一个市场,美国‘双反’在欧盟对我们双反之前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欧盟的‘双反’让超过2/3的市场对中国关闭了,美国再对中国进行‘双反’,问题就很大了。”卓创能源分析师王晓坤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美国这次‘双反’确定下来的话,很多国家和地区比如说像印度、欧洲、日本、澳大利亚都会参照美国这次的案例,会引起对华双反的又一波全球性浪潮,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所以2012年美国双反以后,欧洲也马上跟着双反了,那个时候就是拿美国这个判定直接作为非常重要的证据,中国组件受到中国政府的补贴,这次美国又确定这个对中国实行补贴实行双反的话,欧盟会对中国的组件实行一个双反,这对中国的企业相当不利。”迈哲华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曹寅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中国光伏地区布局之变

美国2011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首次双反调查,沉重打击了中国光伏企业。欧盟于2012年9月开始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发起大规模双反调查,2013年8月,双方经过多轮谈判后决定,中国输欧光伏产品以“价格承诺”的方式达成解决方案。达成协议后,中国对欧洲出口占总出口量的比重迅速下降。

就是因为欧盟和美国设置的贸易壁垒,中国光伏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表示,2013年中国光伏出口总额同比减少了18%,约123亿美元。其中,亚洲占45%,比重较往年大幅提高,传统第一大出口地区欧洲则从原来的65%-70%降至37%。此外,北美约占15%-18%,澳大利亚约占5%。

今年一季度,亚洲市场所占比重增大欧美市场所占比重减小的趋势更加明显。一季度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35亿元,其中约20亿出口到亚洲,比重从45%进一步增至55.6%,欧洲的比重则进一步缩减至不到20%。

随着欧洲市场萎缩,不少光伏企业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亚洲市场和新兴市场。孙广彬介绍,2013年日本进口中国光伏产品达到30亿美元,成为中国光伏产品最大输出国。此外,印度、南非市场增长也十分迅速。

曹寅对记者表示,首先市场在转变,过去欧美市场占了中国组件所有出口的绝大部分,这几年慢慢往其他市场输出方向发展,比如说南美、东南亚、中东等。

其次,是运营范围的转变,电池组件的出口方式,原来只卖组件,在当地由开发商进行安装运营,但是现在转型成运营商,自己融资,自己建设,电站在欧洲美国这些地方,整体转移给其他业主,甚至有企业会作为运营商整体运营下去,发电赚钱。这也是现在很时兴的做法。

“中国光伏转移产业链的速度会加快,但是需要一个过程”。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海外建厂是大势所趋,在全球布局的速度也会决定未来谁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目前,中国光伏企业正在经历又一次整合,双反也会加速这一整合的速度。

不过,在林伯强看来,产业链向亚洲转移的话,会这么做,但是不是很容易,要与当地政府打交道,没有那么简单。这个过程应该是3到5年,政府应该给一些政策的支持,给企业一个喘息的机会,鼓励国内市场提高购买力,而对于企业来说要提高竞争力。

迷途中的探索

据了解,《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4》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8.7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0.6G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12GW,同比增长了232%,接近欧洲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总和。据此分析,全球光伏市场从以欧洲为核心区域逐步向亚洲转移,中国超越德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中国光伏融资额2013年也达到235.6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21.1%,相当于整个欧洲的融资额,位居全球首位。

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容。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保利协鑫率先抛出扩产计划:打算在2014年年底将多晶硅规模从6.5万吨扩至7万吨,2015年则有望达到8.5万吨。而硅片的产能,也会从现有的12GW或增加至13GW。阿特斯太阳能的计划是将全部产能2.6GW提升至3GW。其中常熟为主要的扩产基地之一晶澳太阳能则在原有电池产能2.5GW、组件产能1.8GW的基础上,均扩至2.8GW。

汉能控股集团战略管理中心总监王会东表示,总体来看,全球光伏行业将逐渐步入良性的发展阶段。技术的持续进步、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促使光伏应用大范围平价上网时代的早日到来。

正是产业链的不断提升,才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烦恼。

“其实现在已有相当大的改观,国内市场也在崛起,现在市场一半是在国外,一半是在国内,硅料一半是来自国外,另一半也是在国内的。全球化的时代,你不能指望全部由国内生产硅料,全部在国内销售组件,这是不可能的。”曹寅对记者表示,我们在产品制造和组件这一块是相当有竞争力的。早几年或许媲美不了一些欧美国家,但是现在中国组件的质量是相当好的,可以媲美欧美的一些一线组件企业,并且价格比他们便宜,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威胁,从2008年以来,欧洲美国一直有组件企业在倒闭。

林伯强则表示:“美国主要是卖技术的,真正卖设备的话,主要还是我们国家,整体设备我们应该还是不错的,但是尖端技术上还有差距,比较前沿的还差很多。”而对于此次美国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并试图征收高额税,在他看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市场会进一步扩张,政府对国内企业的支持力度肯定会加大,会出更多的政策来支持国内市场。转投国内市场算是明智的无奈之举,国内市场虽然无法保证光伏企业盈利大增,但培育国内市场是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其实,在经过寒冬期的挣扎后,中国一些光伏企业目前正步入业绩回升期。阿特斯阳光电力、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已经扭亏为盈,英利绿色能源则有望在今年二季度转亏。专家表示,经过几年的洗礼,中国光伏业已经具备了应对海外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加上光伏业正处于调整时期,再度探底的可能性并不太大。

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两年国内市场启动,而且态势良好,江苏就有一些用户在屋顶建了光伏电站,预计11年左右可以收回投资。国内市场巨大,特别是和农业大棚等结合起来,潜力很大。在国内市场崛起后,企业平衡好国内和国际出口业务,影响不会太大。

王会东指出,未来,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良好的经营模式、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的企业,才会在光伏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

国家在政策层面也一直给予相应的扶持和高度重视。

根据2013年7月15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我国要建设14GW的光伏电站,其中大型地面电站为6GW,分布式发电为8GW。而今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80个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投资项目,主要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重大能源工程等三大领域。其中,分属于清洁能源领域的项目多达36个,包括4个水电项目、2个风电项目和3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不过,对于处在国际贸易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国企业来说,应该更好地熟悉和适应国际贸易游戏规则,通过生产和销售的多元化布局来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尽量减少损失。

光伏江湖 英雄所见略同 光伏大佬 他们都在看的“亚太未来能源”(微信号APEFZHIKU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亚太能源—关注光伏江湖的平台,亚太未来能源每日分享光伏领域最新的人和事;尽在分享、不决高下;旨在共同进步,合作共赢。

忧伤的裙子
刻苦的钢笔
2025-08-22 16:28:28

中国十大光伏品牌:

1.天河光伏

天河光伏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第一家获得UL客户测试数据项目(CTDP)认证的光伏企业。2015年公司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接近17GW,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组件供应商。

2.金高太阳能

自2005年成立以来,金高太阳能经过两年的发展,已在美国上市,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光伏产品制造商,产品应用于住宅、商业和地面光伏发电系统。它在行业中有着非凡的地位。

3.英利

自1998年成立以来,波义耳在业内有着悠久的历史。2007年6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

4.宇瞻

宇瞻光伏是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导者,聚集了全球顶级晶体硅电池制造商、组件集成商和行业上下游资源,构建了从晶体硅电池、高效光伏组件、全智汇光伏系统到综合解决方案的一体化产业链,形成了从项目融资、产品定制、安装、售后的完善服务体系。

5.杜邦光伏

杜邦在光伏行业拥有25年的生产经验,在材料研发和技术应用方面深受同行好评,为全球光伏行业提供了最完整、最全面的创新材料组合。

6.GCL

GCL光伏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高效能源企业。

7.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

汉华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能源公司,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其他组件的项目开发和融资。该业务还涉及大型公共事业、商业和住宅/小型商业太阳能装置。

8.阿特斯阳光电力公司

阿特斯阳光电源是美国第一家在中国的光伏一体化企业,专业从事R&D、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该业务还涉及太阳能电站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9.海润光伏

海润光伏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主要专注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组件的R&D和生产,并致力于拓展全球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