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新能源有哪些?
未来的新能源有哪些?
新能源( 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照明,并为电网供电。 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太阳能光热
槽式太阳能光热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太阳光合能
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可以人为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新能源作为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
1、风能无论是总装机容量还是新增装机容量,全球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风能将迎来发展高峰。风电上网电价高于火电,期待价格理顺促进发展。
2、生物质能有望在农业资源丰富的热带和亚热带普及,主要问题是降低制造成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以及二甲醚燃料应用值得期待。
3、太阳能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
4、汽车新能源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联,国家大力推广混合动力汽车,汽车新能源战略开始进入加速实施阶段,开源节流齐头并进。
科研人员表示,核能将会是未来的第三种新型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十分困难,在过去的一百年,对于它也是一知半解,除此之外,这种能源的开发需要超高的技术,我们目前还无法完成,只能说对新型能源的开发,是一段曲折且漫长的道路。相信当新型能源有所运用之后,地球也会变成以往生机勃勃的样子。
我国2009年颁布的《新能源 汽车 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明确规定新能源 汽车 是指 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是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的 汽车 ,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 汽车 。次年6月我国更进一步明确兴能源 汽车 的种类。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沿用“新能源 汽车 ”这一名词,将其确定为以下几类:
①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②纯电动 汽车
③燃料电池 汽车
主要特征为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 汽车 。
三类新能源 汽车 都是将能量输出到电动机,由电动机驱动 汽车 行驶,不过其动力源与动力输出方式不同,大体分为以下三类:
一、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PHEV):
该类型动力 汽车 动力输出系统有以下三类:
①串联式插电混合动力(增程式): 发动机带动发电机M1产生交流电由控制器镇流转换为直流电给动力电池充电,再由动力电池输出直流经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给电机M2驱动 汽车 行驶。电池供电全程由外接电源或内燃机提供,动力纯粹由电动机驱动。原理如下:
②并联式: 该类型下发动机和电动机均可驱动 汽车 (根据实际情况可单独发动机驱动、电池供给电动机驱动,也可两者双动力源同时驱动),在纯油模式下能为电池充电,原理如下:
③混联式: 此模式可简单概括为怎么方便怎么来,具有所有并联模式优点,可以粗略理解为在并联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发电机,一般有两台电动机(发电机与电动机),纯油与混动模式下发动机均能为电池充电。
其一般不含变速箱(变速箱的效果差),为一种“ECVT”的星形齿轮结构的耦合单元替代了变速箱,起到连接、切换两种动力以及减速增扭的作用,在此不加进一步论述。混联模式原理如下:
三种动力模式比较:
无论是燃料电池、纯电动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其驱动方式大同小异均为以上三类。
①串联模式 只有一台电机驱动(仅有纯电模式),动力性差,百公里加速基本大于7 秒,且其需经二次转换才能为电动机供能,会造成较大能量损失,跑高速时油耗甚 至更大。
② 并联模式 (本田IMA)拥有发动机与电动机双重动力驱动(拥有纯油、纯电、混动 三种模式),中高速时发动机单独驱动(纯油模式)且为电池充能,传动模式多样,动力性好,结构简单,综合油耗低。
③ 混联模式 (丰田普锐斯等)拥有并联模式的所有优点,在并联模式基础上加入发 电机,实现了混动模式下对动力电池的充电。意味着当发动机与电动机全力驱动车辆 时再也不用担心动力电池电能不足的情况,对能源效能调节更加合理,节油效果更好
综合比较混联模式自然是最为先进的模式,不过此技术目前被丰田公司所垄断,且工艺较为复杂,制造成本与销售价格都会高不少,随着专利权的到期,未来应有更多采用混联式系统的动力 汽车 。
二、燃料电池 汽车 (FCEV)
目前说的燃料电池 汽车 的燃料主要说的是氢,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并以此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 汽车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混合动力 汽车 中的发动机代替为燃料储存罐(也就是氢),氢与氧发生化学反应转换成电能驱动 汽车 并排出尾气(水)。
PS:其实该类新能源 汽车 我国也将其分类为纯电动 汽车 ,因为氢能源燃烧不造成任何污染。
三、纯电动 汽车 (BEV)
纯电动 汽车 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它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 汽车 。
而根据2018年12月18日发布的《 汽车 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目前已经将燃料电池 汽车 归类为纯电动 汽车 ,也就是说三类新能源 汽车 仅有混合动力属于燃油 汽车 其余均属于纯电动 汽车 。
新能源车在节能环保方面固然是好,不过时至今日还没得到大规模应用也是有原因的,究其根本还是能源问题,也就是电池问题,目前绝大部分的新能源 汽车 都是以锂电池作为能量的来源 ,从原来的普通锂电池到如今的磷酸锂电池甚至是即将到来的三元锂电池都无一例外存在以下问题:
①首先就是行驶里程了,号称能行驶500KM实际运行中往往只能行驶200KM,冬天里程更短(受气温影响大,特斯拉为何只卖高端型号,因为可以把电池串联得更多更厚),其能量密度不够高。
②充电速率问题,家用220V正常充电往往需要将近10小时,如快充电流将明显增大一般电线不能承受,只有在专用充电站使用高压电进行快速充电,对基础设施要求高。即使拥有快充技术,不过用过的人都知道其对电池寿命的损耗是相当大的,一旦电池损耗过多,里程数将进一步减少。
③电池昂贵,一般新能源 汽车 电池使用寿命也就在5年左右就需更换,而其成本在几万至十几万不等,更换一次锂电池,其成本甚至接近一辆小型车。
④电池组管理落后,电池组过充过放不均衡,导致降低容量,甚至有个别电池失效导致整组报废的情况,此为世界性难题。所以纯粹用动力电池提供能源不稳定且寿命低。
⑤报废电池处理困难,动力电池当中含有大量的镍、钴、锰等重金属,而且电解液当中还有氟等有机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非常大,而且其中含有少量电量,如若处理不当易发生爆燃,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目前在三类新能源 汽车 中大多数发达国家优先发展纯电动 汽车 ,在国际竞争市场上销量较高的也是纯电动 汽车 。实事求是就 汽车 行业来说,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毕竟技术的积累有先后也是需要时间的。而说到新能源 汽车 大家一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电动 汽车 (不可否认目前特斯拉纯电动最受欢迎,而日产大力发展氢能源 汽车 并掌握着 汽车 电池与电机的多项核心技术),不过我国在新能源 汽车 这一崭新的领域也是十分重视并走在世界前沿(毕竟是难得一遇的弯道超车机会)。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售突破55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售占全球新能源 汽车 销量的53%(以比亚迪公司为龙头)其次是美国,大约占12.7%另外,挪威(2.8%)、德国(2.7%)、英国(2.3%)、法国(1.9%)、日本(1.9%)、韩国(1.3%)。
虽然我国非常重视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不过上文提到其发展瓶颈主要集中在驱动能源方面,也就是电池技术,在这些瓶颈未解决前,除了锂电池,是否还有更好的能源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燃料电池 汽车 了。
氢能源 汽车 分为两类,一类是 氢内燃 汽车 ,第二类是 氢燃料电池 汽车 。前者直接燃烧驱动后通过化学反应发电再用电动机驱动。
①氢内燃 汽车 其实还是传统内燃机原理虽然燃烧氢气(其实是混合气体)能大大降低污染不过还远远达不到零排放,而且氢气燃烧过快续航里程低。所以各大厂家往往都将重心转为研究氢能源燃料电池 汽车
②氢燃料电池 汽车 一般是将氢气高压液化后存储在氢瓶里,运行时使氢经过燃料电池里的催化剂催化作用与从外界吸进来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氢与氧的合成装置也就是燃料电池,氢氧的反应堆)产生电流驱动电动机使车行驶(也可同时为电池充电,就如前文提到的混联模式动力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其产生的唯一废物只有水,而能量转化效率是传统内燃机的2~3倍达到60%~80%。目前丰田的未来 汽车 充3分钟左右的氢燃料(5Kg)便能能行驶650Km。而5kg的氢燃料仅需4600日元(约合280元人民币),比汽油还便宜。由于没有发动机,车盖与车尾不会发热车内也没有任何异味。
丰田氢能源 汽车 :
1、日本的氢能源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的,而最初考虑将氢能源作为 汽车 能源的研究是1992年由丰田 汽车 公司的4名研究人员以兴趣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始的,在公司的资金支持下最终发展壮大变为新能源研发部并于2014年研发出第一代氢能源试验车。该车在极寒的加拿大北部、高温的非洲大陆等地经过反复的耐寒耐高温的冲撞试验,在获得一系列数据之后于2016年正式推出其 第一代氢能源 汽车 “mirai”(未来) 。在日本与美国已经销售18000多辆。
其后盖箱有一电源输出插口,可以连接家庭插座以供家庭电源的使用,其能源可保证一户家庭一星期的照明、空调、冰箱、做饭、洗澡等等的电力所需。试想当城市停电时其可长时间支持家庭能源的正常使用甚至电量周围的信号灯与路灯。将其定义由原来的耗能交通工具变为供能的移动平台。
2、而如今丰田公司已经推出 第二代氢能源 汽车 (FCV PLUS)
该车可谓汇聚了丰田公司最为先进的 技术 为一体,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自动驾驶:与AI融为一体的全自动驾驶技术(日本预计在2030年完全进入自动驾驶的时代)。
②车窗玻璃液晶显示:车内宽敞,无任何仪表与显示屏,所有的控制数据都显示在挡风玻璃下端,显示屏幕能显示各种APP,甚至你都不需要触摸,仅需语音便能操控(类似hi siri,不过会更加智能,接电话、邮件、回复信息等功能都不在话下)。
③人工智能与物联网: 汽车 左右车窗其实是是两个巨大的显示器,人们在车内可以做任何电脑上能做的事(看电影、办公、学习、投资、视频会议等等),特别是当自动驾驶成熟之后,人们可以腾出手来做更多的事, 汽车 将变成一全面而舒适的移动办公平台。
④成熟的氢能源动力系统:该燃料电池 汽车 的核心技术在于燃料电池中分离氢原子电子的质子交换膜,该材料技术属于核心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材料学的进步,其动能转换效率进一步提高,其续航里程更是达到了恐怖的800km。
⑤非接触式输电:还记得一代 汽车 后盖的有线电源输出接口么?二代丰田 汽车 已经变成了无线供电系统(由车后轮的两个无线供电装置实现)。像不像刘慈欣小说《三体》中所描述人们生活中所用的各种设备都由无线能源传输的场景。其实在燃料电池 汽车 的运行原理上是不需要堆砌电池的,不过丰田公司还是这样做了,也许是日本地理条件时长遇到地震台风之类的灾害。其设计的电池与氢能源系统能为无论是家庭还是公共设施(医院、避难所、信号灯等)提供电力。而日本对氢能源的利用不仅仅止步于新能源 汽车 ,还将开发氢能源住宅区构建能源多样化的 社会 (这一计划首先在东京湾实现,也就是在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期间)。
而真正要实现成熟的全产业链氢能源 汽车 的应用还需得在制氢、加工、存储、高压气瓶、运氢车、加氢站方面下功夫。为了更好的推进氢能源 汽车 ,丰田公司正在建新的生产线并扩大燃料电池(氢氧合成装置)与高压氢气泵的生产能力,预计在明年(2020年)正式投产,将生产能力提高10倍,实现年产36万辆的目标以此大幅降低成本,并预计在2025年将氢能源 汽车 与混合动力 汽车 的售价保持在同一水平30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0万元),2030年时氢能源 汽车 年生产量将达到100万辆,开启氢能源普及的时代。
说完了丰田氢能源 汽车 如此多的新技术与优点后,让我们回到其根本的技术与原理上。
我们将压缩后的液态氢充入储能电池中,该车经过氢燃料电池堆的化学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省却了内燃机通过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转换效能为普通内燃机的2~3倍)给储能电池与驱动电机供电。
就氢能源燃料电池车的运行原理来说大部分与纯电动 汽车 相同,核心技术在于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严格地说算是一种发电装置,如发电厂一样输出电能。
氢燃料电池电动 汽车 是由一组单独的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燃料电池堆),由燃料产生动力,类似于内燃机, 燃料电池堆 产生的电能为电动机供电进而驱动车辆,每个电池是由阳极、阴极与其间的质子交换膜(关键材料技术)组成。
氢从储氢罐进入阳极,从空气中抽离出氧气进入阴极。氢分子经过质子交换膜其中的催化剂将其分裂为电子与质子,质子穿过燃料电池堆,电子经过外部电路将电流输送到电动机与其他用电元器件。同时阴极侧电子与质子再次结合并与氧气反应,最终产出唯一的废弃物水。
同时丰田所用的是700Mpa的高压储气罐,两个储氢罐的容量是122.4升 ,也只能容纳约5公斤的氢气 。而5Kg的燃料并不重,重的是储氢罐,至于为什么这么重,当然是为了安全。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其里程达到了恐怖的800Km。
其实上文有所论述,现稍加总结让我们看下 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优点 :
安全 :安全永远是人们所重视的,而设计者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储氢罐内部采用塑料内胆,再用炭纤维加强保护配合玻璃纤维减震,最后才是外层的铝合金,而且层与层之间的纤维纹路都根据压力的不同做了额外优化。
环保: 这个自不必说,氢与氧的产物只能是水,没有任何污染。
续航里程长加氢块: 如上文所叙述,一辆氢能源 汽车 加满仅需3分钟,便能行驶650Km(新款能达到800Km),且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以靠氢燃料电池直接供能)。
加油站改建成本: 远低于改造成快速充电站的成本,众所周知就算让动力锂电池在220V条件下做慢速充电(10小时充满)电流也有将近30A,多来几台车小区电源系统就需整体改造,更不用说220V的快充了(电流达到287A)没有什么线路能承受,所以必须用到高压,也就是专用的充电站。由此可知改装新建高压充电站的成本高(电气系统、线路),而加氢站则增设高压气罐,专用运输车即可,相比充电站更加简单低成本。
燃料电池的处理: 即氢能源合成装置,该装置能永久使用,不会像锂电池那样几年后使用效率便大大降低,即使 汽车 使用若干年后需要报废,该燃料电池也可拆卸并安装在新的 汽车 里继续使用,为可循环设备。更可贵的是该燃料电池的报废处理也不会如锂电池报废那样产生各种对环境有污染的废液,属于真正的可循环无污染环保电池,其技术与理念可谓当今最为先进。
说完了氢燃料电池的这么多好处,那燃料氢又怎么来呢?如果仅仅是使用氢能完全环保而制氢不是,那么环保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丰田公司所提倡实现的是制氢、用氢与燃料电池的回收处理全程无害化。
普通的制氢工艺都是由电解水产生,但是我们不禁要问电又从哪里来,不能否认的是不少部分的电能依然是靠化石能源发电,且电解水制氢的效率不是很高(当然还有其他几种方式,不过都会用到能源)。不过时代是发展的未来随着核能发电(尤其是核聚变技术的成熟)以及可再生资源发电(太阳能、风能、水电)完善后完全有能力实现大规模的电解水制氢,完全满足所有氢能源 汽车 甚至新型氢能源住宅的用氢需求。这样今后人们出行短途用纯电动长途就用氢燃料电池车。
在日本福岛的一家制氢公司整个工厂分为四大体系:制氢车间、储气管区、压缩与出货运输站、综合管理中心。其工艺为传统的水电解,不过其电力来源为太阳能发电,每小时产量为2000m³,一年900吨,能满足10000辆氢能源 汽车 一年所需。随着工业体系的完善,发电技术的进步,氢能源将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
而在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中,不仅所有的奥运会官方用车都是氢能源 汽车 ,东京湾所采用的新能源住宅(氢能源)也首次实现氢气输送管道的搭建完成与使用,实现家庭中所有的耗能(电视、电冰箱、热水器、地热、照明等所有耗能设备)设备都由氢能源提供,无需外部电力。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氢能源将代替直接用电融入我们的生活。
今年李克强总理赴日考察,期间特意在丰田 汽车 厂区停留半小时了解氢能源 汽车 ,回国后便将发展氢能源 汽车 与氢能源基础设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看出国家对发展氢能源的重视。
说完了氢能源燃料电池 汽车 ,让我们发散下思路展望下未来想象一下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怎么样的?
其实往简单想交通工具不外乎就是能源的提供与类似电机(未来可能有更好的驱动方式,反重力啊什么的)的动力系统的驱动,而无线能源的传输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应用场景(犹如《三体》中逻辑一觉醒来发现人们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拥有无线供能的功能)。所以无论未来出现外形多么怪异的交通工具也无需奇怪了(第五元素中的各类交通工具)。
无论未来的新能源 汽车 是什么样的,相信一定会朝着更经济环保、便捷、能源更易获取、发动机比冲更高(单位质量的推进剂可以产生的冲量)的方向发展,加上材料学与基础物理的进步,科幻世界中的场景都将一一实现。氢能源或许不是终极能源的解决方案不过却是人类在 探索 环保新能源道路上的伟大尝试。
兴许将来的可控核聚变(科学家预计在未来10~20年成为现实,其几克的氢聚变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几百吨的煤炭燃烧,质能转换效率达到1%)、反物质(与物质带电量相反与普通物质相遇发生湮灭现象,其质能转换效率达到100%)。先不说反物质技术产生的能量,仅仅是在不远的将来人类掌握可控核聚变其能源问题也将得到解决,进而研发的侧重点便是怎样将能源经济环保且有效率的输送到千家万户了,而如今的氢能源输送与燃料电池技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 8立方米的水。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随着研究和勘测调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逐渐增加,1993年海底发现57处,2001年增加到88处。据探查估算,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据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我国探测表明,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己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资源估算达4 1万亿立方米。我国从1993年起成为石油纯进口国,预计到2010年,石油净进口量将增至约1亿吨,2020年将增至2亿吨左右。因此,查清可燃冰家底及开发可燃冰资源,对我国的后续能源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在未来十年,我国将投入8 1亿元对这项新能源的资源量进行勘测,有望到2008年前后摸清可燃冰家底,2015年进行可燃冰试开采。
但人类要开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万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一20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由此可见,可燃冰在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需要小心对待。
近日,在某新能源 汽车 国际合作大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就国内外新能源 汽车 发展趋势作了专题报告。
谈及新能源 汽车 发展趋势,他分享了三个观点。首先,中国超大规模的 汽车 消费需求使我国发展新能源 汽车 越来越迫切;其次,是在三大政策促进下,新能源 汽车 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井喷式增长,同时,在消费端出现了两个积极变化;第三,未来的新能源 汽车 在波动中不断前行,2025年以后将逐步显示出相对的优势。
“在补贴、牌照补全的优惠、政府领域直接配置的资源三大政策的促进下,我们新能源 汽车 实现了快速发展。”徐长明介绍,“2014年我们叫做新能源 汽车 元年。经过连续几年高速发展,今年1到4月份销售新能源 汽车 超过39万,同比增长80%。这是一个高速的发展。”
徐长明认为,长远来看,远期新能源 汽车 可能会有优势显胜。第一个变化新的电池体系要突破。液态电池不断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是重大隐患。固定电池就能同时解决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安全性等问题。商业化之后,对新能源 汽车 将会是一个重大的促进。其次, 汽车 承载的功能可能要发生变化。目前的新能源 汽车 ,目前的 汽车 主要是交通工具。将来的 汽车 是交通工具+高级智能移动终端。第三个变化就是自动驾驶对我们的发展将来也是新能源 汽车 重要的推手。
“五年的高速发展,未来前景看好,但是可能会有一个波动,新能源 汽车 会在波动中前行。”徐长明说。
以下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先生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对新能源 汽车 发展趋势的看法。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三句话:
中国超大规模的 汽车 消费需求使我国发展新能源 汽车 越来越迫切。
在三大政策促进下,新能源 汽车 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井喷式增长,同时,在消费端出现了两个积极变化。一会跟大家分享这个数据。
未来的新能源 汽车 在波动中不断前行,2025年以后将逐步显示出相对的优势。
中国超大规模的 汽车 消费需求使我国发展新能源 汽车 越来越迫切。
下面这张图是我们国家每年的 汽车 保有量和千人 汽车 保有量的变化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到2017年,我国的 汽车 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1亿辆,千人 汽车 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50辆。
在保有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油进口依存度逐渐提高。数据显示,我们每消费一百吨石油,有68.7%是进口的。那么,将来我们的保有量将达到多少呢?我们的这里的保有量是两个,一个是总人口,一个是一个人有几辆车,两者相乘就是将来 汽车 的总保有量。从 汽车 保有量达到饱和的国家来看,绝对大多数国家是千人600辆车。
我们国家能不能达到呢?这要看千人 汽车 保有量的因素,决定性因素是是由我们国家每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来决定的。
上面这张图中,横坐标代表的是每个城市的人口密度,纵坐标代表的是每个城市的千人 汽车 保有量。我把日本和美国的城市都放在一起,橙色是日本的城市,蓝色是美国的城市。日本人口密度高,美国人口密度比较稀,人口密度越高的城市,千人保有量越高。欧洲也是一样的道理。
同理,每个城市里的每个区的城市保有量,也是取决于人口密度。上面这张图反映了美国大纽约地区人口密度与千人 汽车 保有量的关系,颜色越深的地方密度越高,颜色越浅密度越低。正好也是一个反向关系。
我们国家的人口密度大致来看,是每平方公里143个人,但94%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腾冲—黑河线以东43%的国土上,因此实际人口密度约300人/平方公里。这个密度跟欧洲差不多,英国,意大利,德国基本上都是每平方公里300人。既然人口密度是决定因素,那么理论上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但是实际上我们做了综合评估后发现,我们达不到千人600辆的水平。
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更多集中在大都市,我们省会人口加在一起就是三亿人,省会的高密度区加起来有一亿人,人口密度太高,千人保有量就可能达不到。如果按照发达国家 汽车 饱和点的水平测算,我们的保有量应该在千人保有量450辆左右,很多限购的城市千人保有量可能只有400辆。
2016年,我国1.8亿辆 汽车 ,消费石油5.8亿吨。将来 汽车 保有量达到6亿辆,对石油的消耗量一定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解决办法实际上就是新能源 汽车 或者是节能 汽车 。我们将来如果六亿辆 汽车 里面,有20%的新能源 汽车 ,1.2亿辆,还剩4.8亿辆燃油车,考虑到我们国家的 汽车 年使用里程比美国低一点。加上所有车的混合动力,基本上问题就解决。但是反过来来讲,我一直在倡导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 ,主要是考虑石油的需求问题。这是从石油的角度来讲,我们这么大的一个消费需求,必须要用新能源 汽车 一部分来解决。当然我们说全部新能源化也不现实,20%比较理想,30%新能源 汽车 差不多到了上限这个水平。
在三大政策促进下,新能源 汽车 已经连续5年实现井喷式增长,同时在消费端出现了两个积极变化
所谓的三大政策,第一个是补贴,第二个是牌照补全的优惠第三个是政府领域直接配置的资源,出租车,专车,物流车,公交车,这些都是能够进行牌照控制的。 这三个方面的政策带来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2014年我们叫做新能源 汽车 元年,连续几年高速发展,今年1到4月份销售新能源 汽车 39.3万辆,同比增长80%。这是一个高速的发展。
第一个积极变化,消费主体由单位用户为主向私人用户为主转变。 原来是单位买,现在变成了私人买为主。大家看上面这个图,2015年新能源 汽车 消费的57.4%被单位买去了,私人只占到了42.6%,到了2018年,单位下滑34.1%,私人买车上升64.9%。
第二个积极变化,消费区域正在由限购城市向非限购城市快速扩展。 2016年之前,这些私家车主要卖给了六个限购城市,而现在呢?60%卖给了非限购城市。将来的新能源 汽车 发展,光靠限购城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加在一起,一年只有200万辆这样的水平,所以未来靠非限购,恰恰成为现在的主体,这也是一个变化。
未来新能源 汽车 将在波动中不断前行,2025年以后将逐步显示出相对优势
未来的发展,新能源 汽车 我觉得是在波动中前行。原来预测在2020之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是没想到,补贴政策退补来得这么快。这段时间应该是在波动中前行,今年正是波动,今年的新能源 汽车 加起来的销量应该与去年差不多持平。但是两三年以后,还会保持高增长,因为有双积分制度补贴,牌照继续存在,充电不方便的问题,电池成本高的问题,都会基本缓解。
长远来看,新能源 汽车 可能会有几个重要变化。
第一个变化:新的电池体系要突破。 现在的电池都是锂电池,是液态的,下一步有固态的电池,能量密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能够解决安全性的问题。按现在的锂电池一公斤是170瓦时,一度电6公斤左右。将来我们如果将50多度电装进去的话,那个电池就太重了。但是现在如果用液态电池不断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是重大隐患。固态电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电池具我们掌握情况来看,到2025年可以实现商业化,这个电池出来了以后,对我们新能源 汽车 将会是一个重大的促进。
第二个变化: 汽车 承载的功能可能要发生变化。 目前的新能源 汽车 主要是交通工具,将来的 汽车 是交通工具+高级智能移动终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级智能移动终端,就像手机,我们的智能手机,对电池容量的要求就高了。传统的电池就用一个星期,或者更长一点,打电话没有问题。加这么多智能化以后,电池必须要加大, 汽车 也一样。智能移动终端有没有需求呢?我们年龄大的人对这个需求不明显,但是00后,90后对这个需求非常的明显。我们掌握的情况看,2017年我们说一百个人买车的人,21.8%是00后,但是十年以后,2027年什么情况呢?00后占到7.2%,90后是41.8%,这些人对新能源 汽车 是有高度的需求。这些人是新的用户,有需求,这又是一个促进。
第三个变化: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电动车将增加一个重要的使用场景和推手。 我跟很多搞技术的专家去交流,他们说传统 汽车 也能做自动驾驶,但是难度非常大,而新能源 汽车 就比较便利和方面,更容易解决。基本上是这样的。所以各大公司电动车目前绝大多数都是用的电动车解决智能化的问题。
普华永道做了一个预测,到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三个地方加起来的 汽车 总销量将达到8200万辆。其中L5能够卖到1200万辆,L4级别车能够卖到2800万辆,L5估计还不一定,但是L4这个级别的车,L3这个级别的车,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将来对未来发展又是一个重要的推手,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全部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未来我们的 汽车 保有量达到6亿辆是有坚定的信心。虽然这两年以来, 汽车 消费出现了滑坡,但是我觉得是暂时的,经济一旦稳定下来了以后, 汽车 销量将继续往前走,每年的消费需求应该达到4千万。这么大的消费需求和保有量,光有传统 汽车 是解决不了的,一定要配上新能源 汽车 才能解决能源需求的问题。
我们新能源 汽车 已经有了连续五年的高速发展,未来前景看好,但是可能会有一个波动,在波动中前行。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想必大家对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是有目共睹,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1首先说说优势,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宣传得比较多的是绿色环保,但也有人说新能源汽车是“伪环保”,按照他们的观点,发电同样也要烧煤,污染可能比直接烧油还大。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但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环保这个话题离我们还是比较远,与其说新能源汽车环保,不如说它的经济性,这才是消费者心中它的第一大优势。
第二个优势——静谧性。当人们对汽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后,静谧性自然会成为大家选购新车时的重要指标之一,豪车为什么比普通车开起来舒服?就是因为它拥有更加安静的驾乘空间。只不过如今燃油车的静谧性已经处于瓶颈了,各种主动被动降噪措施都已经使完了,想追求进一步的静谧空间已经很难了。
新能源车则不同,电机与生俱来就比燃油机安静太多,十万级别的电动汽车开起来可以比十五万乃至二十万的燃油车更安静。
第三个优势——平顺度。这也是影响汽车驾乘质感的一大硬性指标,为了让车子更加平顺,燃油车们真的是使劲了浑身解数,从4AT到6AT再到8AT甚至到10AT,目的无非就是让车子在换挡、行驶过程中更加平顺。而平顺与否也成了我们评判一款变速箱好坏的基本条件。
然而,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平顺度这个燃油车的“技术难题”却变得毫无技术含量,电动机的扭矩是瞬间爆发的,即便是在低转速的情况下也能输出很大的扭矩,因此不再需要变速箱了,只需要控制油门(或者说电门)就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级变速”。
第四个优势——可以承载更多先进技术。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移动电源,可以轻松承载更多的电子设备,这个优势目前看来也许还不明朗,但几年以后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打倒传统燃油汽车的关键一击,看看现在新能源汽车上那些五花八门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技术就知道了。
说完了优势,我们再来说说劣势。
第一个劣势自然是万年不变的“里程焦虑”,目前市场上续航能力最高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也就是600公里,这在燃油车面前是不值一提的,而且这600公里还是“综合工况续航”,如果上了高速的话实际续航也就在450-500公里之间,冬天低温下续航能力还会再打折扣。
其实说起来450公里左右的高速续航也能满足长途自驾游了,就算车不休息人也得休息啊,但前提是要做好功课,随时把握好电量,记录好沿途的充电设施,否则没电抛锚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所以说,在里程焦虑的困扰下,我们目前并不建议第一辆车购买纯电动汽车,毕竟对于每个买车的人来说,都是梦想着“诗和远方”的,单就远方来说,还是燃油车更靠谱一些。如果说家庭已有一辆燃油车的话,就可以放心地购买纯电动汽车了。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插电混动车型,既体验了新能源车的平顺和静谧,也能兼顾长续航。
第二个劣势——自燃。谈到新能源汽车,很多人首先都会想起这个词,尤其是近两个月以来蔚来ES8连续发生多起自燃,更是给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当头一棒,令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谈之色变。
其实,据统计新能源汽车的`自然率是远远低于燃油车的,据统计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自燃率约为万分之0.153,而同年沈阳市燃油车的自燃率则高达万分之3.51。然而,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过分宣扬之下,许多人已经对新能源汽车产生了错误认知,误以为新能源汽车很容易自燃,如何扭转这种错误认知,这是新能源汽车未来面临的一大难题。
第三个劣势——充电缓慢。习惯了燃油车那种三分钟加满油的高效补能方式后,许多人对新能源车的充电时间感到难以接受,即便是目前最快的快充也要花将近30分钟才能充满80%的电。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今社会,新能源汽车该如何扭转这一劣势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全面普及充电桩,充电桩和加油站不一样,不需要额外占地,也没有那么多安全隐患,完全是可以全面铺开的。当每个小区、每个商场、每个停车场都有充电设备了,充电缓慢的问题就完全化解了。毕竟燃油车加油虽然快,但开车去找加油站加满油再开回来的时间通常也超过30分钟了吧。
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2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1、节约燃油能源。一般是用天然气、石油气、氢气、电力作为动力。
2、减少废气排放,有效的保护环境。电动汽车不产生尾气,没有污染。氢能源汽车尾气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因为基本属于零排放,所以也在限号范围外。
3、效率高。一般新能源汽车采用新技术,新结构,使它的效率更高。
4、噪声低。
新能源汽车缺点:
1、因为新能源汽车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充电比较慢,需要数小时。
2、车辆保有量低,充电、加气、维修等不太方便。而且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因为普及面小。
3、续航里程短。一般车辆排量较小,动力不足,不适合长距离行驶。
4、价格不低。现在价格在5-10万的新能源汽车,只有纯电动汽车有批量生产,选择性不是太大。
扩展资料: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汽车为辅的发展方向,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
第二阶段是在纯电动汽车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纯电动汽车逐步替代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汽车以至于完全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零排放的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ー新能源汽车
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3优点:
1、环保。这是国家层面推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车采用动力电池组及电机驱动动力,可以说是零尾气排放,零污染。
2、噪音低。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噪音就要小得多。
3、保养方便。不像传统的燃油汽车,保养发动机的时候需要更换机油,滤芯等等。不繁琐。
4、使用成本低。电价和油价是不能相比的。尤其是在夜间利用电网的廉价“谷电”进行充电,起到平抑电网的峰谷差作用。
5、国家补贴政策。摇号中签率高,补贴高,免征购置税等政策上的优势较为明显。
缺点
1、续航里程短。国内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为150公里。实际上路,差不多是在120公里左右。这也就是在市内家门口的地方转转,根本跑不了长途。
2、充电时间长。正常充电实在8个小时,快速充电也需要2-3个小时。普通燃油车辆加一次油也就是5-10分钟的时间。
3、电池组受温度影响大。在北方气候寒冷的地区,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会大打折扣。这无疑就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适用范围。
4、充电设施不完善。目前国内的充电桩并不普及,这无疑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出行距离。
新能源车的未来看法和优势
新能源车的未来看法和优势,想必大家对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都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在国内还是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车大有取代传统燃油车之势。以下分享新能源车的未来看法和优势
新能源车的未来看法和优势1新能源汽车未来前景不错
尤其是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购一辆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节能减排还能减少用车成本,所以很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都在争先恐后的大力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几年,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贴非常可观,新能源汽车也的确出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这些消费行为都促使了车企大力生产新能源汽车。
不过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存在很多限制,毕竟很多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充电桩等设备都建设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后服务都跟不上,所以导致这些区域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能力不足。很多车企为了打开这些区域的市场,做了很多努力,花费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会导致产能过剩。
我国如此推崇新能源汽车的原因
1、一个是能源安全,我国是缺油不缺电的国家,原油储量不多,开采成本很高,开采成本差不多是现在原油价格的两倍,不像沙特都不到10美元一桶,可以任性地玩价格战。
原油是我国第二大进口商品大类,仅次于芯片。原油是工业的血液,一旦原油的进口被卡脖子,国内工业体系会贫血。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对原油的需求,这是一个国家战略的问题。
2、第二个原因想借此实现弯道超车,国外燃油车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在技术和品牌上形成了很强的壁垒,短期内难以超越,早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和欧美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逾越技术和品牌的鸿沟,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新能源汽车优缺点:
优点: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1/7~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新能源车的未来看法和优势2其实,目前网络上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言论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人云亦云,许多人其实并不了解新能源汽车,只不过是听了别人说这不好那不好,实际到底好不好他自己也没有亲自去了解体会过。所以说,想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到新能源汽车,我们还要理性地从优势和劣势两个角度去分析。
首先说说优势,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宣传得比较多的是绿色环保, 但也有人说新能源汽车是“伪环保”,按照他们的观点,发电同样也要烧煤,污染可能比直接烧油还大。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但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环保这个话题离我们还是比较远,与其说新能源汽车环保,不如说它的经济性,这才是消费者心中它的第一大优势。
第二个优势——静谧性。 当人们对汽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后,静谧性自然会成为大家选购新车时的重要指标之一,豪车为什么比普通车开起来舒服?就是因为它拥有更加安静的驾乘空间。只不过如今燃油车的静谧性已经处于瓶颈了,各种主动被动降噪措施都已经使完了,想追求进一步的静谧空间已经很难了。
新能源车则不同,电机与生俱来就比燃油机安静太多,十万级别的电动汽车开起来可以比十五万乃至二十万的燃油车更安静。
第三个优势——平顺度。 这也是影响汽车驾乘质感的一大硬性指标,为了让车子更加平顺,燃油车们真的是使劲了浑身解数,从4AT到6AT再到8AT甚至到10AT,目的无非就是让车子在换挡、行驶过程中更加平顺。而平顺与否也成了我们评判一款变速箱好坏的基本条件。
然而,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平顺度这个燃油车的“技术难题”却变得毫无技术含量,电动机的扭矩是瞬间爆发的,即便是在低转速的情况下也能输出很大的扭矩,因此不再需要变速箱了,只需要控制油门(或者说电门)就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级变速”。
第四个优势——可以承载更多先进技术 。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移动电源,可以轻松承载更多的电子设备,这个优势目前看来也许还不明朗,但几年以后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打倒传统燃油汽车的关键一击,看看现在新能源汽车上那些五花八门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技术就知道了。
说完了优势,我们再来说说劣势。
第一个劣势自然是万年不变的“里程焦虑”, 目前市场上续航能力最高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也就是600公里,这在燃油车面前是不值一提的,而且这600公里还是“综合工况续航”,如果上了高速的话实际续航也就在450-500公里之间,冬天低温下续航能力还会再打折扣。
其实说起来450公里左右的高速续航也能满足长途自驾游了,就算车不休息人也得休息啊,但前提是要做好功课,随时把握好电量,记录好沿途的充电设施,否则没电抛锚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所以说,在里程焦虑的困扰下,我们目前并不建议第一辆车购买纯电动汽车,毕竟对于每个买车的人来说,都是梦想着“诗和远方”的,单就远方来说,还是燃油车更靠谱一些。如果说家庭已有一辆燃油车的话,就可以放心地购买纯电动汽车了。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插电混动车型,既体验了新能源车的平顺和静谧,也能兼顾长续航。
第二个劣势——自燃。 谈到新能源汽车,很多人首先都会想起这个词,尤其是近两个月以来蔚来ES8连续发生多起自燃,更是给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当头一棒,令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谈之色变。
其实,据统计新能源汽车的自然率是远远低于燃油车的,据统计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自燃率约为万分之0、153,而同年沈阳市燃油车的自燃率则高达万分之3、51。然而,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过分宣扬之下,许多人已经对新能源汽车产生了错误认知,误以为新能源汽车很容易自燃,如何扭转这种错误认知,这是新能源汽车未来面临的一大难题。
第三个劣势——充电缓慢。 习惯了燃油车那种三分钟加满油的高效补能方式后,许多人对新能源车的充电时间感到难以接受,即便是目前最快的快充也要花将近30分钟才能充满80%的电。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今社会,新能源汽车该如何扭转这一劣势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全面普及充电桩,充电桩和加油站不一样,不需要额外占地,也没有那么多安全隐患,完全是可以全面铺开的。当每个小区、每个商场、每个停车场都有充电设备了,充电缓慢的问题就完全化解了。毕竟燃油车加油虽然快,但开车去找加油站加满油再开回来的时间通常也超过30分钟了吧。
以上就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劣势了,具体怎么选,各位还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吧。
新能源车的'未来看法和优势3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
1、两极分化明显
由于中国重视环保并且对新能源行业有良好的政策补贴,新能源汽车企业正以更少的成本做更多的事情。新能源汽车要求更高并且要求更严格。这无疑也将是对目前相关国家车企产品质量以及技术等硬性限制条件的新一轮严峻考验。
在此背景下,产品性能、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服务等方面将成为各企业的竞争点。这样,新能源汽车是否有创新,是否有核心技术,是否有完整的产业链,就决定了市场份额竞争的最终结果。显然,在加速市场优胜劣汰的条件下,内部分化是必然发生的现象。
2、电气化标签越来越清晰
新能源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至今,尽管在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电池制造技术、维护过程管理等各个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但仍充分具有传统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所固有的发展优势。不少汽车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即使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燃油电动汽车、混合燃气动力柴油汽车和纯动力电动汽车仍将在中国市场上优势并存,但是"电动化"仍将成为未来的汽车发展趋势标签。
在我国近几年来纯柴油电动汽车所得到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的快速变化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从在我国市场份额所占同比不足2%到如今已经超越我国传统小型燃油动力汽车市场占比,纯电动汽车行业状况有望在十几年内发生巨大变化。从环保和降低能源消耗的两个角度出发来看,只要能够突破能源成本上的壁垒,建立起完整的能源运维管理体系,纯驱动电力汽车驱动未来的发展蓝图实现的可能性就一定能大大提高。
3、智能网络的未来
在今天看来,大数据、物联网和打造智能家居这三个概念已经不再陌生。智能、信息网络和工业自动化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正在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同样也正在逐渐渗透到电动汽车电子工业的相关技术创新发展上。如果未来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应用能够扩大到电动汽车零件制造上,那么新能源汽车就能利用"起步晚"的优势,步入科技前沿。
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功能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而网络技术就是这种多维延伸的一个分支。新能源汽车厂商们为抢占市场制高点都致力于为产品增加更多附加值,部署先进的辅助驱动系统,对接成熟的智能网络技术、嵌入式传感器、雷达等新的配套组件。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近期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中档次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出口市场均价低,出口量大。高档纯电动汽车虽然出口需求量小,但单价高。换言之,无论是较好的产品的工艺生产流程还是比较常规化的工艺生产流程,都应该有其自身的产品出口优势。此外,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研发项目合作、资本市场合作、贸易投资合作等各个方面也非常活跃。
可以预见,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动力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会进一步上升,续航焦虑会逐渐缓解甚至消除,其优势相对于燃油车会更加明显。
当下,说纯燃油车是强弩之末绝不为过。全球很多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淘汰纯燃油车的政策和路线图,根据最近发布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我国也将在2035年左右不再生产纯燃油车。
当然,这里要注意一点,那就是纯燃油车将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并不意味着内燃机会全部退出历史舞台。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 SAE)最近发布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来看,其提出的产业总体路线图说的很明白:到2025年,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销量的50%,到2030年占75%,而到2035年占100%,也就是说届时纯燃油车全面进化为混合动力汽车,另外50%就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自然界里水会循环,但是,人类的用水量远高于可以让人类运用的水,节约用水就成了我们每个人
都应该做的事情。
我觉得,已用过的水和已经遭受污染的水都可以再次利用。例如,洗菜、洗衣服的水可以冲马桶,受过污染的水可以在一切能够利用的情况多多利用,这样不仅减少了水费,更做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而城市污水应多多回用于公用设施和住宅冲洗厕所、浇灌绿地、景观用水, 浇洒道路等, 这样做,污水的循环作用就提高了不少!
你知道吗?地球上有70.9%都是水,可这些水中有97.47%是咸水,咸水大部分是海洋水,不能饮用,因为1KG海洋水中就有39G个盐类物质;而这些水中的2.53%是淡水,而淡水大多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这两种水占淡水的99%,可供我们人类使用的水仅占淡水的0.3%,我们的水资源十分少。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因此,我们更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的利用在生活中是无所不在的,工厂排放出的污水再经过净化后同样可以循环使用,但是,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例如净化的成本,而这些又需要消耗资源。
雨水是我们每个人都见过的吧。当然,你有没有想到利用雨水就很难说了。科学家们都认为,雨水其实是一种难得的财富,它也是水资源,而且相当宝贵,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率还很低,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的思维看待雨水,用科学手段对待雨水,让雨水留下来,被我们科学地、循环地加以利用后,再科学地送它或入地或入河湖而去。这样何尝不是一种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呢?
其实,水的宝贵大多数人都知道,却也选择遗忘。多少人不知道该如何节约用水?多少人浪费水资源?恐怕多得很吧。这就跟宣传有关了,我想,电视方面应该多多播放关于资源利用的问题,政府的宣传也是相当重要的,而新时代的祖国花朵们,更应该在从小就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要知道,我们人类,离不开水,整个地球,离不开水!
况且节水有很多好处,不仅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减轻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压力,还有利于延续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降低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成本。从战略角度来看,节水绝对百益而一害!
节约用水靠得不是一个人的努力,是千千万万的人的努力,但不管用什么办法,我们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把理念化为行动,要知道,水在日渐地减少,节水行动刻不容缓!
未来的能源
现在,每个国家都需要能源。瞧,有的国家为能源在争吵,有的国家为能源随时准备战争,想用武力掠夺能源(如伊拉克与科威特的战争,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的海上领土纠纷)。可见,能源是多么重要,因为我们现在用的电大部分就是以煤作为能源开发利用的;在大街上跑的汽车绝大部分是以汽油或柴油为动力的,而汽油和柴油是以地下开采的石油提炼出来的;在家里煮饭大部分用的是煤气与天然气。
据说,石油、煤、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都会不同程度地污染环境哟!
那么,如果哪一天地下的石油、煤、天然气都开采完了,怎么办?也许,用不着100年,地球上的地下能源就会枯竭。到那时,因为没有电,电视机开不了、空调无法启动、电脑成废物、甚至到晚上连电灯也无法开亮;因为没有石油和煤的资源,飞机、火车、轮船、汽车通通都开不动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只能坐马车或骑自行车去学校上课啦,而且晚上大街和家里都是一片漆黑,晚上在家做作业就只能烧柴火来照明了。哗!那太可怕啦?!
据说,还有一种能源是用水来发电的,但是开发水电要拦截河流,而且会影响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哟!
我不希望看到世界上有争吵与战争,我希望世界上充满欢乐与和平。所以我幻想要是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微型能源器”该多好。这个能源器不需要我们去破坏地下资源,可以随时吸收储藏太阳能、风能等所有大自然的自然能源(如果让它放在海边,还可以随时
吸收储藏潮汐产生的动能……),需要用能源时可以随时随地释放出来供大家使用,如果需要用很大的能源动力时(如飞机、火车、轮船)可以用很多很多的“微型能源器”相互组合来提供能源。这样一来,有了这种“微型能源器”,世界上每个国家之间也许不会再争吵、不会再发动战争了;而且肯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可以美化我们的城市,因为我们可以不需要大街上那些难看的电线杆、电线塔及缠绕在上面象蜘蛛网一样的电缆线;还有,这种“微型能源器”,不需要进行高压变电,可以彻底消除因电磁波产生辐射给人类造成的健康损害。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微型能源器”便会出现,带给人类和平、健康和快乐!
非限行限购城市电动车2017年上私人户头的少之又少,我们重庆就只有300多台。但是随着共享 汽车 ,分时租赁的兴起,新能源 汽车 已经踏上了 历史 舞台。并且 汽车 巨头:绿狗(北汽),EVCAR,力帆(盼达),等等加大了对该领域的投资,这些巨头是不会做无回报投资的。
相信新能源 汽车 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出行习惯。
这个问题问的不对,什么是新能源?只要能做到零排放,零污染就能称为新能源。包括电动,生物燃油,还有传统混动等。
纯粹的电动我认为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长到很长很长,因为一个续航能力就够头疼的了,虽然电池技术一直没有停止的在更新。三元锂,磷酸锂网上炒的再火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想要提升续航能力就得加大电池容量,加大电池容量就会增加重量,就会影响续航能力~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
那么就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比较吃香了,就是混合动力,代表车型(比亚迪-唐),市区用车可以选择白天用车,晚上充电实现零排放,跑长途可以燃油不用为续航烦恼。
所以用新能源完全代替燃油 汽车 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
随着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纯电动 汽车 一定会是未来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而且也一定会取代纯燃油 汽车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不会的,只会淘汰纯电动 汽车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 汽车 的大力发展和政策支持,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例如:不限制号牌、不限行、购置税减免等众多优惠政策。
但是对于未来新能源 汽车 是否能完全替代燃油 汽车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实现的。
1、新能源 汽车 的续航能力问题
目前对于新能源 汽车 续航能力是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因为目前我国的充电桩设施的建设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如果某一天 汽车 充电设备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可能就是燃油 汽车 被淘汰之时。
2、动力电池回收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 汽车 主要还是依靠电力驱动为主,而动力电池都是有一个使用寿命的限制的,庞大的废旧电池废料对于我国的环境污染必然带来重大的压力,而且我国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短期内要实现新能源 汽车 完全替代燃油 汽车 还是为时过早。
近几年来,面对全球性的环境压力,以及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国家不断的出台了一些针对新能源 汽车 的政策。从研发、制造、使用等各方面给予扶持。
总体来看,新能源 汽车 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燃油 汽车 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只会越来越少。另外它排放的尾气也污染环境。相对于燃油车,新能源 汽车 有绝对的优势:燃料可再生、污染小。
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新能源 汽车 占比还不算大,但随着 社会 发展、技术进步,新能源 汽车 一定会淘汰燃油 汽车 的。我们也希望这一天能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