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绿色动力为什么一直在招人

无奈的抽屉
神勇的画笔
2022-12-31 06:57:42

绿色动力为什么一直在招人

最佳答案
自然的钢笔
快乐的小天鹅
2025-08-27 11:14:04

人员缺少导致。绿色动力指的是深圳景秀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其主要负责渗沥液处理站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安全隐患的排查及缺陷的处理,工作是十分繁忙的,经常出现缺少人员的现象,使得其一直在招人。

最新回答
矮小的学姐
老迟到的裙子
2025-08-27 11:14:04

还不错, 此行业的发展也有潜力 。

一.基本简介

绿色动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色动力”)是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公司注册资本10亿港元,业务涉及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及危险废物等垃圾处理项目的投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技术研发、核心设备与配套设备的供应,及产业相关环节的顾问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绿色动力是中国最早从事垃圾处理产业化探索的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引进国际先进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进行国产化改造、升级、再开发的专业企业。由公司总工程师,我国著名垃圾处理技术专家卢巨流先生主持研发的“三驱动逆推式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简称:三驱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逆推式机械炉排炉,是在中国经过10多年实际应用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垃圾成份复杂、热值低、水份大、灰份多的国情进行了多项独创性的设计,自主创新研发出的、特别适合用于处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核心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

二.相关背景

绿色动力为了实施自身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核心技术能力,并在国内建立了专利技术设备的OEM加工基地。此外,绿色动力还与日立造船、三菱重工、日本田熊等世界著名的垃圾焚烧技术设备供应商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可为各城市提供各种技术及建厂方案,更好地满足不同城市政府的个性化需求。

绿色动力集团为了提供完善的专业化服务,除建立了垃圾处理技术研发中心,还建立了自己的工程服务公司、运营管理公司,提供专业的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专业服务。 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绿色动力不仅签署了中国第一份以BOT方式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垃圾处理服务特许经营权合同,完成了中国垃圾处理产业首例BOT项目融资,还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和综合竞争实力,在国内中标多个垃圾处理项目,通过多个项目的资格预审,培育项目数10个,是中国境内获得项目最多的公司之一。

风中的玫瑰
娇气的大山
2025-08-27 11:14:04

依托中央企业建设一批设备先进、人才聚集、机制创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部政体司会同国资委规划发展局,经组织有关专家论证,拟依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中央企业建设2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9个是依托中央企业集团总部,其他14个依托集团的二级单位。本批拟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6个,依托中央企业建设的占63.9%。 序号 国家重点实验室 名称 实验室依托单位 1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3 金属材料挤压/锻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机集团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 4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5 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钢研集团冶金自动化院 6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机集团广州电器研究院 7 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8 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石化石油化工研究院 9 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材集团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 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1 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材集团建筑材料研究总院 12 工业排放气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工集团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13 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唐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14 新一代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15 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招商局集团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16 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化集团沈阳化工研究院 17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18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矿冶研究院 19 煤炭安全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20 危险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21 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2 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23 水力发电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

乐观的大地
哭泣的诺言
2025-08-27 11:14:04
一、山西能源学院是公办吗 山西能源学院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是山西省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全国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院校。

二、山西能源学院简介

山西能源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学院以煤炭、电力、新能源类专业为主体,主要培养基础理论系统全面,专业技能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强,为能源企业服务,为区域dm21.jpg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学院已被列为山西综改试验区重点建设项目、山西省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全国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院校。

学院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学风浓郁的山西省高校园区和高新技术密集的太原市小店区,校园总占地面积约76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约1亿元,纸质图书48万余册,电子图书21万册,校内实验实训室87个,校外实习基地63个。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7200余人。设有矿业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地质测绘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新能源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经济系、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部等14个教学系部。

近年来,学院紧密对接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建设的产业集群,以“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能源动力类、新能源开发利用类、智慧能源类、资源环境类、绿色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类、能源经济管理类六大专业群建设,在首批6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基础上,增设了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宿舍.jpg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环保设备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车辆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能源经济、金融工程14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20个,面向山西、河南、山东等10省份和地区招生。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为山西省高校优势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二本A类专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院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在学院筹建过程中,山西省大型能源企业为学院捐资助学1.9亿元,大力支持学院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学院建立以来,与省内外33家能源及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学生就业创业等工作开展深度合作,同时加强与各高级中学的交流合作,在省内20多家知名高级中学建立了生源基地,努力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投身到能源及其相关行业。

学院坚持办学以学生为根本,不断提高从招生到就业全过程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力加强学风建设,营造勤奋刻苦、自律主动的学习氛围。努力构建基础教学和实践能力并重的培养机制,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教学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认真地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工作,专家论证.jpg积极寻求政府和企业支持,拓宽学生就业的渠道,为学生未来深造、考研和就业创造更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2018年,学院首批6个专业400余名本科毕业生中,有70多名同学达到国家考研录取线,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等学校录取。

学院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努力为能源行业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纵向科研项目涵盖科技厅、社科联、教育厅和发改委,与企业签订多项横向项目,目前承担着“山西能源转型战略”等重点项目。

学院在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还面向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开展培训和服务,目前承担着山西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商管理培训、省中小企业局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等培训任务。

*强调,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面对山西建设示范区、打造排头兵、构建新高地的三大战略目标,山西高校肩负的责任也比以往更加艰巨。作为能源类本科院校,山西能源学院更感责任重大。

学院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企业、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以更加统一的思想、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坚定的意志,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普通高等学校建设,为高等教育的改革、能源革命的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迷人的水壶
丰富的方盒
2025-08-27 11:14:04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定的本科专业,2012年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套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涉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等。各开设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设定和专业特点不同,导致在具体的学科方向上不同。

基本介绍中文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 :080503T 学科专业 :工学、能源动力类 学位授予门类 :工学 修业年限 :四年 培养目标,招收院校,课程体系,就业去向,相关内容,发展前景, 培养目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立足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最佳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新能源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套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 招收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江西工程学院、南京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东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厦门大学 、河海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河北工程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盐城工学院、淮海工学院、新余学院、黄淮学院、 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天津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中南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济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兰州城市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贵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长沙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河南城建学院、青海师范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东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常州工学院、攀枝花学院、重庆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营口理工学院、淮阴工学院。 课程体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课程内容体系的设定上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要求,既注重“厚基础”,突出基本理论与方法,又注重“宽方向”,丰富课程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能力结构”的形成。 理论部分:在基础教育系列中重点强调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包括高等数学、机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工程力学,计算机程式语言,机械制图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群;大学外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社会科学课群。在专业教育系列中重点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包括流体力学、流体机械,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风力发电原理,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等专业平台课群;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风资源评估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实践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 *** 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相关内容 相关专业开设现状 国内仅有十几所高校增设了核能相关专业,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开设了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等专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开设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山东建筑大学、南昌大学等几所高校开设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光伏材料等专业。国内高校开设生物质能相关专业的有河南农业大学。 发展前景 该专业属于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我校在该领域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光伏电池、绿色电源、电动车控制、变频技术、智慧型电网、脱硫技术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和北京市重大专项,开发了系列化的新能源装置和节能设备。先后在校内建设了100千瓦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并网实验系统;研发出了高性能千瓦级灯光镇流器和实验平台,并与2008年用在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的照明设备上;研发了系列工业和民用浅层地热能源利用技术,获得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先后在北京、山西和河北等省推广套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的秘书长单位,开发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试验平台以及动力电池测试平台;自主研发的智慧型电网监控软体和脱硫控制系统得到了推广套用。

曾经的白云
神勇的蜜蜂
2025-08-27 11:14:04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 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了,所以郑州大学是重点本科大学。郑州大学在招生的专业有:理科有:护理学,文科:公共事业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另外,郑州大学与澳大利亚乌伦共大学合作办学的三个专业也在本科二批招生:计算机科学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

本科一批,是在高考结束之后,最先出来录取分线和录取通知书的重点本科大学(比如985和211工程院校),即录取批次放在第一批的大学,又叫做一本(或重本);

本科二批,是继重本录取之后,再先出来录取分数线和录取通知书的本科大学,即录取批次放在第二批的大学,又叫二本,第三批次以前是民办的本科院校,如今很多省份已经将其合并为二本了。

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都属于本科学历,除了学校或专业不同以外没有什么区别,基础学历与起点均属于本科。一般学制为4年,部分学科专业5年(医学、建筑学等)、6年制本科(音乐院校部分学科类)。 

郑州大学简介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位于郑州市,是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有“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第八批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46个,第八批二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4个。

学校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社会科学、计算机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二级学科):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46个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

省重点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音乐与舞蹈学

省二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作物遗传育种

教学建设

国家特色专业(14个):物理学、化学、预防医学、工程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工程、通信工程、新闻学、法学、历史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学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软件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2个):材料工程、控制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郑州大学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法学、物理学、历史学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类别(3个):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杜书云)、“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创新实验区(宋毛平)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7个):河南省第五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林州建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卫华集团有限公司、新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化学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郑州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有机化学、智能控制基础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材料·人·环境——走进材料科学、基因与健康、中原名寺诗旅、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部分):材料科学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水文学、流行病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组织学与胚胎学、仪器分析、陶瓷工艺原理、智能控制基础

科研机构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SKL) [84]  、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拥有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