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129期: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领域精选科技成果推荐

干净的棒棒糖
超帅的巨人
2022-12-31 04:37:52

129期: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领域精选科技成果推荐

最佳答案
傲娇的钥匙
魁梧的帆布鞋
2025-09-05 08:32:37

本期精选27项新能源(含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技术成果进行推荐,感兴趣的企业朋友可以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项目意向登记,我们专业的技术经纪团队将与您联系。

28: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

29:可穿戴钙钛矿光伏模组的产业化印刷制备

30:木质纤维素基高密度高热安定性航油催化合成研究

31:高性能管桩安全监测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

32:向阳而生——太阳能电池/集光器集成器件

33: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开发

34:海上风机绝缘局部放电无损在线监测技术

35: 高性能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技术

36:350wh/kg高比能、低成本、智能动力电芯

37:MOF改性电解液用于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

38:变废为宝-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先锋

39:新能源系统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40:基于低速涡流无叶片发电机的潮汐能技术开发与应用

41: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阳极催化剂的制备

42:高功率密度、高效、高可靠性航空动力伞研制及产业化

43: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回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4:快充低温锂金属电池

45:脱碳全能王-适用生活和工业场景下的宽范围压力 PEM 制氢系统

46: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平台

47:太阳能光谱分频与余光汇聚再辐射耦合的光能梯级发电装置

48:低成本太阳能热电互补高效空调系统应用

49:新能源工程车辆能量管理专用实验平台

50:宽频带复杂信号精细化实时感知技术及应用

51:环境友好型硒化锑薄膜太阳电池研制

52: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固态动力锂电池

53:新型高功率储能技术——锂离子电容器

54:柔性固态锂电池自修复界面的设计与构筑

28: 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针对提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能量密度的问题,研究了合成条件、改性工艺对材料晶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突破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制备和改性等关键技术,开发出满足新一代动力电池要求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且材料性能优异,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解决了工程化难题,创新地采用了具有成本优势的工艺路线,建成了年产超过1500吨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线,实现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产业化,产品成功应用于宝马、大众、东风、蔚来、奔驰、吉利、小鹏等国内外知名整车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垄断。并扩建了更高标准的年产2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推动了设备制造商和上下游企业的发展,规模化生产后,预计每年将创造30亿元以上的产值。

29: 可穿戴钙钛矿光伏模组的产业化印刷制备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以低污染可穿戴钙钛矿模组的印刷制备为目标,从残余应力调控角度出发,聚焦晶格一致性研究,通过温敏性添加剂热膨胀系数的应力释放作用调控薄膜晶格应力状态,通过双齿配位仿生分子修饰消除薄膜表面应力累积,结合物理封装策略,实现低铅泄露模组的印刷制备。

30: 木质纤维素基高密度高热安定性航油催化合成研究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基于对木质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结构特点和航油分子构效关系的充分认识,创新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制备高密度高热安定航油的高度集成的新技术,为高性能航空燃料提供新制备途径,进而为先进航空航天发动机提供高性能燃料,为现有航油提供高性能调和组分。项目拟开发木质纤维素定向转化制备多环烷烃燃油组分的核心工艺,包括:(半)纤维素水热转化制备呋喃醛并分离木质素,木质素一步水热解聚加氢脱氧制取芳烃、酚类、环醇和单环烷烃,木质素纤维素衍生物(呋喃醛、环醇、环酮及单环烷烃)共转化制取联环烷烃、稠环烷烃等多环烷烃,以及生物航油的调控调配等。

31: 高性能管桩安全监测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项目围绕“高性能管桩安全监测评估与防控”这一难题,经过10 余年的 科技 攻关和工程实践,建立了集理论研究、工艺研发、产品制备、标准制定、工程应用于一体的技术体系,主要核心成果包括: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管桩、基于分布式光纤神经传感胶带的桩身应力实时监测技术、高性能管桩长期稳定性机理与应用关键技术、桩基础病险演变评估与治理体系研发与应用关键技术,实现了多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结合。

32: 向阳而生——太阳能电池/集光器集成器件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集成器件所需材料的选择与制备工艺:具体为集光器荧光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材料、电极材料的筛选与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太阳能集光器的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集光器集成器件的制备;具体技术指标为:不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22%(小面积1*1 cm 2 ), 17%(5*5 cm 2 ), 15% (10*10 cm 2 ),光照1000小时后(光照条件:室温25 , AM1.5G,光强1000W/ m 2 ),效率衰减 10%。不透明集成 器件的性能指标:集成器件光电转换效率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 6%。半透明集成器件的指标:在可见光区域透明度做到30%-70%可控可调,光电转换效率 8%。

33: 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开发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结合市场需求,开展超高功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储能器件设计、制造等研究,发挥锂离子储能器件高能量密度的优势,突破锂离子储能器件瞬时充放电能力,提升功率密度,实现锂离子储能器件高功率密度,并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以及低成本,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34: 海上风机绝缘局部放电无损在线监测技术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拟研发出一种基于机械和电气特征量的海上风机绝缘局部放电无损在线监测技术,以期实现对海上风机的局部放电和绝缘状态的实时监控。该技术旨在绝缘发生明显劣化及局部放电现象产生之前监测其潜伏性故障,并在上述现象发生后对绝缘状态进行持续监测,进而对局部放电严重程度和绝缘状态做出定性诊断。这一研究成果不仅能为海上风机的维护检修方案提供可靠依据,降低事故发生概率,而且可有效减少盲目的停机检修,提高海上风机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35: 高性能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技术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以国家和 社会 对高性能、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重大需求为牵引,在微电子学、电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分别从“高比能硅负极材料表界面改性”与“基于EIS监测的新型电源管理芯片” 两大前沿技术开展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突破。本项目开发了微米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通过简单低成本且可规模化生产的工艺构筑了高效且能适应Si负极的体积膨胀的柔性CNT导电网络及碳钝化层,降低了MSi颗粒的体电阻与颗粒之间的电阻,限制MSi的粉碎化。与传统的微米硅/碳复合负极(400 Ω m)相比,该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157 Ω m)显著降低,可逆比容量为 2533 mAh/g,初始库仑效率为89.07%,在2A/g循环1000次时,可逆比容量超过840mAh/g。

36: 350wh/kg高比能、低成本、智能动力电芯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所采用的正极材料为项目组自主研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比容量、低 成本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采用全新的材料改性技术,包括材料优势晶面调控、 快离子导体包覆、超薄尖晶石异质相包覆等关键技术,使得项目组研发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比容量高达260mAh/g,循环寿命长达500周,循环100周压降可控制在0.1V以下。基于此,项目组现已获得核心发明专利3项(均已授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此外项目组已与宜宾某公司建立合作,致力于该类正极材料的量产放大及产业孵化。

本项目致力于研发一款高比能、低成本、智能动力电芯,所 采用的智能传感器基于项目组自主研发的石墨烯基应力应变传感器和铜基温度传感器。研发的石墨烯基应力应变传感器具有大的工作范围和优异的灵敏度。研发的铜基温度传感器采用超薄超小尺寸的铜-康铜热电偶,同时具备高精度和宽监测窗口特点,并且对电池性能和比能量几乎不产生影响。本项目将应力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采用嵌入式技术植入电芯内部,可实时监测电芯充放电状态、电池安全状态、电芯温升等,通过外接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实时、准确评估电芯的运行参数。基于此,项目组现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

37: MOF改性电解液用于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拟使用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利用其表面丰富的活性亲锂位点,调控锂沉积过程,消除锂枝晶。优化材料合成、电解液组成和电池组装参数,以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推进高能量密度锂金属全电池的实用化进程。主要面向无人机、动力外骨骼和 汽车 动力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应用场景,突破现有的储能电池续航瓶颈,提升电池安全性,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38: 变废为宝-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先锋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将开发一种新型有机固废热化学处置技术,可实现高纯度H2和CO在不同温度区自分离生成,H2和CO可根据后续化工合成过程所需任意比例自由混合,为有机固废资 源化和能源化与现有化工过程无缝衔接提供便利。此外,该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可彻底杀灭有机固废中致病病原体和有毒有害有机物,大幅减少约50-90%有机固废的体积;还可对有机固废的内在能量进行回收利用,将有机固废中的有机组分转化为可控H2/CO比例合成气;同时反应后剩余的富含无机组分残渣仍可进行资源化利用于水泥窑协同处 置和制作建筑材料等。

39: 新能源系统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设计面向复杂应用场景的新能源无线供电系统,开发满足源-储-荷高效协同和不确定环境下系统稳定工作的自适应切换技术,实现电能稳定高效传输。

40: 基于低速涡流无叶片发电机的潮汐能技术开发与应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提出的发电机采用无叶片式设计,结构简单,维护成本较低,不存在以往涡轮机械容易受到海水腐蚀、影响海湾水动力、容易破坏沿岸海洋生态系统等问题。发电机配有多单元往复式电磁感应发电机,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是一种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电能的新型的发电方式。

41: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阳极催化剂的制备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依托于兰州大学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合作导师为严纯华院士,围绕高效、稳定、廉价阳极酸性析氧催化剂的控制合成开展研究工作;旨在构筑系列界面异质结构酸性析氧催化剂;以“界面控制”法为主导,结合“固-液”、“固-固”和“固-气”界面辅助手段,实现界面异质结构酸性析氧催化剂的控制 合成;进一步通过配位替换、晶格掺杂、缺陷填充等策略,提升界面异质结构酸性析氧 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此外,结合原位表征技术实现对合成和催化过程的原位监测, 为催化剂的结构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坚实的实验数据,建立界面异质结构酸性析氧催化 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对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42: 高功率密度、高效、高可靠性航空动力伞研制及产业化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为了提高高功率密度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散热能力,本项目首先在特殊的定子架中分别设计了两种新颖的水冷结构。第一种是轴向内外循环水冷结构,第二种是槽内内外循环水冷结构。通过合理的等效与假设,建立了两种水冷结构的三维模型,并且基于流固耦合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两种水冷结构的流速、压降、冷却效果和散热面积,选择槽内内外循环水冷结构作为电机的冷却系统。并且将基于流固耦合对两种水冷结构的流速、压降、冷却效果和散热面积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确定双转子单定子AFPM电机最有效的冷却结构,为AFPM电机的冷却结构设计及电磁方案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43: 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回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从成本与环保的角度开发了一种便捷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回收工艺。在锂电池材料回收的过程中不涉及强酸、强碱的消耗,不产生硫酸钠等副产物;其次在回收的过程中,废旧磷酸铁锂材料能够与铝箔彻底分离,节省了后续的除杂步骤工序简单;最后相对于传统的拆解与回收技术,本技术能够节省成本在40%以上,经济效益潜力巨大,同时能够充分释放旧动力电池的残值促进动力电池的 健康 发展。

44: 快充低温锂金属电池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锂金属电池结构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但消除了低容量和低压实密度的负极活性材料的使用。因此,相同重量和体积的锂金属电池比传统电池储存的能量可以提升40%以上,并大大节省电池制备成本。我们设计的锂金属电池与目前国内和国际市场通用的锂离子电池相比有以下优势:

1)成本优势,消除了负极的用料成本;

2)更高的能量密度,国内目前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依然 300Wh/kg,我们的电池单体能量密度 350Wh/kg;

3)更快的充电速度,Tesla公司的快速充电技术,20min可以充

进50%电量,我们的电芯快充时间:0-80%SOC 15min;

4)更低的运行温度,普通锂离子电池的最低温度极限为-20 , 我们设计的锂金属电池最低放电温度可达到-90 ,最低充电温度可到-70 。

45: 脱碳全能王-适用生活和工业场景下的宽范围压力PEM 制氢系统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组针对国家发布的氢能战略,迅速开展PEM制氢相关研究,目前已掌握了电解槽结构设计方法、面向设计和开发的集成建模和优化技术,现已成功开发出面向生活和工业场景(加氢站、制氢需求的钢铁、冶金和化工等)的低中高压(0.1-10mpa)全范围PEM制氢系统(实验室级别)。在低压运行时,极大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在高压运行时,可取消一级或二级压缩,减少压缩机运维成本。

46: 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平台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根据不同有机固废不同的理化性质,以氧消化和水热转化技术为基础,开发出了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的不同技术路线和不同的工艺,实现了有机固废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制备。该项目可以实现有机固废的完全资源化再利用,具有很好的 社会 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7: 太阳能光谱分频与余光汇聚再辐射耦合的光能梯级发电 装置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提出太阳能光谱分频与余光汇聚辐射再调节耦合的光能梯级发电系统,旨在研究其基本科学原理及关键技术,并建成相应的示范装置。本项目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聚焦太阳能的有序高效转化,旨在开发新型的太阳能高效转化技术装置。

48: 低成本太阳能热电互补高效空调系统应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研发的“低成本太阳能热电互补高效空调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子系统、喷射式制冷子系统和压缩式热泵子系统三部分组成。

49: 新能源工程车辆能量管理专用实验平台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以绿色矿山战略理念为引领,聚焦新能源工程车辆能量管理技术的发展需求,针对目前市场对新能源工程车辆能量管理实验产品的市场空白,开发面向新能源工程车辆的专用能量管理实验平台,为研究开发先进能量管理技术提供有效验证、分析及测试条件。

50: 宽频带复杂信号精细化实时感知技术及应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低碳能源系统宽频域运行形态衍变为契机,以宽频信息感知为视角,开展宽频带复杂信号精细化实时感知技术研究,研发面向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宽频带信息感知技术、装备与 探索 平台,并 探索 技术成果在生命科学、深海探测、航空航天等多个重大领域的拓展应用潜力。

51: 环境友好型硒化锑薄膜太阳电池研制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依托于深圳大学、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先进与薄膜应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平台,面向国家对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发电技术集中攻关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真正环境友好型(区别于现存高能耗硅基电池,涉及贵金属铜铟镓硒太阳电池和含铅钙钛矿太阳电池等非环境友好型太阳电池技术)硒化锑薄膜太阳电池研制及其应用研究工作。

52: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固态动力锂电池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项目针对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的比容量低、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有待提高等问题,研发高安全性、高容量、长寿命固态锂电池,解决制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与全固态电池存在的离子电导率偏低、一致性较差、对湿度过于敏感、无法量产、与正负极材料接触不稳定、正极容量释放差、库伦效率低下、长循环性能差等难题,突破由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

53: 新型高功率储能技术——锂离子电容器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积累,自主研发的新型高功率电化学储能技术——锂离子电容器,具有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兼具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等优势。

54: 柔性固态锂电池自修复界面的设计与构筑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本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本征自愈固态电解质双涂层愈合界面构筑策略,通过“自愈固态电解质”来构筑“固固一体化界面”,就能取长补短,有望满足构筑柔性锂电池电解质/电极界面的各项技术需求。申请人将正负极片表面涂覆具有可逆自愈功能的固态电解质涂层,进行微界面完全浸润以及一体化融合,然后将预制备的固态电解质膜与涂层紧密贴合,并进行热压诱导,利用聚合物涂层与电解质膜中大量存在的多重自互补氢键系统,促使层间界面愈合,从而达到构筑高稳定性、可自修复、一体化的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目的。

最新回答
懵懂的小天鹅
笨笨的乌龟
2025-09-05 08:32:37

可以考虑买。

从目前炒作方向来看,有政策支撑的新能源依然是后期大资金主攻方向,从盘面表现看,新能源相关概念股已经蓄势待发,市场一呼百应,接下来1月底必然会继续一波强势反弹的大涨行情!将迎来绝佳机会。

01电能驱动时代

传统车的核心是燃油发动机,电动车的架构基于锂电池。

锂电池的成本占整车成本的40%,是最核心的零部件。宁德时代是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份额超过50%。全球份额超过20%,位列第一梯队。

国内的锂电池产业发迹于2013年。政策推动下,锂电池产业爆发,上游锂、钴金属资源疯狂上涨。

但彼时锂电池成本极高,续航太差,电动车体验远不及燃油车。市场接受度很低,产业迅速沉寂。

时间来到2020年,锂电池技术已相当成熟。下游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主流品牌爆卖,宣告电动时代呼啸而来。诸多传统巨头大象转身,疯狂抢购锂电池,让锂电池迎来真正的产业狂潮。

动力电池

锂电池是电动车上游最大产业,掌握了电池就相当于掐住了电动车的命脉。

锂电池的构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都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正极决定性能,是电池的最大成本。正极材料通常是金属化合物,包括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以及三元材料等。

正极材料的核心是锂金属和钴、镍等小金属。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资源企业位于最上游,受益明显。

负极材料中石墨是主流,包括天然石墨和人工石墨。国内石墨生产的主流企业有璞泰来和杉杉股份。

电解液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是电池储蓄和放电的关键。当前电解液的主流材料是六氟磷酸锂,国内主要公司有天赐材料和新宙邦;

锂电隔膜的作用是将正负极分开,防止短路。湿法隔膜技术是市场主流,国内恩捷股份占有最大份额,星源材质排名第二。

技术路线

动力电池主流技术有两条,磷酸铁锂和三元锂。

磷酸铁锂锂电池,即使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优点是成本低、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缺点是能量密度低、续航较短。

三元锂电池,即使用三元聚合物作为正极,我国是镍钴锰(NCM),特斯拉是镍钴铝(NCA)。优点是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更耐低温;缺点是成本高、循环寿命较低、不耐高温。

早期国家补贴指标依据能量密度,宁德时代发力三元锂路线,短时间快速崛起。

比亚迪深根磷酸铁锂,开发出刀片电池。去年出货量暴增,成为国内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商。

02电动车是国家意志

国家最早在2008年开始试点电动车,此后政策层出不穷。

早期电动车续航差,成本高,补贴后价格比燃油车还贵,根本没市场。

2019年以前,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厂商是比亚迪。生产的大部分电动车并没有进入消费市场,而是政府买单作为公用事业,或者是以网约车运营为主。

聪慧的音响
鲤鱼保温杯
2025-09-05 08:32:37

学新能源技术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专业都是大力推广的行业,最近几年来发展的比较迅速的一个热门专业,必然相关这一方面的人才也是当今社会上所需求的。现在马路上可以说有一半汽车都是挂绿牌,也就是新能源汽车,所以选择这一方面的专业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毕竟以后的汽车发展趋势也是往节能,新能源方向发展的。专业的汽车学校都会开设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专业,学制有短期也有长期,长期的是学历制的

在和学习新能源有关专业的学生聊天时,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当初为什么选择新能源专业。有的说将来就业前景好、工资高有的说这是新开的专业,相较于传统专业目前国内开设的院校少,将来毕业竞争压力小,好就业。还有人说,之所以要新开设这样的专业,就是国家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当然还有人说,选择新能源,是为了祖国的水更清,天更蓝。

贤惠的咖啡豆
笨笨的裙子
2025-09-05 08:32:37
比亚迪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纯中国汽车品牌,全球新能源客车引领者、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引领者,高新技术企业,在汽车领域,凭借技术研发和创新实力,比亚迪已经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目前新能源电动车型有宋、元、秦、唐、汉等。

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立志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 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现拥有吉利汽车品牌、领克品牌和几何品牌,拥有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及全部经营管理权,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腾势

腾热新能源,2010年成立,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腾势汽车”),由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与世界豪华车和商用车制造巨头德国戴姆勒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目前旗下车型有腾势X。

北汽新能源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2009年成立,是由世界500强企业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行业影响力品牌,电动汽车十大品牌。旗下新能源电动车型有北汽新能源EC、EC5、EC3等。

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2015年成立,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所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2018年10月10日,车和家发布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2019年4月10日首款增程式电动车一一理想智造ONE正式开启预定。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2014年由何小鹏、夏珩、何涛三位联合创始人共同创立,总部位于广州,是中国第一梯队智能汽车设计及制造商,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新能源电动汽车品牌。目前新能源车型有小鹏汽车P7、小G3。

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WMMotor),2015年成立,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创始人为前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兼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沈晖。目前新能源车型有EX5、EX6。

ARCFOX

ARCFOX,是北汽新能源旗下全新生态品牌。ARCFOX品牌名由两部分构成,首先是“Arc”,原意来自Arctic(北极),象征着极致世界,其次是“Fox”,也就是狐狸。目前新能源车型有ARCFOXαT。

蔚来汽车

蔚来汽车,2014年成立,是一家立足全球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总部位于上海,致力于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打造全球范围内的用户企业。目前新能源车型有蔚来ES6、ES8、EC6。

爱驰汽车

爱驰汽车,一家驱动汽车行业进化的智能电动车公司,爱驰汽车总部及技术中心设立在上海,在德国设有全资子公司爱驰恭博汽车有限公司,还在美国底特律设有前瞻技术实验室,爱驰汽车先后建成上饶汽车制造基地、上海嘉定技术中心、常熟电池包工厂等研发制造基础设施。目前新能源车型有爱驰U5。

壮观的热狗
现代的流沙
2025-09-05 08:32:37

随着国内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各项规划逐步落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中长线发展方向也随即变得明朗,更将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成本有效降低。随着智能网联的技术进步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在新的一轮新能源产业成长周期中,我们不妨来关注A股里面有哪些公司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一、许继电气000400

公司作为国内充电桩细分龙头成立于1993年,公司大股东为国家电网。许继电气自从2012年开始进军特高压行业之后连续五年的营业收入都有增长,这不仅是因为特高压项目建设的前景广阔,更是因为公司对于市场敏锐的嗅觉和捕捉机会的能力。而在特高压市场整体进入一个收缩阶段后,公司又提前开始布局充电桩业务,虽然当时公司的特高压业务利润贡献率高达45.1%,但是也不能制止公司开始拥抱新能源行业的步伐。从基本面上看,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就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80.72%,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在50%-60%之间。奇人认为公司凭借着超前的布局眼光加上目前所在的行业地位,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产业机会当中非常有望迎来爆发式的成长。

二、宏发股份600885

作为全球继电器的龙头企业,公司诞生于1984年。经历了超过36年的漫长发展公司已经实现了所处行业全品类的全球经营,目前公司的继电器世界份额高达14%,国内份额更是达到了25%,是无可厚非的全球继电器霸主。能够达到如此强大的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公司一直以来对于产品的严格要求,以生产自动化为核心推动公司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我们从这十年的行情当中可以看到,公司股价上涨了超过10倍之多,成为了A股中少数的十年十倍股之一。公司能够做到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公司核心人员对于生产自主可控孜孜不倦地追求,在核心零部件冲压件这块的设备全部都使用自己研发的设备,还成立了专门的精密设备企业来提高制造工艺,这让公司生产的继电器产品价格比国外同类型产品要低10%-15%左右。奇人认为,公司产品的性价比极其突出,相继受到了特斯拉、大众、奔驰等汽车知名品牌的认可并成为其高压直流继电器产品核心厂商,预计2021年公司将迎来电动化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