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糟糕的电灯胆
雪白的帽子
2022-12-31 08:46:40

能源与动力工程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最佳答案
哭泣的羊
阳光的月亮
2025-08-24 22:06:06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主要在工业类企业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暖通工程、产品开发、机械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技术开发、生产管等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伴随能源转换与利用过程排放的有害物质将造成环境污染,能源的生产必须高效、清洁。能源与环境系统专业不仅对自动化控制十分依赖,而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集合了热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最新回答
耍酷的宝马
昏睡的鼠标
2025-08-24 22:06:06

首先要说的是:这是一个与能源技术和应用有关的专业,目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同时这个专业也是属于基础性专业,发展比较成熟,与其相关的工作例如发电厂,使用各种各样的燃料来发电(燃煤,天然气,城市垃圾,余热等)。目前已经拓展到新能源领域,例如太阳能,风力发电,地热,海洋等。可见只要是与能源利用的地方都需要能源与动力专业的技术背景人才,可去的企业非常多。只是要注意的是,如果想在这个行业取得成绩,需要理论与现场密切结合,不断积累经验,应用就会越来越熟练。当然待遇也会越来越好的。

醉熏的牛排
疯狂的唇彩
2025-08-24 22:06:06
我是热动发动机方向的,我跟你谈谈啊,能动一般分四个方向,虽然我们学院分七个小专业,第一为电厂,第二为热能,第三热动,第四,制冷!电厂方向一般去国电,核电站,一般都是国企;热能方向主要工作在北方,供暖供冷的,一般不属于国企;热动,也是发动机,去各大汽车厂,柴油机厂,轮机厂,这里多说几句,这个专业清华,天大,上交很强,就业来说好的汽车企业最起码要211,现在要研究生的偏多,如果不是211,我感觉这个专业本科只能去帮人家修修车!再一个是制冷,本科也没法进技术部分,只能做销售,大学舍友就去美的做销售了!

愉快的冬天
内向的溪流
2025-08-24 22:06:06
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虽然不是什么大火专业,但是贵在稳定。以下是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一,根据有效的256份就业数据分析得出: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705。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工学170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98。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能源动力类3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

 

二,通过19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状况分析: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平均薪酬水平为5220元。工资按工作经验和工龄统计,其中3-5年工资5570元,6-7年工资7000元。

 

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区域和方向统计:

 

根据256份就业数据分析得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专业需求量第一的地区是“北京”,占27%。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专业需求量第一的行业是“新能源”,占26%。除了上述就业地区和方向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下面地区和方向中也特别受欢迎:

专业方向:机械、设备、重工;建筑、建材、工程;家具、家电、玩具、礼品;环保。

地区:上海、深圳、广州、南京等。

 

以上关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的各项数据分析仅供参考。选择大学专业是人生的一次转折点,选择大学专业不仅要看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更要注意就读人数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再好的专业,因为就读人数过多,也同样会导致就业困难;如若选择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不但影响你的后期学习,也会影响到就业选择。

雪白的秋天
英勇的爆米花
2025-08-24 22:06:06
热能与动力现在的就业趋势非常好。

热能与动力工程分一般可分为3个方向:热工、热动、水动。其中热工和热动区别不大,工资待遇2000-4000之间。

水动主要是水电厂和水电施工单位,工资较高但是地处偏僻。

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将为我们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尤其是运用核聚变原理开发的人造“小太阳”技术将为人类提供洁净、取之不尽的动力。而这项技术目前在世界上都还有待成熟和完善。

悲凉的眼睛
失眠的唇膏
2025-08-24 22:06:06

学院教学资源丰富,就业不错,属于专业性强的岗位需求。

1、“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和国防特色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陕西省名牌专业;

2、“燃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航空发动机燃烧学”(线上一流课程)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是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3、“航空发动机燃烧学”和“气体动力学基础”是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教学建设

学院拥有“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叶栅部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新概念喷气推进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与监测”陕西省工程中心、“航空发动机内流动力学”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等20余个科研实验室,总占地面积达20000平方米。

学院拥有1个“新概念喷气推进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国家重点项目振动控制支撑团队”。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和基金项目,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

以上内容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学院简介

甜美的魔镜
虚心的牛排
2025-08-24 22:06:06

待遇还不错。

能源与动力工程主要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技术等,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和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机等。例如:天然气用作汽车燃料、风能发电、冬季烧锅炉供暖、空调制冷机设计和测试等。

就业方向工业类企业: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暖通工程、产品开发、机械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技术开发、生产管理。

课程体系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流体机械》、《能源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智能装置自动化》、《低温原理与技术》、《制冷原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新能源汽车。

专一的百褶裙
无辜的洋葱
2025-08-24 22:06:06
热能与动力工程其实是很多个专业合并的集合体,分很多方向,笼统地说有没有发展前景这就不好说了。总体来说还是很好就业的专业

按专业分为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低温工程及制冷技术三个小专业。但是这个一般在研究生阶段才分得比较细。

按研究方向,电厂、内燃机、工业炉、空调制冷、核工程、热处理、能源造船等方向

具体是学哪个方向要看学校的强项是哪个。

毕业后的去向可以使设计院,电厂,船厂,钢厂、重机、汽车、家电等行业的生产单位或技术部门,具体还要看是什么学校毕业和学历高低

开设学校太多了,我也不是都知道。下边是热能的排名,09年的,现在也差不多。参考一下吧。

1 西安交通大学 A

2 清华大学 A

3 上海交通大学 A

4 华中科技大学 A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浙江大学 A

7 东南大学 A

8 天津大学 A

9 华北电力大学 A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1 重庆大学 A

12 大连理工大学 A

13 上海理工大学 A

14 山东大学 A

15 中南大学 A

16 江苏大学 A

17 北京科技大学 A

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19 东北电力大学 A

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21 同济大学 A

22 北京理工大学 A

23 内蒙古工业大学 A

24 兰州理工大学 A

25 山东科技大学 A

B 等 (38个):东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西华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中北大学、邵阳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大连水产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集美大学

B等 (38个):兰州交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贵州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新疆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上海海事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烟台大学、茂名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沈阳工程学院、山东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青岛理工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燕山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南昌大学、郑州大学、佳木斯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青岛大学、攀枝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