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太阳能光伏 > 正文

未来5年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美好的茉莉
耍酷的睫毛
2022-12-31 07:45:01

未来5年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最佳答案
花痴的睫毛膏
和谐的汉堡
2025-08-26 16:01:21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国内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基股份(601012)、金高科技(002459)、晶科能源(688223)、通威股份(600438)、天合光能(688599)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能利用率、装机容量、弃光率、光伏发电量、系统建设成本。

行业概况

1.定义

光伏产业,简称PV(光伏),主要指硅材料应用开发形成的光电转换产业链,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制造和光伏发电应用。随着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国家目标的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光伏与复兴号高铁、国产商用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一起获得了中共十九大纪念邮票。光伏产业地位显著提升,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光伏产业的下游应用主要是光伏发电,根据建设规划定位可分为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以>6MW为界),如工商企业和住宅建筑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2.产业链分析:产业链长。

随着光伏发电在能源供应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伏相关产业也日益壮大,形成了从高纯硅材料、硅锭/棒/片、电池/组件、光伏辅助材料和配件、光伏生产设备到光伏产品的系统集成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与光伏电池相关的原材料,包括构成电池的单晶硅和多晶硅。上游单晶硅和多晶硅生产商主要有保利协鑫、隆基、通威、中环。然而,硅片生产企业已呈现双寡头格局,中国的太阳能硅片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主流厂商主要有隆基和中环,产能格局依然高度集中。在硅片对外销售规模中,中环股份和隆基股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中游主要是电池芯片和电池模组制造商以及系统集成企业。电池芯片和模组的中游厂商主要有通威、隆基、晶澳等。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厂商主要有阳光电源等企业;系统集成包括亿晶光电、正泰电气等。一些企业如隆基,已经基本形成了从单晶硅到组件再到电站光伏运营的完整光伏发电产业链。是下游光伏发电应用领域,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集中式电站。

行业发展过程: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在欧洲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从2005年左右开始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全新名片,推动中国能源改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和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具备了坚实的智能光伏基础。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行业背景:政策加持,光伏产业加速发展

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促进增加能源供给,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市场。自2006年以来,为鼓励和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住建部等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文件,支持和规范光伏产业发展,涵盖了生产、销售、财税、补贴、土地政策等产业发展的各个相关方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旨在“十五”期间有效引导产业智能化升级,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保持我国作为世界光伏制造和装机应用第一大国的地位。

“306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是一项具有多重目标和约束的系统性经济和社会变革。重塑中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历史性的突破,需要处理好发展与减排、减碳与安全、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期、建立与破除、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等多维关系。“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目标将对中国光伏产业产生显著的多维影响。

行业发展状况

1.光伏产品市场供应能力较强,产能利用率有待提高。

根据光伏行业市场重点公司光伏产品产量和产能利用率,2021年中国光伏产品市场供给能力较强,隆基绿能光伏产品产量遥遥领先其他公司,单晶硅片产量达到69.96GW,单晶组件产量达到38.69GW,从产能利用率来看,2021年光伏市场公司产能利用率不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光伏新增装机再创新高,累计装机超过300 GW。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2013年以来,在国家和地区政策的推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3.06GW,创历史新高。2018年,受光伏531新政影响,各地光伏发电新开工项目下降,全年新增装机受国家光伏行业补贴、财政扶持等政策影响,2020年和2021年光伏装机大幅上升。2020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增加48.20GW,同比增长59%。2021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再创新高,达到54.88GW,同比增长14%。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快速增长。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19.42GW,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204.58GW。2013-2019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超过10倍。到2021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06.56GW,同比增长21%。

3.光伏弃光率明显下降,光伏发电量稳步增长。

随着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也存在严重的弃光问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2018年,新疆和甘肃最高弃光率超过30%。2019-2021年,新疆和甘肃轻弃率明显下降,2021年新疆轻弃率降至1.7%,甘肃降至1.5%。弃光率的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促进了资源的利用水平。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量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光伏发电量仅为91亿千瓦时。到2021年,全国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预计2021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将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92%。

4.光伏发电系统建设成本呈下降趋势,光伏上网进入平价。

我国地面光伏系统初期总投资主要由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等关键设备费用,以及土地费用、电网接入、建设安装和管理费用构成。其中,一次设备包括箱式变压器、主变压器、开关柜、升压站(50MW、110kV)等设备,二次设备包括监控和通信设备。土地成本包括全生命周期地租、植被恢复费或相关补偿费;电网的接入成本只包括50MW、110kV、10km的反向改造;管理费用包括前期管理、勘测、设计和招标。建筑安装费用主要是人工费、土方工程费、常规钢筋混凝土费等。,且未来下跌空间不大。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益,组件、逆变器等关键设备的成本仍有一定下降空间。网络连接、土地、项目前期开发费用等。都是非技术成本,不同地区和项目差异很大。降低非技术成本,有助于加速光伏发电低价上网推广。

2021年中国地面光伏系统初始总投资成本约为4.15元/w,比2020年上涨0.16元/W,涨幅为4%。其中,组件约占投资成本的46%,比2020年提高了7%。非技术成本约占14.1%(不含融资成本),比2020年下降3.2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组件价格将回归合理水平,光伏系统初期总投资成本将降至3.93元/w。

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初期总投资主要由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安装费用、并网、屋顶租赁、屋顶加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构成。一次设备包括箱式变压器、开关箱和预制舱。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年和2021年中国工业和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分别为3.38元/W和3.74元/W,预计2022年将降至3.53元/W。

2020年中国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结束,平价逼近:中国上网电价政策经历了标杆电价、竞价上网、平价上网三个阶段。2020年招标项目规模26GW,增长14%。同时,2020年也将是光伏并网平价年,平价项目33GW,增长124%,首次超过招标项目规模。平价将至,2021年将是中国光伏上网全面平价元年。

最新回答
独特的画笔
矮小的白猫
2025-08-26 16:01:21

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至第四阶段

我国光伏行业于2005年左右受欧洲市场需求拉动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形成了从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具备向智能光伏迈进的坚实基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年新增装机量波动较大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513万千瓦。2018年,受光伏531新政影响,各地光伏发电新增项目有所下滑,全年新增装机容量出现下降态势,从2017年的5306万千瓦下降至4426万千瓦。2019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仍然呈现下降趋势,下降至3011万千瓦。2019年对需要国家补贴的项目采取竞争配置方式确定市场规模,因政策出台时间较晚,项目建设时间不足半年,很多项目年底前无法并网,再加上补贴拖欠导致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下降等原因,截止2019年底竞价项目实际并网量只有目标规模的三分之一。

2020年,在未建成的2019年竞价项目、特高压项目,加上新增竞价项目、平价项目等拉动下,预计国内新增光伏市场将恢复性增长。“十四五”期间,随着应用市场多样化以及电力市场化交易、“隔墙售电”的开展,新增光伏装机将稳步上升,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4820万千瓦。

2020年末累计装机量超2.5亿千瓦

累计装机容量方面,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迅速。2015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4318万千瓦,到2020年已经增长至25300万千瓦。从一定程度上说,我国的光伏发电正在迅速发展起来。

光伏发电量增速维持在15%以上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量增长迅速。2013年,全国光伏发电量仅为91亿千瓦时,到2019年,全国光伏发电量2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08%。截止2020年底,全国光伏发电量为26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

华北、西北与华东地区新增装机量较多

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9399万千瓦,占光伏总装机比重33.8%,与上二季度相比提升1.2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从全国并网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布局看,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华北地区新增装机8027.6万千瓦,占全国的28.9%西北地区新增装机6456.8万千瓦,占全国的23.2%华东地区新增装机5390.6万千瓦,占全国的19.4%华中地区新增装机3716.2万千瓦,占全国的13.4%南方地区新增装机2753.1万千瓦,占全国的9.9%东北地区新增装机1438.4万千瓦,占全国的5.2%。

总体来说,为了响应巴黎协定,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碳达峰”的号召,在此号召下,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明亮的嚓茶
寂寞的香氛
2025-08-26 16:01:21

光伏产业“182阵营”和“210阵营”间的尺寸之争进入两军对垒阶段。

11月27日,包括天合光能(688599.SH)、通威股份(600438.SH)、东方日升(300118.SZ)、中环股份(002129.SZ)、上机数控(603185.SH)在内的8家光伏企业共同发起《关于推进光伏行业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下称210联合倡议)。

210联合倡议称,为推进光伏行业标准化,在210-220mm尺寸范围内应选择210+/-0.25mm作为唯一尺寸,同倡议依照该尺寸修订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以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

参与倡议的企业认为,通过硅片210尺寸的标准化,产业链可以实现最好的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推动实现光伏发电全面平价上网。

“全面平价上网,指的是光伏电站传输给电网时,价格与火电、水电价格持平。今年是我国光伏发电平价从示范趋向市场化的关键阶段。谁能在这个关键时段整合更多产业链资源,谁就能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后更据有市场主动权。”业内人士称。

这一倡议被业内视为针对此前“182阵营”发布的有关应建立尺寸为182mm的硅片标准,并纳入行业标准规范的倡议的回击。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采用硅片尺寸的不统一,造成了产业链配套环节制造成本上升。不同规格尺寸的硅片,对应的适配辅材不同,对行业上下游协同造成阻碍。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早前参与“182阵营”倡议的企业身影,出现在此次“210阵营”倡议当中,或意味着阵营内部出现松动,亦反映出当下两大阵营间角力的紧张局势。

两军鏖战

除天合光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中环股份和上机数控外,11月27日参与联合倡议的企业还包括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和润阳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这8家企业涉及了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产业链环节。

参与倡议的企业认为,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看到210尺寸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机遇。通过硅片210尺寸,以及硅片、组件尺寸等的标准化,产业链可以实现最好的规模化效应,强有力的帮助上下游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给,快速推进行业技术创新,降低产业链制造、光伏系统初始投资和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实现全面平价。

“210阵营”的这一倡议也被业内视为针对“182阵营”的回击。

今年6月24日,隆基股份(601012.SH)、晶科能源(JKS.NYSE)、晶澳 科技 (002459.SZ)、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江苏润阳悦达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江苏中宇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和潞安太阳能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7家光伏企业发布《关于建立光伏行业标准尺寸的联合倡议》。(下称182倡议)

182倡议称,“促进行业高效、规范发展,我们共同倡导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的硅片标准,并在行业标准组织中将这一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光伏产业的 健康 发展。”

隆基股份等7家企业彼时表示,“在此,我们共同倡议并呼吁广大同仁与我们一道,将以本倡议中的硅片尺寸(182mm)作为研发下一代硅片、电池、组件产品的标准尺寸,以推动整个行业建立基于统一标准的供应链体系,实现装备制造体系和客户应用体系的标准化,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这份有关建立182mm硅片标准的倡议被业内视为“182阵营”成立的宣告书。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182倡议的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和润阳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的身影也出现在了此次210倡议的名单中。或意味着当下两大阵营之中联盟并不稳固,阵营内部出现松动,亦反映出当下两大阵营间角力的紧张局势。

“这反映出部分企业对于硅片尺寸之争的态度,一些参与182尺寸宣言的企业实际上也并不排斥210尺寸。”业内人士指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182倡议发布后不久,包括天合光能、中环股份、上机数控、东方日升、晶澳 科技 等在内的39家企业曾于7月9日宣布成立“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

彼时,部分市场媒体将其解读为“210阵营”的站队表态。

但从名单来看,“182阵营”的持旗手之一晶澳 科技 却出现其中。业内人士指出,“600W+联盟成立时的宗旨更多是为了推动大功率组件标准化,和硅片尺寸标准之争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谁主沉浮?

硅片的大尺寸发展方向成为行业共识,但产业链各环节厂商下一步应接受的具体尺寸标准却陷入了182mm和210mm的论战之中。

基于上述原因,大硅片成为行业确定性的发展趋势,理论上210mm尺寸的硅片更大、降本增效的的优势更明显。

但值得说明的是,伴随硅片尺寸的变化,产业链上下游设备为达到兼容也要进行相应调整。而182mm和210mm这两大标准对上下游设备的兼容度要求差异显著。

“210mm尺寸硅片与存量设备已经无法兼容,不兼容的存量设备需要重新采购。但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组件供应商在布局新产线时将210mm尺寸的兼容性问题纳入了规划范畴。”上海地区分析师指出。

据申港证券研究所研报,硅片尺寸发生变化,下游电池片与组件环节均需做成配合调整。目前182mm和210mm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上下游兼容度差异显著,182mm对目前组件产业链中存量设备的兼容度强于210mm。

研报显示,基于当前产业链的存量设备,在硅片拉棒环节,只有210mm需要更换设备;而在电池片环节,182mm和210mm均需要更换设备。

具体来看,在硅片拉棒环节,当前主流单晶炉热屏内径在270mm左右,此前156.75mm尺寸硅片产线升级至182mm尺寸产线无需更换设备,而210mm尺寸硅片的直径为295mm,无法兼容,必须重新采购。在电池片环节,虽然均需要更换设备,但182mm的升级成本更低。

而在组件环节,集装箱运输尺寸决定了极限,182mm的适应性更强。

“国内集装箱规格高度为2.39米,组件运输一般采用立式包装放置,这意味着两层182mm尺寸组件堆放空间仍有富裕,但是210mm尺寸组件放不下,182mm对空间的利用更有力。”业内人士解释称。

事实上,市场对于210mm尺寸的顾忌在于制造成本的投入、产能爬坡等方面。

据介绍,虽然210mm在成本和转换效率上具有优势,但无论是硅片环节自身,还是下游所需电池片、组件,产线都需要重新投建,增加了固定成本,且建设时间所需较长。

光伏行业研究机构PV InfoLink认为,光伏市场庞大旧产能的淘汰需要时间酝酿及进行,从2020年到未来2至3年间,市场很可能是呈现2至3种主流尺寸并行的形式。

“整体而言,尺寸的迭代仍是循序渐进,但为了让持续扩张的新产能、新产品寿命得以延续得更长,中长期尺寸的发展及产线的兼容能力仍是各厂家密切讨论的议题。”PV InfoLink指出。

这也意味着,硝烟中的两大阵营的对垒仍将继续,战局走向仍然扑朔迷离。

优雅的星月
搞怪的手链
2025-08-26 16:01:21
光伏平价上网时代,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全球需求共振,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增长40%以上,达到170GW以上,国内将达到60GW以上,突破 历史 新高。

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48.2GW,超过35-40GW的市场预期,在硅料,光伏玻璃,胶膜等涨价的情况下,实属不易,截至2020年底,光伏累计装机超过2.4亿千瓦,大幅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当前光伏发电正在趋向全面平价。在全球很多地方已成为最低价能源。目前市场渗透率只有3%,成长空间巨大。

2021年第一季度淡季不淡,主要光伏企业订单排满,加班加点生产,一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产业链整体向好,优势企业垂直一体化加速推进,市场进一步向龙头集中。

技术革新和降本增效持续推进,度电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硅片的大尺寸化,薄片化趋势,尺寸进一步演化,有效降低度电成本,电池端的TOPCon、HJT技术,已在大规模量产边缘,发电效率突破24%,打开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十四五规划和相关文件目标引领,各大发电集团和政府自我加压,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市场自我需求与政策目标的共同发力,2021年的光伏装机将持续提高,平价时代熨平政策周期,没有淡旺季之分,装机容量将超越2017年的53GW峰值,达到60-70GW以上。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企业将获得更大的收益,尤其是具有全球竞争力,全球市场布局的企业。

#光伏# #清洁能源# ##碳中和# #太阳能#

酷炫的大象
甜美的大山
2025-08-26 16:01:21

从绿色能源到碳中和,风电和光伏一直处于概念炒作的中心,成为资本竞相吹捧的工具,这一点在风电和光伏概念股涨跌中可以得到体现。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由于碳中和、碳达峰概念被热潮,风电和光伏概念股强势上扬,不断掀涨停潮,成为投资者的香饽饽。

资本市场掀起狂热的风电和光伏潮,是多方互动造成的结果。这其中有政府决策机构、行业协会、业界专家、资本机构、企业和媒体。

利益集团幕后推波助澜

对于政府决策机构来说,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成为顶层设计。通过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取代煤电,成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政府之所以做出如此判断,是源于十年来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的暴涨,让他们认为风电和光伏是取代煤电最佳的供能电源。

除了政府决策机构大力支持外,附着于风电和光伏产业链上的利益集团,也在幕后起到了相当强的作用,他们甚至操纵舆论影响政策制定。

风电和光伏产业链非常长,从投资公司到配套组件厂商,他们组成了强大的利益共享集团。为使利益最大化,他们之间资源共享,甚至可以身份互换。

尤其是风机和光伏组件制造商,绝大部分也是风电和光伏项目的投资商。他们通过圈占项目与公司的设备绑定,既当甲方又当乙方,成为切割蛋糕的最大赢家。

行业协会、业界专家和媒体,受风电和光伏企业的收买,不惜在舆论上推波助澜。他们通过论坛、媒体发声,把风电和光伏吹得天花烂坠。

风电和光伏难掩产业弊端

去年股票市场掀起的一波波风电和光伏概念股涨停潮,就是这些机构操纵舆论的结果。他们借碳中和概念,疯炒风电和光伏,完全无视产业弊端。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业内专家谈到风电和光伏时,只谈每年装机规模,而很少谈实际消纳,更不愿意触及风电和光伏的发电效率。

不可否认,风电和光伏是绿色电力,而且风能可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风电和光伏,对于我们来说绝非是优质的电力供应者。

首先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与发电比非常低,10MW的风电,只能产生3MW的电,光伏则更低。风电和光伏,是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的产业。

其次,平价后的风电和光伏从MW级迈入GW级,对土地的需求非常大,发电效率却极低。即便是把全国土地都用来搞风电和光伏,也不够沿海一带省份用电。

最后,受制于自然因素的影响,风电和光伏发电非常不稳定,这一点是人力和技术无法改变的。而我国的工业生产,需要的是稳定和安全的电力供应。

资本追求的只有利益最大化

由上可见,风电和光伏只可以在局部成为传统电力的补充,而不能作为主要电力供应者,从而动摇我国电力安全基础。

然而目前来看,风电和光伏已经沦为资本的工具。利益集团通过操控舆论,已经成功影响了政策制定者,风电和光伏大有主宰江湖的趋势。

过去的十年,风电和光伏装机超过了最初规划的十倍,成为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最大的受益者,同时也给财政造成了3000多亿的缺口。

风电和光伏全面平价上网后,投资商转而追求规模化效益,把风电和光伏做得足够大。这个时候,资本更迫切通过炒作概念,来影响整个产业。

资本不关心电力消纳问题,他们只想把风电和光伏市场做得足够大,从而倾销自己的设备,并通过炒作在资本市场圈钱。

当然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是实现绿色电力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风电和光伏的产业规划要避免被资本绑架,成为他们攫取利益的工具。

高高的发卡
爱笑的小白菜
2025-08-26 16:01:21

近日,随着永臻科技工商业屋顶的无补贴项目正式开工,平价上网再度成为行业热词。有部分企业趁势宣布,将建设一批不需要补贴的居民分布式光伏项目,减轻补贴负担。

听起来确实高大上,不过,这个目标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

发电量、收益预测要靠谱

先来看这张截图:

果然,技术水平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原来光伏电站不仅能装在建筑屋顶,还能装在太阳上,24小时工作,从而实现超高发电量,满足收益率要求。

而下面这个,就比较有趣了:

必须指出,“首年收益率”是一个耍流氓的概念。很多城市有地方性光伏补贴,以上面提到的杭州为例,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太阳能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6〕79号),对2018年12月31日前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给予0.1元/kWh度电补贴,连补60个月。加上浙江0.1元/kWh的省补,首年收益率能达到14.54%;如果项目刚好位于富阳区或萧山区,还能拿到区级补贴,达到17%并非虚言。

但这很容易令消费者误解,认为安装光伏系统后,每年的收益率都能达到17%。事实上,地方补贴年限对收益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再者说,就算不考虑这一因素,由于零部件效率衰减,每年的收益率也会逐步下降,只用首年发电量算收益就太不靠谱了。

在光伏系统推广过程中,上述虚假宣传、文字游戏屡见不鲜,对光伏行业不够了解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此前浙江曾有一个案例,业主对于3KW系统10月份发电量282度有所不满,向媒体曝光,但在索比光伏网看来,当地10月份雨天较多,对发电量会造成影响,利用小时数只有94小时属于情理之中。客户之所以不满,很可能是因为营销人员在宣传阶段信口开河,导致客户对发电量预期过高。

户用光伏需要补贴稳定支持

前不久,江西省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收到一份建议,鼓励市民主动申请放弃领取养老金,得到的回复却是“该建议不具可行性”,并遭到全国各地群众抵制。

一直以为,这个笑话离我们很远,直到我在某光伏自媒体看到这样的言论:

电站投资成本收回后,补贴就该退出?这种想法完全没有考虑户用光伏“电价低、自用比例低”的特点。如果只是为了节省电费,没有额外收益,老百姓根本不可能一次性拿出几万元投资光伏。

也难怪群内成员看完那篇文章,纷纷驳斥。

A、太理想化了吧。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不且(切)实际的想法,才导致531政策一刀切。

B、不能只考虑自投成本,你不留渠道利润,是没法发展的。

C、但愿能坚守承诺,新政前项目的补贴及时给,并能兑现20年。

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博士认为,对光伏项目连续补贴20年,是给出的承诺,无论今后政策如何调整,存量项目不能受影响。“对已经安装的光伏系统补贴食言的有没有?有,希腊和保加利亚。难道中国要向这些看齐吗?新政不溯及过往,不管有什么道理,除非财政崩溃,不能轻易改动红头文件。”这一态度得到了群成员的广泛支持。

户用光伏和工商业有何区别?

经常看到“用电侧平价上网”的说法,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说过,由于用电价格的根本差异,二者必须分开讨论,绝不能混为一谈。

目前的光伏发电度电成本(LCOE)已经低于工商业平均电价,远低于高峰时段电价,也就是说,在这一领域我们成功实现了平价上网,补贴属于“锦上添花”。但对户用光伏而言,居民电价通常只有0.4-0.55元/kWh,只有加上补贴才能达到工商业的平均水平,可谓“雪中送炭”。

从自用比例来看,户用光伏在这一指标上超过20%的很少。根据能源局数据,2017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695亿度,一个三口之家平均用电量不超过1900度,相当于10KW光伏系统年发电量(按1200小时计算)的15.8%。如果有人跟你说,户用项目自用比例也能达到80%甚至100%,那他一定是土豪,请抱紧他的大腿,并通知我一起。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向主管部门哭穷、要钱。事实证明,经过多年交锋,三部委早已练就铁石心肠,“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并不成立。我们更希望生产企业、经销商在去库存的同时,兼顾行业利益和发展前景,不要为提振短期出货量、股票价格作出不实宣传,误导主管部门和消费者,破坏光伏行业声誉。

至少,要保证2019年新的分布式指标下发后,我们还有饭吃,光伏产业不至于人人喊打。

作者:尹也泽

想人陪的秋天
纯真的苗条
2025-08-26 16:01:21

2019年,风电和光伏全面平价后,为了解决消纳难的问题,风电和光伏产业先是提出储能,后又提出制氢,以实现产业链利益的最大化。

其实,无论是储能还是制氢,无不凸显风电和光伏电量消纳的尴尬。对于风电和光伏未来的规划,我们要基于现实科学规划。

一张图,看懂风电和光伏为何是垃圾电

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核电装机、发电比效率最高,其次是火电,水电和生物质持平,而风电和光伏最低。

风电装机规模占比10%,发电占比才5%;光伏装机占10%,发电占比才3%。也就是说投资一块钱给风电和光伏,才能生产出5毛和3毛的产量。

这张2019年的图很能说明问题。很显然我们在大肆投资风电和光伏的同时,也是在过度消耗 社会 资源制造能源浪费。

发电效率低,实际消纳更低

风电和光伏投资与产出不成比例,其实其发出的电消纳比更低。受制自然条件的制约,风电和光伏发电不稳定,对电网冲击比较大。

电网对风、光上网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风功率预测系统,将来还要具备参与调峰的条件,具备功率控bai系统;还要求电能质量合格等。

要实现以上的并网条件,当前技术条件下风电和光伏很难做到。因此我国弃风、弃光非常严重,有近30%的电没有被实际消纳。

储能和制氢,不过是无奈之举

既然电网排斥风电和光伏,那么如何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呢,于是业内人士提出了储能,通过储能然后再释放。

除了储能,大家还想到了用风电和光伏通过电解水来制氢。储能解决了电浪费的问题,而制氢则解决了消纳的问题。

不过无论是储能还是制氢投资成本都非常大,而且电能转化效率非常低。储能和制氢是风电和光伏的遮羞布,也是产业的无奈之举。

无视短板,沦为资本无底线扩张

风电和光伏产业一个意思的现象是,产业投资只论装机、发电规模,却很少谈到实际消纳,因为消纳依然是无法解决的短板。

不过对于资本来说,风电和光伏已然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蛋糕做得越大,可分享的利益就越高。资本要的是概念、是市值,才不管发出的电能不能消纳。

近日风电和光伏产业在猛炒“碳中和”概念,并提出“3060”规划目标,企图打破当前的电力平衡。对于风电和光伏的疯狂,当引起决策机构的重视。

动人的老虎
安静的大象
2025-08-26 16:01:21

福斯特所属行业,福斯特历史交易网易财经,福斯特股票未来会下跌吗。从公司角度来看,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福斯特的主营业务为太阳能电池胶膜,太阳能电池背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光伏胶膜,光伏背板,电子材料感光干膜。

说明:

福斯特隶属于光伏行业的封装材料领域,是全球光伏封装材料的龙头企业,对福斯特的基本情况有个大致了解后,那么接下来就通过优势分析福斯特值不值得投资,福斯特在国内是优秀的综合性膜材料企业,现在有关光伏组件的需求也开始呈上升趋势,光伏的平价上网新时代即将来临。

公司光伏封装材料高端产品白色EVA胶膜与POE胶膜占比扩大,扩大产能突破极限,未来发展可期。再者,公司凭借在膜材料领域的深厚积淀积极布局功能膜材料,感光干膜产品导入下游PCB大客户已经成功了,随着新产能投产放量及新产品认证后续通过,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

福斯特新材料研究院是福斯特自己组建地一家研究院,具有很强的实验仪器和检测设备,并且新设立了恒温恒湿洁净实验室,不光取得了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光伏封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还取得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

为了促进创新,福斯特每年在全公司展开新产品、技术革新及管理创新和合理化建议奖励活动,在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进行重点奖励,使研发人员的科研创新动力得到提升。

小巧的汉堡
清脆的早晨
2025-08-26 16:01:21

按照各类型光伏发电的特点和国家支持的优先程度,光伏发电年度规模实行分类管理。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地面完全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不受年度规模限制。

光伏发电注意事项:

为了避免电弧和触电危险,请勿在有负载工作的情况下断开电气连接。必须保持接插头干燥和清洁,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要将其他金属物体插入接插头内,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来进行电气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