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新能源汽车与普通汽车的区别

典雅的月亮
谨慎的天空
2022-12-31 06:22:59

新能源汽车与普通汽车的区别

最佳答案
开心的路人
任性的水池
2025-08-28 04:21:38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里说的新能源汽车是指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与普通汽车的区别如下:1.生产成本不同。相对来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更高。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久没有出现的时代产物,而普通汽车已经发展了很久,全球汽车厂商的零部件生产和装配成本已经相对固定。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新产品,技术研发和汽车设计的成本和人力成本远高于普通汽车。2.两者的寿命是不同的。普通汽车使用发动机。理论上,只要保养使用得当,可以一直使用到汽车被迫报废,期间不会出现大问题。指在路上行驶的出租车。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通常在5年左右。当电池寿命达到极限时,需要更换电池。3.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减排、减排降耗的特点。总结:新能源汽车比普通汽车更环保。4.新能源汽车的噪音比普通汽车小。

最新回答
粗暴的小蚂蚁
有魅力的猫咪
2025-08-28 04:21:38

【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和普通汽车的不同之处是所使用的动力来源不同,普通车辆是使用汽油作为动力来源,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例如太阳能、电能、天然气等,产生的污染很小,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和普通汽车的不同之处是所使用的动力来源不同,普通车辆是使用汽油作为动力来源,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例如太阳能、电能、天然气等,产生的污染很小,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和普通汽车两者的生产成本不一样。普通汽车的发展时间较长,全球汽车生产商的配件生产及组装成本已经相对较固定。而作为一种面世时间不长的时代产物,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则要远远高于普通汽车,除了新能源本身在使用过程中成本总量相对高外,在技术研发及汽车的设计等方面,新能源车耗费的生产及人力成本现在也处在较高的阶段。

新能源汽车和普通汽车两者的生产成本不一样。普通汽车的发展时间较长,全球汽车生产商的配件生产及组装成本已经相对较固定。而作为一种面世时间不长的时代产物,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则要远远高于普通汽车,除了新能源本身在使用过程中成本总量相对高外,在技术研发及汽车的设计等方面,新能源车耗费的生产及人力成本现在也处在较高的阶段。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自信的玉米
虚拟的项链
2025-08-28 04:21:38
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当然是无限美好的,目前应该很多领域还是一片蓝海。因为说实话,全球新能源汽车目前是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很多技术都不是很成熟。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必然趋势,她对环境的有利,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必然会成就新能源汽车欣欣向荣

怕孤独的音响
完美的鸡翅
2025-08-28 04:21:38

区别有生产成本不一样、两者的寿命不一样、节能不同。

1、生产成本不一样。

相对来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较高。新能源汽车是一种面世时间不长的时代产物,而普通汽车的发展时间较长,全球汽车生产商的配件生产及组装成本已经相对较固定。新能源汽车由于是新的产物,所以在技术研发及汽车的设计等方面,所产生的费用及人力成本就要比普通汽车高很多。

2、两者的寿命不一样。

普通汽车是使用发动机,理论上,只要正常保养,正规用车,可以一直用到汽车强制报废为止,这期间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参考路上跑的出租车。

而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通常在5年左右,当电池寿命到达极限后,就需要更换电池。

3、节能不同

新能源车具有节能减排,减少废气产生,降低油耗的特点。总结就是:新能源汽车比普通汽车更环保。

无心的鲜花
开放的云朵
2025-08-28 04:21:38
那现在正在普及中,因为它的成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较充分的验证,并在持续验证中;而且它是像纯电动过渡的一个更加稳妥和经济的驱动形式,因此我认为是在未来几年内就能得到迅速普及的一种形式。举个数据的例子:

我认为目前还有些问题尚待解决,比如续航里程,充电的方便程度,充电的速度、电池安全性等,哪一个环节都没有做到能够和燃油车分庭抗礼。所以,什么时候普及,取决于它的核心部件什么时候足够成熟和安全。我认为目前阻碍纯电动车普及的瓶颈,主要责任都出在电池系统上!

电动车核心就是电池、电机、电控。

综上,关键就看电池啥时候能搞定,搞定电池的一系列问题(续航啊、安全啊、充电啊),那纯电动车普及是水到渠成的事。

别太过于乐观和理想化,我们现在国产所谓的新能源车都是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电动 汽车 ,它的技术含量虽然标榜三电合一,但实际上和以前的电瓶车来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无非是电池和控制器更加先进一些。再放眼5-10年量产电池技术也很难有实质性的飞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并不是很容易突破的瓶颈。

城市的电力供应是否能满足纯电动 汽车 的普及?能否支撑每个家庭一天20度左右的用电量需求?没有科学、长远、系统的规划发展,而通过臆想定出燃油车退市的时间表是件很可笑的事情,这就像我们国内的很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完工时间并不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制定,而是以某个大事件的发生或管理者人为的意志为完工的时间点一样。

今天我们的新能源 汽车 (电动 汽车 )只是虚假的繁荣,是通过政府补贴和对已经非常环保、成熟的燃油车进行限制而得来的。有人觉得2025年新能源 汽车 会全面爆发,但我并没这么乐观,现在很多电动 汽车 从200公里增加到300公里续航无非都是增加电池数量,获得政府补贴为目的,根本不是电池技术的提升 ,5-6年后我们可能未必迎来稳定、安全、可靠续航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电池技术,但现有蜂拥而上马的技术不成熟的电动 汽车 的电池普遍会寿终正寝,将会给电池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带来巨大的压力,要知道到今天我们连垃圾分类还都做的相当不理想,所以如果电池不能妥善处理,那将不是比燃油车污染更大的问题,很可能会导致断子绝孙的命运,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不断透支环境发展眼前利益而遭受的报应。

提前报废掉燃油车似乎排气管少排点尾气,但报废一辆 汽车 产生的污染和生产一辆难于处理、寿命有限的电池车所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被我们心安理得的忽略了,这就是在利益面前人是很难战胜灵魂的。现在全球的气候异常,冰川加速溶解,似乎并没有让我们止步于对安逸生活的享受。

新能源 汽车 主要两个发展方向,电动,氢燃料。

过去我国 汽车 行业里,大家经常引用德国、丹麦一些国家的禁售燃油车倒计时,强调2035年是一个大关,工信部之前也有强硬的声音,表示中国也将制订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但过了几年多时间,仍没有具体的方案。

现在来看,政策还不够明朗。我个人认为,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有几个前提条件:

一是政策。在政策上,要有严有松。

严的方面是,要大力推动公务用车、公共交通、商用货运、特种车辆、特殊区域,加快强制更新为新能源车。例如港口,机场,封闭的厂区,里面的车辆都是仅在本区域内进行作业的车辆,具备良好的充电环境和充电时间,为什么不用新能源车辆呢?在北京首都机场我就注意到,几次乘坐的摆渡车仍为燃油车,排放大量的尾气,我用鼻子就可以判断,尾气排放根本就是不达标的。

松的方面是,要给低速电动车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经济的角度出发,电动 汽车 并不是续航里程越高越好,而是根据需要,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县城,市民对低速的电动车需求很大,因为他们每天的车程只是10-30公里,买一辆续航里程在80-150KM的老年代步电动车就足以满足需求。但是低速电动车,怎么界定?怎么管理?所以在电动 汽车 的发展上,要兼顾各方需求,合理规划方案和制订完善的政策。

二是配套。必须加快跟进。

充电、加氢燃料电池,是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必要配套条件。目前,充电桩发展较快,截至2019年10月,中国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47.8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27.8万台、直流充电桩20.0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2019年10月较2019年9月公共类充电桩增加1.2万台。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6万台,2019年10月同比增长68.0%。但是,一些品牌不匹配,不兼容的问题,充电桩利用率不均衡,仍比较突出。在很多城市里,通过地图寻找充电桩,经常出现不能用、损坏的情况,无人维护。

三是技术。要突破瓶颈。

电池的成熟性、稳定性、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自燃现象大幅降低了。但是成本、回收环节,仍有较大的问题。电池在整车的成本上占据较大,一旦涉及换电池的环节,让消费者难以承受。特别是换下的电池,还没有很好的形成梯次利用,资源浪费,处理不好,也一样污染环境。

在这几个因素能够充分解决的前提下,我认为,在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的城镇,有希望在十年内得到普及。在西北、西南边疆这些地广人稀的区域,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工信部2025年禁售燃油车的信息虽然没有实锤,但是无风不起浪也是老例。目前长安、北汽以及其他小厂制定阶段性禁售燃油车计划,以及2025年彻底停产燃油车计划也从侧面印证了工信部信息。

那么电动 汽车 的普及节奏就可以大致判断了,从第一款国产EV上市销售到2017年保有量不过170万左右,而2018年仅上半年的销量就超越现有量的2/3,预计完成目标为200万辆。按照现在的普及速度来看,这七年内电动 汽车 的市场占有率会达到15%~20%。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限行限牌城市,倾斜会越来越大。

但电动 汽车 毕竟是新生事物,任何一种新生事故如果没有刚需或者特别大的领先差距,普及的难度都会很大。电动 汽车 的优势仅在于用车成本,使用便利性还不尽人意。

可政策的大力推行是势不可挡的,普及阶段不仅是让消费者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这一车型,更是 汽车 研发企业技术积累和突破的过程。

如果汽油2元一升的话没人会在乎用车成本,但是高昂的售价已经让用车成为很多人的负担,电动 汽车 的优势也就逐渐显现。一旦续航里程或者电池成本突破限制,这种车会迅速取代燃油车。

新能源 汽车 目前还存在不少使用困难,缩短充电时间,电源容量大一些。普及介决全国性或地域性充电桩设置,投资大,那个部门投入,须多个部门配合协商,问题多,麻烦。如果是全面普及,只能长期观望。

真正的达到普及的话,我觉得应该最少在十年以上,除了相关充电配套设施的完善和电池充电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还有老百姓对新能源 汽车 的接受度。

汽车 毕竟是能源利用的终端,只有新能源普及了,新能源 汽车 才有普及的条件。

就我个人而言,对内燃机有着自己的热爱,这是情怀。内燃机从19世纪诞生到如今一百多年了,经历了很多技术上的变革。所以,每一台机器都是一代又一代工程师的心血,如果真要取代内燃机,那会有很多人就面临失业的。

我认为内燃机在未来20年内不该被完全替代,而是继续在它上面寻找技术的革新,应对环保问题。

你先买我们马上跟上

危机的猫咪
奋斗的烤鸡
2025-08-28 04:21:38

【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分别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因国家不同其提法也不相同,在日本通常被称为“低公害汽车”,2001年以日本国土交通省、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制定了“低公害车开发普及行动计划”。该计划所指的低公害车包括5类,即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排污和燃效限制标准最严格的清洁汽油汽车。(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董鹏)

天真的御姐
斯文的小蘑菇
2025-08-28 04:21:38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下是关于新能源汽车介绍:1、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是当前技术尚不成熟。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指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共同提供。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电动汽车一种在车身、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普通电动汽车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

健壮的狗
甜蜜的荔枝
2025-08-28 04:21:38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利用蓄电池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混合动力车型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

新能源车型从驱动方式上与传统燃油车辆是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零部件布局、驱动原理、维修理论是与传统燃油车截然不同的,新能源车辆电子集成度更高、维修更加偏向现代仪器检测为辅、理论分析为主

默默的老虎
朴素的小刺猬
2025-08-28 04:21:38
现在国家越来越注重环保方面的问题,根据最新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国家已经制定了国六的排放标准,好多车将面临淘汰,并且在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都开展了一系列的限牌限号的情况,小编感觉新能源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管限牌限号这些事情,对环境做到零污染。新能源汽车没有完全普及,可能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好多国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刚开始发明研究,可能性能等方面还不是特别的完整,所以好多人都没有购买。

觉得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地球环境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全球变暖,这因为我们人类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其中燃油车在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中占了21%,虽然路面上的燃油车越来越多,这个排放比例会更多。再加上石油资源有限,有专家预测全球石油最多可供我们使用40年而已,所以对于新可再生资源的研发迫在眉睫。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速度正在以十倍的速度进行中,在未来三到五年后,全国基本可以解决纯电汽车或插电混动汽车的充电设备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主要面临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充电设备、成本与质量这几个模块的难题,只要这几个模块都能解决,取代燃油车的时间也就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