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怎样形成的?
1、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2、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
煤是由植物遗体堆积埋藏后经成煤作用转变而成。成煤作用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的过程。这一阶段以生物化学降解作用为主。
第二阶段是泥炭或腐泥被深埋后,经成岩作用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增高经变质作用变成烟煤和无烟煤。第二阶段以物理化学变化为主。
煤炭是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就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只经物理处理或未经处理的材料。煤炭、石油、金刚石
等。天然材料是大自然的杰作,往往并不是100%的纯,会夹杂一些杂质。天然材料是大自然平衡的结果,有些可以用人工材料替代,但有些是不能替代的。天然材料孕育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资源一般是有限的。
人造材料,是天然材料经过人为的化学方法加工而制得的材料。玻璃、钢材、人造皮革等。人造材料可以造出你想要的材料(只要有配方)。“没有人们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远古植物遗骸。
煤其主要成分为碳、氢、氧和少量的氮、硫或其它元素。硫是煤最主要杂质之一,其通常以硫化物之形式出现于煤的燃烧生成物中。于某些国家,例如美国已设立规范管制硫化物之排放量,因除去此类有害杂质花费不低,故政府均奖励生产低硫煤以减少污染。
煤被认为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的转变所形成的,无烟煤还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石墨。
扩展资料:
煤的用途:
1、煤做为燃料
煤用于炼焦,可以产生煤焦油及氨水。焦碳是用于炼铁的重要原料。煤焦油可提取多种工业用的重要化合物。很多人以为煤气是从煤制造出来的,但事实是煤气是从原油提炼出来的石脑油再加以提炼而成的。煤也可以直接汽化,生成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的混合物),直接用做清洁燃料。
2、煤的气化
煤气化可用于产生合成气,这是一种一氧化碳和氢气气体的混合物。通常合成气被用于燃烧于燃气轮机产生电力,但是,通过费托合成工艺,合成气的通用性也允许它被转换成运输燃料如汽油和柴油。煤气化联合费托技术被南非的萨索尔化学公司使用,从煤和天然气生产汽车用的燃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
煤的主要用途有:
1、 发电用煤:我国约1/3 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 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 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l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 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
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0%。
6、 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扩展资料:
煤炭的分类: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近代以煤的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为参数的分类法发展较快,使煤分类具有更严格的科学性和广泛的实用性。但由于各国煤炭资源特点不同,以及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各主要产煤国或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都根据本国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