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内蒙古深化涉煤领域专项整治,此次整顿的力度怎么样

多情的鸡
快乐的大侠
2022-12-31 07:23:05

内蒙古深化涉煤领域专项整治,此次整顿的力度怎么样?

最佳答案
大力的期待
难过的白开水
2025-08-27 00:43:31

随着我国新发展理念的逐渐贯彻,各地政府开始了实施众多环境防治措施。

内蒙古深化涉煤领域专项整治,此次整顿的力度怎么样?

在广阔的内蒙古高原上,随着煤炭资源领域专项整治的深入推进,乌兰满来梁等露天煤矿越来越多,实现了复垦和绿化。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储量大,易于开发。随着煤炭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也在滋生蔓延。官煤勾结和滥采现象突出,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也污染了政治生态。自去年2月以来,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煤炭资源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重塑了清新空气的政治生态,恢复了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

利用煤炭资源严惩腐败20年回顾在专项整治中,内蒙古纪检监察机关整理了2000年以来煤炭相关问题的线索“回眸”,对腐败问题、作风问题以及背后的责任问题进行了回顾。随着20年来调查的深入,发现了一些权钱交易和腐败的线索:“靠煤吃煤”、“官煤勾结”等权钱交易被曝光,“煤老虎”出现,大量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严肃处理。鄂尔多斯拥有全自治区三分之一的煤炭资源和全国近六分之一的探明储量,成为此次专项整治的重点。鄂尔多斯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桂华在一个国有煤矿改造过程中,以“债务转移”的方式将整个煤矿转让给个人,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市委书记、原市煤炭局局长郭,掌握地方煤炭项目审批权限8年,退休后被调查5年3个月。

准格尔能源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王军因收受贿赂88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80万元。专项整治以来,12名科级干部自愿投案自首,“靠煤吃煤”的旧弊端逐步消除。

此次的整顿力度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对任何形式的贪污腐败通通不放过。

最新回答
饱满的菠萝
娇气的康乃馨
2025-08-27 00:43:31

根据省煤行办《关于印发〈省煤炭经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和饶煤行发【20xx】55号文件精,我委进一步加大了煤炭经营市场专项整治力度,现将我区煤炭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筹安排、狠抓落实

首先严密部署、统筹安排。按照省、市煤行办的文件要求,我委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区煤炭经营监督管理办公室专门制定了《区煤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方案中对整治检查时间、内容、标准等作出明确要求,通过下发方案提前通知企业,使企业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及时了解了检查整治的相关要求和需要企业提前准备的各项检查材料,为后续检查整治节约了时间、打下了基础。其次真抓实干、不走过场。滤布整治检查中对照7项检查内容逐项核对相关材料,发现问题,绝不放过。对企业的经营场所、储煤场地、煤炭计量设施、质量检验设施等一一进行现场勘验,对达不到要求的,现场要求企业整改,以免整治流于形式。

二、检查整治基本情况

我委检查小组从20xx年6月15日至7月10日止,对辖区11家煤炭批发、零售企业进行逐一检查。通过对照检查企业的租赁协议、验资报告、煤炭经营资格证和企业经营执照等证件等材料,我区11户煤炭经营企业基本符合准入标准:企业煤炭经营资格证、企业营业执照等证件齐全并已年检;企业拥有固定的办公经营场所,具备基本符合标准的储煤场地;拥有基本符合标准的煤炭计量设备、质量检验设备,而且计量、质检人员取得上岗证书。企业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达到标准,但大部分企业储煤场地、工业滤布计量设备和质量检验设备以租赁形式获得。

通过核查企业1-6月的进项和销项税票我区11家企业销售煤炭和纳税比去年同期均得到大幅增长:1-6月累计销量达到18.06万吨,同比增长80.6%,实现税收61.43万元,同比增长75.9%。11家企业大部分销售量在1000吨-40000吨之间,有1家企业销售量甚至达到80000余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煤炭经营企业运行形势整体乐观,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1、交通运输问题。因交通运输紧张,尤其是跨省运输困难。部分企业因铁道运输问题未能沟通协调好,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经营销售。

2、部分煤矿企业存在参杂使假行为。煤矿企业参杂使假导致部分煤炭经营企业上当受骗,企业经营时断时续,甚至导致企业亏本经营。

3、我区周边县市煤源的`卡数较低。因为周边无优质煤源,我区部分企业长期在外寻找优质煤源,这一现状无形中制约了我区煤炭企业销售量的增长。

目前我区部分煤炭企业均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和销售协议,但跨省交通运输问题仍在协调解决当中,从了解的情况看,预计下半年该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通过对煤炭经营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我区煤炭经营市场进一步得到规范,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在巩固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煤炭经营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使我区的煤炭市场在现有的基础上向又好又快的科学化管理迈进。

俊秀的大碗
昏睡的冰淇淋
2025-08-27 00:43:31

“倒查20年”这是最近内蒙古自治区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中所采取的做法,在会议上明确了多2000年以来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情况进行专项整治, 对其中在的问题绝不手软。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近年来自治区境内煤炭资源开采的现状所展开的一次专项集中整治活动,让活动从2月份就开始了,在专项活动启动时,对整治活动会诊的范围做了明确规定,2000年以来的项目都会列入其中,这充分说明了自治区对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视,这也意味着对于煤炭领域出现的反腐问题,将绝不手软。

“倒查20年”释放出的信号

自治区敢于做出“倒查20年”,说明自治区对于煤炭资源开采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高度重视,对于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腐败行为也绝对不会手软,所以自治区的煤炭资源生产领域竟会受到巨大的震动。这其实也是对过去违法行为的一种追责,任何人只要违法了国法,给自治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他都是历史的罪人,放过他们就是对全自治区人民的不负责。目前国家的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退休已经不再是逃避法律制裁的途径,这项活动的开展将会形成巨大的威慑作用。使在岗的机关工作人员更加重视自己的行为,都不会以身试法。因为终身责任制下,即使未来发生问题,他们依然需要接受问责,所以这能够更好的促进依法行政,杜绝腐败。

“倒查20年”显示出了自治区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在这种形势下,煤炭资源开发行业的主管部门和企业都要高度重视对工作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借助专项活动的开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自由的萝莉
长情的短靴
2025-08-27 00:43:31
税筹问题千千万,《懂税帝》为你找答案

去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要求“要对2000年以来全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方位透视会诊”。煤炭倒查20年,好多官员都被查处,最近,最大年龄贪官被查处,已经离退休15年照样绳之以法。

内蒙古的这场整治行动,对很多煤炭企业都造成不小的影响,特别是煤炭贸易企业。很多煤炭贸易公司的煤炭来源都不正规,基本上都是盗采的,说白了就是这次煤炭倒查20年重点整治的对象。现在很多小煤矿要么关闭,要么整合。由于受到严查的影响内蒙古煤炭交易量变少,市场上去年冬天的煤价也相应变高。

煤炭贸易企业存在不能增票,业务受到影响,而且税负压力也非常重,虽然我们都知道煤炭行业很赚钱,但是自身的税负压力也非常大,很多支出也是无成本支出,实际利润可能要少得多。煤炭企业的痛点可以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解决,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奖励和核定征收,即增值税税收奖励,所得税核定征收,增值税税收奖励是奖励地方留存部分的30%~80%,地方留存占50%,最高可以奖励我们所缴纳增值税的40%。所得税核定征收,核定行业利润率8%,再按照25%的应税率进行纳税,核定后税率2%。按照40%的奖励来计算我们最后需要纳税

增值税:13%

附加税:1.56%

所得税:2%

可以得到的奖励:13%*50%*80%=5.2%

最后我们需要纳税:13%+1.56%+2%-5.2%=11.36%

增值税奖励了5.2%,所得税核定征收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税负,如果企业成本够,也可以选择查账征收,所得税也有税收奖励,同样是奖励所得税的地方留存部分的30%~80%,所得税地方留存占40%。具体选择的征收方式还是要看我们企业的自身情况,入驻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除开户外全程不需法人到场,不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也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降低税负压力。

生动的期待
凶狠的棉花糖
2025-08-27 00:43:31

内蒙古对煤炭领域的腐败倒查了20年。

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纪检监察建议,内蒙古今年2月以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明确提出“要对2000年以来全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方位透视会诊”。

内蒙古此次对煤炭领域腐败问题大起底,受理相关问题线索的时间跨度长,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反腐败不存在“既往不咎”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内蒙古这次对煤炭资源领域腐败倒查20年,释放了一个鲜明的信号,“终身负责制”不只是停留在文件上的理念,而是正在切实被执行。

扩展资料

接受调查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已有9人:

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自2月28日内蒙古开展倒查20年涉煤腐败以来,短短1个多月,接受调查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已有9人。

其中,已退休7年之久的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原总法律顾问李永先被调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政协副主席、曾经担任过锡林郭勒盟煤炭局局长的张志军涉嫌严重职务违法犯罪,正在接受监察调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