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怎样
河海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发展平台”、“研究生院”、“211工程”教育部重点高校,它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主要培养能源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属于能源与电气学院,在整个江苏省的排名仅次于东大和南理工,师资力量雄厚,有很多名校的博士后,很多老师都是业界非常有名的名师,在国外镀过金,对学生也很负责任。
学生毕业后在水利水电、流体机械、电力、动力工程等相关设计院、发电厂、制造厂和研究机构从事工程设计、科研、教学、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以各流域水电开发 公司、水电厂、抽水蓄能电站为主要就业单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学校排名:
总共有59所高校进入全国评选,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1)和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2),紧随其后按照名次依序是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例如: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前身是清华学堂,是一所著名的985级别的双一流A级大学,同时也是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校名取自“清华园”,而“清华园”则是来源于东晋名士谢混的“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清华大学设有21个学院、59教学系,开设了82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
2.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1、西安交通大学
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3、哈尔滨工业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
上海电力大学不是211大学。上海电力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国际电力高校联盟发起单位、中国电力高校联盟成员、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会员单位,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
学校创建于1951年,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1985年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开始本科层次办学;2000年划归上海市管理。 学校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力学院的发展演变;2006年正式开始硕士层次办学,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11月30日,上海电力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200亩;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3.47%。目前有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称号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等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70余人次。另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4人,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12人,上海市育才奖38人次。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1月,上海电力大学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和人文艺术学院共13个二级院部和38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8月,上海电力大学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部级优势专业10个,入选“卓越工程人才”计划专业6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截至2018年7月,该校共有国家级实践(实验)基地(中心)2个,省部级实验示范基地(中心)3个,省部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个,1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上海市精品课程3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上海市优秀教材28本 。2017年,该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共同认证;2018年,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1个,“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9个、“中本贯通”试点专业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上海市IV高峰学科1个、上海市II类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市教委重点学科4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
学校的校训是“爱国、勤学、务实、奋进”,学校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树立“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理、管、经、文等学科,主干学科能源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毕业生就业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下,学校确立了“就业主导、举校联动、巩固电力、拓展纵横、两形并重、确保五率”的就业方针。通过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规范化的就业服务,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学校借助广泛的校友网络和多年来与行业用人单位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举办全国电力人才招聘大会(上海站)等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7%以上,研究生毕业就业率100%,学校致力于行业合作,实施了“3+1订单模式”培养模式,行业内就业率显著提高。
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与亚洲开发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推动智能电网在亚洲区域的发展。学校倡议与10所国外名校联合成立了“ADEPT国际电力高校联盟”,被推举为永久理事长单位,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德国科特布斯勃兰登堡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马来西亚国能大学等大学签署合作协议。2018年10月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电力高校联盟”“一带一路电力产学研联盟”,与菲律宾八打雁大学、泰国苏兰拉里大学、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控股巴西CPFL公司等20多所以电力为特色的国外大学及企业签署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共商能源电力行业与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的交流关系,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办学等实质性合作协议;每年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和科技专家来校担任名誉教授、海外名师,进行讲学及合作研究;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共同举办电气工程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动暑期游学、海外实习、硕士双学位等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数日益增多。学校目前有来自越南、老挝、蒙古、柬埔寨、津巴布韦、刚果(布)、喀麦隆、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长期留学生近百名。
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结合自身特色,成立“‘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及“一带一路能源电力海外挂职实训基地”。学校成立了“中葡文化交流中心”,为学校师生与葡语系国家的文化交流搭建桥梁。学校举办“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高级研修班”及能源电力企业培训班,在一带一路的能源电力企业取得较高声誉。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2月,上海电力大学图书馆累计纸质藏书132.3万册,每年的生均年进新书量都超过3册/生,订阅纸质期刊1200多份;电子图书、学位论文等689.9万册,数字资源数据库27个。
科学研究
学校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牵引,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及1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
根据2019年2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上海电力大学共有原电力工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上海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中心1个、新能源人才教育技术交流平台1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知识服务平台1个。
学校积极服务于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构建了由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组成的“三中心一智库”,成立上海能源电力科创分中心,全面服务于地方与行业发展。
截至2018年,近年来,学校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其中国家“973”“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浦江人才计划、曙光计划、晨光计划、阳光计划等多种类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400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5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重点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
省部级优势专业(10个):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涉外方向)、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理财方向)、工商管理
“卓越工程人才”计划专业(6个):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自动化(卓越计划)、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力企业信息化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计划)
上海市IV高峰学科(1个):环境与生态
上海市II类高原学科(1个):电力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4个):现代电力系统与电站自动化、电力清洁生产与节能、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电厂应用化学与环境保护
同时上海电力大学也不是985大学,全国共有211大学有112所和116所的区分,因为有4所院校分别拥有两个校区,地方会分别统计;39所985大学,其中上海有10所211大学,4所985大学。
上海211大学名单: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985大学名单: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985和211的区别
定义不同
985大学即参加“985工程“的大学,即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大学即参与“211工程”的大学,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实施时间不同
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1995年11月,211工程正式启动。
涵盖大学不同
985大学都是211大学,但211大学不一定是985大学。
建设内容不同
“985工程”建设任务为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
“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前身之一的华中工学院建校时创办的院(系)之一,其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是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现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6个二级学科。
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形成了以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煤清洁低碳发电技术研发中心、能源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实践教学基地等为支撑的学科体系,是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清洁煤技术联盟中方牵头单位,也是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武汉新能源研究院主要依托院系之一,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
本专业着重培养集能源与动力工程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在电力、制冷低温、采暖空调、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电子信息、冶金、化工、铁路、医药等部门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和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多年来,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专项优秀学生奖助学金。每年约50%的本科毕业生继续读研究生深造(含20%左右的免试研究生),其中5%左右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院与数十家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知名合资及民营企业等建立了密切联系,毕业生深受业界认同,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5%。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华中大。是一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国顶尖综合研究型大学 。
内蒙古大学是211学校,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内蒙古大学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高校(“一省一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科建设
学校共有5个本科和2个硕士试点专业。2017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0年“自动化”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共认证,标志着两个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2021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通过ASIIN认证,并获得欧洲工程师项目(EUR-ACE)认证,能源与动力工程成为我校首个获得国际专业认证的专业。学校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1个,“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中本贯通”试点专业4个。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211非985大学名单
有哪些大学属于211工程大学名单却不属于985大学的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211非985大学名单,欢迎阅读参考!
211非985大学名单1北京科大,
2华东理工,
3南京农大,
4中国矿大(徐州),
5中国地大(武汉),
6西北大学,
7郑州大学,
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9上海大学,
10苏州大学,
11中国石油(华东),
12西南大学,南京理工,
13哈尔滨工程大学,
14武汉理工,
15东北师大,
16西南交大,
1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8暨南大学,
19华中师大,
20东华大学,
21河海大学,
22南京师大,
23北京交大,
24华中农大,
25江南大学,
26陕西师范,
27北京化工,
28湖南师大,
29合肥工大,
30云南大学。
211大学王牌专业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低分录取原因:开设有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分别为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物联网工程,面向全国招收理工类考生,在一本批次中招生,考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
太原理工大学
低分录取原因:由于专业比较艰苦,如“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在全国各省录取时,录取分数比其它专业要低一些。该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在二批次本科录取,目前只招收山西考生。
辽宁大学
低分录取原因:在辽宁招生时二本批次的外语类专业为英语(国际贸易、商务英语方向、翻译方向、国际法方向)、日语(国际贸易方向)、俄语(国际贸易方向),二本本科录取的各专业考生,与一批本科的考生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完全一致,没有“二本”字样。中外合作办学在外省招生都在一批本科。
延边大学
低分录取原因: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且最近几年该校名声大不如前。
东北农业大学
低分录取原因:学生综合考虑兴趣爱好和就业方向之后,报考该类专业的老生并不多,所以会降低分数录取。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低分录取原因:部分专业二批本科录取,主要专业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
苏州大学
低分录取原因:在外省市一本批次招生,在本省招生时部分专业在二批本科录取,主要专业有:劳动与社会保障、物流管理、城市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软件工程、工程管理等。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低分录取原因:在各省的`录取分数比本部低一些,宣城校区专业有信息工程、建筑、商学、机械工程等。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低分录取原因:分四批录取,提前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本科。本科二批就读于荣昌校区。
西南交通大学(峨嵋校区)
低分录取原因:在此就读的是第二批次本科生,毕业证书填写“在我校峨嵋校区某专业学习”。经济类与生物工程类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一本批次录取。
郑州大学
低分录取原因:在河南招生时分为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和高职高专四个批次录取。
海南大学
低分录取原因:全国31省市大多都安排两个批次,本科一批二批,二批本科专业,毕业证与一批本科完全相同。
这所大学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
211工程简介
211是指的211工程。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吉林的211大学名单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大学简介
东北电力大学简称东电(NEEPU),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的重点学科
“十三五”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设计学、智能制造工程。
“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6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8个):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结构工程、应用化学。
教学建设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等
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工程流体力学、运筹学
省级精品课程:锅炉原理、工程流体力学、汽轮机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力发电厂、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过程控制、自动控制原理、运筹学、高等数学等、物理化学、材料力学、钢结构、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吉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土木工程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数学学科ATC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主持国家863项目、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9项,纵向科研经费总额近2.2亿元,同比“十一五”分别增长259.1%和856.1%;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0项,同比“十一五”增长196.3%,其中一等奖5项;SCI/SSCI收录学术论文176篇,同比“十一五”增长266.7%,EI/CSSCI收录学术论文1318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57部;授权发明专利115件。
2013年1月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经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