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船舶类)导论论文

奋斗的发带
忧虑的春天
2022-12-31 03:18:17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船舶类)导论论文

最佳答案
典雅的舞蹈
明亮的蜗牛
2025-09-10 21:26:33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船舶类)导论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轻松无忧论文网哦!论文格式模板是写好论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最新回答
土豪的薯片
单薄的丝袜
2025-09-10 21:26:33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人才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气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60~70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客观上说,这种专业划分与当时我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以及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适应的。过窄的专业面,但却培养了专业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在当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体系的重建,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和高新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先进科技、管理体系的大量引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当时实际存在的过细过窄的工科专业设置,总体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专业调整。因此,在1993年原国家教委进行的专业目录调整中,将能源动力学科的上述前10个专业压缩为4个专业,即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制冷与低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保留。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将上述前4个专业进一步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单独设立,而在引导性的专业目录中,则建议将热能工程与核能工程合并。但当时我国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了热能工程与核能工程单独设专业的方案。因此,在2000年教育部设立的新一轮教学指导委员中,在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分设了三个委员会:热能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以及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能源动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并考虑到我国核科技工业“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我国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及可开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化石能源剩余可储采比煤炭为92年,石油20.5年,仅为世界储采比的一半;天然气为63年,优质能源十分匮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提高,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存在着十分危险的潜在危机,比世界总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现在,能源资源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从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到中日双方在俄罗斯输油管线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国际问题,无不是国家间能源战略利益冲突、斗争的具体反映。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应该说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我国现有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与效率很低,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内,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未包括台湾省)为6.76亿KW,可开发容量3.78亿KW,相应年发电量19200亿KWh,均居世界第一;至2003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9139万KW,年电量2710亿KWh,开发率按电量算只有14%,按装机容量算只有24.2%,远远落后于美国、加拿大、西欧等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巴西、埃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高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用于终端消费煤炭的比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十五"以及中长期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特别地,我国核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行业。完善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确立一个国家核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它既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外交利益所在,同时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核军工、核能、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产业,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如何培养适应上述21世纪社会需要的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是每个大学相关专业以及每位从事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在整个能源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估计在今后几十年地时间内这一局面还不会改变。这些常规化石能源主要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水污染和热污染等。据最近的报载,当前我国每年火力发电的煤炭耗量超过8亿吨,电厂的烟尘排放量约为350万吨,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35%。其中微细粒子(小于10微米)排放量超过250万吨,是影响大城市大气质量和能见度的主要因数,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能源动力生产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和控制,实现其环境友好化,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相应的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浙江大学已经将原来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名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核能发电虽然没有上述火力发电那样的问题,但有其独特的问题,如辐射防护与保健、核废料的处置与处理等均与环境保护有关。迫于环境方面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巨大压力,作为常规能源的水能由于具有清洁与可再生的特点,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老迟到的小虾米
淡定的百合
2025-09-10 21:26:33

能源与动力工程英语是: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其目的是为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阅读与写作能力。

本课程介绍流体、热力学及热的传递、燃料燃烧、制冷空调、锅炉、汽轮机以及新能源等专业英语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领域中最常用的专业词汇、特有的语法现象、学术论文的写作风格及翻译技巧,从而全面提升学术的专业英语阅读、写作和听说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能源利用、能源工程管理、光伏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实施、应用、维护与维修及管理等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新能源产品的分析、监测能力,掌握一般能源产品的生产、制备和检测方法。

能够了解各种新能源的操作环节、各种新能源特性和应用,并具备一定的设备、器件和系统操作技能具有在能源系统工程、能源低碳利用、能源生产过程及其相关各个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并具备创新思维和信息获取处理能力。

主要课程

现代材料科学导论、电子与电工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能源科学技术导论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半导体硅材料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分析检测技术、能源工程管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能源生产过程控制

激昂的小蝴蝶
哭泣的篮球
2025-09-10 21:26:33
大一就学基础课吧。。。。

高数,大学化学,yingyu ,还有思修一类的垃圾课。。。。。

专业课我记得好像有个《能源环境导论》

专业课一般大2有一点涉及 大3才开始学《内燃机原理》《发动机构造》《汽车理论与构造》《汽车新技术》

大意的外套
爱听歌的蓝天
2025-09-10 21:26:33

《西安交通大学-《816工程力学》真题解析.pdf》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d_oM87VKYhIxshewd0s7A

?pwd=t8nc 提取码: t8nc  

霸气的自行车
知性的蚂蚁
2025-09-10 21:26:33

哈工大王牌专业如下: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这可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元老级专业之一,紧随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而设立,在国内位居前列。依托于百年学科的强大基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国际学术前沿,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契合智能制造的发展潮流,致力于培养引领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哈工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说是哈工大的顶尖专业了。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的排名更是非常靠前。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考研都会选择哈工大,一些其他院系的学生也会转专业到计算机专业,这些都足以说明哈工大的计算机专业实力雄厚,并且非常受欢迎。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专业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哈工大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更是以超群的实力在现代科技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学科排名在全国非常靠前,其师资力量、科研实力也非常雄厚。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力工程导论、电机学、计算机组成技术等。

4、飞行器制造专业

哈工大飞行器制造专业在全国的排名也非常靠前,很多对航空感兴趣的同学都会在填报志愿、考研的时候选择哈工大的这个王牌专业。该专业主要课程有材料力学、航天学技术概论、飞行器结构力学等培养了非常多的航天领域内的优秀人才,本科毕业生也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喜爱。

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历史悠久,前身为1962年成立的航空非金属材料专业,后并入焊接专业胶接教研室,1981年调整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强调理工结合。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正直的煎饼
默默的流沙
2025-09-10 21:26:33
要想进航天研究院工作,最好在这几所大学的相关专业做选择。一是西北工业大学,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四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至于专业,有许许多多,最主要的专业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分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专业。

腼腆的台灯
懵懂的大叔
2025-09-10 21:26:33
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理科-低分为592,-低位次为19875;文科-低分为589,-低位次为2203;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河南招生计划:(1)理科的专业有: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应用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语种考生)、化工与制药类(智能化、新材料安全实验班)(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精细化工、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类(电信、自动化计算机实验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土木类(土木类创新班)(智能建造、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力学(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语种考生)、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绘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子信息类(创新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车辆工程(英语强化)(英语语种考生)、土木类(土木类实验班)(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国际班)、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商管理类(经济管理实验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产权)、工程力学(创新班)、应用化学(理学、化学)、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语种考生)、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英语语种考生)、化工与制药类(创新班)(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应用物理学(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英语语种考生)、数学类(数学类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英语语种考生)、工程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材料类(金属材料工程(精英班)、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创新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语种考生);(2)文科的专业有:新闻传播学类(实验班)(-学、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哲学类(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2022年河南录取分数线

1.2022理科录取分数线

年份 批次 省控线 招生类型 -低分 -低位次

2022 本科一批 509 高收费专业 592 19875

2022 本科一批 509 其他单列 600 15216

2022 本科一批 509 普通类 610 10741

2.2022文科录取分数线

年份 批次 省控线 招生类型 -低分 -低位次

2022 本科一批 527 普通类 589 2203

二、2022年河南招生计划

1.理科

专业名称 批次 类型 学制 人数

数学类(数学类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7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7

材料类(金属材料工程(精英班)、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18

电子信息类(创新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3

电子信息类(电信、自动化计算机实验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24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语种考生)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15

土木类(土木类实验班)(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国际班)、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17

土木类(土木类创新班)(智能建造、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4

化工与制药类(智能化、新材料安全实验班)(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精细化工、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11

化工与制药类(创新班)(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3

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绘画) 本科一批 普通类 五年 5

工商管理类(经济管理实验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产权)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9

应用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语种考生)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3

应用物理学(物理)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3

应用化学(理学、化学)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3

工程力学(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语种考生)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3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4

工程力学(创新班)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语种考生)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创新班)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英语语种考生)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6

车辆工程(英语强化)(英语语种考生)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3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10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英语语种考生)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2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英语语种考生)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32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7

生物工程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6

2.文科

专业名称 批次 类型 学制 人数

哲学类(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4

新闻传播学类(实验班)(-学、汉语言文学)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3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一批 普通类 四年 3

三、专业介绍

力学类 工程力学

大连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 工程力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以及计算技术与实验技能,能够在有关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问题相 关的工程设计与分析、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工程力学及相关 专业的高层次研究人才或高校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必要的工程技能训 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

2.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3.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

4.具有较系统的工程力学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的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力学建 模的能力;

5.具有初步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

6.具有初步的与力学有关的工程计算与分析能力,以及大型工程软件的应用与开发的 能力;

7.具有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发展潜力;

8.具有外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及查阅外文科技文献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力学、振动力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综合大作业或小论文,金工实习、与应用背景有关的专业认 识实习以及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固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动力学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02 机械类

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专业人才。可在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软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文化娱乐产品和控制系统等)开发的需求调查、编码、测试、维护、营销售后服务及软件生产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 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光电子 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和技术光学方向)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 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 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 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光电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 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 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 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工程技 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 特征,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 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内l—2个专业方 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备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计算 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光电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初步 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7.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由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 光电子技术类知识组成。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光学和光学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 等核心基础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信息技术、光电仪器原理和光电检测 技术、光纤与光通信技术、光电传感与系统等知识;光电子技术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子技术、激光 原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光学及实验(136学时)、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48学时)、光纤技术(48学时)、 光电图像处理(48学时)、光电信息综合实验(4周)、光电信息物理基础(48学时)、通信原理(48 学时)、激光原理(32学时)、信息光学(32学时)、光学系统CAD(48学时)、光电传感器应用技 术(32学时)、量子光学基础(32学时)。

示例二(方向一为偏重经典光学,方向二为偏重现代光学):工程光学及光学基础实验(184 学时)、激光技术及应用(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光电信息导论(英语授课)(40学时)、 光电检测技术(48学时)、光电系统设计(3周)、薄膜光学(方向一)(32学时)、光度与色度学 (方向一)(48学时)、光纤技术与应用(方向一)(48学时)、像质评价技术(方向一)(32学时)、 光学CAD课程设计(方向一)(3周)、传感器原理(方向二)(48学时)、光纤通信理论基础(方向 二)(48学时)、信息物理基础(方向二)(48学时)、现代成像技术(方向二)(32学时)、光电传感 器设计实验(方向二)(1周)、傅里叶光学(48学时)、光学零件工艺学(4周)、实用图像处理方 法及软件(48学时)、视频技术基础(48学时)、微机接口技术(32学时)、微机接口技术实验 (32学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8学时)。

示例三:仪器零件设计(56学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8学时)、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 (学时)(40学时)、仪器制造工艺学(32学时)、工程光学及实验(144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6 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激光原理及应用(40学时)、仪器光学概论 (48学时)、光学设计及CAD(48学时)、光学仪器总体设计概论(48学时)、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48学时)、薄膜光学与技术(32学时)、微纳制造技术(学时)、光通信技术基础(32学时)、光 电子技术及器件(32学时)、光学信息处理技术(32学时)、干涉测试技术(32学时)、傅里叶光 学(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或电工实习、专题实验或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或生 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实验与创新和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应用光学实验、物理光学实验、激光实验、光电技术实验、光电信息综合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海洋工程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和创新意识,适应社 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 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该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研 究、设计、建造、检验、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学等方面 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工程制图、力学分析、结构设计、工艺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工程管 理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形成研究、设计和建造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掌握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船舶和海洋结构物的力学分析方法、设计建造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设计、制图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5.熟悉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法规制度、行业要求、海事公约和规范标准;

6.了解船舶和海洋工程开发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先进设计制造理念;

7.具有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建造和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 的基本能力;

8.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主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工程图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建造工艺、结构物性能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理论力学(68学时)、材料力学(68学时)、工程图学(34学时)、船舶动力系统( 51 学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51学时)、现代造船技术(43学时)、船体构造与制图(51学 时)、船舶流体力学(68学时)、船舶结构力学(68学时)、船舶设计原理(51学时)、船舶原理I、 Ⅱ(119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工程图学(70学时)、流体力学(72学 时)、船舶结构力学(64学时)、船舶图形学(64学时)、船舶静力学、阻力、推进、耐波性(192学 时)、船舶设计原理(56学时)、船舶建造工艺(56学时)、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56学时)、海洋平 台设计原理(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56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工程图学(48学时)、流体力学(56学 时)、船舶结构力学(40学时)、船海工程构造与制图(48学时)、船舶静力学、快速性(112学时)、 船舶设计原理(40学时)、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40学时)、船舶建造工艺(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设计、金工实习、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性实践活动。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性能试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力 学试验、专业综合性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中专2022-08-13 16:39:51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