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的4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特色专业是什么
国家级的是热能与动力工程(能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车辆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特色有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生物工程、工业设计。
西华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还不错,校区也比较大,比较新。\x0d\x0a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能源动力类、水利类的学科专业为办学特色。办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校特色专业、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2个本科专业。\x0d\x0a\x0d\x0a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编写专著及统编教材20余部,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年均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年均被SCI、EI等检索收录论文20余篇)。\x0d\x0a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200余项。与国内外一些大型设备制造企业、设计院、工程局、科研院所等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
25所理工大学及其特色专业
理工大学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数量和规模是较大的,毕业生面向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就业,应用面宽,就业渠道广阔,深受考生青睐,现将25所理工校名的大学作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01
985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坐落在广东广州市,前身为华南工学院,1952年由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更名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直属高校。建筑老八校之一。素有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之称。在建筑土木、轻化工程、通信电子、电力技术、材料科学领域实力雄厚。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王牌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北京理工大学
我国第一所国防院校,创建于1940年。1952年学校航空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冶金系被抽调参与组建现北京科技大学、采矿系及专修科被抽调参与组建中南大学。1988年更名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在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科技、兵器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实力雄厚。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王牌专业:武器类、车辆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坐落在辽宁大连市,前身为创建于1949年的大连大学工学院。1988年更名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化学化工、机械工程、船舶海洋、建筑土木领域实力雄厚。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大连理工大学综合工学实力不错,王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2
211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原名华东化工学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1993年更名华东理工大学。其化工专业是全国最顶尖之一,全国排第二。
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化学化工、化学材料、生物制药领域实力雄厚
优势专业分布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南京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先后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几个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南京理工大学。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之称。优势专业分布在光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学科方面。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和北京理工大学并列全国第一。
★武汉理工大学
2000年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建材建工、新材料、光纤传感、新能源、交通与物流、机电与汽车、信息和资源环境等领域实力雄厚。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传播与海洋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比较好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1997年山西矿业学院整体并入,更名太原理工大学。2000年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并入。省属重点高校,在煤炭、土木、机械制造等领域实力雄厚。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是省级特色专业。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材料加工工程、化学工艺。较好的专业:材料加工、化学工艺、及矿业有关专业。
03
其他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坐落在云南昆明市,创建于1954年。建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省属重点高校,在地质、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领域优势突出,曾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同素有矿冶领域全国三强。再生资源与科学技术、生物工程、城市规划是省级特色专业。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特色专业8个:冶金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60年的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华东工业大学。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光学仪器研究院、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
市属重点高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实力雄厚。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之称,医疗器械是上海市教育高地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3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西安理工大学
创建于1949年,前身为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西安理工大学。建有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省属重点高校,在水利水电、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优势突出。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水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10个:水利水电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商管理。
★长沙理工大学
创建于1956年,2003年由长沙交通学院和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与湖南省共建高校。在交通运输、电力、水利等领域优势突出。素有路桥工程师、电力工程师和总会计师的摇篮之称。
国家特色专业9个: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热能与动力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交通运输。
★成都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组建而成的。1958年更名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合并调入成都理工大学。
以地质、能源、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优势特色。我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地质学、煤矿、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城乡规划等领域优势突出。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特色专业8个: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土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核工程与核技术。
★长春理工大学
前身为由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创办的颇负盛名的中国光学人才摇篮——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2002年更名长春理工大学。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吉林省共建高校。以光电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为特色和优势。素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之称。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检测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光电医疗仪器、先进材料技术、现代光学、应用电子技术等领域科研实力雄厚。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光学工程,国家特色专业7个: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哈尔滨理工大学
1995年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东、西、南3个办学区,在山东荣成市有1个办学区,省属重点高校,以电力电气、机械工程、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为特色和优势。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国家特色专业8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河南理工大学
坐落在河南焦作市,前身为创建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学校安全、地矿特色鲜明。
国家特色专业10个: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矿物加工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兰州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同年正式更名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2003年更名兰州理工大学。
在机械、化工、材料制备等领域特色明显。
国家特色专业6个: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
★浙江理工大学
前身为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99年更名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更名浙江理工大学。省属重点高校,在纺织科学领域有突出特色。纺织科学与工程是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国家特色专业8个:动画、纺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轻化工程。
★安徽理工大学
坐落在安徽淮南市,创建于1945年,前身为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院校——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81年,学校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1993年,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学校,1997年,学校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2002年更名安徽理工大学,建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
省属重点高校。在煤矿、土木、地质、安全工程领域特色突出。
国家特色专业6个: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采矿工程、地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青岛理工大学
前身为为创建于1931年的高级工程科,1985年更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2004年更名青岛理工大学。在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上特色明显。素有山东“建筑师的摇篮”之称。
国家特色专业4个: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
★山东理工大学
坐落在山东淄博市,创建于1956年。2002年由原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省属重点高校。在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农业工程等领域特色明显。
国家特色专业5个: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
★江西理工大学
坐落在江西赣州市,创建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江西理工大学。
工信部与江西省共建高校。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以煤矿、冶金、机械工程为特色和优势。安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稀土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是省级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3个:采矿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冶金工程。
★东华理工大学
坐落在江西抚州市,创建于1956年的山西太谷地质学校。1959年迁址江西抚州,更名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2002年更名东华理工学院。2007年更名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以地学和核科学为特色。素有“中国核燃料循环工程人才的培养摇篮”之称。
国家特色专业3个:资源勘查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重庆理工大学
创建于1940年,前身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1957年昆明仪器制造工业学校金属切削专业并入。1965年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2009年更名重庆理工大学。
在汽车、机械制造领域特色明显。汽车工业学科、传动技术、热力发动机技术、变速器技术研究在国内领先。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是重庆市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4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
★桂林理工大学
前身为1956年国家重工业部创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学校历经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工学院、2009年更名桂林理工大学。自治区重点高校,在地质学、测绘工程、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特色明显。
国家特色专业5个:环境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旅游管理。
★天津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79年的天津理工学院。1996由原天津大学分校、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新的天津理工学院,2004年更名天津理工大学。
国家特色专业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造价。
华北电力大学的王牌专业排名:
1、电气类
2、自动化类
3、电子信息类
4、能源动力类(能动)
5、能源动力类(新能源)
6、数学类
7、机械类
8、计算机类
9、经济学类
10、核工程类
11、水利类
12、土木类
13、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14、材料类
15、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优势专业介绍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与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3、农业电气化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电力与自动化工程规划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村(地方)电力系统及农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有关的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华北电力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1、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13个(国家级+省级)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8个)
序号 专业名称 一流本科专业
1 编辑出版学 国家级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
3 测控技术与仪器 国家级
4 能源与动力工程 国家级
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
6 环境工程 国家级
7 生物医学工程 国家级
8 管理科学 国家级
2019年度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5个)
序号 专业名称 一流本科专业
1 工商管理(中美合作) 省部级
2 车辆工程 省部级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部级
4 材料成型及控制 省部级
5 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部级
2、国家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热能与动力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3、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印刷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4、其他重点专业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证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二、上海理工大学专业排名
以下专业由上海理工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人数排名,大家同时可以参考推荐指数选择。
排名 专业 推荐指数(人数)
1 热能与动力工程 4.8 (242人)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6 (193人)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7 (150人)
4 金融学 4.3 (142人)
5 光电信息工程 4.6 (126人)
6 德语 4.5 (79人)
7 能源动力类 4.9 (58人)
8 会计学 4.6 (54人)
9 土木工程 4.5 (54人)
10 车辆工程 4.5 (51人)
三、上海理工大学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沪港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20世纪50年代初,原沪江大学和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在原德文医工学堂校址)分别改建为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两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转入上海市管理。
排名如下:
1、 焊接技术与工程。
2、 土木工程。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 热能与动力工程。
5、 材料科学与工程。
6、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8、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9、 风能与动力工程。
10、 自动化 。
兰州理工大学专业
王牌专业有焊接技术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
国家国防特色学科:舰船动力、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兰州理工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学院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为背景,以热科学理论为学科基础,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手段,设置了“热能与动力工程” 、“自动化(热工过程自动化)”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及“水动”、“集控”、“核电’等专业方向,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为国家Ⅰ类特色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动力机械及工程” 、“热能工程” 、“工程热物理”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八大一级学科之一,在二级学科中,“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目前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学院已经成为我国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特别是发电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为人师表、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 78人,其中特聘教授、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人,教授14人,副教授27人,博士2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 21人。在教师队伍中,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后备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
学院拥有国家级的“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实验室”、“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验室”两个研究能源高效转换与利用技术、能源与环境及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等有关问题及相关领域的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此外,学院还拥有湖南省示范基础实验室---“热工基础实验室”和校级重点实验室---“振动与噪声实验室”以及“火力发电厂仿真中心”、“煤质分析中心”、“燃烧实验室”、“电站设备安全性分析实验室”、“流体计算与数字模拟实验室”、“集散控制系统(DCS)实验室”、“制冷空调设备检修实验室”、和“高效传热实验台”、“大型锅炉燃烧实验台”、“大型汽轮机转子实验台”、“高温蠕变疲劳试验机”等一系列体现我院学科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和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这也为研究生构筑了良好的学习及科研平台。
学院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绝大部分都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34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20多部,获厅(局)级和省部科研成果奖31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同时,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倾力为我国的能源动力工程事业特别是电力行业服务。近年来为国电、大唐、华电、华能等电力集团和多家地方新建电厂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0期,培训人数达3500余人次,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能源动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在各个领域的需求日益扩大,因而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目前我国有 120多所院校开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按照 1998 年国家教育部重新修订调整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080501)属于工学 (08),对应的二级学科为能源动力类 (0810),是由旧本科的九个相关专业合并而成,它包括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080311)、热能工程(080501)、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080313)、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080319W)、制冷与低温技术(080502)、能源工程(080506W)、工程热物理(080507W)、水利水电动力工程(080903)、冷冻冷藏工程(081409)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拓展空间很大。
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空调方向)是依托于机电工程系建立的,机电工程系有相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所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及其实验与原有专业相似,很多教学设施可共用,教学条件具有互补性。在充分论证并经教委批复后,我专业于 2006年开始招生,计划招收50名。
二、 专业办学理念及特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和学科交叉渗透的速度加快,能源动力类专业的覆盖面、涉及面越来越广,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为复杂,对能源动力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境、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知识)。在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环、全国很多地区电力紧缺以及 SARS 以后,制冷与空调技术发展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把舒适性与节能、环保、高效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更重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更关注室内空气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德州拥有很多制冷企业,如亚太集团、中大-贝莱特中央空调集团、格瑞德集团和山东双一集团等,为使我们的教育能够与国际和地方经济接轨,使学生适应充满挑战的21世纪,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热能动力学科发展基础上,结合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定位及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将现代制冷空调技术作为专业主要发展方向,并开设动力机械及工程方向的专业选修模块;考虑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充实,加强专业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以解决能源动力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与我国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强调专门化之间的矛盾,培养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建立在大机械平台上,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经济建设需要。
本专业是跨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工程应用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热工测试技术以及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热工测试技术等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制冷空调设备、制冷装置、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等设计、制造和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本专业毕业生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能量的转换和利用、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的设计、节能技术、制冷设备关键技术和制冷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实验研究、热工控制、安装和运行管理及营销等方面工作。
在教学计划制定中,尽量体现重基础、宽专业的主导思想,强调大机械平台,并不削减热工基础,学生除了必修传统的热工三大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之外,还需必修机械基础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充分体现了大机械平台上基础厚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此外,还按专业方向设置了多种教学模块,增设了动力机械工程方向模块课程,以扩大学生的专业口径,对于学生的就业和转岗都是非常有益的,而且还可满足我国能源建设需要;根据近年来空调行业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反映新技术、新知识的选修课程,如“制冷压缩机”、“制冷新技术”等学科前沿专业课程,使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能尽快地适应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强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设了专业实验课,逐步构建出符合认知规律、分层次、模块化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在实习方面,山东双一集团、格瑞德集团等都已经成为我系的教学实践基地,在校期间,同学们可以到公司去实习,能够接触到制冷设备的制造工艺并能够了解最新的制冷技术发展趋势,锻炼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在计算机和英语课程设置上,基础教育时强调理论学习,专业教育时强调应用,从而保证四年内计算机和英语学习不断线。这些工作都是为了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其学科发展前沿;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制冷空调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营销、管理、商业贸易及检测工作,制冷空调的智能控制及软件开发工作,中央空调和冷藏库的设计、安装及运行管理工作,新型制冷空调技术与装置的研究开发工作,境外企业的商务与市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