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马自达6将向世人诠释“6”的真正含义!
▼ 未来的马自达6将向世人诠释“6”的真正含义
(全文1311字,配图10张,看完需四分钟)
▶▶日本马自达 汽车 向来以执着、惊艳而著称,说他执着,是因为其对于内燃发动机的热爱与无限的追求,最初的转子发动机,后来的创驰蓝天技术再到最近的Skyactiv-X技术;说他惊艳,则是因为每一代马自达的全新产品都会令世人惊叹,魂动2.0带给我们的或许不仅仅是视觉感官上的愉悦感,更多的代表了马自达的灵魂与信念,还有zoom-zoom......
▶▶曾经目空一切的马自达6,真的算是一个开启新纪元的代表车型,虽然历经多年后在我朝逐渐衰退,不过出自魂动2.0的新一代阿特兹却再次勾起了人们对马六的回忆与期待。人们期待的不仅仅是惊艳的外型,还有对于内燃机所带给我们的那种激情与爱不释手。最初马自达6的“6”对于厂家和消费者而言不过是一个代号,但是今天马自达透露的信息将改写 历史 ,或许未来的马自达6才是真正的马自达6。
▶▶据美国 汽车 媒体motor1透露消息称,在马自达2019年3月的投资者报告中,该公司悄悄地确认了一种新型直列六缸发动机,其实报告是公开的,马自达也承认了这一事实。全新发动机将分为Skyactiv-X技术和直列六缸Skyactiv-D柴油机。这意味着马自达可能会通过更高级别的发动机来抬高自己的品牌地位,转而同奥迪、宝马、捷豹和梅赛德斯-奔驰等平起平坐,首次推出的直列六缸发动机也将会帮助马自达重振士气, 马自达6将借助这股东风为自己正名:“6”不再是代号,而是真正的直列六缸发动机!
▶▶美国 汽车 媒体motor1透露消息称,该报告概述了马自达未来的新车计划,包括马自达广受赞誉的Kodo魂动设计语言的扩展,以及引入一个全新混合动力系统、电动 汽车 平台和具有混合动力+PHEV能力的“大型架构”。这一“大型架构”首次确认了i-activ全轮驱动的存在,而马自达未来的新车型将大多出自这个全新架构平台,后轮驱动将成为标准配置,全轮驱动依然采取选装或者区别对待,纵置发动机布局将借助新架构平台成为可能。 对于马自达6来说,后驱+直列六缸将会是未来的标准配置。
▶▶这一切都是马自达所谓的“新一代产品系列”的一部分。这些产品将在2020年至2025年之间推出,而曾经的 马自达6将率先搭载直列六缸发动机+后轮驱动的全新动力组合 ,并希望看起来类似于文中所展示的这些照片中令人惊叹的愿景跑车概念。马自达还透露,最快将于2020年上半年发布来自全新“大型架构”的产品,真正的马6也将以全新的形象和全新的动力系统与全球消费者见面,而未来的马自达6将凭借“直列六缸发动机+后轮驱动”与宝马3系、奔驰C级等车型展开正面竞争。不过,全面升级的硬核部件,势必带来成本的上涨和终端售价的提升。
▶▶虽然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了马自达提出将研发全新混合动力系统,但是在此之前该公司也无数次透露要开辟新能源领域的车型,大多却无疾而终,反倒是日益精湛的内燃机被频繁的投放市场,也许固执的马自达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内燃机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可以实现新能源技术在节油、低排放、低污染方面的效果。未来必定是新能源车的天下,而内燃机的马自达是一枝独秀,还是终场表演呢?
在以往的文章当中,个人也曾不止一次提到过现如今马自达在国内市场的处境。除了不尽人意的销量在近几年不断鞭挞着马自达以外,产品迭代更新速度的异常缓慢也在被同行不断的"教做人"。
虽然说对于一个非豪华品牌而言,在如今这个厮杀异常激烈的市场当中,过度追求单车利润绝非是什么明智之举,而从近两年马自达的动向来看,它似乎也仍旧没有参与国内市场价格战以及走"种猪"路线的想法。但我们却又都心知肚明的是,马自达却有着一颗迈入豪华市场的心。
只不过,对于马自达迈入豪华市场这个话题,消费者以及业内一直都表现出了调侃的态度,毕竟目前其品牌旗下一众车型似乎与豪华二字毫不相干,而随着今年屡次登顶国内投诉排行榜首,也令其本就不乐观的品牌力度问题一度迎来了雪上加霜。
可令我们想不到的是,马自达的"迈入豪华市场"似乎真的不是仅说说而已。
新一代马六可能真的要闯进豪华市场了
近日,在马自达的第三季度财报当中出现了一张发动机的图片,而根据马自达财报中显示,此图中的三台发动机则分别为直列六缸发动机、全新四缸发动机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首先,重中之重的无疑是那台直列六缸发动机。据马自达方面表示称,全新的直列六缸发动机将于2022年正式推出,并且这款直列六缸发动机也将采用纵置布局。
在此之前,业内就一直传闻称新一代马自达六将采用直列六缸发动机,虽然说目前马自达官方并未透露该款发动机是否将会衍生出后驱布局,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所曝光的三款发动机将均配备四驱系统。而结合业内对新一代马六的曝光来看,其中这款直接六缸发动机所匹配车型将是新一代马六也八九不离十了。
除此之外,图片内出现的混合动力系统也同样是一大亮点,因为这套混合动力系统将基于转子发动机开发,同时其也配备了48V轻混系统。
只不过或许会令大家有些失落的是,在这套混合动力系统当中,转子发动机将作为增程器使用,而并非像我们想象当中那样作为直接的动力供给系统出现。
同样,这套混合动力系统也将于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其所匹配的车型则将会是MX-30的新能源版车型。
总的来说,此次马自达方面几款全新发动机的公布也算是赋予了我们不少惊喜,毕竟下一代马六将迎来更为强悍的动力总成几乎已成必然,而转子发动机也算是重新回归到了我们的视野当中。
只不过令个人有些为马自达担忧的是,直列六缸、转子增程系统的加入无疑会令马自达方面车型带来成本上的提升,而若是其借此正式迈入豪华市场,那消费者又能否认可马自达的这些"豪华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海马 汽车 已经发展到了30年的 历史 ,时间并不短,但一年亏损10亿的状况还是挺让人惋惜的。
海马 汽车 沦落到现在这种状态是多方面的,产品研发投入不够,有竞争力的产品又少之又少,海马海口和海马郑州相互内耗等等,两大基地、上十款产品,数十万的产能,1年的销量也从20多万降至十几万,让人惋惜。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总资产164亿元,直属员工1万多人,关联企业员工3万多人,年收入近200亿元,累计纳税170多亿元。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0572,还是有实力的。
刚刚上市的二代海马S5不到7万起,产品力强,有可能重演当年月销过万的盛况,从而扭转乾坤。
有些情况海马也是不能把握的,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被大家所忽略,在海口海马跟马自达分家做自主品牌时,为了获取生产目录,值得投靠一汽,成立一汽海马销售公司,股比为51:49,一汽只出个目录,啥事也不干就分走了49%的利益,所以说,海马也是被一汽坑了。
海马集团当然很不爽,于是前往郑州新建一个100%控股的公司,但是在郑州海马又从事了地产业务,没把全部精力放在 汽车 业务上,这年头全力以赴做 汽车 都不一定行,现在海马重新聚焦 汽车 业务,还为时未晚。(鹿鼎记)
关于海马的问题,我最近已经回答过无数次了,嘴巴都磨出来茧,手都打烂了,海马 汽车 ,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海马了,有很多网友都说我评论的太过犀利了,为什么说话那么难听还骂,质量又不差,我怎么能这样说话,其实我想说的是
我从来没有说过海马质量差也没有说过海马不行,我只是想说自从海马跟马自达分家了之后,就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海南马自达了它的设计力产品力,包括整个车厂的品控以及他们未来的走向,包括他们的资金雄厚程度,已经完全没办法跟国内这些一线大车厂相比
我们国家的现在一线 汽车 厂吉利奇瑞长安长城比亚迪,包括一些比较小一点的二线品牌都比海马混的强,像什么众泰,江淮广汽,北汽,上汽,这些品牌,现在都比海马混的强得多,因为他们设计的东西够新颖够帅,产品力强颜值高,有核心竞争力有而海马什么都没有只能吃老本,而且现在大部分 汽车 厂都在发力新能源包括比亚迪,北汽,包括江淮新能源,上汽新能源,这些厂现在都在各方面开花,各方面发力,海马已经远远的落后了,已经再也不可能追上了
所以说就像国家一样的,落后就要挨打,你落后了,你的设计,你的产品力,你工厂的技术人员就会退步变少没钱跳槽。就会没有人死心塌地的给你干活,因为你没钱所以说他现在已经没有资本跟那些一线 汽车 厂开始抗衡了,更不要说什么国际大品牌的,所以说卖的差的话就会越卖越差,卖的不好就会越来越不好,销量越差越不想买,销量越差,售后越跟不上越没钱,各个方面都不好 。这是恶性循环…除非有金主出重金 全新产品线 全新动力 重新从颜值动力油耗价位比肩一线品牌才有的救。
从年销20万辆到不到2万辆!到底是谁“杀死”了海马 汽车 ?
很多老司机都还记得这样一款车,海马福美来,作为曾经与凯越、伊兰特并称为中国车市“新三样”的福美来,当年也是大红大紫的车型,而如今已经被后浪拍死在了沙滩上。同样被市场竞争逐渐淘汰的,还有福美来背后的海马 汽车 。
巅峰期的海马 汽车 ,年销量达到21.6万辆,但是随后急转直下,到2020年,海马的年销量已经不足2万辆。到底是谁“杀死”了海马 汽车 ?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它的前身是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但是在成立之后,因为得不到美国福特技术支持,所以根本没有一款车型生产出来。1990年,马自达 汽车 经营不善,利润率较低,需要扩展新的市场,就这样,马自达和海马 汽车 一拍即合,成立了海南马自达,1990年,海南 汽车 制造厂第一辆马自达929旅行车试制成功。此后,海马 汽车 出产了马自达323也就是后来的福美来,普力马等经典车型。
但是好景不长,长安 汽车 集团、福特 汽车 公司和马自达 汽车 株式会社在2006年2月合资成立了长安福特马自达 汽车 有限公司,海马 汽车 和马自达的合作中止,随后海马开始了自力更生的道路,海马3、丘比特、骑士、海福星、海马王子、海马M3、S7等等车型推出,但是海马 汽车 始终没有摆脱马自达的影子。2016年,海马 汽车 的销量达到了顶峰,年销量达到21.6万辆,但是此后销量断崖式下跌,2017年全年累计销售新车14.04万辆,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6.76万辆,2019年销量为29456辆,2020年销量只有17773台,不到巅峰期的10分之一,只能卖房维持生存。
海马 汽车 为什么会沦落至此?
1、产品缺乏竞争力
海马 汽车 之所以在2016年能够取得21万辆的销量,主要是因为SUV红利的影响,海马S5年销量破十万辆,但是海马 汽车 只要是凭借低价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哈弗、长城、上汽、广汽等等品牌都在推出SUV车型,海马 汽车 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2、模仿马自达,缺乏自主创新
海马 汽车 在和马自达分道扬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产品设计、宣传营销上刻意拉近和马自达的距离,比如说海马2的车型设计,非常类似马自达3,海马很多车型的宣传也会体现马自达的血统,随后,海马在自主创新和模仿马自达之间来回摇摆,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后继乏力。
3、业务分散,不够聚焦
海马 汽车 集团旗下包含房地产、商务会馆、物业公司、金融投资、小额贷款等业务,在卖车赚了一点钱之后,海马就开始投资副业,这也导致,海马 汽车 对于核心业务不够专注。
正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海马 汽车 从年销20万辆,一步步跌落到年销不到2万辆,从一个大有希望的自主 汽车 品牌,到如今沦落到卖房求生,其实并不值得同情,海马 汽车 就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被淘汰也是在情理之中。
首先,对于一个车企,产品力是立足根本,而海马 汽车 在技术落后吃老本的情况下,旗下车型日益老旧,产品力相对边缘化。
在“聚焦战略”之下,海马一度专攻SUV市场,然而其旗下产品中,除了S5和福美来拿得出手,其余皆乏善可陈。而近年来,福美来月销仅有几百辆,S5自2017年改款后,“减配不减价”彻底磨光了消费者的好感,月销也不过千辆,还频频爆出质量问题……
相较之下,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如吉利、长安等就能将车型性价比与更新速度双管齐下,而海马平均一年才推出一款新车型,核心产品又到了生命周期晚期,也难怪消费者对海马 汽车 的品牌认知度日益不足了。
—提起海马 汽车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海南马自达这个名字。作为一家具有三十年 历史 的自主品牌,海马 汽车 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早年靠着和马自达合作起家,如今却陷入了转型苦难和巨大亏损之中。在竞争激烈的 汽车 市场里,海马今年的销量成绩到底如何?未来能否靠着发展新能源力挽狂澜呢?
依靠马自达起家,海马得以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 汽车 制造厂刚刚成立,此时的海马 汽车 正面临有厂无产的窘况。没有技术和设备导致海南 汽车 制造厂无法生产 汽车 产品,恰好日本马自达急于寻找和开拓新的利润空间。双方在一番接洽之后一拍即合,在1990年推出了首款产品——以马自达929为基础的HMC6470。
可以说,这款产品正式开启了海南 汽车 制造厂和日本马自达长达数十年的蜜月期,后续引进生产的第六代马自达323以及初代马自达MPV让其得以进一步开拓市场。但由于海南 汽车 制造厂的产品无法在全国投放,到了1997年,海马不得不投入一汽的怀抱,但即便如此,海南 汽车 制造厂却没有得到一汽的技术支持。最终还是只能再次向日本马自达寻求合作。
产品趋于老旧,竞争力逐年下降
2001年,一汽马自达主打紧凑型MPV市场的首款产品普力马正式上市。截止2001年底,海南马自达产销的普力马已经超一万台,这个成绩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出色的。也正因如此,到了2002年3月,马自达才有信心引入第八代马自达323,并被命名为福美来。福美来的推出迅速取得了市场的认可,这款三厢轿车产品也让海南马自达这个名字红遍了全国。
到了2005年,一汽和马自达合作国产马自达6,这也意味着海南马自达被抛弃。此后海马换标成为自主品牌,靠着福美来和普力马的平台推出了不少车型,但始终没有跳出马自达的影响,产品也在小修小补中趋向老旧。此后虽然也推出过像海马骑士和海马王子等车型。但终究没能再像当年那样到达巅峰,海马的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
新能源昙花一现,未来之路消极
2010年2月,海马郑州成立电动 汽车 事业部,这也意味这海马开始向新能源市场转型。但实际上,首款推出的新能源产品海马3 HEV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此后跟进的海马E3和海马爱尚EV无论是产品力抑或是销量,都与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用着不小差距。
今年的前11月里,海马 汽车 累计销量仅有6.2万辆,同比下降49.8%,这与此前定下的18万辆的销量目标相距甚远。与此同时,公开数据显示,海马 汽车 前9个月亏损4.77亿,同比降660.27%。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海马 汽车 的市场表现没有好转现象,其后续发展或许将会愈发坎坷。
小结:纵观海马 汽车 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早依靠马自达起家和发迹,再到自主造车转型新能源,海马的成功让人羡慕,转型带来的副作用也给业界带来不少启示,希望未来海马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扭转当下的局面!
都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有些人就是这么优秀?
海马 汽车 的起点其实比一般的自主品牌要高,人家好歹也是海南省人民政府跟马自达合资起步的,先发优势比吉利长城都要好。
现在呢?长城 汽车 是千亿营收规模,吉利年销量破百万,海马2017年销量才14万多台,哎……
其实海马 汽车 2016年还是有盈利的,盈利了2亿多,2017年则亏了10亿多。海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恕我直言,合资是换不来真技术的,海南省跟马自达合资的那些年不过是代工而已,而且一直拿不到车子的准生证,海马马自达生产的车只能在海南省流通。
后来一汽不怀好意地过来勾搭,说我们联手啊,你挂我名下,准生证的事就解决了。结果,一汽那几年没有向海马 汽车 提供任何帮助,每年还从海马 汽车 分走不少红利。后来一汽更是直接跟马自达勾搭在了一起,海马痛失合资对象。
为了解决准生证的事,2007年海马收购了郑州轻客。为了摆脱一汽,2008年还完一汽5.7亿元之后终于开始自己独立造车了。那么从2008到现在, 汽车 业的黄金十年的大势是很好的,海马每年也有盈利,虽然不多,但还算个小康水准。
到了去年,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的弊端暴露了出来。2016年的时候海马年销量还能超过22万辆,到了2017年,大幅下跌到14万辆。缺乏核心技术,最明显的就是产品力不行。新品少,旧款车型竞争力不足,销量不下跌就怪了。轿车方面,我不说,你可能都想不起来海马有什么轿车对不对?自主轿车本身就很难突围。
SUV方面,海马S5虽然整体还不错,但自主SUV场都杀红眼了,海马S5虽说还不错,但大势已去,已经翻腾不出什么浪花了。
有时候,不是你跑得慢,是其他人实在比你快多了。
另一方面,海马管理不善也造成了如今的窘况。海马2017年去年的成本里面,管理费用达到了12.57亿元。这什么概念呢?体量是海马2倍的众泰 汽车 ,去年管理费才8.8亿元。海马对此的解释是,有研发项目终止了,所以导致管理费大涨。研发项目终止……这明显的战略失误,这还能说啥?
一声叹息!
在车企相继竞争的年代,一些车企活的很滋润,一些之前主流的车企逐渐的被边缘化,根据各大车企公布财报来看,其中有不少车企出现亏损,当然从公布的财报上面去看,比亚迪2020年营收达1565.98亿元还是比较抢眼的,同时也有一些车企出现亏损,海马 汽车 2020年亏损超过10亿元,众泰 汽车 ,去年亏损90亿等,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汽车为何成为自主品牌边缘品牌?
海马一年亏损达10个亿,无疑说明海马 汽车 过得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落魄”。而这种被边缘化是什么造成的结局?这或许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成为自主品牌的边缘品牌和海马 汽车 自身的实力以及车辆的市场定位有关系,以车辆的定位来看,海马 汽车 旗下的车型有点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从车辆的造型上面去看,和目前主流的一线国产车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外观上面也好,还是车辆的内饰设计上面,海马 汽车 还是比较保守,不够激进,加上现在很多的车子在设计的时候都是走年轻化路线,海马在这个方面还是有些差距。而外观设计上面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海马只能继续吃老本。
另一方面这几年海马 汽车 推出的产品来看,几款车型升级都是不痛不痒,并没有叫座的卖点。也没有足够的卖点,迎合消费市场上面没有一定的竞争力,加上在研发和设计上面的短板,都导致了海马品牌成为了被边缘化的品牌。
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路在何方?这或许是海马 汽车 最值得反思的问题。未来随着海马 汽车 的转型它与主流的自主品牌能否缩减距离、甚至赶超?一切都是未知。
海马 汽车 之所以沦落到此地步,说到底,还是不注重技术,不着眼未来造成的。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早年合资马自达,总资产曾高达164亿元,直属员工1万多人,年收入近200亿元,累计纳税170多亿元。可谓是风光无限好过。
只可惜犯了很多自主车企的老毛病,赚钱风光时,并没有在 汽车 制造技术领域有太多投入,也没有多少核心技术积累。从19年海马累计卖出400套海口房产自救可以看出,海马赚钱时,在消费,在想办法囤积资产,而不是投入到技术研发。可惜这不是北京,上海或深圳的房产,400套房产也仅仅获利2亿,使海马19年出现短暂的扭亏为盈。
如果当初将这些资产投入到 汽车 技术研发领域,现在的海马 汽车 ,肯定不会是这种无人问津的状态。参照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企业前期, 汽车 技术和设计不够好时,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都投身于技术研发及相关技术企业的收购投入。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比亚迪收购日本 汽车 模具厂,比亚迪挖来奥迪设计总监等。这些专注 汽车 专业技术和着眼企业未来的举措,使得吉利和比亚迪在自主 汽车 品牌中,越走越好,车辆品质也越来越接近和超越合资品牌。最终得到了市场的热捧。
汽车 是个大的集成体,最重要的是技术的集成和积累。做 汽车 ,说一千道一万,要沉得下来心,才能做大做强。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发生、发展、高峰的过程,到达顶峰后开始大浪淘沙,重新洗牌、优胜劣汰是永远的行业规则, 汽车 行业的重新洗牌和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手机业重新洗牌是一样的,我们曾经经历过了手机业的优胜劣汰,曾经的波导、TCL、夏新、中兴、…甚至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和不可一世,。当行业台风刮起的时候,猪也能飞起来,当风住的时候就显出来了谁是猪,谁是雄鹰,
当有更强品牌不断创新上进的时候,那些靠吃行业红利、靠行业台风刮起的不求上进的猪终将摔下来, 汽车 行业也是如此,我们曾经看到力帆、众泰、猎豹、幻速、中华、包裹海马都曾辉煌过,但他们成了 汽车 行业第一批淘汰梯队,接下来应该还有更多的 汽车 品牌成为波导、TCL,甚至北汽、一汽都在劫难逃, 汽车 届早有人预言国产品牌将来剩余的不会超过5家,这将是一个不远的现实,我们拭目以待。
我没有买车啊,所以说对车辆还是不是太了解的。那么,我觉得我能以一个潜在的,购车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
还记得2011和2013年这段时间,当时沈阳很多人都是喜欢开海南马自达的。总是能听见一些人谈论“马六”什么的,说结婚的时候整一排“马六”也挺不错啥的。那个时候,才逐渐的在脑海中,有了海南马自达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没有开海南马自达的。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身边的朋友一般都是本田、比亚迪、大众、现代、丰田、尼桑、别克等各种类型的车辆。但是开海马的还真的就不常见了,我也没有细问过这件事。
说实话,现在海南马自达的宣传力度不够。我在沈阳地区生活,基本看不到关于海马的宣传。假如说我去买车的话,可能我就会选择一些常常听见的车辆。比如说大众什么的,因为他们不仅是在宣传车辆更新换代的消息,还会大概告诉我每个月月供多少,我能做到心中有数。就算我没有做好决定,最起码大众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备用选择吧?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对车辆的认识没有相关领域或者喜欢车辆的人那样的专业。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看到的是什么?我看的就是价格、空间、油耗、质量和售后而已。其他的对于我这样的消费者来说,我们能看的懂吗?肯定是不明白的,所以说谁给我们介绍的多,我们对谁的了解就多了一些。
可能会有人,那你自己去搜索了解啊?我主动去了解的话,那范围就会非常广泛了,什么车我都想着去看看,对吧?同样花20万买车,我要在各个类型中做好对比,在我自己的了解中,必然不会以专业的角度去了解车辆。就算是名气小的车,也是有优势的,那么这样的优势谁告诉我?是不是 汽车 厂家和经销商?
所以说,不仅是海南马自达,其他企业也是一样!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出发,想着如何去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长久的生存下去。如果,还是这样的话,那么亏损的可能不仅仅是10亿的问题,关门大吉也不是不可能。
我对车辆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作为一名 汽车 领域的“小白”,我只是一个消费者,要是我买车的话一定是这样的,假如说海南马自达能够让我了解了,相信了,那么我就会去购买,毕竟,车对于我来说只是代步而已。
改气不如改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百度一下全面了解!缸内直喷,增压的都不要改气,改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可烧汽油、甲醇
面包车改气 3-4万就好大修了,现在国家强制3包,谁也不敢推市场!
汽车天然气罐进空气超15%爆炸性就非常大。
改气1年四季都的热车,跑的少,尤其是冬天车还没热没烧气就到目的地了和谈省前,还背个大罐子。
GCMXNY让您全面了解车改、烧甲醇、车改气烧气、双燃料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油电混合等汽车综合比较!及各种能源成本可实现性,可持续性(够人类使用年限)
跑的少的用户可以勾兑使用,效果好!(用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系统-单油箱(专业双泵改装,避免出现油嘴、油泵、油表等问题),可以纯烧汽油,也可勾兑使用,也可烧汽油)
跑的多的改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系统-双油箱全年可以纯烧甲醇。
以出租车,同样的车磨损来自冷磨损,所以出租车能跑60万家用就能跑20万,如果烧气出租车能跑30万,家用的就跑10万就好大修了!这还是大排量车
烧气动力小,易堵喷油嘴、续航能力差,加气难,危险性大,因为气吸热少所以燃烧高温易产省油腻等
跑的少什么都别改,跑的多了解一下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系统,油泵要用鼠笼式变频的,要不坏传统泵,甲醇纯烧最省,可以省1半!还容易辨别燃料纯度。
车用甲醇最好用99。9%纯度的并纯烧最好,改装了解GCMXNY,百度一下全面了解!可烧汽油、甲醇,勾兑与汽油勾兑!跑的少的用户可以勾兑使用,效果好!(用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系统-单油箱(专业双泵改装,避免出现油嘴、油泵、油表等问题),可以纯烧汽油,也可勾兑使用,也可烧汽油)
跑的多的改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系统-双油箱全年可以纯烧甲醇。
添加剂最好的是二茂铁(不用汽车上做燃料,勾兑水及其他添加剂,可降低成本),长时间使用对发动机破坏严重!
甲醇吸热比汽油好,比改气安全动力好对发动机好还省!
凯美瑞、雅阁、天籁,马六,价位都差不多,哪一款最好?
买车看用途。
四辆日系B级车都定位家用,但细分属性不同。
首先,如果喜欢运动,强调车辆的直线和弯道的加速,那就选马自达阿特兹,而且还要加几千块钱选择魂动的红色。
当然选择人马一体也有代价,比如创驰蓝天发动机的421排气和车辆重心后移导致的发动机舱变长,相应的就是大幅牺牲的后排和后备箱空间,简单的一句话就是空间不足。
如果车辆年行驶里程在三万公里以上,尤其是大量的城市工况,那直接的选择就是雅阁混动,没有之一,就混动技术而言,本田独步天下,不论是稳定性,行驶品质,后期保养费用,保值率,雅阁混动在混动B级车中无出其右,再加上比飞度还低的油耗,基本上很多的同级车和国内的新能源被逼上绝路。
日产天籁则是剑走偏锋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在保留着日产标志性的大沙发的舒适性的同时,一方面,天籁保留着传统成熟的2.0自吸,另一方面,新天籁又加入了2.0t的狂野,在四辆车中动力最强,在老天籁的昏昏欲睡之中,日产罕见的提供了略显奇葩的选择,另外,日产天籁全系有3万以上的优惠,价格已经到了紧凑级车的15万以下的区间,相当具有竞争力。
凯美瑞基本上就是标准的丰田,永远的四平八稳的追求稳定性,没有优点和特长是它最大的优点和特长。虽然新的TNGA架构强调了丰田的面对年轻的属性,但凯美瑞还是成为更多油腻中年的选择,没有办法,四十不惑和不逾矩。
当然,更大的亚洲龙也是许多更油腻甚至更年轻的选择。
几辆车其实都是好车,选哪个都不会错。
两逸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火的两辆轿车车型。一直是销量前两名。质量这方面就不用多说了,这么多的车主就是最好的验证。其次来说轩逸跟朗逸这一次改款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大的就是外观的改变。轩逸这次改款偏向于年轻化。朗逸的改款更加偏商务化。居家使用来说油耗低空间也算还可以,颜值也不低。关键是全款落地价格都还在15万以下。轩逸推荐2020款1.6L舒享版,朗逸推荐19款1.5Ll自动风尚版。
这两款车可谓是最近爆火的两款网红车。充足的动力,年轻 时尚 的外观。赢得了无数年轻人的追捧。外观线条感十足充满运动性,动力充足,同价位车型中鲜有对手。换一套进排气刷一套ECU,可以越级挑战。这两款车相对来说更推荐思域。本田车质量还是很过关的。韩国车的质量真的是不敢恭维。而且菲斯塔的售价相对更高一些。
这两款SUV相对来说质量还是比较可靠的,而且日系车相对来说比较省油。居家过日子最适合不过。而且内部空间相对宽敞。一家三口日常用车完全足够。价格来说也在15万以下,还比较符合要求。个人感觉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这两款SUV的外形中规中矩。年轻人的话应该不会太中意。
这个价位可选择的车太多了,我给你推荐三款车仅供参考。哈佛H6,这款车在国产车里的口碑是相当不错的,动力好,空间大,零部件后期更换也相对便宜,用我们土话说叫皮实。
海南马自达,这个牌子现在是叫好不叫卖的车,年销量数据不是很大,但是马自达绝对是能够让你放心的一款车,满大街的马六你就能看出来马自达的车曾经是多么受欢迎。
奥迪A3,品牌效应,德系车的质量也是相当过关的,尤其奥迪的钣金对我来说印象深刻,一个朋友开奥迪A6滚落到悬崖下,车的主体框架没有变形,只是受了点伤,所以我很认奥迪,但是A3这款车的空间相对要小很多,各有千秋,主要还是看你喜好!
如果题主想要现在想要入手车的话,那么我建议新能源这方面,现在纯电动的车子都有受到政府扶持与补贴,而且国产的现在做的也是不错的。
就像几何A,长续航也有500km的,跑高速和长途都可以,充电也比较快,一般半个钟就可以充到60%—80%的电,还有410km也能满足日常需求,充电可比用油便宜多了。总体来说还是很划算的。价格现在也在题主的范围内。
中国品牌,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吉利 长城 比亚迪 都可以
这个价格区间可以买辆稍好的合资车,建议以下几款:
轿车类:
1、本田思域,落地价13.5万。
2、大众朗逸,落地价14万。
3、大众速腾,落地价15万。
4、大众宝来,落地价13万。
5、别克威朗,落地价13.5万。
6、雪佛兰迈锐宝,落地价13.5万。
7、福特福睿斯,落地价11万。
8、日产蓝鸟,落地价12万。
9、标致408,落地价13.5万。
10、日产轩逸,落地价14.5万。
SUV 类:
1、本田CR-V,落地价15万。
2、现代ix35,落地价15万。
3、WEY vv5,落地价15万。
4、福特领界,落地价15万。
5、起亚智跑,落地价15万。
6、领克02,落地价15万。
7、哈弗H6,落地价13万。
8、哈弗H7,落地价15万。
9、传祺GS4,落地价13万。
10、长安CS75,落地价13万。
以上只是参考价,具体价格各地区的优惠力度不同,可以下载 汽车 之家app相互对比。附近哪里便宜到哪里提车。纯手打,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品牌和车型,如果您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应该先自己初步筛选出几个感兴趣的品牌和车型,然后大家就可以根据你划定的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和推荐了,您现在这样提问,最后我们大家每个人给你提供一堆品牌你怎么选择?您想想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现款C5是系列的第三代属于中期改款车型贯穿式前脸设计比老款更加精致搭配全新的矩阵式LED车灯我认为雪铁龙在外观造型上把以前只是超前卫的设计风格变成了切合实际不再单一的设计。另外C5在配置上算是合资同级车型绝无仅有的诚意如 12.3寸全液晶仪表盘+悬浮8寸中控屏幕、车载wifl、安全辅助配置全景泊车、偏离预警、盲点监测等, 另外C5针对舒适性进行了一系列升级包括前后座椅加装了众多舒适性配置。
C5的 AMCS大师级地盘 一直广受好评扎实、韧性对于坑洼过滤性相当不错;特殊的悬架结构让C5的舒适性更加优秀。C5这台发动机是PSA与宝马联合研制的获得2014年 沃德十佳发动机, THP系列主要有1.6T、1.8T两个排量广泛用于PSA集团下两个品牌标致和雪铁龙其主力车型均搭载THP系列发动机;虽然这款发动机宝马已经弃用但对于PSA来说由于标致雪铁龙售价都不高;这样的一款发动机很适合旗下车型。
雪铁龙C5目前已经停产处于销库存状态所以现在来说买到就是赚到;C5目前依旧没有换代的消息鉴于C6的存在雪铁龙有可能会砍掉C5这款车;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又少了一个选择。
添一万多元,买雪铁龙C5、B级车。雪铁龙C4L也不错。
如果想长时间开选雪铁龙。
其实提出这种问题的人,扪心自问,你真的会听这帮键盘侠的吗?还不如问问隔壁老王靠谱吧?蹭热度罢了
二手车吧,4万元买二手车特别是二手国产车选择空间还是很大的。
如果买新车的话,4万元左右可以买的如下新车有:
五菱宏光MINI EV、荣威科莱威、长安奔奔E-STAR、比亚迪F3、五菱之光、五菱荣光、长安欧诺、宝骏310、长安之星5、风光330、开瑞K60、长安欧尚X70A、北汽幻速S3、斯威X3、五菱宏光S3。
这个价位还是买个二手车吧,不懂的可以问我
你好,我是王帮主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4万左右能买的车很多,个人给你的建议,11年左右的宝来,速腾,马六,锋范,飞度。这个价位的车都可以入手,日系的稍微贵一点,德系的相对便宜。
能买到一个二手车。
奇瑞小蚂蚁通勤吧
预算4万元能买到什么车!首先是你想买什么样的车?需求是什么,就是要看自己干什么用!
首先4万的预算,是买新车还是买二手车车,是自己代步,还是拉人拉货;如果自己代步4万的预算比较适合买台二手车,能买到年限短点的合资品牌手动挡车型,如果是自动挡年限最起码6年以上了;如果经常短途代步,新能源车型也可以考虑;如果是家用,或者拉点人或者货物,4万可以买台新的小面包车,比如五菱宏光之类的。
所以4万的预算能买的车还是挺多的!关键是看咱买车的需求和用途。
4万太多了,1万块钱就可以。4万和1万买的车都差不多。1万块钱买个10年左右的国产车。你再开5年没问题。
二手车!这个预算建议不要考虑购买新车,因为这个价位的车品质尤其是车辆用料安全无法保障,所以首选二手车吧。
普通代步车,刮风下雨的遮风避雨没问题,出个远门没问题,自驾 旅游 没问题,注意安全就没问题。
一汽集团旗下有11个汽车品牌。
1 一汽解放
一汽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2 一汽红旗
红旗属于一汽的自有品牌,诞生于1958年。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是一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核心企业,是中国轿车制造业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3 一汽奔腾
“一汽奔腾”是一汽轿车旗下品牌,“奔腾”作为一汽轿车旗下与“红旗”并列的品牌,于2006年5月18日首次亮相,奔腾以“B”为产品系列标识。
4 一汽大众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
5一汽奥迪
1988年5月17日,一汽与奥迪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开始组装生产奥迪100车型。
6一汽马自达
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FAW Mazda Motor Sales Co., Ltd.)成立于2005年3月1日,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营公司。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兴顺路1366号。
7 一汽丰田
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6月的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8 一汽夏利
公司的前身是天津市微型汽车厂,1997年改制成立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现在一汽夏利启用了一汽的logo,生产车型:骏派、夏利、威志。
9 一汽通用
2009年8月30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和通用汽车公司(以下简称通用汽车)在长春宣布“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通用公司)挂牌。
10 一汽吉林
公司成立于1980年,原为吉林市微型汽车厂,1981年3月中国第一辆微型汽车(JL110)就诞生在这里;1983年组建了吉林市汽车工业总公司。
11 一汽海马
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位于海口市金盘工业区,是海马汽车品牌的诞生之地,创建于1988年。
一汽奔腾在目前的国产车中口碑一直不错,无论是从外观还是性能上来看,都是同类型车里数一数二的,最近的几款车都是主打外观设计,比较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一些智控、物联网的配置在国产车市场里也是较为出色的。
主要优势:
一汽奔腾:将陆续推出9款全新产品,其中新能源产品的比重将超过50%。新奔腾的产品会越来越丰富,并将以此开始构建全新的产品布局。一汽奔腾:启用新LOGO“世界之窗”。新奔腾品牌也将正式启用全新设计的英文标识:“BES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