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煤炭进口后将有多大影响?澳媒悲观统计,一年将会损失150亿
前不久,多家外媒集中报道了一个重磅消息,即中国暂停向澳大利亚进口煤炭,此后该起事件不断发酵,连澳国总理都不得不出来回应。如果一开始还只是猜测的话,经过这几天的跟踪报道,基本可以确定一个事实,是否刻意针对澳大利亚还不能轻易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确实已经调整了煤炭进口的相关政策。所以接下来,澳大利亚方面该考虑的就不是是与否的问题了,而是自己该承担多大损失。
据澳大利亚新闻网报道,经过统计,中国的煤炭禁令可能会让澳大利亚每年损失达150亿澳元(1澳元约合4.74人民币)。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所以最近澳大利亚方面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事实上,这并非中国在近期首次对澳大利亚出手,包括大麦,牛肉,葡萄酒等多项农产品早就被针对性的采取了各类限制措施。不过与煤炭相比,上述商品占中澳贸易的比重相对较低,即便澳大利亚会感觉到疼,也不会完全难以承受。
可这次却不一样,中国挑的对象是对澳大利亚经济起到关键作用的煤炭出口行业,等于是一招击中命门。众所周知,铁矿石占据中澳双方贸易的绝对大头,此前两国关系紧张时,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够临危不乱,就是料定我们不敢拿铁矿石作为突破口进行反制。原因也很简单,铁矿石这一领域,中澳是互相依赖的关系,中国犯不着去触这个霉头。与铁矿石相比,中国对澳煤的依赖程度则要低的多,之所以进口无非是因为价格要低上一些,因此一旦中国的举措付诸实施,很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
有报道表示,上个月底在唐山京塘港区,有20艘满载澳大利亚煤炭的大型货船在等待卸货,而等待的时间将超过3个月。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情况并非京塘港区所独有,在中国工业腹地的多个港口,许多船只都有类似的遭遇,这说明中国的政策调整至少从上个月就开始了。不过,这也不能怪我们没有提醒过澳大利亚,中国很早就警告过澳洲,随美起舞必定会付出代价,只是当时澳国完全没想到中国会对煤炭这种矿产资源出手,当风暴来临时,才会手足无措。
前段时间还有一件大事,中国在联合国作出承诺,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能源结构,逐步减少甚至完全弃用煤炭,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暂停进口澳煤也未必就是为了惩罚澳政府,相反这可能只是顺应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已。当然了,如果中澳关系良好的话,中国顾及情面,肯定不会直接一刀切,但澳大利亚不仁在先,借着能源转型的契机,给它点惩罚也就很合理了。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市场十分巨大,可澳大利亚若要是执迷不悟,日后损失的可不仅仅只有150亿。
据新闻报道,基于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防止环境污染等原因,中国将暂停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对于此条信息,中国海关总署也对此回应称,“在对相关产品的进口方面,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监管”。那么中国为什么突然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呢?
一.执行“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环保政策,防止环境受到污染。中国的社会经济在近二十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目前经济总量已位于全球第二。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为环境污染,造成太阳系“黑洞”扩大,导致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也给地球环境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因此国家也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减少从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二.减少煤炭进口量,增加国内煤炭供应量。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正常地生产经营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煤炭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肯定会优先采购国内煤炭企业的生产的煤炭,所以国家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也是非常正常地决策,是可以理解的。
三.国家战略需要。澳大利亚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的态度的不够友好,在经济方面,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比较高。澳大利亚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不友好,但又想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来赚取中国市场的资金,这确实有点过分。中国这次突然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可能也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所做出的策略调整。
据数据统计,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外贸金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澳大利亚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国地位,但澳大利亚却对中国一直持不友好态度,这无疑会对中澳的正常贸易带来影响。
而据消息人士称,中方目前正在鼓励企业更多地使用国内的煤,而对于焦煤的需求将会转向印尼,再加上中国一直在大气环境治理上下功夫,所以估计要不了多久,从澳洲进口的煤炭将会清零。由此可见,澳洲希望中国恢复煤炭进口的愿望怕是要破灭。如果是这样的话,势必对澳洲的煤炭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这是澳大利亚所不希望看见的,但却是一个无法更改的 历史 趋势。
根据资料显示,中国每年需要的煤炭数量达到了23亿吨,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而国内由于煤炭运送能力等问题,不能够满足所有地区的煤炭需求,所以才会去海外寻求煤炭资源,而这些进口来的煤炭一般会被用于满足沿海地区的煤炭需求,而每年中方进口海外煤炭的量为2.67亿吨。自从上次爆发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渐渐地意识到煤炭不能过多的依靠进口,所以中方一直在寻求解决之道,也在加大力度开发本国的煤炭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煤炭产量逐渐增加,因此对澳洲的煤炭需求也逐步减小。后来为了保护环境,虽然关闭了许多小型的煤矿,导致国内煤炭产量不能够完全满足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慢慢得到了解决,再加上中国铁路系统运载能力的提升,所以对海外煤炭资源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之前许多需要用煤炭作为能源的企业,为了环保的需要已经开始转型,逐步转向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再加上特高压电网技术,能源的输送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
据分析,到2025年的时候,中国的煤炭需求量将减少18.4%,所以完全可以砍掉从澳洲进口的那部分煤炭量。而之所以沿海地区会需要大量的焦煤,是因为建有许多钢铁产业。可是现在中国已经从印尼找到了解决方案,依靠西煤东运铁路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澳洲的煤炭已经彻底地在中国失去了市场。
另外为了打通北方的运煤通道,中国还在建设一条从蒙古国延伸到沿海地区的铁路,该条铁路将在明年完工。一旦这条铁路开通的话,蒙古的焦炭将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沿海地区,这样就能够完全的取代澳大利亚的煤炭。而相比之下,澳洲的煤炭并没有任何优势。
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澳洲正在寻求新的市场。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澳洲所寄希望的印度或亚洲其他国家并不能够将澳大利亚的煤炭全部吃下。澳洲煤炭要想找到“下家”怕是很困难。
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如果中国停止进口澳大利亚的煤炭必然会导致澳大利亚的煤炭产业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尤其今年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陷入了严重的衰退,这也造成了其他国家对于煤炭的进口需求出现了严重的下滑,所以这也导致澳大利亚所出产的煤炭并没有可以销售的方向。而且今年澳大利亚因为病毒传染导致澳大利亚的经济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如果煤炭产业再遭重创的话,必然会导致澳大利亚的经济出现严重的崩溃。
停止进口澳大利亚的煤炭对于中国来说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因为中国本身就是煤炭生产大国,同时一些优质的煤炭,中国也可以选择向蒙古进口。而且今年煤炭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再加上蒙古的煤炭拥有着地理上的优势,所以这也会使得中国进口蒙古的煤炭在运输成本上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但是这种情况对于澳大利亚的煤炭产业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因为澳大利亚的煤炭产业可以说是澳大利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如果最大的进口国中国不再进口澳大利亚的煤炭的话,必然会导致澳大利亚的煤炭产业出现严重的混乱。
其实停止进口澳大利亚的煤炭是有原因的。因为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牛肉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但是澳大利亚官方却并没有因为此事作出应该有的道歉,反而是拒不认错。而且我们看到今年中国也在抗击病毒传染方面给予了澳大利亚非常多的支持,但是澳大利亚不仅不知恩图报,反而掉过头来一直在世界上跟随美国的脚步,这可以说也让中国的老百姓以及官方感到非常的气愤。
所以停止进口澳大利亚的煤炭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为澳大利亚这样的小人行径确实会招致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反感。所以我们也希望澳大利亚能够认清楚自己的错误,及时的作出改正。
1、造成煤炭涨价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煤炭需求量大。 最近的几年,我国主要出口国煤炭因为天气和出口政策影响,从国外进口的煤炭导致供不应求。 还有一点是,中国在不就前停止了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从而导致了进口煤炭大量的减少,因此就导致了煤炭价格上涨。中国国内煤炭量减少。 山西、辽宁、河北、内蒙古等省是中国的主要产煤省。 但内蒙古受煤炭管理罚单和安全检查影响,1-11月仅产煤9亿吨,比往年减少数千吨,影响了我国煤炭供应体系,煤炭价格上涨。由于汽车用燃油国际上涨价,所以汽车运输成本增加,火车或轮渡运输可能发生二次倒运增加了成本,所以十一月煤炭价格不会下降,但国家会宏观调控上涨空间
2、当然,在国家出了政策以后,2021年也有可能能会有煤价下调的趋势,因为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都出台了限电的措施,对煤炭的需求会有所缓解,会相对应的减少一些煤炭的排放,煤价也将得到修正。 其次,目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表示在继续淘汰落后低效煤炭产能的同时,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 如此一来,煤炭市场供需紧张将趋于缓和,届时价格将有所回落,但是这种方法也是暂时的,等到天气进入了寒冷的冬天,民众和各大单位肯定会进行疯狂抢购的,那么煤价必定会蹭蹭的上涨。
根据澳大利亚的数据显示,该国3月份的资源出口较之上月增加了34%,但主要是铁矿石等资源,煤炭出口则遇到了阻碍,同比下降17.9%。中国是煤炭进口大国,按理说中国恢复生产应该追加订单才对,为何澳大利亚的出口量不增反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澳大利亚的煤炭并不全是销往中方市场,印度、日本等国也是该国的客户,但受病毒影响,这些国家采取了经济封锁措施,对煤炭的需求大幅减少。再加上今年整个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都下降了,作为出口方澳大利亚自然会面临这些消极影响。根据国际预测显示,2020年全球对海运动力煤的需求将减少6000万吨。和石油能源的状况相似,在整体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大量煤矿和相关企业也将面临关闭的风险。澳大利亚能源部门指出本国有30%的动力煤收入受到了市场的冲击,该国部分煤矿可能遭遇严峻的生存危机,正是如此澳大利亚迫切需要出售煤炭,该国再次将希望寄托在了中国。
事实上,因国内需求增加,中国的确在近段时间追加了煤炭订单。中国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份中国进口煤及褐煤3094.8万吨,同比增长22.3%。看起来,澳大利亚似乎仍有希望,但真相恐怕要令其失望了。一方面由于中国部分港口的全年进口煤额度已经用完,且中方控制了全年进口煤总量,预计会加大进口煤限制力度。报道显示,中国自3月份以来,就开始实行对煤炭的进口收紧通关政策,目前部分贸易商暂时不会进口煤。当前,全球动力煤价格大跌近60%,31%的澳洲动力煤出口面临亏本,部分企业不得不关闭煤矿自保。
另一方面是澳大利亚作茧自缚,听令美国反被美国出卖。近几年,澳大利亚紧随美国步伐,对中国无理咬三分,针对刁难中方通信企业、释放毫无根据的攻击言论、争做美军亚太战略的马前卒等等举措足以证明该国对美的衷心,但澳方如此卖力最后反被美国出卖。在澳大利亚愁卖不出煤,大量煤矿恐关闭时,美国知名煤炭生产企业却宣布将在西弗吉尼亚州与中国能源投资集团合作,还放言每年将为亚洲生产300万吨优质炼焦煤。很显然,美国抢了澳大利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原本中国计划和澳大利亚合作,但美国唆使下,前些年澳大利亚对我们十分不友好,美国企业趁机上门找我们合作,当时澳大利亚就傻眼了,而这样背后“捅刀”的事件美国并不是第一次做。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这样的问题也就有着很多种答案,笔者的说法也不会一定对,但是就这题给大家说说笔者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商务部的回应是极其恰当和到位的,经贸关系的困难局面,不是中方希望看到的,当然也不是对方希望看到的,更不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从发展大势来看,和平发展稳定合作才是未来的主旋律,在国际格局悄然生变,尤其是逆全球化浪潮日趋泛滥,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选择站在了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边。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全球经济低迷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甚至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从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看,分化亦十分明显。其背后正是因为国际格局经历着变革和演化。
因此澳方会有这样的诉求,也是意料之中,毕竟能源是非常关键的资源,特别是世界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尽管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取得突破,但是煤炭依旧是非常关键的资源。
因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技术、知识、人才、创造力和创新领域的垄断逐步会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消解,任何不倚靠合作关系的策略都会站不住脚,国际合作应成为未来时代的主导理念。各国应当齐心协力、真诚合作,才能在此起彼伏的大国博弈中获得共赢。
因此,若我们选择全球团结与合作,而不是自私与分裂,我们不仅能战胜现在的困难,更是能够在将来的合作中取得更多利益。
当然,合作的前提是互相信任,很多时候之所以发现谈合作不容易,至少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把利益这个问题想清楚。
合作的基础是信任,但合作的原则就是利益的公平划分。无论这个利益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实现,一定要让人家感觉到确实自己有收获,因此没有一定的诚意是不行的,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也是如此,有些原则性的问题是必须要直面的。
反过来讲,要找合作者,就要找能提供适当利益和尊重你原则的合作对象。宋代的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道:“灭六国者六国也,而非秦也。”说的就是不团结合作的典型案例,若是六国能够舍弃争议,平心静气坐在一起协商,那六国可能就会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强大的联盟共同抗秦,六国可能不会这样的结局,中国的历史也可能为此改变。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不代表任何参考建议,如有不妥不周之处,希望批评指正哦。
2022年澳洲龙虾不让进口了的。中国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麦、糖、红酒、原木、煤炭、龙虾和铜,对澳葡萄酒征收最高212.1%关税。目前中国停止进口澳洲龙虾,,因此澳洲龙虾大量滞销价格也一跌再跌。
随着澳大利亚龙虾成为中国进口禁令受害者,澳大利亚政府修法允许当地龙虾供应商在今年12月至明年1月期间将渔产大量出售至本土市场,短期内积极转型创造收支平衡以抵消中国禁令影响。
龙虾的清洗方法
首先准备一桶水,加入白醋和食盐搅匀,放入龙虾浸泡1~2小时左右,然后用刷子将龙虾表面刷干净,再用剪刀剪去龙虾胃囊,头部斜着45度角剪开,最后将龙虾尾部的虾肠抽掉即可。
大龙虾的主要食物是污泥和海藻,因此龙虾的外壳上附着着很多的细菌脏东西,龙虾的表皮清洗其实是很简单的,选择一个毛质柔软的牙刷,用牙刷轻轻刷洗大龙虾的表面。
在一个容器中放入两勺食用盐,半碗食用醋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将大龙虾放入其中,浸泡一到两个小时以后,取出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几次就可以清洗干净了。
自1984年以来,澳大利亚就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煤炭出口国,至今仍占据这一宝座,煤炭出口对其经济非常重要。 不过,最近煤炭对华出口停滞,使该国急忙发出煤炭收入暴跌的警告!值得一提的是,似乎为了改善出口现状,澳媒甚至打起了"感情牌"。
不过,从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能源资源展望报告来看,澳煤的困局并没有解决。 据英媒12月21日报道,当天澳大利亚官方表示,如果澳煤的出口问题无法被解决,该国煤炭生产商可能不得不减产,并预计2020-21年度煤炭出口收入将会暴跌。
具体来说,澳洲产业部在报告中指出,在截至2021年6月的一年,澳炼焦煤出口额将暴跌35%,至220亿澳元,对应的出口量下跌5%;澳动力煤出口额将暴跌29%,至150亿澳元,出口量下跌约7% 。经过计算,如果两大煤炭出口按预测的情况下滑,那么澳大利亚将损失179.6亿澳元(约合887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虽然澳洲以"受害者"自居、称煤炭出口收入将会下跌,但这一切的责任完全在自己。 此前,我国已经多次强调,过去数月,在对进口煤炭进行安全质量风险分析和监测中,发现进口煤炭不合格的情况变多。 我国依法依规强化对进口煤炭的质量安全检验和环保项目检测,是在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环境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煤炭不合格的情况下,澳洲媒体非但不反思自己,还多次炒作"澳煤出口被叫停"的错误讯息,这也使得澳煤炭行业陷入焦虑中。 据《悉尼先驱晨报》12月15日报道,日前澳煤炭行业频频喊话澳洲官方,呼吁其修复对华贸易关系。
如今发布有关煤炭减产、出口下跌的报告,反映出澳洲政府也对煤炭出口前景感到担忧。 据了解,煤炭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出口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15%,仅次于铁矿石,其中中国是主要买家。 数据显示,中国是主要的煤炭消费国,2019年焦煤进口总量中逾四成来自澳洲,动力煤进口则57%来自澳洲。
眼看煤炭出口难题迟迟未能解决,澳大利亚媒体近期还萌生打"感情牌"的念头。据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网站16日报道,一艘装载16万吨的澳大利亚煤炭船停在中国沿海,除了煤炭,船上还有20名船员,其中有许多印度船员向澳媒表示"请帮助我们尽快回家"。
针对澳媒打悲情牌的套路,早在11月10日,我国就明确表示过,一直对口岸疫情防控、船员检疫要求等有着明确的规定,一直在规定允许范围内向有关船员提供便利。
对于澳洲而言,更坏的情况,或许不是煤炭出口暂时下滑,而是市场份额正在被其他竞争对手取代。 综合媒体报道,今年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对华煤炭出口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相比之下,澳洲煤炭月度对华出口煤炭下跌持续扩大,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前3周,澳洲煤炭对华出口暴跌96%。
文 | 钟志生 题 | 曾艺 图 | 饶建宁 审 | 徐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