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是什么专业
能动专业就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它主要研究各种以流体作为工质和能量载体的机械设备的流体动力学原理与设计,以及与流体动力学相关的复杂流动现象的实验与数值模拟。
本学科以流体工程、车辆工程和动力工程等多个领域的流体动力学问题为主要研究背景,以积极为我国国防工业现代化和新型高科技兵器的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服务为特色,同时兼顾能源、机械、航空、航天和水利等领域的需求。
主要方向:特殊泵的理论及设计;涡轮与压气机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流体机械内部流动及其性能的研究;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相复杂流动现象研究与应用研究方向;高速两栖车辆及其水上推进系统的水动力学研究方向。
扩展资料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能源与动力工程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2、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 等。
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4、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存在问题,学生毕业后可到相关的国家机关、科研院所、流体机械制造企业以及水电行业、航空航天部门、水利部门及与流体工程设计相关的其他单位从事生产、教学、科研、销售、管理等工作。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1. 西安交通大学 A++
2.清华大学A++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4. 上海交通大学 A++
5.华中科技大学A++
6. 东南大学 A++
7.天津大学A++
8. 北京科技大学 A+
9.重庆大学A+
10. 山东大学 A+
11. 华北电力大学 (保定)A+
12.华东理工大学A+
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
14. 江苏大学 A+
15.兰州理工大学A+
16.上海理工大学A+
17. 大连理工大学 A+
18. 南京工业大学 A+
19.哈尔滨工程大学A+
20.青岛科技大学A+
就业去向分为以下几个行业:电力(包括核能);航空航天;船舶;车企;化工/钢铁/环保;冷热设备;通信或互联网;金融;其他。
这个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分为三类:热能电力、内燃机以及制冷方向。分别对应的刻板印象时烧锅炉、做发动机以及修空调。显然这是对该专业学习内容的片面理解。
内燃机方向也不仅仅停留在老式机车,各类家用车以及船舶发动机都是对于人才有需求;制冷方向也不再是停留在家用空调,工业制冷、生产中需要的气体液化、超导环境等应用环境都是需要制冷知识作为支撑的。从核心课程设置来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等专业课是核心内容,各类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扩展资料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能源动力类专业。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具备节能减排理念。
能在工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源与动力工程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能源动力类 80500
能源与动力工程 80501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8050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80503
能源动力类专业介绍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流体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 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宽厚热科学理论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制冷与低温、空调和储能、空调与人工环境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及设备的设计、优化运行、研究创新的综合能力。专业教学阶段设两个课程模块,即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课程模块和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课程模块。学生在高年级时可任选一个模块修读。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还可选修跨专业的课程,获取双学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学习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及设备的设计、优化运行、研究创新的综合能力
主干学科:除数理化、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外,设有材料力学。
主要课程:除数理化、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外,设有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电子学、传热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基础、自动控制理论、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系列课程、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系列课程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新能源科学研究及其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该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学生的修业年限为4年,对于完成培养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体系: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群;大学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社会科学课群。在专业教育系列中重点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群;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又名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专业方向: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电厂方向)、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内燃机及汽车工程
三、专业课程:
1、专业基本课程(该专业所有方向均要学习的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基础、控制工程、测试技术。
2、不同方向专业课:(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电厂方向):锅炉原理、热力涡轮机械原理、发电厂系统及设备、加热炉
(2)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原理、容积式压缩机原理、制冷原理与装置、低温原理与装置
(3)内燃机及汽车工程: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汽车构造、汽车理论
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学长学姐评价)
华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在我们学校主要针对火力发电厂,目前看还不错,毕竟是电力行业。我们学校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更好,毕业进供电局什么的,应该说比电厂好。
河北科技大学:我们学校的热能专业主攻的是制冷方向,不是人们第一印象的电厂、内燃机方向。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年,不好很客观的说。如果你的弟弟、妹妹成绩比较好的话建议去西安交通大学吧,那里的热能专业方向比较全而且在全国里,那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东北大学:客观讲,学科实力在全国应该属于二流水平,和清华,浙大,上交,西交差一些。但是整体而言,应该是不错的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就业形势很好,真的,本科生平均能找三份工作可以挑选。这个专业对口的主要是钢铁行业,就业单位比如宝钢,赛迪等各大钢铁企业和设计院。在钢铁行业,东北大学的热能还是响当当的,这些是别的学校的热能比不了的。建议女生不要来这个专业,女生这个专业特别不好找工作。其他的比如考研啊,什么的还是不错的,不少学生也能有机会获得保送机会直接上研究生,也要保送到比如中科院,清华,浙大等学校去读的,保研比例大概在20%-30%之间。东大的学习氛围还是不错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我们学校热动属于汽车专业,是跟内燃机有关的,将来毕业就业一般是在汽车行业,汽车专业在我们学校是最好就业的一个学校,假如考研的话,我推荐本科汽车研究生搞电控,就现在我工作的情况来看,研究生搞电急需的比较多,不知道几年后会是怎么样,如果你能报我们学校车辆工程专业的话推荐报这个,这是汽车里最好的一个专业。热动属于汽车学院中中等的专业,照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毕业后找工作比较轻松。
东南大学:热动在我们学校属于二流专业中比较好的了,最好的是建筑和无线电。发展前景在我们学校来说一般,主要研究活力发电厂的相关技术,但你要在清华之类的学校还是有很多东西可研究的。
以上由大学生成长网整理发布,希望对报考此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能源动力类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在报考时,应该仔细阅读所报院校的招生章程,查看是否有特殊要求,以免发生疏漏。
能源动力类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能源动力类毕业生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其中特设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T表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K表示。
序 号 门类 专业类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
1 工学 能源动力类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四年
2 工学 能源动力类 080502T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工学 四年
3 工学 能源动力类 080503T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工学 四年
4 工学 能源动力类 080504T 储能科学与工程 工学 四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简介: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专业解析
专业名称的由来
能源与动力工程属于工科中的能源动力类。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热能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力发动机”“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工程”和“冷冻与冷藏”等9个专业合并成1个专业,即“热能与动力工程”。
2012年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进一步将“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和 “能源与资源工程”(部分),合并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从上述合并的专业可以看出,能源与动力工程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各校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特点,开设的专业方向也很多。在其所包含的专业方向中,以“热能与动力工程”最为普遍。专业名称调整后,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概括更加科学、准确。很多高校保留了原有特色,并扩展了新的研究范围。
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什么?
能源与动力工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能源,一是动力。能源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性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动力则是研究如何将各种能源转化成我们需要的力量。动力技术包括很多,如锅炉、内燃机、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技术等。
石油转化成动力,煤炭、天然气转化成电力等,归根到底就是能源的转化。举个例子,比如发电研究的就是如何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再进一步转化成电能。简单来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研究的就是如何安全、清洁、高效地转换能源,并且应用它们来产生动力供人们使用。
根据专业设置开设课程也不同
因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的专业方向比较广,高校会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优势特色设置课程:有的偏重电力、锅炉有的侧重内燃机、汽车发动机有的偏重制冷与低温。同学们可以看到各校开设的课程有很多不同。
比如华北电力大学该专业本科阶段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热力发电厂、泵与风机、汽轮机运行、锅炉运行、自动控制理论、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厂高温金属材料等。
北京交通大学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和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等专业基础主干课程,还要学习工程燃烧学、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等专业平台课程,并要按照专业方向学习内燃机学、汽车理论或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专业特色课程。
二、专业与就业
总体就业率不低
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它的能源消费量大致成正比。能源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居于高位。在专业名称未调整之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连续多年就业率处于90%-95%区间(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专业近3年总就业率都在95%以上:2013年电力行业就业率为53.18%,考研率33.53%2014年电力行业就业率为57.06%,考研率31.30%2015年电力行业的就业率为54.03%,考研率35.52%。主要分布的就业领域:各类发电厂及电力有限公司、电建工程公司、机械制造企业、动力设备制造企业和能源动力类企业。
当然,去电力企业只是学生的选择之一。能动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非常广,去哪里就业,跟机遇和自身选择的专业方向都有很大关系。
未来就业面最宽的专业之一
“能动专业是国家未来20年就业面最宽的专业之一。”谈起就业,王院长充满信心:“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在能源、电力、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很多环节的具体工作,如动力设备的系统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
小张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他说:“以前有人开玩笑把我们这个专业说成是烧锅炉的,学生毕业后都是高级锅炉工。这种观点是很狭隘的。现在的能源动力工程不仅涵盖锅炉、热力发电机,还包括汽轮机、燃气轮机等流体机械,以及水利机械、空调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等。如果有将来想去汽车类、航天类、核电类、动力设备、空调制冷等企业工作的学生,能动专业都是很好的选择。比如,很多同学学习热力发动机、内燃机方向,就业定位可以放在各大汽车厂,像一汽、北汽、大众、吉利等。大多数汽车厂都有发动机生产厂和研发部门,一些专门的发动机设计公司也是非常好的。还有,生产柴油机、农业机械等企业也是这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好去处。”
三、报考指南
1.看院校特色
目前,全国开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院校共173所,代表院校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因为专业涵盖面广,各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开设的专业方向也各有优势。
如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的内燃机方向都非常有优势,很多都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该专业招生时属于“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一个方向,更偏重于航空发动机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侧重流体机械,其“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是全国唯一以泵为研究特色的.国家重点学科华北电力大学该专业最早曾叫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从专业名称也能看出该专业主要侧重如何将热能转化成电能。在报考时,考生可根据学校特色、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分数情况等综合考虑。
2.看专业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所对应的一级学科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涵盖的二级学科有很多,如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等。各校开设的专业方向也很多,如:热能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内燃机、汽车及发动机等专业方向。很多院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是由“热能与动力工程”调整而来,所以开设的专业方向中,以“热能与动力工程”最为普遍。
例如,北京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分设“热能工程专业方向”和“汽车及发动机专业方向”,学生从第六学期起,可以根据自身爱好选择方向。天津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含“内燃机”和“热能工程”两个方向。以内燃机为研究方向的“动力机械与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热能工程”以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制冷为研究方向。华北电力大学该专业包括三个专业方向:热能动力与工程、电厂集控运行、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专业方向很多不可能每个学校都开设,有些即使开设也不是全国招生。考生报考时可以查阅所在省当年下发的《招生专业目录》,查看招生计划和专业方向。
3.注意大类招生
另外,考生家长从近几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到,不同学校招生时使用的名称不完全相同,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招生,二是按“能源动力类”招生。
如,武汉大学按能源动力类招生包含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化学工程三个专业。重庆大学按能源动力类招生,包含两个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西安交通大学的能源动力按照大类招生,包含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北京科技大学“能源动力类”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两个专业,按大类招收的学生入学后实行宽口径培养模式,一年半后学生将根据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入不同的专业学习。
目前,以“能源动力类 ”招生的院校有19所。考生在报考前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各校大类招生中所包含的专业有哪些。
4.注意身体要求
能源动力类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不宜就读能源动力类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能源动力类。还有的学校在报考要求中也有提示,如不适宜辨色能力异常(色盲、色弱)的考生报考。考生在报考时,应该仔细阅读所报院校的招生章程,查看是否有特殊要求,以免发生疏漏。
专业推荐
推荐专业源自高校学生实名推荐数据。当前累计投票数量超过315万人次。通过实名注册的高年级学生或毕业生,根据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投票,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下图仅展示了部分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推荐情况,星号为推荐指数。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工学类。
全国本科专业分为12大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1、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
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2、专业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1培养目标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 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 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 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 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 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3人才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 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 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4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流体力学
5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 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 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 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士 博士
6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流体力学实验 等
7知识结构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 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 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 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 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 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 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 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 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8就业方向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等!
9修业年限
四年开设院校( 非按排名排列)
中原工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郑州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新疆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德州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南昌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广西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苏州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山东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邵阳学院 佳木斯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扬州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西华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山西大学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藏大学 陕西理工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 南华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 集美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青岛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烟台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理工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蓝天学院 平顶山学院 运城学院 贵州大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武汉科技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科技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方科技学院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