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转机来了?煤炭生意将缩水890亿,韩国来“接盘”200万吨
中国煤炭资源网12月22日消息,日前澳大利亚煤炭企业兖煤(Yancoal Australia)发布公告称, 该公司旗下的三家企业均已正式同意与韩国浦项钢铁公司(POSCO)签订明年的煤炭销售合同。
根据合同内容,在2021年至2022年前三个月的时间里,POSCO及其联营企业将从三家澳企处购买煤炭。 具体来看,POSCO将在2021年采购160万吨;2022年前三个月则采购40万吨,共计200万吨,总金额达6.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亿元)。
这对近段时间陷入销售困境的澳洲煤炭来说,无疑也是一件好消息。 要知道,煤炭行业是澳洲的出口支柱之一,对该国的出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中国则是澳洲煤炭的重要买家。数据显示,2019年澳洲共计出口了价值640亿澳元的煤炭;其中,中国购买了近137亿澳元,占比达21%。
但受疫情以及我国减少煤炭进口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澳洲煤炭供应商的收入已经暴跌。据澳大利亚12月21日发布的能源资源展望报告预计, 在截至2021年6月的一年里,该国炼焦煤出口额将暴跌35%;动力煤出口额则将暴跌29%。
经计算,若上述预测数据准确,那么澳大利亚将可能因此损失179.6 亿澳元(约合人民币890 亿元)的收入。
让澳大利亚更为担忧的是,由于煤炭产品的质量未达标等因素,该国已有多艘运煤船滞留在我国港口。据此前报道,滞留在华沿海的澳洲运煤船已经达到了82艘,其运载煤炭超过了880万吨。
为了减少损失,近段时间来澳洲煤炭行业已经多次喊话当地政府,呼吁后者尽快修复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以确保该国煤炭可以正常对华出口。
不过有分析认为, 如果想要恢复与华的正常经贸合作,澳洲还需在自家煤炭产品的质量以及其他方面做出反思,而不是急与寻找韩国等替代市场。
文 | 林妙琼 题 | 徐晓冰 图|饶建宁 审 |陆烁宜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这样的问题也就有着很多种答案,笔者的说法也不会一定对,但是就这题给大家说说笔者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商务部的回应是极其恰当和到位的,经贸关系的困难局面,不是中方希望看到的,当然也不是对方希望看到的,更不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从发展大势来看,和平发展稳定合作才是未来的主旋律,在国际格局悄然生变,尤其是逆全球化浪潮日趋泛滥,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选择站在了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边。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全球经济低迷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甚至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从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看,分化亦十分明显。其背后正是因为国际格局经历着变革和演化。
因此澳方会有这样的诉求,也是意料之中,毕竟能源是非常关键的资源,特别是世界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尽管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取得突破,但是煤炭依旧是非常关键的资源。
因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技术、知识、人才、创造力和创新领域的垄断逐步会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消解,任何不倚靠合作关系的策略都会站不住脚,国际合作应成为未来时代的主导理念。各国应当齐心协力、真诚合作,才能在此起彼伏的大国博弈中获得共赢。
因此,若我们选择全球团结与合作,而不是自私与分裂,我们不仅能战胜现在的困难,更是能够在将来的合作中取得更多利益。
当然,合作的前提是互相信任,很多时候之所以发现谈合作不容易,至少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把利益这个问题想清楚。
合作的基础是信任,但合作的原则就是利益的公平划分。无论这个利益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实现,一定要让人家感觉到确实自己有收获,因此没有一定的诚意是不行的,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也是如此,有些原则性的问题是必须要直面的。
反过来讲,要找合作者,就要找能提供适当利益和尊重你原则的合作对象。宋代的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道:“灭六国者六国也,而非秦也。”说的就是不团结合作的典型案例,若是六国能够舍弃争议,平心静气坐在一起协商,那六国可能就会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强大的联盟共同抗秦,六国可能不会这样的结局,中国的历史也可能为此改变。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不代表任何参考建议,如有不妥不周之处,希望批评指正哦。
在澳大利亚媒体、学者和部分官员不断进行灭火操作、澳中关系已经处于非常复杂的十字路口之时,这一法案的通过无疑对本已脆弱不堪的澳中关系又增添了一记重拳,迫使澳对华关系和对华贸易或将走向全面脱钩的边缘。澳大利亚对华政策导向已经完全分化,一方面,看到受对华贸易影响,澳国内经济低迷和企业、民众面临困境的媒体、学者和前官员一直在致力于呼吁当局重塑对华关系,扭转当前对华政策;另一方面,包括莫里森以及议会在内的官员依旧坚定推行对华强硬路线,尽管其口头对外宣称需要与中国保持“快乐共处”的模式。一次次的试探中方底线和越轨行为,已经将澳经贸局面彻底逼到了墙角,我们无法判定是澳大利亚因为看到扭转澳中贸易关系无望,而做出的“丧心病狂”的举动,还是堪培拉当局至今仍然没有意识到澳中贸易关系对澳大利亚命运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不管如何,我们希望澳大利亚当局做好了迎接接下来澳中贸易领域“血雨腥风”的准备。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澳中贸易关系冰冻的不利影响已经渗透到澳国内工业、能源、农牧等重要行业的各个领域。除前期受损严重的红酒、原木、牛肉、海产品、大麦等传统行业外,部分细分农产品市场,诸如蜂蜜、水果行业也将受到影响而逐步失去中国市场。并且,一旦澳水果失去中国市场,其整体行业可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就蜂蜜一项而言,澳大利亚每年向中国出口25%的蜂蜜,中国市场是澳大利亚蜂蜜业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如果失去中国市场,澳短期内不可能找到出口替代国。
就水果行业而言,澳大利亚也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包括坚果、柑橘橙类水果在内的大类产品几乎45%出口到中国。受到澳国内疫情肆虐、森林火灾控制不力和极端气候等多方不利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水果国内消费量大减,很多水果已经烂在果园中。在这一不利局面下,如果澳大利水果再失去中国市场,将对澳整体水果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澳国内果农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
然而,在澳大利亚充当美国阵营和五眼联盟排头兵,而“浴血奋战”遭受重大贸易损失的同时,澳大利亚的亲密盟友们也没有闲着。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农牧产品和工业产品,对于中国而言,实际存在着高度的可替代性。澳大利亚损失的农业订单,正在被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截胡”。例如蜂蜜,替代产品众多,作为五眼联盟之一的新西兰的蜂蜜完全可以替代澳洲蜂蜜,而且新西兰也一直在谋求对华加大出口。就龙虾、煤炭等产品,加拿大的产品也完全可以替代澳大利亚。并且,加拿大已经有所动作。在大约80艘澳大利亚煤炭船在中国港口滞留之际,加拿大煤炭公司对澳大利亚对华煤炭订单已经“垂涎欲滴”,加拿大煤炭公司已经上调了明年的产量和对华出口份额,以在澳大利亚煤炭对华份额空缺后,第一时间进行填补。在中国对澳大利亚红酒征收关税后,澳红酒对华出口也遭受严重损失,据保守估计,澳洲对华出口订单减损16%,然而,此时法国红酒出口商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法国葡萄酒生产商联合会正在力促加大对华葡萄酒出口订单,以争夺澳大利亚退出的市场份额。就澳大利亚老大哥美国而言,也在此次澳中贸易紧张的局势下赚足了油水。今年以来美国对华农业出口订单数量也显著提升,较2013年以来创最高水平,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其中一部分新增订单是源自于对澳大利亚对华出口订单的取代。
显而易见,在澳大利亚为了美国和西方盟友冲锋陷阵时,亲密盟友们不是对澳大利亚鼎力相助,而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澳大利亚农业和矿产这两大优势行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澳大利亚作为丰富资源国和农业大国的贸易优势正逐步消耗殆尽,澳国内企业和民众正在成为澳大利亚当局错误政策的牺牲品。
中澳之间的关系在近段时间已经达到了历史最低点,由于澳大利亚在外交政策上选择了同美国站在一起,那么中国也不得不跟澳大利亚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最为明显的就是体现在贸易往来方面。
澳大利亚货轮被困港口
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目前有数艘澳大利亚的货轮被困在中国的港口,由于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煤炭禁令或失效,因此这些装载着煤炭的货轮并没有被中国方面所接受。
据了解,随着中国禁止澳大利亚煤炭进口的法令生效,中国的许多炼钢厂都已经不再同澳大利亚合作,而是将订单转移到了其它国家,至于澳大利亚方面还未运往中国的10艘煤炭也会被转移到其它的国家,目前看来,已经到中国的货轮并不会被中国方面所接收。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对于各种能源的需求都是巨大的,而对于煤炭的需求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过去由于澳大利亚的煤炭质量不错,并且资源丰富,中国一直都是跟澳大利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但是如今中澳关系低迷,中国显然已经有了有着更多的考量。
商务部:不解释
作为澳大利亚煤炭方面最大的进口国,中国每年进口的大量矿产都会给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利润,极大地促进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
而如今中国禁止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也是在进一步切断同澳大利亚的贸易往来,虽然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伯明翰表示还不确定这一禁令,但是其也表示目前中澳关系的确已经明显的恶化。
对于中国此次出台对澳大利亚煤炭的禁令,中国商务部并没有给出解释,中国海关总署方面也只是表示今后会加强对相关产品的进口监管,而更多的相关细节则需要主管部门解答。
澳大利亚过去同中国的关系不错,特别是在贸易方面,双方都实现了双赢,但是澳大利亚始终是五眼联盟的成员之一,而且其显然没有正视对于中美的关系,也使得澳大利亚完全地偏向美国,而在经济上遭受损失也将是澳大利亚所必须要面对的。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显示,2020年,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61%,达到7.83亿美元,为六年来最低水平。2月28日(路透社)-根据澳大利亚的年度记录,2020年,中国在澳大利亚投资了10亿美元(约55.15亿元人民币),其中45%投资于房地产,40%投资于采矿业,15%投资于制造业。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
《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澳大利亚政府加强了投资控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投资下降。全球。4月,澳大利亚政府呼吁国际社会对新冠肺炎的新来源进行独立调查,英国广播公司表示,自那时以来,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一直紧张。澳大利亚出口运往中国的煤炭、葡萄酒和牛肉受到了打击,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和大麦征收倾销税,并限制澳大利亚煤炭在中国港口卸货。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弗莱登伯格去年6月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将在澳大利亚新的外国投资体系中加入国家安全测试,该测试将适用于电信、能源和公用事业。公众以及从公司收集数据。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阻止乳制品巨头中国收购澳大利亚狮黛丽和德林克斯后,锰于去年8月放弃了这笔交易。去年11月,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表示,出于国家安全原因,中国在澳大利亚的10项投资被禁止。
澳大利亚研究所引用的数据反映了中澳关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中澳经贸合作与投资本质上是互利共赢。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去年中国外国直接投资增长3.3%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的投资急剧下降,值得澳大利亚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