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藏未来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前景?
前景一定是好的,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太阳能发电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西藏,这块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全世界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和世界能源结构革新的局面下,开发利用绿色清洁能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屋脊是欧亚大陆的生态屏障之一,太阳能资源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在西藏地区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极其深远的意义,太阳能的充分应用不仅能够减轻西藏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福百姓,而且能够极大地保护欧亚大陆的生态和气候,为全球生态和气候的改善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出特殊的贡献。
近年来,国家将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到国家能源建设开发战略的优先地位。“十二五”时期,中国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利用相结合,积极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荒漠和闲散土地资源的地区,以增加当地电力供应为目的,建设大型并网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项目。鼓励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加大太阳能热水器普及力度,鼓励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和制冷、太阳能中高温工业应用。在农村、边疆和小城镇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和太阳房。
青藏高原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1、太阳能
太阳能(solar energy),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参见热能传播的三种方式:辐射),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
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也包括地球上的风能、化学能、水能等。
2、风能
风能(wind energy) 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气压梯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风能资源的总储量非常巨大,一年中技术可开发的能量约5.3X10^13千瓦时。
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但它的能量密度低(只有水能的1/800),并且不稳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风能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得到开发利用。风能利用是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通过风力机将风的动能转化成机械能、电能和热能等。
3、地热能
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
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扩展资料:
清洁能源的基本概念
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
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 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这些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洁能源
多吉1郑克棪2
(1.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
摘要: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的冬季供暖水平很低,有供暖设施的建筑不到10%。西藏缺乏常规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传统以自然采光集热勉强过冬,普通居民以烧牛粪、柴薪取暖。利用浅层地热的地源热泵或水源热泵技术,完全有能力解决拉萨市全部建筑物的冬季供暖。
1 前言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虽然年最低气温-16℃,但冬季供暖水平很低,具供暖设施的建筑不到10%。西藏缺乏常规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现用电采暖,传统则以自然采光集热勉强过冬,普通居民多靠燃烧牛粪、柴薪取暖。曾考虑过利用羊八井地热发电的尾水输送至拉萨可用作建筑物的冬季采暖,但当前更简捷的方法是利用浅层地热,靠地源热泵或水源热泵技术完全有能力解决拉萨市全部建筑物的冬季供暖。
2 拉萨市冬季供暖现状
拉萨市总面积2.95万km2,人口约50万人;拉萨市区建成面积逾50km2,人口超过20万人。拉萨位于西藏高原中部,受喜马拉雅山脉北侧下沉气流影响,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年最高气温 29℃,最低-16℃,年平均气温7.4℃,采暖设计室外温度-6℃,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0.7℃,全年低于5℃者149天。这是设计标准的供暖天数。
拉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布达拉宫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虽作为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城市,但拉萨的经济还不够发达。拉萨市现有住宅面积279万m2,人均居住面积约10m2,另有公共建筑面积94万m2,原有建筑大多为单层和二层,少数为三层,新建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共建筑以及商品房为多层建筑,很少有高层建筑。拉萨的城市供暖长期没有统一规划,过去基本没有冬季供暖设施,多数建筑以自然采光取暖为主,即传统的集热墙、集热窗、暖廊等形式,在白天靠采集阳光积聚一定热量,可维持室温10℃左右,勉强过冬;近年来拉萨一些新的公建开始配建供暖设施,有小型锅炉、空气热泵(空调机)和水源热泵,这部分建筑不到总建筑面积的10%;当地新建民居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采用多种形式的电采暖;大部分普通居民家庭在旧式房屋燃烧牛粪和柴薪取暖,不但人居质量低下,而且污染环境,影响景观,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
按国际能源利用分类,地源热泵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地热能利用,也称为地热热泵。国内将利用抽水井和回灌井从水源提取热量的“开系统”地源热泵称之为水源热泵;将利用循环管线从土壤中提取热量的“闭系统”称之为(狭义的)地源热泵。拉萨市位于拉萨河北岸呈东西向长条形延伸,地貌上属于拉萨河冲积和洪积形成的阶地,这样的水文地质条件对于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都是适宜的,是对解决拉萨供暖的最佳选择。
3.1 热泵系统节能高效环保
近10余年来世界上地(水)源热泵的技术和应用都得到飞速的发展,1995~2000年世界地(水)源热泵应用每年累进增长9.6%,2000~2005年世界地(水)源热泵应用更每年累进增长30%。近几年来热泵系统在国内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其原因有三。
(1)地(水)源热泵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种新技术。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都属于化石燃料能源,终有一天它会耗尽,人类需要发现和应用新能源,特别是价格便宜的可再生能源。
(2)地(水)源热泵系统消耗1kW电能可以产生3~4kW的(热)能量,是任何其它能源利用技术都无法达到的高效率,因而其运行成本低廉。
(3)地(水)源热泵技术减少了原供暖锅炉的空气污染和废渣排放,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对于拉萨来说,这些优点全都成立,西藏缺乏常规能源,又打算建造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示范,并保持良好的天然生态环境,因此利用少量电力发展地源热泵或水源热泵是完全可行的。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开发地(水)源热泵的利用具有资源保障。
3.2 浅层地热能资源保障
如果拉萨全市都用地(水)源热泵来解决供暖,对于391.1万m2现有建筑面积和60W/m2的供热指标,总计需要热负荷234.66MW。
按西藏水源热泵利用5℃温差考虑,对于水源热泵需要水井提供40354m3/h的总出水量。这不是难题,拉萨河阶地上单井出水量可达80m3/h,所以共计需要504 眼开采井,加上同样数量的回灌井,总计需要1008眼井。按拉萨市区现建成面积51km2摊算,井密度不足20井/km2;即使按市中心区14.15km2折算,则71 井/km2,相当于井距120m,对于在拉萨河阶地上松散层中取水,这样的密度是许可的,井与井之间不会产生明显干扰。
对于狭义的地源热泵,通常用5m×5m的网格状布置地温热交换孔,相当于25m2钻一个孔,钻孔深度200m。我们采集地温5℃温差,按土壤和岩石的热导率通常是2.1W/m·℃考虑,则一个钻孔中的U形管道可采集4kW的热量,按60W/m2的供热指标,它可以解决67m2的房屋供暖,相当于说每1m2的土地面积,安装地源热泵后可解决2.7m2的建筑供暖。按此计算,即使拉萨391.1万m2建筑全部采用闭系统地源热泵,也只需要实际占地1.5km2布置5m×5m的地温热交换孔,拉萨市中心区有14.15km2,完全能满足需要。
我们在这里采用的供暖热指标60W/m2是比较保守、可靠的,取采集5℃温差也是很容易做到的,总之,在这样的保险系数下,在拉萨市利用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的浅层地温资源都是有保障的。
4 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的经济分析
依靠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的一次性投资略偏高,但其运行成本较低,因此在供暖方案选择中仍然是有竞争力的。
4.1 初投资估算
水源热泵的建设费用在北京、天津地区,供暖和制冷面积在1万m2以上者,可以摊低总费用至300元/m2;若面积太小则单位成本会增高。在西藏拉萨已经做了个别地源热泵工程,面积在1万m2左右,其单位成本为440元/m2。
按此计算,利用水源热泵解决拉萨全部391万m2的供暖,需要投资17.2亿元。一般来说,利用浅层地下水的水源热泵系统的造价相对较低,埋管利用土壤温度的地源热泵系统造价要相对高些。
4.2 运行成本对比
参照内地目前运行状况,热泵系统估算的年运行成本肯定比传统燃油、燃气锅炉便宜得多,甚至可以低于燃煤锅炉,因为燃煤锅炉所烧的全部煤燃料全部要长途运输进藏。西藏多种方式供暖运行成本的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西藏多种方式供暖成本比较 单位:元/m2
5 建设西藏可再生能源示范样板
拉萨的冬季供暖可以利用拉萨城区就地的常温地下水或土壤、岩石中的低温热量,用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装置就能采集到足够的热量作为供暖所需。这种地热供暖的一次性投资成本与传统燃油燃气锅炉基本相当,但运行费用很低。
利用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解决拉萨供暖的重大意义还在于这是在西藏进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可以解决122万km2西藏(除交通车辆外)的能源需要,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基地。拉萨有太阳城之称,但太阳能的优势主要在太阳灶和热水器等小型利用,虽已有试验利用储水罐将太阳能加热的水循环用于供暖,然而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西藏的风能资源以藏西为佳,拉萨风能的品位和潜力在解决供暖问题上尚有欠缺。拉萨所在的藏中电网以水电为主,西藏水电的主要缺陷就是冬季河水流量骤减,不能满负荷发电,因此冬季电采暖依赖水电是勉为其难。由此综合比较,依靠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的浅层地热能利用可以说是解决拉萨冬季供暖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2005,拉萨城市供热研究。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2006,西藏地热能开发利用咨询报告。
西藏物产富饶,主要表现在9个方面:光照资源、风力资源、水资源、草场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具体如下:
一是光照资源。西藏太阳年总辐射值达到140-200千卡/平方厘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近两倍。
二是风力资源。西藏是全国大风(≥8级或17米/秒)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大风日数多达100-150天,最多可达200天,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多4-30倍。
三是水资源。据统计,全区水资源总量4394.65亿立方米(不含地下水),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16.21%,居全国第一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亩均占有水量也均居全国第一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4亿千瓦,均居全国首位。
四是草场耕地资源。全区有天然草地13.34亿亩,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4.11%,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11.29亿亩耕地面积662.66万亩(实控区550.75万亩),其中水田62.26万亩、水浇地398.21万亩、旱地202.19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77.02万亩。
五是森林资源。全区林地面积1783.64万公顷,森林面积147.56万公顷,人均森林面积达49000平方米、居全国第一,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2.88亿立方米、居全国之首。人均拥有活立木蓄积量达76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1.98%,为全国第五大林区。
六是植物资源。全区有野生植物9600多种,其中855种为西藏特有,高等植物6600多种,其中苔鲜植物700余种,蕨类和种子植物5900余种。食用菌有松茸等415种,药用菌有灵芝等238种。农作物方面,全区有青棵、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等品种及约20个科、110余种的蔬菜。
七是动物资源。全区有野生脊椎动物795种(其中125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的1/3以上,196种为西藏特有),其中哺乳类145种,鸟类492种(其中22种为西藏特有),爬行类55种,两栖类45种,鱼类58种有昆虫4200余种、水生浮游动物760多种。
全区大中型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藏羚羊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80%以上,黑颈鹤越冬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80% ,野耗牛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78%。
八是湿地资源。西藏拥有各类湿地面积652. 9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二,是我国湿地类型齐全、数量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90%以上的湿地保持原生状态,其中玛旁雍措、麦地卡被列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九是矿产资源。西藏目前已发现的矿种(亚种)有103种,有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49种,矿床、矿点及矿化点3000余处。其中发现能源矿产5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3种发现金属矿产32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9种发现非金属矿产64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26种发现水汽矿产2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种。
全区已发现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铬、铅锌银多金属、钼、铁、锑、金、盐湖锂硼钾矿、高温地热、天然矿泉水等,均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中,铬、铜保有资源储量,盐湖锂矿资源远景及高温地热储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扩展资料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占青藏高原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5.1%,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全区地形可分为藏北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藏东峡谷地带三大区域。
西藏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平均空气密度为海平面空气密度的60%
-70%,高原空气含氧量比海平面少35%--40%。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为1443.5-3574.3小时。
资料来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认识西藏
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铜、高岭土、菱镁矿、硼、自然硫、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西藏自治区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
扩展资料:
西藏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2005年,地质勘探部门在藏北西部探明含油气远景资源量为1亿至1.5亿吨的中型油田。目前有关的开采规划正在制定中。
水能: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亿千瓦,约占全国的30%,居中国首位,其中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多达365条。西藏水能资源绝大部分集中于藏东南地区,主要来自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干流天然水能蕴藏量为8000万千瓦,加上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和帕隆藏布等五大支流,天然水能总蕴藏量可达9000万千瓦。
地热能:西藏是中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各种地热显示点有1000多处。初步估算,西藏地热总热流量为每秒55万千卡,相当于一年烧240万吨标准煤放出的热量。西藏最著名的羊八井热田是中国最大的高温湿蒸汽热田,热水温度为93—172℃之间,已开发为地热电站和重要旅游景点。
太阳能: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居全国首位,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阳光直射比例大,年际变化小,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间达3100—3400小时,平均每天9小时左右。
风能:西藏有两条风带,推测年风能储量930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七位。除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较贫乏外,大部分地区属风能较丰富区和可利用区。其中藏北高原年有效风速时数在4000小时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西藏
西藏天然气资源丰富,西藏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西藏是中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各种地热显示点有1000多处。初步估算,西藏地热总热流量为每秒55万千卡,相当于一年烧240万吨标准煤放出的热量。西藏最著名的羊八井热田是中国最大的高温湿蒸汽热田,热水温度为93~172℃之间,已开发为地热电站和重要旅游景点。
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22万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5万公顷;耕地集中分布在藏南河谷及河谷盆地中,东部和东南部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达36万公顷。
美食特色:
西藏的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比较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辈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
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
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表示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有时口中还要轻声念出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藏
西藏,简称“藏”。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
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物产:
1、矿产资源。
西藏自治区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
2、土地资源。
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22万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5万公顷;耕地集中分布在藏南河谷及河谷盆地中,东部和东南部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达36万公顷。
3、动物资源。
西藏已发现野生哺乳动物142种,鸟类488种,爬行类动物56种,两栖类动物45种,鱼类68种。西藏野生脊椎动物共计799种,构成了西藏的动物资源优势。
4、能源资源。
西藏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扩展资料教育事业:
过去西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文盲率高达95%,入学率只有2%。建国以来,西藏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2007年末,西藏共有小学884所,教学点1568个,在校生32.05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2%,比2006年提高1.7个百分点。
自然气候:
西藏的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独特而且复杂多样。气候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气候类型也因此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各种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