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有超过各大洲的可再生能源是什么?
南极洲的风能充沛,因地而异。一般而言,海岸附近的风势最强,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东南极洲的恩德比地沿海到阿黛利地沿岸一带的风力最强,风速可达40~50米/秒。据澳大利亚莫森站20年的统计资料,每年八级以上大风日就有300天,1972年,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82米/秒。法国的迪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其风力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
一般情况下,每个考察站都会有自己的发电站,发电站是考察站的心脏。有了电才能保障科考人员正常的生活以及科学研究。柴油发电,目前大多数考察站的发电站采用耐用、发电容量适宜的柴油发电机组。每个考察站都配备多台发电机,轮流发电和检修,保障考察站全年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电力供应。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长城站和中山站每年至少需要补给高标柴油350吨,还需要少量的汽油、液化气等。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南极号称地球“风极”,为了尽可能多地利用风能,部分科考站采用了风力发电为科考站提供电能,如比利时建造的新伊丽莎白公主站。她是世界上第一座仅靠风能和太阳能就可以维持运行的南极科考站。新伊丽莎白公主站具有一套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利用52kW太阳能发电机组和54kW风力发电机组发出的电能。即使在极夜,虽然太阳能发电机组停止发电,但是9座9米高的风车仍能产生54kW的电力,并全部用作科考站内的电力应用。强风成为新伊丽莎白公主站主要的稳定能源来源。此外,澳大利亚的Mawson站也已建有了300kW的风力发电机,每年可节约常规燃料消耗量的40%;我国科考队也对南极的风电及太阳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中山站建立起可再生能源微网系统。目前,我国的南极考察站中,中山站以柴油发电为主,同时也有风力发电机组,至于排名第一答案的太阳能发电,则仅仅为科研设备供电;昆仑站目前刚刚安装柴油发电机组;泰山站目前安装有风力发电机组。长城站没有实地到过,不做发言。
1、太阳能: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2、生物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
3、风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4、水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
5、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
6、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上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一次能源。楼上有提到氢能的,它应属于可再生能源,因为生产氢能的原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它是经过人类加工的二次能源。如果这样举例的话,沼气、焦炭、蒸汽(蒸汽机的动力)也是可再生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矿石等一次能源,以及汽油、柴油、煤油等二次能源。
地下煤层是古代森林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的。
现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洲没有任何森林,不可能形成煤炭。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很久以前南极洲所处的位置应是温暖湿润的温带或热带,有大片的森林。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约在2亿年以前,地球只有一块大陆,周围都是海洋。南极洲大陆原来和现在的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连在一起,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后来大陆分裂,南极大陆漂移到了现在的位置。今天的人们在南极大陆发现了丰富的煤炭。
海洋生物资源南极洲极端严酷的自然条件,极大地限制了陆地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然而,在浩瀚的南大洋中,却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无论是海洋生物种类还是其生物量都很可观,尤其是那儿的鲸、海豹、磷虾、鱼类和海鸟资源更为富饶。南极磷虾是南大洋中最重要的甲壳类浮游生物,也是南大洋中数量最大的生物资源和生物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据初步调查,南极海域磷虾总藏量保守估计约6—12亿吨每年可捕获5000万吨而不会影响其生态平衡(凌晓良等,2005),它相当于当今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一半,被喻为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仓库”。
1.2
矿产和油气资源南极蕴藏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颜其德,1991)。有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
的“世界铁山”和总蕴藏量约5000亿吨的巨大煤田资源(朱建钢等,2005)。在南极半岛的铜、铅、锌、钼以及少量的金、银、铬、镍、钴等有色金属储量也很丰富。南大洋海底的多金属锰矿资源也非常可观。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架和西南极大陆。据调查,罗斯海、威德尔海、别林斯高晋海陆架区和普里兹湾海区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最大的主要远景区和勘探区。南极地区的石油储存量约500亿—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30000—50000亿立方米此外,南极地区还存在着巨大的风能、波浪(或潮汐)能和地热能等潜在资源。
1.3
淡水资源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一巨大而厚
实的冰盖,它的平均厚度达2450m,冰雪总量约2500—30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约72%的可用淡水(武衡等,1994)。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饮用7500年。因此,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而且其水质极好,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1.4
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极端环境下的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潜在的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特别是在现今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实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科学价值,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成为21世纪一些南极大国优先获取与开发利用的目标。例如: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都启动了相关的南极微生物研究计划,在揭示极端生命形式的奥秘以及利用其特殊生理机制与特殊代谢产物方面进行着研究。
1、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储藏地区。位于南极大陆的铁矿蕴藏丰富,含铁品位高,有“南极铁山”之称,可供世界开发利用200年
2、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南极大陆二叠纪煤层广泛分布于东南极洲的冰盖下,储藏量约达5000亿吨
3、南极的石油资源极为丰富。 石油储存量约500亿—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30000—50000亿立方米
4、铜、铅、锌、钼以及金、银、铬、镍、钴等有色金属储量也很丰富。
5、南极地区还存在着巨大的风能、波浪(或潮汐)能和地热能等潜在资源。
南极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冰。据说南极洲的冰占了世界上90%的淡水。 它有潜力成为淡水供应资源。尽管,目前看来,把南极洲的冰运到世界上其他地方,运输成本实在太高。
2、煤
在南极洲的海岸已经发现了煤矿,煤矿也遍布整个南极山脉。这些煤矿形成于3500万至5500万年前,当时南极洲是被古老的沼泽覆盖着,当植物死亡,还没来得及分解就被埋葬了,这些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形成了煤。
3、石油
目前在南极洲尚未发现已知石油资源。尽管,与其他冈瓦纳大陆的比较表明, 南极洲内部可能存在石油资源。
另外,由于地质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南极洲发现大量的金属矿产资源。
在南极洲采矿将是非常困难、危险和昂贵的,因为气候非常恶劣,冰非常厚,南极洲又非常遥远,这将使进出南极洲的设备和矿物运输变得很困难。钻探也很困难,因为有大量的移动的冰和冰川,而且钻探需要很大的深度(最厚处为5千米)才能到达矿藏,这使得钻探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可行。
那么,南极洲的生物算不算资源呢?想必也是一种资源啊!南极洲主要有以下生物:
1、藻类
藻类是栖居于海冰中的一大类海洋浮游植物。它们在南极海洋生态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南极磷虾等南极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单细胞的南极冰藻分布于冰层的所有部分或集于某一些部分,是地球上能够在海冰中旺盛生长的罕见的生物群落。
2、无脊椎动物
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如:乌贼、海星、海葵、磷虾等。其中磷虾在南极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磷虾在南极海域数量极大,约占浮游动物生物量的50%,保守估计总量在5亿吨以上。磷虾是鱼类、乌贼、海豹、海鸟和鲸类的主要食物。
3、鱼类
南极鱼类一共有约200种,其中南极鳕鱼占75%。除此还有狮子鱼、鲇鱼、灯笼鱼、南极冰鱼等。
4、鸟类
南极的鸟类约80多种,6500万只。如果加上企鹅,海鸟总数更是多得惊人,约1.8亿只。 它们在南极海域的风浪中博击,以南极磷虾、鱼类、乌贼等为食。
南极的鸟类包括信天翁、海燕、鸬鹚、黑背鸥、鞘嘴鸥、贼鸥、燕鸥、剪嘴鸥、暴风鸌、巨鸌、海角鸌等。
在南极有机会看到的企鹅有9种,分别是:阿德利企鹅、帽带企鹅、帝企鹅、金图企鹅、王企鹅、马可罗尼企鹅、跳岩企鹅、麦哲伦环企鹅、皇家企鹅。
5、南极哺乳动物
鳍足类
鳍足类动物长着像鳍一样的四肢,它们的四肢可帮助其在陆上及水中活动。在南极常见的有:威德尔海豹、食蟹海豹、豹海豹、象海豹、罗斯海豹、南极海狗。
鲸类
南大洋鲸的数量在100万头左右。南极鲸分为6种须鲸类和1种齿鲸类。较常见的有:蓝鲸、长须鲸、座头鲸、小须鲸、虎鲸、大须鲸、南露脊鲸、抹香鲸。
引言:南极洲曾与南美洲和非洲接连?它其实蕴藏着大量矿物质元素?作为一块巨大的资源宝地,为何鲜少人踏足?人类为何不开采南极洲上的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起初,人们认为地球地大物博,它拥有着无穷无尽的资源,于是便肆意开采与使用。渐渐地,人们发觉地球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许多不可再生资源用完了便再也不会出现,例如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等。
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后,人们除严格调控资源使用量之外,也积极找寻与开发新的区域,希望能找到更多资源,如此能能给人类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
我们知道,地球分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四大洋则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在七块大陆中,除位置偏远的南极洲外,其余的六大洲都承载着大量人口。对此,科研人员猜想,六大洲已被开发多年,它的剩余开发价值十分有限,若想获取更多更丰富的资源,南极洲是最值得考虑的区域。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极洲坐落在地球最南端,它是一块单独存在的大陆,四面皆是海。另外,南极洲的景观也很独特,由于纬度较高,南极洲温度极低,整块大片被厚重冰雪覆盖,放眼望去,只觉得白茫茫一片,给人以贫瘠荒芜的印象。如果是在冬季,南极洲将有几月时间完全处在黑暗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如今的南极洲孑然一身,但是它曾经并不孤独。距今约5.7亿年至1.8亿年前,它曾经与南美洲和非洲相伴,当时澳大利亚也是它的好朋友,它们手牵手,幸福地生活在冈瓦那大陆上。
后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冈瓦那大陆出现裂痕,在距今约2500万年时,南极洲离开了它熟悉的南美洲和非洲,同时也失去了澳大利亚,成为了一块孤独漂浮的冰冷大陆。唯一让它感到欣慰的可能是,它还能隔海眺望曾相伴的澳大利亚,它们之间的距离那么近又那么远。
另外,在冈瓦那大陆还未分裂以前,南极洲的位置比现在更北一些,它的温度也更高一些。那时,南极洲还拥有温带气候甚至是热带气候。同时,当时也有部分古生物生活在南极洲上。
结合南极洲的历史以及现状来看,科研人员猜想南极洲可能拥有着与南美洲或非洲相似的矿物资源,毕竟它们曾一起生活与成长。根据进一步研究结果来看,科研人员认为南极洲可能含有铁、铜、镍、金、银、钴、钛等物质。同时,科研人员也在南极洲上发现了石油和煤炭的踪迹,这让他们倍感惊喜。
南极洲内隐藏着丰富资源,我们是否可以进行开采与利用呢?科研人员表示,南极洲是人类最晚认识的大陆,直到1820年才有人登陆。1959年时,有关部门起草了《南极条约》。39年后,到了1998年,《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推定生效,议定书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可在南极洲上从事开采活动,因为那可能会给南极洲生态圈带来致命打击。
除有条约规定外,冰雪覆盖也是阻挡人类开采南极洲资源的另一道关卡。南极洲异常寒冷,全年平均温度约零下25摄氏度,大陆被厚度近2千米的冰雪覆盖。即便能顺利登上南极洲,在南极洲上的生存与作业也是异常困难。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登陆南极洲的多为科考人员,商人、百姓鲜少踏足南极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