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组件容量需要不需要超配
可以超配,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逆变器的限功率范围
组件的光致衰减
项目地的光照资源
系统长期运行的效率
组件、逆变器的价格
综合考虑来确定超多少,绝不是简答的逆变器厂家的限功率范围来确定一个配比值这么简单
光伏电站容配比:
1、通常指光伏电站中逆变器所连接的光伏组件的功率之和与逆变器的额定容量比。按照现行2012年版的设计规范,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配置容量应与光伏方阵的安装容量相匹配,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人功率应不小于其对应的光伏方阵的实际最大直流输出功率。
2、换言之,容配比不应超过1:1,因此,行业内也将容配比超过1:1的情况称为“超配”。而在去年9月发布的《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则写明: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方阵与逆变器之间的容量配比应综合考虑光伏方阵的安装类型、场地条件、太阳能资源、各项损耗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同时,针对不同的地区,规定Ⅰ、Ⅱ、Ⅲ类太阳能资源地区的容配比分别不宜超过1.2:1、1.4:1和1.8:1。
扩展资料:
按照不同的原则,容配比可分为两类,
1、第一类为补偿超配,以系统不会出现限功率为原则增大系统容配比;
2、第二类为主动超配,以系统LCOE最低为原则增大系统容配比,由于会出现逆变器限功率的情况,系统将会损失一部分能量,但是综合投资与产出,系统的度电成本会达到最低。
参考资料:人民网-光伏电站“容配比”或将松绑
对于用户、系统安装商来说有了这样一个意识,家里安装电站后发电量肯定会想当可观的。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也发表了对“光伏-逆变器容配比”的看法。他强烈呼吁,尽快给‘光伏-逆变器容配比’松绑。
《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中规定,光伏发电站中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称为安装容量,计量单位为峰瓦(Wp);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配置容量应与光伏方阵的安装容量相匹配,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功率应不小于其对应的光伏方阵的实际最大直流输出功率。
而在国际上,光伏发电系统的交流容量定义为光伏系统额定输出或者该容量为合同约定的最大功率,通常单位为MW。将光伏组件功率之和作为光伏系统的额定功率也很常见,显然,国内的标准还处于“也很常见”的队列之中。在功率比方面,国际上光伏电站通常设计成高光伏-逆变器功率比(PVIR)以获得低的度电成本。
事实上,适度提高光伏-逆变器容配比是光伏系统设计重要的技术创新,2012年之后普遍被光伏界所接受,尤以美国FirstSolar为代表,其电站容配比一般都选在1.4:1.0。
“在美国,我参观过一家容配比为1.4:1.0的光伏电站,上午时功率满功率运行,在正常的时间内,不会超负荷运行,逆变器达到额定功率以后转入限功率运行,不会影响安全性。”
如果基于平均化度电成本最低的原则来判定系统的优劣,系统最优的光伏-逆变器容配比均大于1:1。换句话说,一定程度的提升光伏组件容量(也称组件超配),将有助于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益。事实上,目前很多电站为了提高逆变器的运行效率和电站收益,都采用了组件超配的方法。
虽然光伏发电越来越常见,但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这项技术。每一项新的技术从诞生到被接受都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农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很多人并不清楚分布式光伏发电到底是什么,这个技术到底稳不稳定等等,很少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需要时间去观望。
2. 安装成本高。
光伏发电的安装成本主要是设备成本,其中包括:光伏组件大约占总投资的49%,逆变器及其它电气设备大约占10%,电缆和支架各占大约10%,不同的光伏安装公司有自己的定价标准。
根据采用的组件容量、安装角度不同,安装容量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每千瓦光伏发电系统每天可以发四度电,需要10平方安装面积。如果安装3-5kW的规模,成本投入大概需要3-5万元左右。
这对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大一笔钱,很多人都是不太愿意的。
3. 不愿意承担风险。
虽然说有盈利的可能跟空间,但光伏发电就像是一项投资,前期投入好几万,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而后期的维护、国家补贴政策等等都是不可预估的变数,对于风险承担能力小的家庭而言,更愿意保持原有的用电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