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新能源车会造成大量浪费,那究竟是浪费什么?
很多人都说新能源车会造成大量浪费,那究竟是浪费什么?
网上经常有人发文,说国家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是“劳民伤财”浪费社会资源,还举了几个例子说明,这一观点,实在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眼光视野格局有些小了。
国家之所以大力支持发展电动汽车,是出于国家能源安全、国家科技发展、大国战略竞争等多方面考虑而实施的。这可不是某个领导一拍脑门就定的,而是专家团队与领导团队共同决定的。以前我就写过一篇文章,简单了些,这次就多说几句自己的观点。下面,本人就自己浅薄的分析和理解,给大家说明一下。
其一,我们说一下国家能源安全。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石油三分之二是需要从国外进口的,主要是从中东、非洲、南美、俄罗斯等进口,虽然来源多样化,但是能源安全形势还是很严峻的。因为大部分石油运输是要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等地通过的。
印度洋就不用多说了,印度人可以随时封锁航线,卡我们的运输线。马六甲海峡,也是被美国控制着,还有一个美国的“小弟”新加坡,时不时的和我们明面上“叫板”背地里“使阴招”。南美的石油,也要从日本台湾之间的航线通过,这条线也不用多说,也不安全。一旦我们与美国关系搞崩,美国联合日本、印度封锁我们的海上航线。
那么,我们国内的汽车就全得趴窝。很多化工厂、材料厂等,也得停工,经济发展可能就直接停止了。所以,摆脱石油的过度依赖,就是我们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日常生活中污染源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平常我们的小轿车都是燃油车,不但需要大量的石油,同时汽车排放的尾气也会污染大自然的环境。
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新能源汽车就是电动轿车越发的火爆,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都非常火爆。
美国的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老大,如今的市值已经超过了6500亿美元,特斯拉的市值比丰田、大众等传统九大车企的市值之和还要高。
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也凭借特斯拉的市值,身家飙升,每年的富豪榜都有他的身影,更是常年位居富豪榜前列,如今马斯克的身家在彭博亿万富翁中达到了1279亿美元,足见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以及未来发展非常好。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也不错,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新兴的品牌有小鹏、蔚来、理想等车企。传统且实力雄厚的车企有比亚迪等等。蔚来和小鹏的市值虽然不像特斯拉那般雄厚,但是也不容小觑,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越发兴旺了。
但是却有传统车企不看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比如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在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年终新闻会上炮轰新能源汽车,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并不能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不但会浪费巨额资金,同时会威胁传统燃油车企的生存,造成大量的员工失业。
另外因为日本的电力主要来自于煤炭和天然气发电,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会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简单地说,丰田章男并不看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哪怕是新能源汽车的巨头特斯拉在丰田的眼里,也是远远不及丰田的。
IVL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每制造1度电池,会额外带来150到200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延斯.彼得斯团队计算结果,制造1度电池,会排放110千克二氧化碳;
德国海德堡能源环境研究中心(IFEU)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数值为140千克;挪威 科技 大学工业生态学家琳达.艾琳森团队的数值为170千克。上述虽数值差异较大,但都超过了110千克。我们暂且按110千克来估算制造锂电池产生的二氧化碳,70度电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7.7吨,我们将7.7吨换算成汽油,通常1升汽油可以释放出大约9度能量,而通过汽油获取1度的能量,相当于排放出299克二氧化碳,这个数据已经包括了原油开采、提炼、成品油运输等上游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由此,生产70度的锂电池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约相当于燃烧2861.39升汽油,如果按家用轿车10公里/升汽油,上述汽油对应行走28613.9公里,也就是说不考虑燃油 汽车 和电动 汽车 制造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制造70千瓦动力电池,其折合的二氧化碳量,已经相当于油车跑近3万公里的碳排放量了。另外在百度《动力锂电池的能量消耗分析》中: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大学的ChrisYuan直接从Johnson ControlInc.公司采集了生产数据,基于工业生产过程对24kWh锂离子电池组的生产量耗进行了分析。24kWh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生产耗能分为三大部分:电池材料的生产消耗29.9GJ,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消耗58.7GJ,电池组的组装消耗0.3GJ能量,共89GJ,这才是24度的锂电池,而24*3=72度锂电池要89GJ*3=267GJ,用清华大学论文《未来煤电驱动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油车每公里2500KJ来算,267GJ=267000000KJ,除2500KJ=106800,相当于油车走10万6800公里,数据虽然有点高,但无论如何都说明制造一块锂电池所带来的巨大能耗污染!
另外电车所必须的充电设施匹配,必然带来全国性的电网升级改造,要更换更大的变压器,换更粗的电缆,全国都要改造,这就需要冶炼巨量铜来实现,冶炼行业从来都是能耗污染大户,应尽可能少用,现在却因为锂电池 汽车 的发展而不得不被发扬光大,应该吗?带来的能耗污染计算过吗?不要小看这部分的能耗与污染!
另外废旧电池还不能无害化处理,也会带来巨量污染,今年就会有十几万吨的废旧电池出现。
清华的论文只将电车用电烧煤与油车进行比较,而没有将锂电池生产与电网升级改造、废旧电池处理的能耗都加进去比较,而此部分耗能污染又很大,显然有失水准,有些偏颇,不科学吧!若以此为概念去说什么锂电池 汽车 就是新能源 汽车 ,进而给予环保方面的政策补贴,显然太过草率了吧!不能用一个能耗污染更高的产业,去替代比它低的产业吧?
另外由于天朝发电72%都是火电,火电虽经环保处理但仍摘取了许多排放的第一,氮氧化物排放第一,二氧化碳排放第一,甚至排放中还含有汞,参见2020年煤电排放标准:
氮氧化物50mg/立方米;
硫化物35mg/立方米;
颗粒物10mg/立方米;
汞及其化合物0.03mg/立方米;
油车再怎么排放也不会含有汞啊!汞的毒害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要增加更危险的污染排放呢?
有人说,发展锂电池 汽车 不是因为环保,先不说怎样起的名称,怎样获得基于环保的政策的扶持,单就能源战略来说,咱们国家石油天然气需要大量进口,甚至也进口煤炭,是事实,但现在已经有不少是以人民币结算了,石油供给也并不都是走马六甲,天朝煤炭储量只够一百多年,若现在把油车取消全都用电,在火电占比很多情况下,必然要更多地消耗煤炭储量!天朝就那么点的储量,到时油也断了,煤炭没有了,靠什么维持对能源的需求?风水资源有限,太阳多晶硅生产过程耗能巨大废料巨多!核能还没有摆脱安全性困扰!等着断顿吗?小日本为了以后不时之需,都购买中国的煤炭,打包沉在海底,能源战略,是把仅有的资源都先用光?还是眼皮底下那点钱重要?还是长久能源安全更重要吧!
还有人说电动是趋势,先不说静置自燃爆炸,宁德的2个下属工厂爆炸,里程冬季缩水严重,这些都是不是以后发展的趋势,若连环保都不能实现,这种趋势为什么要追呢?那些被关停的高能耗企业,岂不都冤枉死了吗?
人类总是骗自己,电瓶充电也是火电来充,火电是电厂的电,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来讲人类在很久以前,就知到这是更浪费的办法,本来油能解决的问题,又多一道工序,油变电,电充瓶,脱了裤子放屁,是不是。我说的火电也包括油气煤发电。
因为,电机比 汽车 机器好制造,不用研究。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瓶车(现在时髦说法叫新能源车)不见得环保,其电能来源大部分是火电,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成本高、污染环境。但是,从能源安全和 社会 稳定角度看,电瓶车可以在石油禁运的情况下保证用户上路行驶。从生产环节看,车企享受补贴,何乐而不为?从用户体验看,冬天冷夏天热续航差。从电池技术看,现在还无法解决即充即走和续航短的难题。所以现在的电瓶车很鸡肋。
下一代人去处理海量的废电池 吧,我们只管享受新能源电瓶车。哈哈哈哈哈
使用后的新能源电池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个问题不处理好,对环境的影响很大,而且新能源电池的生产过程及其原料的开采过程本身就对环境造成影响
还应考虑风电水电太阳能电核电天燃气电等能源,化石电油电早晚会完结。再说控制几座电厂污染比控制亿万辆 汽车 污染要容易多了。新能源没有错。再说,就算后期电瓶污染处理也比处理尾气污染好办。
30年前,国之栋梁钱学森就给是人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学过一封信。内容就是建议发展新能源 汽车 。你们这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发展新能源是为了降低原油消耗,降低原油依赖。环保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奇谈怪论,反科学的观点。估计又是石油大亨们出来找根据抵段电动 汽车 了。试想如果用的电是水力太阳能或风力发的电,又如何能证明他们的观点还正确呢?
新能源汽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动车,其实它的历史比燃油车更早。早在1834年,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就制造出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机驱动的电动车。而世界第一台电池电动车也在1881年诞生,仍然早于第一台燃油车。而在被燃油车称霸车坛百余年后的今天,伴随着石油危机的到来,电动车迎来了翻身的机会。但到目前为止,由于新能源车受困于技术瓶颈,导致了想要全面取代燃油车依旧尚需时日,本文就来和大家聊聊新能源车现存的5大弊端。
弊端1:电动车的制造过程本身并不环保
有调查显示,新能源汽车赖以生存的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锂的开采过程并不环保。当一辆电动汽车从生产线上下来时,它已经排放了超过25000磅的二氧化碳,而同样的制造一辆普通汽车,只需要16000磅。
因此锂电池只能是当前新能源车动力来源的一个临时选择,伴随着未来石墨烯等能源的出现和技术的成熟覆盖,锂电池将退出舞台,届时再制造新能源车时将大大降低生产污染。
弊端2:废旧电池处理不当对大自然的污染无法估量
现在出现在中国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都是用电作动力,因为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所以被称为环保汽车,虽然新能源汽车本身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污染环境,但它身上含有的电池也是最大的污染源,如果被随意丢弃,给土壤造成的危害将远大于燃油汽车。
如果说燃油车造成的污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新能源造成的污染则是隐秘性的,电池回收的问题不能彻底解决,那么对大自然的伤害将远远超过燃油车的尾气排放。
弊端3:电力的制造过程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
数据显示,国内现阶段的发电大部分依靠煤炭的火力发电,占比超过7成,虽然也有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但占比很小,因此电动车所需的电力,更多的是来源于对环境污染极大的火力发电,也就是说虽然电力是不污染环境的,但发电的过程却严重污染环境。
那么在未来,如果发电能不再以燃烧煤炭作为发电主力,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清洁发电,那么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电力也将更加环保,新能源车“伪环保”的帽子才能真正摘下。
弊端4:新能源车受困电池衰减影响,保值率低,一台车无法长期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当今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量大幅衰减,导致新能源车的保值率远低于燃油车,而更换电池的成本又很高,也使得新能源车的寿命很短。燃油车普遍可以使用10年以上,在电动车上则无法实现,这也就导致了新能源车的更新更加频繁,用车成本也相应增加,虽然充电比加油便宜,但很显然几年就要换台车的费用要更高,同时制造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也会导致资源浪费。如果未来能有可以长期使用的电池能够得到推广,亦或是可以降低更换电池的成本,可以使新能源汽车的生命周期大幅延长,那么新能源汽车才有了更多值得存在的价值。
弊端5:现阶段新能源车续航和充电依旧是难题
由于温度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影响最大,如果温度下降,电极的反应率也下降,电池的功率输出也会下降,而温度太高,电池充电速度也将大大降低。为了有效充电,锂电池环境温度范围应在0度-28度之间,在这个区间内一般充电效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当温度低于0度以下或温度达到40度以上,充电锂电池材料的性能会退化,电池的循环寿命也将大大缩短。
因此例如在中国北方地区,冬天冷夏天热,新能源车在使用中续航表现都会打折扣,冬天续航甚至会下滑40%以上,让无数车主苦不堪言。
此外新能源车的充电依旧耗费时间,虽然不少产品可以做到40分钟完成80%的充电量,但只能说相较以往有了一定的提升,和燃油车加油速度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
结语:说了新能源车这么多弊端,归根到底都是当前新能源车技术瓶颈所导致的,电池技术发展至今已有百年,但并没有巨大的技术更新,这也是束缚新能源车发展的重要因素。更环保的电池,更环保的发电技术以及增加新能源车的使用寿命,解决这几个问题,新能源车才能真正具备取代燃油车的实力,现在来看,还需任重道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刷牙时不关水龙头;
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
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时修理;
4、用过量水洗车;
5、洗车水未循环使用;
6、随意开启消防龙头用水;
7、老式便器水箱容量过大;
8、洗衣服时不用手搓而只用水冲。
能源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
1、来自太阳的能量。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 (如太阳光热辐射能) 和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可燃矿物及薪材等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等)。
2、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如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另一种是地壳内铀、钍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
3、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扩展资料:
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人类利用自己体力以外的能源是从用火开始的,最早的燃料是木材,以后用各种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等。
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当前化石燃料消耗量很大,而且地球上这些燃料的储量有限。未来铀和钍将提供世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一旦控制核聚变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人类实际上将获得无尽的能源。
利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叫做新型能源。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
由于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小,或品位较低,或有间歇性,按已有的技术条件转换利用的经济性尚差,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数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