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我们只有有限的能源传统能源如煤、石油等,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不能再生,因此,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都是正在积极研究、开发,有待推广的清洁能源。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部分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力发电、地热能等的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对可再生能源利用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
2、坚持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互相促进。
3、坚持近期开发利用与长期技术储备相结合。
4、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扩展资料:
根据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组,可再生能源是指“从持续不断地补充的自然过程中得到的能量来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热能之外,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光。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主要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其它像风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于太阳光加热地球上的空气和水的结果。
随着能源危机和高油价的出现,对气候变化忧虑,还有不断增加的政府支持,都在推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立法,激励和商业化。新的政府支出,法规和政策,协助业界在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中优于其他许多行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再生能源
2、生物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通过燃烧和厌氧发酵获得沼气来取得能量.
3、风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4、水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主要是通过水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5、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潮汐的动能来发电.
6、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用于地热发电和供暖.
7、氢能:通过燃烧或者是燃料电池来获得能量.
8、核能:通过核能发电站来取得能量.
上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一次能源.
利用以上这些能源的技术
开发可再生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结合,将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贫困人口的能源问题、减少废气排放等做出重大贡献。可再生能源事业得到发展,可以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
电力短缺、煤炭短缺、石油短缺……当前能源短缺正在日益成为制约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发
展能够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认为这是一项涉及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任务。
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
自人类大规模利用矿物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被开发之后,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则造成全球大气、土壤、水源等诸多方面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暴露出世界上许多国家以煤炭等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弊病。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出现危机后,使人们逐步觉醒,矿物能源终有耗尽之时,人类要维持自己的生产生活持续发展,必须开发新的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利用价值非常可观。据我国专家推算,每利用一吨可再生资源可以节约原生资源120吨,少产生垃圾废水10吨,增加产值约3000元人民币,产生利润500元。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遏制废弃物泛滥,而且具有比利用原生资源进行生产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的特点。按国际标准测算,一座金矿每吨矿石可提取10多克黄金,而加工废电器每吨可提取50克黄金及其它贵重金属,成本不到金矿的20%,污染仅相当于开矿的几十分之一。
发展可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如果能够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便可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城市人口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美国的实践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传统发电方式劳动密集程度要高。美国全球观察研究所的报告说,10亿千瓦时发电量用煤炭或核燃料需要100到116个工人,而太阳能发电站则提供了248个工作岗位,风电场提供了542个工作岗位。根据国际经验,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安排大量剩余劳动力。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发展中国家对煤炭的过分依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据环境专家测算,大气中90%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70%的烟尘来自燃煤,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尘垢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而可再生能源基本上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因而发展可再生能源也是保护大气环境的迫切需要。另外,目前全球有20亿人无法享受正常的能源供应,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主要依靠直接燃烧秸秆、柴草等提供生活用能,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还威胁生态环境,发展可再生能源则有利于改善这些国家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开发与利用方兴未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新能源逐步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大力开发替代石油的酒精燃料等新能源。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清洁安全,是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国际上对太阳能的开发十分重视。据有关资料介绍,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成抛物面槽太阳能发电站,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士相继建立了太阳能发电厂,1992年日本太阳能发电系统和电力公司电网联网,而到2000年已有7万家庭安装了太阳能家庭发电设备。预计到2050年德国消耗的能量半数将来自太阳能。
风能是地球“与生俱来”的丰富资源,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已成为全球能源界的共识。风能的利用主要是发电,目前风电在全球已发展为年产值超过50亿美元的庞大产业。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一台单机容量为1000千瓦的风机与同容量火电装机相比,每年可减少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10吨二氧化硫、6吨二氧化氮,没有常规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风能还具有一次投资后的追加成本少的特点,凭借其巨大的商业潜力和环保效益,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中创造了最快增速。风力发电技术成熟,单机容量大,建设周期短,完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源。从长远看,不论工程投资还是发电成本,都会逐步接近火电成本。风力发电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正积极促进风能事业的发展。
政府支持是发展关键
2004年6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以及民间代表聚集商讨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大计,这是迄今世界范围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召开的最大规模的政府间会议。大会通过的《共同宣言》提出了包含165个具体行动方案的《国际行动计划》,如果能够得到落实,到2015年全球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人口将达到10亿。
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投资成本高的难题,法国政府在科研投入、技术应用和市场化等各个环节做出了巨大支持。据统计,2002年法国科研机构的能源研发总经费为9.4亿美元,其中5000万美元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和地热能技术研发获科研经费最多。多年来,法国政府一直采取投资贷款、减免税收、保证销路、政府定价等措施扶持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应用项目,以解决可再生资源的技术应用初期运营成本高、风险大问题。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初期成本高,风险大,其低排放与可循环等优势暂时不能体现在价格上,因此与传统能源竞争处于劣势。美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主要是通过财政激励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即通过减税、生产补贴、信托基金、低息贷款和政府的研究、开发项目,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成本和价格,培育、扩大市场。根据美国1978年《能源税收法》,购买太阳能和风能能源设备的房屋主人,所付金额中2000美元的30%和其后8000美元的20%可从当年须交纳的所得税中抵扣;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和潮汐的发电技术投资总额的25%可以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1992年《能源政策法》规定,企业用于太阳能和地热发电投资永久享受10%抵税优惠。
作为能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国家,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德国政府2000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力运营商有义务以一定价格向用户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政府根据运营成本的不同对运营商提供金额不等的补助。从2004年开始,德国政府还制定了市场刺激措施,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迄今已投入研究经费17.4亿欧元。目前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推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的开发。 (本刊特约记者 黄泽
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核能等。
1、太阳能: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主要内是提供热量和电能。
2、生物能:由绿色植物容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通过燃烧和厌氧发酵获得沼气来取得能量。
3、风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4、水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主要是通过水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5、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潮汐的动能来发电。
6、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用于地热发电和供暖。
7、氢能:通过燃烧或者是燃料电池来获得能量。
8、核能:通过核能发电站来取得能量。
扩展资料: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
一旦种源消失,该资源就不能再生,从而要求科学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土壤属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土壤肥力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再生能源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生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与下列诸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品种、生长周期、繁殖与种植方法、收获方法、抗病抗灾性能、日照的时间与强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雨量、土壤条件等,在太阳能直接转换的各种过程中,光合作用是效率最低的,光合作用的转化率约为0.5%-5%,据估计温带地区植物光合作用的转化率按全年平均计算约为太阳全部辐射能的0.5%-2.5%,整个生物圈的平均转化率可达3%-5%。生物质能潜力很大,世界上约有250000种生物,在提供理想的环境与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最高效率可达8~15%,一般情况下平均效率为0.5%左右。
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所有生物质都有一定的能量,而作为能源利用的主要是农林业的副产品及其加工残余物,也包括人畜分粪便和有机废弃物.生物质能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
[编辑本段]一、生化转化过程 : 1.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为一生化转化过程,依靠不需氧微生物将固体有机物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氢及其他产物,整个转化过程可分成三个步骤。首先将不可溶复合有机物转化成可溶化合物;然后可溶化合物再转化成短链(Short chain)酸与乙醇;最后,二步骤的产物再经各种厌氧菌(不需氧生物)转化成气体,一般最后的产物含有50~80%的甲烷,最典型产物为含65%的甲烷与35%的二氧化碳。其主要优点为可利用水分含量达90%的有机物,可小规模利用,淤渣能充当农作物的肥料。至于主要缺点为大量废水需适当处理,气体产品储藏费用高。
2.乙醇发酵 糖类作物发酵可制成乙醇。一般所谓的乙醇整批制程(batch process),先将发酵物(糖类作物)稀释至糖分约为20%(重量),且酸化至Ph4~5,再加入酵母菌(约5%,),再将液体施以分留和精炼。一般2.5加伦糖或5.85 公斤糖(约 2184Kcal)可制造1加伦的乙醇(3.79升,21257Kcal),因此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几无能量损失。若使用淀粉作物(例如,玉米、大麦)做发酵物,必须先将淀粉转化成可发酵糖分,然后再进行发酵。可供发酵制造乙醇的作物,包括甘蔗、番薯,甜菜等。,由作物发酵生产乙醇的费用约为每公升0.34美元,其高生产成本是由于制程为整批式而非连续的,最终产物(乙醇)含有酵母需再精炼处理。这种产量不足以克服高度工业化的需求。现在美国的消费量将近30亿桶,以能含量计约为四十亿桶的酒精(酒精的热能约为汽油的70%)。在美国木材地区此等数字作比较,总计约为70万平方里(=1.8百万平方公里),其三分之一-即约16亿亩-是有的卖的,且实际可用的约为35亿亩,我们认为,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的燃料需求还不能由发酵酒精来克服。
二、热化学转化过程
1.热解: 热解也称为干馏(destructive distillation),指在缺氧条件下的加热作用。将有机物热解会产生气体、液体与固产物,大多数热解气体(pyrogas)的主要成分为H2、CO2、CO、CH4与少量碳氢化合物(例如,乙烷);热解液体一般含有乙醇、醋酸、水或焦油(tars)等;至于热解固体残余物含有炭(例如,木炭)于灰分等。热解过程包括下列处理程序:原料粗碎,烘干粗碎原料,去除杂质,原料细碎,热解,冷产物,储存与分配产物。热解加热过程中,固态有机物一般于300℃以上开始进行热解,某些催化剂(例如,氯化洌┛山档腿冉夥从Φ钠鹗嘉露取4死嗳冉夥从Ψ浅8丛硬⑶也�锍煞殖K嫒冉庠�嫌敕从ψ刺�泻艽蟊浠��ǔ5臀掠刖徛�尤瓤刹��罅抗烫宀�铮��焖偌尤扔敫呶陆���隙嗥�宀�铮�僮魑露纫不嵊跋炱�宀�锏钠分省<偃粢�肟掌�晕�秩忌眨��宀�镂锖�写罅康牡��说�煞纸�嵝纬裳趸�铮�蚨�档推�迦剂系娜群�俊?薪材热解作用一般指在大气压和200℃~600℃温度之间进行,在此状况下典型的产物包括:木炭 30~35% 有机液体 18~20% 气体 20% (产品重量相对与干燥源料的重量) 如果将薪材加热至1100℃ ,热解作用依然存在。在此状况下,大部分液体与固体分馏物将进一步分解,故有较多气体产物产生.。气化:有机物的气化是热化学反应将固体燃料转化成可燃气体。完全燃烧必须发生在有充分氧气的状况下,而有机物氧化作用则必须在氧气不足的状况下进行。氧化过程的主要反应为: C+ 02 CO 放热 C+H2O CO+H2 吸热 CO+ H2OCO2+H2 放热 C+2 H2 CH4 放热 最简单的氧化作用方式为空气氧化(air gasification),有机物在有限量空气之下进行不完全燃烧反应。空气氧化炉构造简单、价格便宜并且可靠性高,主要缺点在於所产生气体被空气中氮气所稀释,因此气体产物的热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2.液体燃料制造 直接液化 使用CO或H2作为还原剂,於高温高压下将有机物直接氧化,且均产生油状液体产物,其可再分馏而充当燃料使用。间接液化 将有机物间接液化的主要方法,采用合成气体制成原料。而最先发展的间接液化法是处理煤气液化。A.合成气体制成乙醇: 此过程在石化工业上应用极广,多用作乙醇制造。目前可行方法很多,其中最易的方法是将H2与CO在高温(约300℃)与高压(约 100Atm)下结合,并使用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催化剂 CO+2 H2 ──CH3OH (合成气体) (乙醇) 此法自薪材提炼乙醇,产率约为360公斤/吨薪材,能量转换效率约在30~40%之间。显然乙醇热含量( 19.8GJ/吨)低于石油燃料(43.7GL/吨汽油),但其仍可用于发动汽、柴油机。B.Mobil法: 若利用Mobil法可将乙醇转化成高辛烷值汽油,因此可免修改引擎。此方法在试验室内己获证实,转换效率可达90% 。纽西兰目前正筹建一座日产量12500吨合成石油工厂,可将天然气转化为乙醇。C Fisher-Tropseh法: Fisher-Tropsch法利用催化剂将合成气体制成碳氢燃料。此法发明于1920年,而二次大战时盛行于德国,以制造合成燃料,今日南非利用此法以转换煤碳,但产物复杂,目前正研究寻求适当催化剂以使产物化单纯化。此法若改采用有机物做原料,则产物的硫含量较低。目前研究中之另一有机物间接液化法,是将热解气体制成合成石油,其未来发展潜力被看好。此技术称为「China lake process」,其采用先进的「快速热解」步骤,它比标准热解法可产制含较多币属烃(olefins)的气体产品。此气体产品再经压力聚合成高分子量碳氢化合物,经精炼后即可成为有用燃料。据估计总转换率有22%。
沼 气 利 用
沼气: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发酵生成的一种可燃性气体.有成生物气其主要可染成分时甲烷,含量占60%左右,此外,二氧化碳占40%左右,以及其他微量成分.沼气在农村有广泛的应用,探索出多种沼气利用技术:下面是几个应用例子:猪场粪便沼气发酵处理技术背景与意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和外向型农牧业的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生产近十年来发展迅速,每个大中型畜禽场日排放粪水上百吨,严重危害城郊环境卫生,同时成为阻碍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猪粪水是一优质有机肥源,早先融合于传统农业生产中,进入良性生态循环,它又是一种良好的生物质能资源,通过沼气池发酵回收生物质能沼气,已为人们熟识,而且回收沼气的过程不仅能够保持粪水的肥料成份,还可以增进肥质的速效化和腐殖化。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在显著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不幸伴随着大农业生产良性生态循环体系的肢解。集约化畜禽业生产与农业生产脱离,大量的粪水资源未经妥善处理而任意排放,而成为社会注目的公害,因此对集约化猪场粪便污水进行处理意义重大。技术猫述 技术原理:通过对集约化猪场粪水进行包括固液分离段、制肥段、厌氧两步消化段和好氧处理段在内的处理过程,实现猪粪水的综合处理,充分回收资源。技术关键:固液分离技术,厌氧消化过程,好氧物化处理。优缺点评价:(l)从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和产品商品化出发,优化组合相关的科学技术,不仅能获得较高的能源、生态和环境效益,而且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2)因各工艺段的衔接点均设有缓冲环节,运行中能够充分承受猪场粪水水质、水量和 pH等的冲击,确保系统高产能运作和获取稳定的优异效果。技术指标及要求条件:日处理存栏6500-7000头的猪场全部粪水100-200吨旧,日产沼气约300立方米和商品化有机复合肥约1.5吨。主要设备:产酸池、调节池、物化滤池、接触氧化池、腐化塔、晒道、干燥房。养猪、产气、积肥多功能户用沼气池建设技术背景与意义。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形式主要以户为单位,大多数农户既经营种植业也经营养殖业,而户用沼气池以农户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作为发酵原料,制取沼气及多种厌氧消化产物,从而解决了农户生活用能,并满足生产中的某些需求,所以建设户用沼气池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项技术旨在设计一种实用性强、便于管理的饲、气、肥多功能沼气及相应配套工艺。技术描述 技术原理:针对水压式沼气池进出料难,冬季产气率低和农村能源、饲料、肥料缺乏等问题并结合庭院经济的发展和卫生状况设计,冬季利用塑膜温室为沼气池和猪舍增温保温,使沼气池正常运转,猪安全越冬。夏季利用棚架种植瓜豆、葡萄,为猪舍遮荫,使猪舍冬暖夏凉。技术关键:池型结构,塑膜温室的建造,秸秆酸化和粗饲料预处理。优缺点评价:(1)投资少、见效快、实用性强,便于施工管理,综合效益好;(2)秸秆不直接人池,解决了沼气进出料难的问题;(3)除贮粪池外,其它设备均设在猪圈内,猪舍冬暖夏凉,实现了能源、饲料、肥料种植、养殖、环保多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技术指标及要求条件:(l)产气率: 0.3-O.5立方米/立方米·天;(2)用气时间:10-12个月;(3)酸化池容积 1立方米,粗饲料预处理池容积0.2立方米;(4)贮气罩容积:接日产气量的50%设计,其它参数接国标池要求设计。每间猪舍长4米,宽3米,四面墙体中空8-10厘米,填充保温材料(珍珠岩粉或蛭石),前墙高90-100厘米,下留出水孔,后墙高180-190厘米,上部留一小窗,下留通风孔,中校高230厘米。圈后设走廊,宽70厘米,前墙拱架用竹木搭成,采光材料用普通白塑膜,夜间用草帘保温。猪舍地面南高北低,斜度5',水泥混凝士浇注,厚3厘米。l1月底或12月初扣棚,4月初拆棚。夏秋为自然温度发酵,冬季在猪圈上建温室为沼气池增温保温。启动原料为牛马粪,启动后以猪粪为补料,配以人粪尿、秸秆酸化水、粗饲料浸泡酸液等,3-5年大换料一次。资金条件:全套设备一次投资1300元。主要设备:主池、秸秆酸化池、粗饲料预处理池、溢流管、进料口、贮气罩、厕所。使用沼气应注意哪能些安全问题:沼气是广大农村目前正大力推广使用折一种新能源,但由于沼气池是密封的,空气不流通,缺氧气,所以应严禁轻易入池,以防止中毒窒息。进料时,只能从进料口和活动盖口进料。确需下池换料、出料或维修沼气池时,须打开进出料口和活动盖,三天后方可下池。下池前,为防万一,可选取放一只鸡或鸭入内。观察数分钟,如发现池中鸡鸭出现窒息反应,则说明池内沼气多氧气少,千万不能入池。下池时,池上要有专人看护,下池的人可腰系绳子,如发生中毒窒息征兆,可及时拉出池外。另外,应特别注意不要放含磷高的原料(如菜籽饼、棉饼、磷肥等)入池,因这些原料在池内易产生剧毒气体,会导致人中毒死亡。二、防止池体爆炸。沼气如在沼气池内遇火燃烧,极易引起池体爆炸,因此,严禁在活动盖口和导气管口点火,否则易将火引入池内,使池内气体燃烧,引起爆炸。新建的沼气要在水泥达到强度以后才能进水试验。进水速度要慢,特别当水已封门时,不能用抽水机进水,以免进水速度过快,池内压力急速上升而胀破池体。另外,还应定期检查并排除输气管内的积水,否则积水过多,会使池内气压被积水阻隔,不能正常反应在压力表上,就有胀破池身的危险。 三、防止火灾烧伤。在用沼气煮饭炒菜时,要先擦燃火柴,再扭开沼气开关。如先扭开关后点火,沼气充满灶内,遇火易烧焦头发、眉毛,烧伤皮肤。在出料或维修沼气池时,千万不能点蜡烛、油灯等明火进池,只能用手电,池内切忌吸烟。在沼气池、导气管、输气管周围严禁烧火,特别不能让小孩在进出料间附近玩火,以免发生火灾。当闻到室内有臭鸡蛋味时,说明有沼气泄漏,应立即打开门窗,让室内空气流通。此时,绝不能在室内点火,要尽快关掉总开关,找到漏气设备的管理,如输气管因鼠咬或老化破裂,要及时进行更换。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78812.htm?fr=ala0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