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挽回了哪些损失

要减肥的纸鹤
快乐的乌冬面
2022-12-31 08:13:00

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挽回了哪些损失?

最佳答案
开放的微笑
忧虑的老鼠
2025-08-26 00:38:22

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挽回了哪些损失?

各位网友们大家好,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挽回了60亿的损失,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内蒙古煤炭地质勘察有限责任公司上下贪墨成风,连续4任领导都有贪污腐败的迹象,21人相继被查。

其实不得不说内蒙古的贪污腐败十分严重,不论是在哪个行业,其实都有贪污腐败的现状。主要是因为内蒙古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导致很多人任意滥用职权,官场风横行。而如今才被查出来,其实作用也没有很大,无非起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查出来的一些官员大都是六十岁以上,该享受的东西也都享受过了,所以我建议我们应该加快检查力度。

对于贪官,我们普通民众表示很无奈,明明知道他们想干什么,但是却无从下手。就拿当地的教育来说,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我的初中,有部分老师校外补课,上课不好好讲课只有补课的时候才会说重点,导致很多人被迫补课,而告到当地教育局却也不了了之,原因是人家的丈夫就是教育局的官员。所以很多我们当地的学生都被迫补课,但是内蒙古教育这个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贪污腐败实在严重。

所以一个地区想要发展起来,靠的应该是教育,而我们内蒙古只有一所211大学,并且也不是一所好的211大学,这让很多的大学生都很无奈。我相信大部分这些偏远地区的学生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这个地区,所以就需要教育条件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鄂尔多斯不惜重金都要聘请清华北大的老师,为的就是让当地的孩子们可以走出这个圈子。

最新回答
苗条的小海豚
飘逸的朋友
2025-08-26 00:38:22

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已处分942人,挽回损失628亿元,此事简直大快人心,而且涉及到煤炭方面就已经查出了这些人,那么其他方面肯定也会有一些腐败分子,所以如果能够借着这个机会扩大搜查范围,不但能够拔掉蛀虫,还能保障那些曾经遭到这些人压迫的普通百姓利益,这是利国利民的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还有一个典型,腐败人员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呼和浩特市委原书记云光中的儿子云磊和原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云公民的儿子云凯晨,他们二人合伙做煤炭生意,利用职权让私企以低价将煤炭批发给他们,再由他们高价卖出去,毫不费力坐地收钱,这种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法律,而且还涉及到他们的父亲。如果不是这次彻查,普通人根本不敢上报,这也说明他们背后的能量之强大。

倒查二十年,就已经能够查出这些人如果再追加十年甚至二十年,查出的腐败分子和巨额财产指挥更多,因为他们有了原始的资本积累,生活过得非常富裕,日子也非常滋润,但他们确实榨取了民脂民膏,同样非常可恶,只要是贪污的人,都是国家败类,哪怕他们已经年老,也不能让他们得以善终,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遭受到人民的审判,在牢狱中度过余生。

说到这里还有一件事非常值得注意,这些人原本就非常善于钻法律的漏洞,例如在监狱的时候取保候审,通过医生检查确认身体的确患有疾病,所以有的人即便被判刑也过得非常舒坦,这对民众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将他们的家产没收,让他们好好的在监狱中接受改造。

结实的啤酒
温暖的小虾米
2025-08-26 00:38:22
这次的处罚已经处罚了20多人了,而这次的处罚所带来的意义也是非常积极的,因为这样做的话可以让一些腐败的人员人人自危,这样更有助于调查他们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于这方面的防控力度,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谦让的短靴
高挑的学姐
2025-08-26 00:38:22

对于腐败的问题,我们国家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说出现腐败的话,那么就一定要严查到底,并且把贪腐的那个官员给拉下马。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存在严重的贪腐情况的话,整个国家的经济其实都会跟着倒退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思进取,想要通过贪污受贿的方式来谋取资金,那谁还真正的为民办事呢?在内蒙古就调查起了一件涉煤的腐败案件,这件案子涉及到了942人,并且目前已经挽回了628亿元的损失。并且为了追查这个案子,更是将整个案件到退到20年之前去调查,那么到底查到了什么呢?

查到了非常严重的贪腐现象。

根据中国纪检监察的信息称,两年多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针对白向群、邢云、云光中等人的案件,暴露出的内蒙古煤炭资源领域深层次的问题,总之就是发现了他们非常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挽回了很多的损失,也处理了非常多的人,我没有想到涉案人员居然高达了942人,实在是太过于夸张。倒查20年能够追查出这么多的人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20年前就开始有腐败问题了,现在才开始被注意到呢,其实这也是一个问题。

贪污到底会被怎么样处罚呢?

我们国家早就有明文的法律规定,贪污受贿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说只是轻微的贪污,涉案金额极小的话,倒是可以网开一面,拘留将钱还回去就能够了事。如果涉案金额特大,那么很有可能被判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我也奉劝各位广大的网友们,千万不要去做贪污的这个行为,一旦被举报的话,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含糊的荔枝
虚幻的高山
2025-08-26 00:38:22
倒查廿年成果公布,多只煤老虎受贿瀑。另加942处分干部,阶段性成果凸显露。煤炭四虎出内蒙古,光宗耀祖牢狱入住。黑钱628亿元往出吐,299亿吨煤清仓查库。阶段成果战绩显著,投案自首19名干部。坚决清洗各种毒素,反腐路上永远阔步。针对案件查办中发现的煤炭资源领域中偷采、盗采的不当得利、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应缴未缴的各种税费,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最大限度追缴挽回涉煤领域国有资产损失。截至目前,追缴挽回损失628亿元,清收处置煤炭资源299亿吨。

激昂的冬天
大气的路灯
2025-08-26 00:38:22

倒查20是从2020年开始算起。

2020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涉煤领域腐败“倒查20年”,掀起反腐风暴。此后,内蒙古多名煤“老虎”落马,自治区纪委监委数次通报“四连发”“六连发”,反腐力度引发全国关注。

调查成果

在煤炭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内蒙古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也不断滋生蔓延,涉煤腐败成为当地政治生态最大“毒瘤”。少数党员干部伙同不法商人,把煤炭资源当“唐僧肉”、“提款机”,大搞权力自肥、以权谋私。

比如,有的领导干部通过企业改制等方式,将国有煤矿据为己有,攫取暴利;有的利用权力, “老子前台批煤、子女后面捞钱”;还有的以资源为筹码,借机搞攀附、“架天线”、结权贵,谋取职务提拔,等等。

外向的书本
独特的荔枝
2025-08-26 00:38:22
本次针对破坏草原林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将重点核查和整治2010年以来的各类违规违法破坏草原林地行为,特别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开展以来仍顶风作案、违规违法破坏草原林地,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等问题;2010年以来对违规违法破坏草原林地行为处罚不当、降格处理、以罚代刑等问题。

内蒙古是草原大区,草原面积11.38亿亩,占内蒙古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64%;占全国草原面积的五分之一。一位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官员非常严肃的对我们说:“谁敢说,自家的矿不在草原上?!”

由此,可以预见,本次林草专项行动,将关系到内蒙古所有的矿山企业。

此外,2021年2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史上最严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矿产资源开发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意见》(内政办[2021]7号)(以下简称“内政2021年7号文“)。

牛博士学习了内政2021年7号文并与自治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沟通后,发现:

第一,以后想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新建矿山,基本没门儿,除非经依法依规批准的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项目;

第二,已建矿山想要扩界的,也请死了这条心吧,根本不可能;

第三,自治区政府对矿产资源开发违法占用草原行为的行为绝不姑息,有一个算一个,严查严打!

内政2021年7号文与林草专项行动遥相呼应,给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矿山企业带来又一重无比艰巨的生死考验。

内蒙古涉煤腐败倒查20年,到底查到了啥?】倒查20年释放出追责到底、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号:只要腐败了,不管你是退休回家了,还是转行了,不管心脏装支架了,还是离世了,这笔账迟早要算。

追寻的花瓣
敏感的学姐
2025-08-26 00:38:22
税筹问题千千万,《懂税帝》为你找答案

去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要求“要对2000年以来全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方位透视会诊”。煤炭倒查20年,好多官员都被查处,最近,最大年龄贪官被查处,已经离退休15年照样绳之以法。

内蒙古的这场整治行动,对很多煤炭企业都造成不小的影响,特别是煤炭贸易企业。很多煤炭贸易公司的煤炭来源都不正规,基本上都是盗采的,说白了就是这次煤炭倒查20年重点整治的对象。现在很多小煤矿要么关闭,要么整合。由于受到严查的影响内蒙古煤炭交易量变少,市场上去年冬天的煤价也相应变高。

煤炭贸易企业存在不能增票,业务受到影响,而且税负压力也非常重,虽然我们都知道煤炭行业很赚钱,但是自身的税负压力也非常大,很多支出也是无成本支出,实际利润可能要少得多。煤炭企业的痛点可以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解决,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奖励和核定征收,即增值税税收奖励,所得税核定征收,增值税税收奖励是奖励地方留存部分的30%~80%,地方留存占50%,最高可以奖励我们所缴纳增值税的40%。所得税核定征收,核定行业利润率8%,再按照25%的应税率进行纳税,核定后税率2%。按照40%的奖励来计算我们最后需要纳税

增值税:13%

附加税:1.56%

所得税:2%

可以得到的奖励:13%*50%*80%=5.2%

最后我们需要纳税:13%+1.56%+2%-5.2%=11.36%

增值税奖励了5.2%,所得税核定征收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税负,如果企业成本够,也可以选择查账征收,所得税也有税收奖励,同样是奖励所得税的地方留存部分的30%~80%,所得税地方留存占40%。具体选择的征收方式还是要看我们企业的自身情况,入驻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除开户外全程不需法人到场,不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也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降低税负压力。

拉长的曲奇
清脆的豌豆
2025-08-26 00:38:22
李永平未曾料到,自己的仕途会因一篇报道戛然而止。

前不久,一篇题为《青海“隐形首富”:祁连山非法采煤获利百亿至今未停》的报道,剑指祁连山南麓木里煤田非法开采问题。9天后,原木里煤田管理局局长李永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更值得关注的是,资源领域正掀起一场正风反腐运动。

不妨看一看近期各地纪委监委的有关通报——

在西南,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宏年,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斌,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土地储备中心副主任周敏等人相继接受审查调查。

在西北,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天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原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朱天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在东北,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郝福坤,吉林省能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罗亦非等人接连落马。

……

这些落马官员或与煤炭有染,或与石油牵连,总之,都是在矿产资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他们不少都是“厅官”,有的已经退休多年。

拿王天才来说,1982年参加工作后,他历任西北电力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陕西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主任等职,官至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正局级),在能源系统整整工作33年。被查时,已退休5年。

跟王天才一样,内蒙古达拉特旗原煤炭局局长魏占彪被查时已退休4年,吉林省能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罗亦非被查时已退休3年,可见,退休不是平安落地。连已辞去公职近8年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原煤炭局副局长李彦,也难逃法网。

此前,针对内蒙古煤炭资源领域的问题,中纪委明确提出要“倒查20年”。可见,反腐词典中没有“既往不咎”的说法。

这些应声落马的官员中,有两位值得一提。

一位是号称“燃气之王”的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郝晓晨,另一位是陕西省发改委原副主任贺久长。

郝晓晨从油田工人做起,浮沉宦海近40年,最终官至厅级。有媒体报道,为了攀附上级,他将功夫都花在了如何伺候领导上,时刻寻找着“搭天线”的机会。后来,他搭上了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的“快车”,成了陕西一时风头无两的“燃气之王”。

同样通过攀附赵正永而官运亨通的,还有贺久长。赵正永2001年由皖入秦,从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一路升迁至省委书记。在此期间,贺久长也从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一位处长,擢升到了省发改委副主任的位置。

赵正永在任期间,霸道地插手陕西能源领域。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均有染指。据悉,贺久长和郝晓晨作为利益输送链条的重要一环,卖力颇多。

树倒猢狲散。随着“大老虎”赵正永落马,贺久长、郝晓晨也于今年3月相继接受审查调查。

二人违纪违法的事实,在通报中写得清清楚楚。贺久长“在能源资源领域大肆进行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逾越党纪国法底线”。郝晓晨“靠企吃企、滥权妄为,大搞权钱交易,利用掌握的国家垄断性资源攫取巨额利益”。

资源领域利益巨大,背后政商联系可谓千丝万缕。在很多案件中,不同级别、岗位的官员利益捆绑紧密,共同形成一个封闭式的违纪违法圈子。所以,资源领域往往“一查就一帮,一动就塌方”,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有山西当年的塌方式腐败。

资源领域何以成为腐败的高发地?简单来说,可归纳为8个字:资金密集、权力集中。

上有红顶背书,下有资本底气。有的地区、部门、企业违法倒卖探矿权有的以假项目、假投资“骗煤”“套煤”有的落实资源国企转制政策跑偏走样有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破坏性开采有个别领导干部在资源性企业投资入股……

此外,矿产资源领域腐败还有很多隐秘手段。比如,有的领导干部搞“暗箱操作”,通过向相关部门打招呼、批条子、作暗示,为亲属开办的矿业公司承揽业务有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将配偶、子女、秘书等身边人作为其特定关系人,由这些“代理人”干预和插手矿产资源领域,间接为自己牟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