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探索“完美能源”:以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全程零碳排
“百年老店”、多元化电子电气产品制造商日本东芝集团(Toshiba)正在全力布局有“未来能源”之称的氢能,并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视为低碳能源时代的完美解决方案。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东芝多位高管对澎湃新闻表示,除了已提出“氢能源 社会 ”愿景的日本本土之外,东芝非常看好氢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放眼全球,日本是近年来最热衷于发展氢能的国家之一。日本“氢能基本战略”提出,到2030年要确立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构建国际氢能供应链,长期目标是利用碳捕获(CCS)技术实现平价化石燃料的脱碳制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对于能源自给率低的日本而言,用零碳排的可再生能源来制取清洁高效、较易储运的氢能,无疑是“后福岛时代”得以兼顾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标的理想选择。
日本能源转型历程
“东芝早在50年前就已经开始做氢能方面的技术研发,进行相关技术储备。我们在40年前推向市场的产品,已经有氢能利用的影子。”负责氢能业务的东芝(中国)有限公司营业总监张童对澎湃新闻表示,早年东芝的制氢路线是烃类醇类重整制氢。但在零碳理念下,该公司内部近十年间全面提升氢能体系,东芝燃料电池体系全部是纯氢燃料电池。
据介绍,东芝的纯氢能燃料电池系统H2Rex已累计在日本国内交付100台以上。这种100kW的模块化单元可根据需求灵活组合,启动时间不到5分钟,高效将管道或气罐中的氢气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东芝的纯氢能燃料电池系统H2Rex累计在日本交付100台以上
典型场景如东芝的新氢能综合应用中心,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制备氢气,并直接将其应用在东芝的日本府中工厂的燃料电池物流叉车上。这样,不但燃料电池物流叉车在运转时不排放二氧化碳,而且,因为使用了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从制氢到氢利用的全程实现了零碳排。
当突发灾难时,这套小型分布式能源亦可大显身手,作为一条生命线为300名受灾群众提供一周的电力和热水供应。
纯氢固然样样好,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受居高不下的成本所困。据澎湃新闻了解,上述在日本落地的东芝纯氢燃料电池系统均为有日本政府政策支持的项目。
张童表示,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但风电、光伏始终存在间歇性问题。尤其在中国,风电、光伏装机的迅猛增长对电网调峰要求巨大,弃风、弃电的问题屡见不鲜。若将这部分电力转换成氢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调取,就是一个最理想的结合。“可再生能源与电解质制氢技术结合起来,制出来的氢完全是绿色的。”
他认为,在该领域,东芝的所长是对电力系统、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的深入了解和对氢的长期技术积累,目前正在与多家上游制氢企业探讨合作。在氢能起步阶段,东芝呼吁政府对全行业予以政策支持,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氢能产业链的完善,并尽早明确氢使用的法律法规。在这些前提下,氢能成本才能随着规模化效应快速下降。
氢能成本的下降有赖于一个足够大且高速成长的下游市场。东芝正在推动纯氢能燃料电池系统H2Rex尽早应用于中国市场,使其成本上尽早符合中国市场潜在的需求,并联合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开拓市场。
实际上,东芝对于“终极能源解决方案”的认识,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出现了彻底的转变。东芝曾是全球核能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旗下拥有 历史 战绩辉煌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但由于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全球核电建设放缓、建造成本陡增、西屋电气申请破产保护等原因,东芝最终选择剥离核电资产。
今年10月,日本首相菅义伟在临时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宣布,日本将争取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标志着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五大碳排放国的日本在气候议题上的立场发生巨大转变。目前,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至少80%来自能源领域。
“二氧化碳零排放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呼声,很早以前大家就在进行与此相关的探讨。”东芝中国总代表宫崎洋一对澎湃新闻说道,福岛核事故改变了全球的碳减排思路。2011年之前,日本、欧洲都将低碳发电目标寄希望于核能,但福岛事故后由于安全标准升级、核能发电成本陡增,欧洲主要国家纷纷选择弃核。
宫崎洋一称,除了重点业务氢能之外,目前东芝还有其他颇具竞争力的能源业务和碳捕捉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灵活组合。具体而言,在水电领域,东芝的实际供货数量和技术实力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已经向44个国家及地区累计供货2300多台水轮机和1800多台发电机;光伏领域,东芝的工业用光伏发电系统在日本有2700处应用,住宅用光伏发电系统在日本为10万户以上客户使用;地热领域,东芝已向全球提供累计达3.7GW的地热发电设备,以设备容量计处于全球第一。
福岛氢能研究基地(FH2R)
在日本国立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牵头下,东芝与另外两家日本企业合作的福岛氢能研究基地(FH2R)已于今年2月底建成。
FH2R系统概览
该项目建有全球最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10MW级制氢装置,正在验证清洁低成本的制氢技术。这里产生的氢气不仅用来平衡电力系统,还为固定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移动的氢燃料车等提供动力。
校对:刘威
日本首相不是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党提名国会参众两院议员投票选举产生。一般而言,国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一职。根据日本宪法规定,当参众两院全体会议在首相指名选举中出现不同结果时,由参众两院议员组成的两院协商议会进行协商。如果两院协议会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则将众议院的选举结果作为国会的表决结果。
《日本国宪法》规定,内阁总理大臣的人选由日本国会提名,内阁总理大臣由日本天皇任命。根据《日本国宪法》第66条第2项,军人不能成为内阁总理大臣。
根据《日本国宪法》以及其他法令,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如下:
组织内阁,任命并任意罢免国务大臣(宪法第68条)
允许对在任国务大臣起诉(宪法第75条)
代表内阁向国会提出议案(宪法第72条)
代表内阁向国会报告一般国内事务与外交关系(宪法第72条)
代表内阁指挥监督各个行政部门(宪法第72条)
与专职国务大臣共同签署法律及政令(宪法第74条)
主持内阁会议(内阁法第4条第2项)
指定内阁总理大臣及专职国务大臣的代理人(内阁法第9条、第10条)
掌有自卫队的最高指挥监督权(自卫队法第7条)首任首相中国遇刺
日本首相在日本的正式称呼是内阁总理大臣,设立于1885年。日本首任首相是明治维新元老伊藤博文,他曾4次出任首相,累计任期达8年。
伊藤博文青年时即参加“尊王攘夷”运动。1863年留学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与高杉晋作等积极从事倒幕运动。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后,任外国事务局判事,以后历任大藏少辅、民政部少辅、工部大辅、工部卿、内务卿等职。1882—1883年赴普鲁士研究宪法,归国后致力于制定日本宪法,并制定华族制度、内阁制度、皇室典范,设立枢密院等。1885年起四任日本首相。1888年起三任枢密院议长,1889年国会组成,又任贵族院议长。他是日本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
他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战后任和谈全权代表,胁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一度任台湾事务总裁。1898年9月曾来中国,维新派欲请其赞助新政,戊戌政变猝发离去。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伊藤博文以元老身份,指导战争。1906年任特派大使,与朝鲜签订《日韩协约》,任第一任韩国统监,积极推行朝鲜殖民地化政策。自1884年至1907年由伯爵、侯爵递升为公爵。1909年10月26日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者安重根刺死。
菅直人:我生长在一个普通日本工薪家庭,没有特殊社会关系,如果像我这样背景普通的人能担负起(首相)这一重大职责,对日本政治来说将是一件相当积极的事。 执政1 4月 菅直走人 “草根大臣”问鼎政坛一年后黯然辞职
菅直人时代已画上句点。
日本首相、执政的民主党代表(党首)菅直人26日在民主党高层干部会和民主党众参两院议员大会上正式宣布辞去该党代表职务。他说,国会已通过“公债发行特例法案”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他按照此前承诺辞去代表职务,并将在新代表选举产生后辞去首相职务。
与鸠山去年6月含泪辞职不同,菅直人穿着衬衫西服,没有系领带,袖口敞开,神色轻松,不时露出笑容。
菅直人说他尽到做首相的责任,“非常感谢大家在动荡的时期支持我”。他同时为自己主张提高消费税导致参院选举失败和地震发生后应对策略多有不当而道歉。
之前在本月10日,菅直人在众议院财务金融委员会会议上说,如果“公债发行特例法案”、第二次补充预算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得到国会通过,那么民主党将迅速举行代表选举,他将在新代表选出后辞去首相职务。
日本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26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公债发行特例法案”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第二次补充预算已于7月25日获得通过。
今年10月将满65岁的菅直人,出生于山口县,1970年在东京工业大学毕业。出身工薪家庭的菅直人,以投身社会运动起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先后三次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众议院选举落选,但因为他的政治才能,获准荐加入社会民主联合,1980年当选众议院议员。
才华出众的菅直人,在1996年担任前任首相桥本龙太郎内阁的厚生大臣,但他却揭露了数千名血友病患者,被输入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坦承政府会对此事负责及向受害者下跪道歉,菅直人为官的作风因此广受民众赞许、有“草根大臣”和“官僚杀手”的称誉,人气暴涨,更被民众期待他成为21世纪日本新一代领导人。
同年9月,菅直人与鸠山由纪夫等人合组民主党,并多次担任党首。形象清廉的菅直人,拒绝收企业的政治献金、不举行献金酒会,将议员的全部收入用在政治活动,2004年被误指没缴纳养老金而辞去党首,直至事件澄清后才重返政坛。
2009年菅直人出任副首相不足一年,前任首相鸠山由纪夫因冲绳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事件请辞,菅直人宣布角逐民主党党代表,并在参众两院击败对手谷垣祯一,当选日本首相,2010年再在民主党党代表选举中,高票击败前干事长小泽一郎继续连任。
菅直人也成为日本近年来少有的,任期内没能正式访问美国和中国的日本首相。因地震躲过一劫又因地震备受指责
菅直人曾在“竞选宣言”中表示,如果当选民主党党首并出任首相,他将大力推动实现国民期待的经济、社会和财政改革,努力开创一个没有政治献金丑闻的政治环境,为实现日本“新生”继续努力。
宣言仅仅是宣言。继日本前外相前原诚司因收受一韩国籍女性5万日元(约合4000人民币)引咎辞职后,3月11日上午,日本媒体“爆料”,菅直人也收受了一韩国籍男性104万日元政治捐款。菅直人随即承认情况属实,但辩称“他的名字是日本名字,因此我以为他是日本人。”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冯玮告诉记者,日本《政治资金规正法》禁止政治家接受外国人政治捐款。
3月11日中午,前来中国访问的原自民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两届厚生大臣舛添要一告诉冯玮,尽管出身“草根”的菅直人和出身官宦世家的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不同,非常珍惜首相职位,但他恐怕撑不过今年8月。
随后,日本东北地区沿海就发生了强震,日本政坛暂时迎来了朝野休战期。“强震,使日本遭受巨大灾难,却使菅直人政权得以延续。”冯玮说。
但由于菅直人在处理灾后重建问题,特别是核泄漏问题上的无能,遭致朝野普遍不满。为此,日本在野三党向国会提交了对菅直人内阁不信任案。6月2日下午,众议院表决在野党提出的内阁不信任案,80多名民主党议员打算“造反”。所幸鸠山在表决前与菅直人达成“告一段落”后辞职等共识,促使多数原打算投赞成票的民主党众议员改变想法,不信任案最终遭到否决。
然而,菅直人6月2日晚对自己在民主党议员大会上讲话的解释令鸠山等人感觉受骗:菅直人说,他在会上说将在“灾后重建和核电站泄漏事故处理告一段落后,把职责交给年轻一代”,其中,泄漏事故处理“告一段落”是指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明年1月进入稳定“冷停堆”状态。这引发政坛哗然,党内对立再度升级。鉴于在野党在本届国会会期内无法第二度提出内阁不信任案,菅直人对要求自己下台的势力展开正面抵抗,拒绝民主、自民和公明三党干事长几乎同意的方案,坚持把会期延长70天至8月底。
6月27日,菅直人把自民党参议员滨田和幸“收编”为复兴担当政务官;7月13日,菅直人在新闻发布上提出“去核电”目标。日本共同社报道,对这种一边说要辞职、一边宣传重要新政策的做法,在野党普遍认为菅直人无意辞职。
另一方面,“去核电”言论招致日本经济界批评,迫使菅直人改口称“去核电”不是政府见解,而是他个人看法。这种摇摆不定令朝野更感沮丧。在野党认定“朝野合作最大障碍是菅直人”,迫使民主党高层暗示菅直人将在8月底前辞职。
最终,菅直人8月10日宣布,将在“三个条件”即国会通过2011财政年度第二份补充预算案、公债发行特例法案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后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