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的系怎么分的啊
北航各学院名称及数字简称
1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系: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4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6系:计算机学院
7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8系:经济管理学院
9系:理学院
10系:生物工程系
11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2系:外国语言系
13系:汽车工程系
14系:工程系统工程系
15系:宇航学院
17系: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18系:土木工程系
20系:法学院
21系:软件学院
23系:高等工程学院
24系:中法高等工程学院
26系: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赚分……
有些学校发展过快,需要更多的专业来支撑学校的发展,于是就新增了众多专业点;而有的学校发展并不好,或者专业已经被淘汰,被撤销也就是在情理之中。最让人意外的是新增的31种新专业,并且工学类占据14个,工科类高校可谓是最大赢家。
6.智能地球探测
2022年,智能地球探测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设该专业。
智能地球探测学科群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一级主干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数学为支撑学科。学科群在资源勘查、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治理领域,体现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特色。一方面打造国内资源能源勘查利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推动区域内高端地质装备、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相关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打造资源环境领域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摇篮,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能把握未来变革性技术发展方向的高端人才。
7.可持续能源
2022年,可持续能源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上海交通大学开设该专业。本专业旨在开展未来低碳与可持续能源技术方向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新专业将围绕新型能源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智能化的高度融合,聚焦未来能源技术全产业链跨学科研究。该领域将聚焦未来能源技术全产业链跨学科研究,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新型能源技术的有效嫁接,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促进大规模移动能源系统时空域协同调控与创新业态模式。着眼于新型能源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智能化的高度融合,开展先进能源转换与存储,多模态能源互联,绿色能源与新农业,零碳 社会 与治理四个方向的创新科研工作。
8.智慧能源工程
2022年,智慧能源工程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上海交通大学开设该专业。
“智慧能源工程”本科专业隶属工学门类下的电气类,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产教融合平台,聚焦国家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采用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以能源类和信息类课程为主线,在电气工程、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等领域进行多学科交叉,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将信息化技术与电气工程、能源系统融会贯通。
9.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
2022年,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山东大学开设该专业。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面向国家“交通强国”、“制造强国”重大战略需求,以软件工程、机械工程、交通土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为基础,以智能化建造、智慧化服务为核心,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智能、强实践”的基本思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自主创新、具备跨界发展能力的应用研究型领军人才。此次新专业的成功获批是山东大学积极谋篇布局,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前沿领域的人才培养, 探索 交叉融合的本科专业建设思路的生动实践。
10.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
2022年,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该专业。
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空天动力、能源、控制、信息学等交叉学科背景的创新型 科技 人才。本专业基本学制四年,适应绿色动力推进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时代发展,按照新工科发展要求,制定了由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宇航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单位联合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力学、机械、能源、电学、信息学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具备解决复杂电推进系统工程问题、 探索 科学前沿的能力。
一、马房山校区: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8个本科专业。
2、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材料示范学院每年面向全校新生选拔、招收100名本科生,通过高考成绩、入校后笔试及面试综合考察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选拔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学生进入学院。
3、交通学院:学院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以及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
4、汽车工程学院:现有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3个本科专业。
5、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工业工程6个本科专业。
6、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现有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3个本科专业。
7、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
二、余家头校区:
1、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现设有矿物加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及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采矿工程(湖北省品牌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6个本科专业。
2、信息工程学院:现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件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湖北省支柱产业专业、湖北省综合试点改革计划)、物联网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5个本科专业。
4、自动化学院:现设有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
5、航运学院:现有航海技术和海事管理2个本科专业。
6、物流工程学院: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物流管理3个本科专业。
7、理学院:现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工程力学5个本科专业。
8、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现设有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制药5个本科专业。
三、南湖校区
1、管理学院:现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6个本科专业。
2、经济学院:现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和电子商务4个本科专业。
3、艺术与设计学院:现设有产品设计(艺术)、工业设计(理工)、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学6个本科专业。
4、外国语学院:现设有英语、法语、日语3个本科专业。
5、马克思主义学院:现设有思想政治教育1个本科专业。
6、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现设有法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社会工作、教育技术学、汉语国际教育等6个本科专业。
7、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现设有安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2个本科专业。其中,设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安全方向试点班):顺应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服务于数据强国的国家战略,针对基于数字经济和大数据的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需要。
试点设立大数据管理与安全特色专业方向试点班,进行本硕博连贯制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公共安全管理复合知识,面向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及商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管理和创新创业的高级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
8、国际教育学院:现设有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2个本科专业。
9、创业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创业管理试点班)1个本科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武汉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江苏科技大学的动力工程系,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三个系之一。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江苏科技大学现拥有轮机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下设热工基础实验室、动力装置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振动噪声实验室及轮机仿真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约1200万元,其中20万以上设备10余台套。目前实验室拥有船舶柴油机性能试验及船舶辅机试验等综合实验台架、船舶轮机综合仿真操作系统、轮机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数字系统、燃料电池SOFC堆实验测试系统、VCR便携式热成像仪(德国)、扭振测试分析仪、多种传感器、丹麦B&K多通道振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B&K 2250-H-003手持式噪声振动分析仪等。实验室配备有浪潮TS10000高性能计算服务集群工作站,拥有STAR-CD、AVL EXITE(POWER UNITE)、BOOST、FIRE、NASTRAN、ANSYS、COMSOL Multiphysics等大型计算分析软件。
学院现有“轮机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水声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与“土木工程”2个工程硕士领域;拥有“热能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3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2个专升本专业和3个专科专业。 其中“轮机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重点建设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建有“江苏省船舶与海洋空调冷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个。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000余人。
学院下设轮机工程系、动力工程系、人工环境系3个教学系,1个工程实训中心和5个研究所,并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管理机构,现有教职工45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高级实验师2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95%;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省 “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及各具特色的学术梯队,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院依托行业优势,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预先研究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科研体系,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镇江市社会发展计划项目等在内的纵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近40项。
学院现拥有轮机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下设热工基础实验室、动力装置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振动噪声实验室及轮机仿真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约1200万元,其中20万以上设备10余台套。目前实验室拥有船舶柴油机性能试验及船舶辅机试验等综合实验台架、船舶轮机综合仿真操作系统、轮机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数字系统、燃料电池SOFC堆实验测试系统、VCR便携式热成像仪(德国)、扭振测试分析仪、多种传感器、丹麦B&K多通道振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B&K 2250-H-003手持式噪声振动分析仪等。实验室配备有浪潮TS10000高性能计算服务集群工作站,拥有STAR-CD、AVL EXITE(POWER UNITE)、BOOST、FIRE、NASTRAN、ANSYS、COMSOL Multiphysics等大型计算分析软件。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质量取信、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正式出版教材15本。
学院充分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拓展学生素质,通过加大校企联合,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共同建设产学研基地、学生实习基地等15个。我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大赛三等奖2项、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平均98%以上。
作为江苏科技大学最早创建的院系之一,学院经过多年的奋斗及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将秉承 “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院风,不断努力,勇于创新,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
山东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OFl-IUOs8r1dBYPUxgLNA
提取码: bf7s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南昌大学前湖校区位于江西省会南昌市,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西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历史学类(历史学、档案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工程学、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其中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15‰,临床医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2.56‰,化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3.29‰。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等级为A,位列全国第3名。
主要优势: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