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艘澳大利亚运煤船“海上漂”,真实反应中澳关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煤炭在我们身边的运用可以说是非常地多,所以说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家也是会通过向其他国家进口一些煤炭来保障我们国家的日常生活运转。然而在我们国家肯定就会有一系列环保标准的提升,这一些环保标准的提升也是为了保障我们国家的生存环境。在热点上就有53艘澳大利亚运煤船海上漂,网友们对于这件事情都非常地关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一系列看法。对于53艘澳大利亚运煤船在海上飘这一件事情来说,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就是以下所说这些。
53艘澳大利亚运煤船海上漂,真实反映不了中澳关系。因为我们国家肯定会存在着一系列环保措施的上升,这也是为了保护我们国家的环境,所以说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家减少了对外进口的一些煤炭,这才使得这53艘运煤船在海上飘荡了很长时间。这一件事情是不能够反映中澳的真实关系的,因为这是我们国家逼不得已做出的一系列措施。在每一个国家都需要注重绿色环保的生产,如果是说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经常性地去燃烧这一些煤炭的话就会使得我们国家的空气质量变得非常的差,甚至是大规模的出现雾霾的天气,所以说对于53艘澳大利亚的运煤船进行了拒绝。但是拒绝了这53艘的运煤船并不是反映了我们中澳关系之间的僵化,所以说澳大利亚在这一方面也不应该去介意我们拒绝的这一个态度。53艘澳大利亚运煤船海上漂这一件事情真实反映不了中澳的关系,所以说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在这一方面也应该坦然地去相待。
以上所述就是我对53艘运煤船海上漂这件事情的一系列看法。
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售煤炭,53艘运煤船徘徊在中国港口等待卸煤,但是中方却以正在加强环保的检测力度,煤炭有很多不符合环保的情况为由,拒绝了澳大利亚的煤炭,我国一些用煤大户也被通知停止使用澳大利亚提供的煤炭。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什么呢?相必没有人比澳大利亚更心知肚明的了,中国的葡萄酒等产品也在澳大利亚面临过同等的待遇。所以,中国才会做出“以牙还牙”的举措。还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环保问题正在不断的提高,环保检测也是相应的提高了标准,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另一角度来说,中国也不完全针对澳大利亚。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也是越来越紧张,这完全取决于澳大利亚的态度,澳大利亚曾跟随美国多次对中国进行打压报复,这些做法都会让中国给澳大利亚计上一笔账,所以,澳大利亚才会面临煤炭难卸货的尴尬局面。
中国和澳大利亚这种情况就好比做生意,买家就是卖家的“衣食父母”。澳大利亚是卖家,中国是买家是大客户。澳大利亚不说每年组织大客户开个答谢会什么的也就罢了,然而你却还要当美国的跟班,帮助美国来恶心和遏制你的大客户?哪有这样做生意的?这样做生意怎么可能赚到钱呢?所以,澳大利亚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反思一下自己之前对中国的种种做法,看自己能否过意的去。
中国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科技的不断提升,经济政治方面的不断稳定,这些都是中国努力得来的产物,中国在一步步发展,也希望其他国家能够看清世界现状,而不是一味的凭借自己多年的印象而对中国不断搞破坏。这样的做法,无论对谁都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徒增烦恼。
中国对澳大利亚显然也有“反制”的举措,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奉遵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始终相信世间万物都是有报应轮回的,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所以,接下来中国需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决定,在科技、经济、军事、政治方面发展提高,再创新高。
自1984年以来,澳大利亚就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煤炭出口国,至今仍占据这一宝座,煤炭出口对其经济非常重要。 不过,最近煤炭对华出口停滞,使该国急忙发出煤炭收入暴跌的警告!值得一提的是,似乎为了改善出口现状,澳媒甚至打起了"感情牌"。
不过,从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能源资源展望报告来看,澳煤的困局并没有解决。 据英媒12月21日报道,当天澳大利亚官方表示,如果澳煤的出口问题无法被解决,该国煤炭生产商可能不得不减产,并预计2020-21年度煤炭出口收入将会暴跌。
具体来说,澳洲产业部在报告中指出,在截至2021年6月的一年,澳炼焦煤出口额将暴跌35%,至220亿澳元,对应的出口量下跌5%;澳动力煤出口额将暴跌29%,至150亿澳元,出口量下跌约7% 。经过计算,如果两大煤炭出口按预测的情况下滑,那么澳大利亚将损失179.6亿澳元(约合887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虽然澳洲以"受害者"自居、称煤炭出口收入将会下跌,但这一切的责任完全在自己。 此前,我国已经多次强调,过去数月,在对进口煤炭进行安全质量风险分析和监测中,发现进口煤炭不合格的情况变多。 我国依法依规强化对进口煤炭的质量安全检验和环保项目检测,是在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环境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煤炭不合格的情况下,澳洲媒体非但不反思自己,还多次炒作"澳煤出口被叫停"的错误讯息,这也使得澳煤炭行业陷入焦虑中。 据《悉尼先驱晨报》12月15日报道,日前澳煤炭行业频频喊话澳洲官方,呼吁其修复对华贸易关系。
如今发布有关煤炭减产、出口下跌的报告,反映出澳洲政府也对煤炭出口前景感到担忧。 据了解,煤炭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出口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15%,仅次于铁矿石,其中中国是主要买家。 数据显示,中国是主要的煤炭消费国,2019年焦煤进口总量中逾四成来自澳洲,动力煤进口则57%来自澳洲。
眼看煤炭出口难题迟迟未能解决,澳大利亚媒体近期还萌生打"感情牌"的念头。据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网站16日报道,一艘装载16万吨的澳大利亚煤炭船停在中国沿海,除了煤炭,船上还有20名船员,其中有许多印度船员向澳媒表示"请帮助我们尽快回家"。
针对澳媒打悲情牌的套路,早在11月10日,我国就明确表示过,一直对口岸疫情防控、船员检疫要求等有着明确的规定,一直在规定允许范围内向有关船员提供便利。
对于澳洲而言,更坏的情况,或许不是煤炭出口暂时下滑,而是市场份额正在被其他竞争对手取代。 综合媒体报道,今年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对华煤炭出口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相比之下,澳洲煤炭月度对华出口煤炭下跌持续扩大,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前3周,澳洲煤炭对华出口暴跌96%。
文 | 钟志生 题 | 曾艺 图 | 饶建宁 审 | 徐晓冰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这样的问题也就有着很多种答案,笔者的说法也不会一定对,但是就这题给大家说说笔者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商务部的回应是极其恰当和到位的,经贸关系的困难局面,不是中方希望看到的,当然也不是对方希望看到的,更不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从发展大势来看,和平发展稳定合作才是未来的主旋律,在国际格局悄然生变,尤其是逆全球化浪潮日趋泛滥,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选择站在了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边。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全球经济低迷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甚至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从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看,分化亦十分明显。其背后正是因为国际格局经历着变革和演化。
因此澳方会有这样的诉求,也是意料之中,毕竟能源是非常关键的资源,特别是世界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尽管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取得突破,但是煤炭依旧是非常关键的资源。
因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技术、知识、人才、创造力和创新领域的垄断逐步会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消解,任何不倚靠合作关系的策略都会站不住脚,国际合作应成为未来时代的主导理念。各国应当齐心协力、真诚合作,才能在此起彼伏的大国博弈中获得共赢。
因此,若我们选择全球团结与合作,而不是自私与分裂,我们不仅能战胜现在的困难,更是能够在将来的合作中取得更多利益。
当然,合作的前提是互相信任,很多时候之所以发现谈合作不容易,至少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把利益这个问题想清楚。
合作的基础是信任,但合作的原则就是利益的公平划分。无论这个利益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实现,一定要让人家感觉到确实自己有收获,因此没有一定的诚意是不行的,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也是如此,有些原则性的问题是必须要直面的。
反过来讲,要找合作者,就要找能提供适当利益和尊重你原则的合作对象。宋代的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道:“灭六国者六国也,而非秦也。”说的就是不团结合作的典型案例,若是六国能够舍弃争议,平心静气坐在一起协商,那六国可能就会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强大的联盟共同抗秦,六国可能不会这样的结局,中国的历史也可能为此改变。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不代表任何参考建议,如有不妥不周之处,希望批评指正哦。
在澳大利亚媒体、学者和部分官员不断进行灭火操作、澳中关系已经处于非常复杂的十字路口之时,这一法案的通过无疑对本已脆弱不堪的澳中关系又增添了一记重拳,迫使澳对华关系和对华贸易或将走向全面脱钩的边缘。澳大利亚对华政策导向已经完全分化,一方面,看到受对华贸易影响,澳国内经济低迷和企业、民众面临困境的媒体、学者和前官员一直在致力于呼吁当局重塑对华关系,扭转当前对华政策;另一方面,包括莫里森以及议会在内的官员依旧坚定推行对华强硬路线,尽管其口头对外宣称需要与中国保持“快乐共处”的模式。一次次的试探中方底线和越轨行为,已经将澳经贸局面彻底逼到了墙角,我们无法判定是澳大利亚因为看到扭转澳中贸易关系无望,而做出的“丧心病狂”的举动,还是堪培拉当局至今仍然没有意识到澳中贸易关系对澳大利亚命运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不管如何,我们希望澳大利亚当局做好了迎接接下来澳中贸易领域“血雨腥风”的准备。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澳中贸易关系冰冻的不利影响已经渗透到澳国内工业、能源、农牧等重要行业的各个领域。除前期受损严重的红酒、原木、牛肉、海产品、大麦等传统行业外,部分细分农产品市场,诸如蜂蜜、水果行业也将受到影响而逐步失去中国市场。并且,一旦澳水果失去中国市场,其整体行业可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就蜂蜜一项而言,澳大利亚每年向中国出口25%的蜂蜜,中国市场是澳大利亚蜂蜜业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如果失去中国市场,澳短期内不可能找到出口替代国。
就水果行业而言,澳大利亚也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包括坚果、柑橘橙类水果在内的大类产品几乎45%出口到中国。受到澳国内疫情肆虐、森林火灾控制不力和极端气候等多方不利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水果国内消费量大减,很多水果已经烂在果园中。在这一不利局面下,如果澳大利水果再失去中国市场,将对澳整体水果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澳国内果农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
然而,在澳大利亚充当美国阵营和五眼联盟排头兵,而“浴血奋战”遭受重大贸易损失的同时,澳大利亚的亲密盟友们也没有闲着。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农牧产品和工业产品,对于中国而言,实际存在着高度的可替代性。澳大利亚损失的农业订单,正在被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截胡”。例如蜂蜜,替代产品众多,作为五眼联盟之一的新西兰的蜂蜜完全可以替代澳洲蜂蜜,而且新西兰也一直在谋求对华加大出口。就龙虾、煤炭等产品,加拿大的产品也完全可以替代澳大利亚。并且,加拿大已经有所动作。在大约80艘澳大利亚煤炭船在中国港口滞留之际,加拿大煤炭公司对澳大利亚对华煤炭订单已经“垂涎欲滴”,加拿大煤炭公司已经上调了明年的产量和对华出口份额,以在澳大利亚煤炭对华份额空缺后,第一时间进行填补。在中国对澳大利亚红酒征收关税后,澳红酒对华出口也遭受严重损失,据保守估计,澳洲对华出口订单减损16%,然而,此时法国红酒出口商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法国葡萄酒生产商联合会正在力促加大对华葡萄酒出口订单,以争夺澳大利亚退出的市场份额。就澳大利亚老大哥美国而言,也在此次澳中贸易紧张的局势下赚足了油水。今年以来美国对华农业出口订单数量也显著提升,较2013年以来创最高水平,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其中一部分新增订单是源自于对澳大利亚对华出口订单的取代。
显而易见,在澳大利亚为了美国和西方盟友冲锋陷阵时,亲密盟友们不是对澳大利亚鼎力相助,而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澳大利亚农业和矿产这两大优势行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澳大利亚作为丰富资源国和农业大国的贸易优势正逐步消耗殆尽,澳国内企业和民众正在成为澳大利亚当局错误政策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