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本情况
一级学科: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二级学科:080701工程热物理
二级学科:080702热能工程
二级学科: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二级学科: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二级学科:080705制冷与低温工程
二级学科:080706化工过程机械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工程热物理:重庆大学
热能工程: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南大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
流体机械及工程:江苏大学
化工过程机械: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下设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六个研究方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培养从事能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清洁燃烧技术、能源利用系统及设备的优化与仿真、动力工程及控制、空调工程等领域的工程设计、试验研究及技术管理人才的学科。此学科发展与我国的能源和动力事业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理论的研究中我国一直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水平开展基础研究,另一方面也十分重视将科研力量面向我国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发关键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阶段,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洁净燃烧理论与新型高效洁净燃烧应用技术;煤燃烧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理论与技术;多相流动及其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热能利用系统及设备的最优化理论和技术;现代热工测试技术与系统仿真技术;传热传质理论和应用; 新型高效换热器及节能技术;热力学与工质热物性;热力系统优化、控制与故障诊断技术; 动力机械与工程和气动热力学;流体机械与工程;空调理论与技术。
随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动力供应的要求不断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动力工程积极调整研究方案: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以在动力、材料、计算机、航空航天工程及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应用为目标;使用各种新型工质(电介质冷却剂、磁性液体及氟利昂替代制冷剂等)通过试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受迫对流、混合对流及射流冲击等强化传热过程;开发新型传热材料,发展新的强化传热方法;相变传热及其在储能技术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制冷与换热技术涉及制冷设备和系统的模拟、优化与智能化控制的研究,区域热、冷“两联供”技术及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的研究,相变储冷技术的研究,和用高科技工艺手段将换热器流道缩小至10-100微米数量级,实现高密度换热,并用各种工质进行相变及单相换热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逐步体现基础工业与高科技结合的特色,在新工艺与新材料充分考虑能源问题、环境问题。
工程热物理一般进研究院所、一些企业如空调、压缩机企业的研发部分等,待遇不错。
热能工程一般进各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火电厂、核电厂、汽轮机厂、锅炉厂、锅检所等。
动力机械及工程现在很多去汽车厂、内燃机长的。
这几年就业都不错,待业也都可以,总体来说不相上下吧。
1 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及实验、工程图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
电工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力测试技术。
2 专业课
(供热与制冷方向)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锅炉原理与设计△、制冷与空调△、热力过程控制△、热力发电工程△;(内燃机方向)燃料与燃烧△、机械优化设计、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内燃机设计△(有些学校两个方向合一)。
3 专业选修课
(供热与制冷方向与内燃机方向专业课互为选修课)CAD/CAE/CAM、空气动力学、虚拟样机技术、有限元法、汽车排气污染与控制、专业英语、文献检索、涡轮机、内燃机设计方法、内燃机新能源、环境工程、动力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流体密封技术、流体机械、动力机械噪声与控制、换热器原理及设计、节能技术、供热工程、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内燃机试验方法、安全技术、腐蚀与防护。
扩展资料: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数学、物理、力学、机械、电工电子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能源与动力机械中所遇到的研究、运用、规划、设计制造等问题的能力;
4、了解国家关于热能与动力装置的设计、开发、环境保护和安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专业领域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具有能运用和利用国际市场上提供的先进技术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的知识;
7、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培养目标不同
1、热能与动力工程: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2、能源与动力工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主要课程不同
1、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热与传质原理、低温技术原理与装置、现代电站锅炉、现代电站汽轮机、发电厂自动化及计算机利用、动力设备与系统、计算机技术(硬件、软件、网络、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能源与环境保护、制冷与空调等。
2、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等。
三、就业方向不同
1、热能与动力工程:热力发电厂及电力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大中型用能企业、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制冷和空调设备企业、高等院校等领域,从事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类型工作。
2、能源与动力工程: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能与动力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源与动力工程
毕业后的去向可以使设计院,电厂,船厂,钢厂、重机、汽车、家电等行业的生产单位或技术部门,具体还要看是什么学校毕业和学历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