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江苏煤炭地质总局四队,在南京尧化门那边的地址那个,队伍待遇如何

潇洒的花瓣
落寞的西装
2022-12-31 03:03:11

江苏煤炭地质总局四队,在南京尧化门那边的地址那个,队伍待遇如何?听说福利还不错,有没有详细介绍,谢

最佳答案
清爽的白开水
忧心的牛排
2025-09-11 04:43:35

本人于2009年6月毕业至今,一直就职于江苏煤炭地质总局下属的子公司财务部门工作,工作单位变更属于单位内部的调换轮岗。以下单位中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常州顺安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常州市基础工程公司、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都是隶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煤炭地质局。

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 (1年5个月)

财务科 | 财务主管/总帐主管 | 4001-6000元/月

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 | 企业性质:事业单位 | 规模:500-999人

请把问题分类修改为“社会民生-求职就业”

最新回答
大方的小伙
紧张的音响
2025-09-11 04:43:35

师砦盐矿位于丰县县城北约10公里师砦乡和史小桥乡境内。矿区有公路向南与陇海铁路相接,水路可通微山湖、大运河,水陆交通方便。

盐矿区处于丰(县)沛(县)隆起西部近东西向的欢口向斜南部师砦次级凹陷中,该凹陷是一个北深南浅的箕状断陷盆地,东西长10.7公里,南北宽6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盐层赋存于官庄组中段中部(含盐亚段)。有8个盐组,21个盐层。现已控制的汪屯块段位于矿区中部,面积5.72平方公里,见盐深度一般为840—980米,含盐亚段平均厚455.80米,盐层呈中厚层或薄层状,累计盐层平均厚度227.96米,单层盐层厚度最大的为14盐层,厚21.57—36.46米,平均厚27.01米,其他盐层一般厚9—11米。在21个盐层中达到或局部达到工业指标的盐层共18层。矿石类型有岩盐、硬石膏岩盐、钙芒硝岩盐。矿石矿物成分有岩盐、硬石膏、钙芒硝。矿石呈自形、半自形,它形的巨晶、粗晶、中晶、细晶及微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石品位:NaCl 52.69%—83.26%,有益伴生组分除部分盐层中Na2SO4含量达到要求外,其他有益组分含量均较低。有害组分钡、氟、铅、铜、锌在有些盐层中超标;卤水中的铅和铵(NH4)超标,其他有害杂质在卤水中均较低。在官庄组中段的上部和下部夹有薄层石膏及钙芒硝,可综合利用。矿床成因类型属内陆盆地盐湖沉积矿床。

1957—1975年,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和江苏省煤炭工业局下属单位,采用物探(电法、地震法)和钻探手段对丰沛地区煤矿开展普查勘探过程中,对该区构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师砦地区分布有第三纪地层,为寻找盐矿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1978年,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队第四队,在丰县地区找煤时,在师砦地区施工111个钻孔,进尺8988米,其中ZK78—1、ZK78—2号孔穿过官庄组地层,首次发现岩盐矿层,并获得岩盐分层的成果,为普查汪屯块段盐矿提供了依据。

为了普查钾盐,1979年经国家地质总局直属地质队管理局批准,1207井队在ZK78—1井附近施工了丰钾1井,随后为了探索师砦凹陷成盐找钾的有利地段,控制盐体的范围,对师砦盐盆地的找钾远景做出评价,又施工了丰钾2井、丰钾3井,发现19个盐层,累计盐层厚度114.6米,控制盐矿体面积约20平方公里。发现师砦附近盐层总厚度大,向南变薄,向西至常庄盐层消失,向东情况不明。于1980年10月、1982年8月,由地质部第二地质大队及第三地质大队先后提交了3口井的地质小结、地质总结报告,并对师砦凹陷的成盐找钾条件进行了总结,将官庄组中段中部含盐段分成5个亚组。于1982年9月由地质部第二地质大队提交了《江苏省丰县师砦凹陷钾盐普查评价报告》,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依据。

1982年11月,江苏省煤田地质物测队地震一队,总结了1974年5月以来在丰沛地区进行的地震普查、详查及精查工作,编制了综合性的《徐州地区丰沛煤田地震普查勘探报告》,阐述了该区构造形态和断层展布情况,尤其是后期运用地震反射法清楚地获得了含盐亚段的分布形态、埋藏深度及延展情况,为进一步确定勘探范围、布置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1988年底,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二队,根据前人地质钻探、地球物理普查勘探资料,提出勘探师砦盐矿的初步方案。1989年6月,该队受徐州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对汪屯块段进行盐矿勘探,1989年7月—1990年7月,进行野外施工,完成钻孔8个(其中试采井1个),进尺5631米。同时,化工部钾盐地质大队在此施工了2个试采井。9月份提交了《江苏丰县师砦盐矿区汪屯块段勘探地质报告》,探明了可供利用的岩盐矿石储量5.03亿吨,氯化钠储量3.41亿吨,其中首采层岩盐储量2.26亿吨,氯化钠储量1.64亿吨。伴生无水芒硝储量727万吨,共生无水芒硝储量986万吨。该报告于1990年10月经江苏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师砦盐矿已于1990年开始试采,建有3口试采井,分别属徐州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丰县盐矿公司及师砦乡人民政府所有。徐州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近期正式开采利用,设计年产卤水10万吨。

在勘探师砦盐矿汪屯块段时,由于运用了地震反射波资料,使勘探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证明此方法是普查埋藏较深的岩盐的好方法,在今后普查勘探岩盐时应推广使用。

奋斗的树叶
大方的小馒头
2025-09-11 04:43:35

义马煤田分布于义马市和渑池县境内,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5—11公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共有煤矿7处,为千秋煤矿、常村煤矿、跃进煤矿、南露天煤矿、北露天煤矿、杨村煤矿和耿村煤矿。义马煤田属侏罗纪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义马组,共含煤5层。其中,普遍可采者1层(底层煤2),大部可采者1层(中层煤),局部可采者3层(底层煤1、上层煤1、上层煤2)。主要为长焰煤,其次是褐煤。区内各煤层自燃现象比较严重,属最易燃煤。

义马煤田开采始于何时尚不可考。根据许多古煤窑中木制工具风化成灰粉、铁制工具已氧化成模糊残骸来判断,其时间已比较久远了。《明一统志》载:“……渑池……等县俱出石炭,”表明最晚至明代,义马煤矿即已被开采。

1913年,陇海铁路修通至义马,并在义马设火车站,于次年投入运营。义马煤炭由于可外运,生产有所发展。1916年,成立有崇实公司,在北井东南红土疙瘩开井5口,用机器开采底层煤,至1920年停办。1919年,豫丰煤矿公司开办,占地2832公顷,估计储量540万吨。1935年,曹世禄调查了义马煤田,在其调查报告中认为含煤层为石炭—二叠系地层,同时指出其煤炭与其他煤田不同,为易风化易燃烧的有烟煤,含硫成分高,称为臭煤,并估算储量约为1500万吨。豫丰公司开办以后生产一直很好,至1941年共建直井7口,最高产量达每日200吨左右。除日寇侵占义马时暂停开采外,豫丰公司营业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间断。

新中国成立后,义马煤矿生产日益兴旺。1953年建地方国营义马煤矿,年产原煤11万吨,超过新中国成立前历史最好水平。1955年起,对义马煤田开展了普查工作,该年中南地质局及北京、东北两地质学院实习师生测制义马地区1∶5万地质草图100平方公里,河南省工业厅煤田管理局钻探队钻探12个孔,进尺874米。

1956年6月,义马煤矿新井筹建处(工程师何栓深)与省工业厅煤田管理局钻探队(地质技术员孙文屏)合编了义马煤田第一份地质报告《义马煤矿新井设计地质报告书》(即千秋井田地质报告),探明储量600余万吨。

1958年10月,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四队进入义马煤田勘探,至1960年先后提交了几个报告。除南露天矿报告探明煤500余万吨外,其他报告均因受“大跃进”影响,工作程度低,提交储量未被批准。在此期间一○四队除勘探工作外,一个重大成绩是根据采集的化石将含煤地层正确确定为侏罗系。

义马煤田的主要精查报告是1963年后陆续提交的。中南煤田地质局在1963—1965年期间由张天立主笔提交了《北露天矿重新精查报告》、《义马煤田矿区详细勘探地质报告》;1966年,由郭熙年主笔提交了《义马煤田杨村、孟村井田精查地质报告》。至此,义马煤田已探明储量6亿吨左右。“文化大革命”期间,地质工作中断。“文化大革命”后,江苏煤田地质四队进入义马矿区,于1982年至1988年期间先后提交千秋、常村、跃进3个矿的延深勘探地质报告。截至1991年底,义马煤田共探明煤炭储量10.27亿吨,保有储量8.65亿吨。几乎全为工业储量。

新中国成立以后义马煤田的发展迅速,1981年建立义马市。1985年,年开采量已超过500万吨。1990年后,开采量达到800万吨。

舒服的冰棍
哭泣的信封
2025-09-11 04:43:35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

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

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

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

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

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院校: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

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

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

6.中国海洋大学(原山大地矿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

(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三)各工业部门所属地质勘查队伍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进改革。冶金、有色、轻工、化工、建材等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从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改组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经贸委与各工业局研究确定。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可以从所属地勘队伍中保留一支从事放射性矿产勘查的精干队伍,其余与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同步进行属地化、企业化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由国防科工委研究确定。武警黄金地质勘查部队的改革,按照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有关决定执行。轻工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并入中国盐业总公司。

一、地质部地勘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成立,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天津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调中心)

沈阳地质研究所(沈阳地调中心)

南京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调中心)

宜昌地质研究所(宜昌地调中心)

成都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调中心)

西安地质研究所(西安地调中心)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地质资料馆)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法技术研究所

勘探技术研究所

探矿工艺研究所

探矿工程研究所

郑州综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机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各省市区地质勘查局(组建地质调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质系统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二、冶金地勘系统(原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成立于2001年。

中国冶勘总局一局(华北局):燕郊:第一地质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元五一五钻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从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分出):原编制为:一队:迁安;二队:衢州;515队:秦皇岛;516队:宣化;518队:邯郸;520队:邢台;522队:唐山;物探队:滦县;水文队: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矿技术研究所:燕郊;测绘大队:燕郊;建筑规划设计院:职工医院:二级甲等;子弟学校:

中国冶勘总局二局(原华东局606队):福州: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

中国冶勘总局三局:太原:311队、312队、314队、316队、地勘院、岩土总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济南:2个专业公司,4个综合地质队、2个专业地质队、2个勘查院、1个测试中心和1所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正元资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质勘查院(乌鲁木齐,外派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中南局:武汉,分布在湖北、湖南、广西三省八市:603队:大冶;604队:孝昌; 605队:襄樊;606队:黄石;607队:宜都;608队:黄石;609队:黄石;水文队:黄陂。

中国冶勘总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质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质调查所);五队(酒泉);六队(汉中);乌鲁木齐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国内三大航空物探队伍之一。

中国冶勘总局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

中国冶勘总局昆明地质调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广州地质调查所:广州

四川省(西南)、辽宁省(东北)冶金地质勘查局和冶金华东地质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统(即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部原涿州,现迁北京丰台。

江苏煤炭地质局:常州,勘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物测队、机械研制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质局:杭州,浙江华厦工程勘察院,浙江华厦建筑基础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测绘院等。

广东煤炭地质局:广州新市镇,152地质队、201地质队、202地质队和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广西煤炭地质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质局:武汉,125队、182队、物探测量队、地质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质局:西宁,105勘探队、132勘探队、物测队、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郸,119勘探队、129勘探队、173勘探队、物测队、科教中心、地质勘查院、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机械研制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地质制图印刷中心。

水文地质局:邯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四个水文地质队和物探、基础工程、机电安装、物资供应、地能空调、污水治理等六个专业公司。

航测遥感局:西安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

煤炭资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干部学校(党校) :涿州

中煤地质报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内蒙古、东北(沈阳)、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新疆煤田地质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统(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

核地勘队伍组建于1955年,现有6个地区性地质局、52个地质大队以及研究院所、工厂、医院等90个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其业务支撑单位,以6个地区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6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8大队、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3大队作为专业勘查队伍。

6个地质局所在省的48个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整体属地化,组建辽宁省(东北)、江西省(华东)、湖南省(中南)、广东省(华南、由韶关迁花都)、四川省(西南)、陕西省(西北)核工业地质局,其余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个单位属地化后(组建了河南省(信阳,原308大队)、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等4个核工业地质局),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有色地调中心):成立于2001年,北京地质调查所、桂林地质调查所、新疆地质调查所、地质资料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资环):成立于2003年,北京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遥感中心、北京测绘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测绘公司。

19个地质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市地质调查总院,含河北):原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下辖514队(承德)、517队(石家庄)、519队(保定)、地质四队(秦皇岛)、普查大队(燕郊)、核工业247队(宝坻,原属核工业东北地质局)等六个地质队和一所职工大学(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设有天津市地质勘查总院、地质研究所。

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黑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下辖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队(镇江)、研究所(南京)、测绘院(镇江)、矿产开发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绍兴)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属陕西省正厅级事业单位,有12二级单位,分布于西安、临潼、咸阳、宝鸡、汉中、商洛等地)

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统(原化工部地质矿山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16家地质勘查院(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阿城)、江苏(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钾盐地质)、河南、山东、湖北(荆州)、湖南、广西、贵州(遵义南白)、云南、陕西)、1家地质研究院(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地质研究总院))、1家职工医院。辽宁省(锦州)、安徽省(马鞍山向山)、广东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彭州军乐)等4家已下放。

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建材地调中心):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公司,辖26个各省、市、区总队,现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成立于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后总部迁涿州,2004年更现名。

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高碑店,原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质矿产所属石油地质单位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质局改称石油局,2000年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

华北石油(地质)局:郑州

东北石油(地质)局:长春

华东石油(地质)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质)局:长沙。

西南石油(地质)局:成都,地质勘察总公司

西北石油(地质)局:乌鲁木齐

上海海洋石油(调查)局:

广州海洋石油(调查)局:2001年划归中国地址调查局。

十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中国盐业总公司:中盐勘察设计院(前身是轻工业部盐业勘探队):长沙

总之,地质专业还不错,本人也是学地质勘查的。还有疑问,加一下人人网的“地质”公共主页,相信里面的东西会对你有帮助

要减肥的帆布鞋
谨慎的橘子
2025-09-11 04:43:35

陕渑煤田,地跨陕县、渑池、新安、宜阳、洛宁、灵宝县境,含煤面积约386平方公里,属石炭二叠纪煤田。有可采和局部可采煤4层。煤种主要为瘦煤、焦煤、弱粘结煤。

金元之际,大文学家元好问(1190—1257)在其《续夷坚志》中,有《河南渑池县炭穴显露,随取而足,用者积累成堆,下以薪热之,烈焰炽燃》的记述,可见在元朝以前,当地居民已建小窑开采。

据《明一统志》记载,《…永宁…渑池…陕县…等县出石炭》,亦证明在明朝以前已开采陕渑煤田的煤了。

1916年,瑞典人新常富著《河南之煤田及煤矿矿业》,记述陕县及渑池北煤田和渑池东南煤田时代为早石炭世。

1931—1935年,陕县民生公司在杨树凹钻探4孔,总进尺561米。

1941年,刘国昌对河南省渑池英豪煤矿区进行地质调查,著《陇海铁路英豪煤田矿区地质调查报告》。

1948年,河南地质调查所编《河南省煤矿志》,记述了陕县观音堂煤矿区经开采所知有煤两层。民生煤矿一号、二号、四号及五号钻孔资料中记录到,煤多而薄,可采煤只有大煤及石灰岩之下的底煤层。均属有烟煤,末多块少,多数能炼焦,储量约1亿吨。陕县渑池煤区为有烟煤,多末,似不能炼焦,储量约7200万吨。

1950年,冯景兰、张伯声与河南地质调查所人员一起调查了陕渑煤田,测制了观音堂煤矿—观音堂车站剖面,对观音堂煤矿断层作了说明。同时,顾知微、楚旭春进行过观音堂、英豪的地质调查,并与宜洛煤田进行了比较。

1952年2月,韩影山编写了《陕县观音堂英豪煤矿临时地质报告》,记述该区烟煤可采储量为9000万吨。推论鹿台山以东大有含煤希望。同年,西北大学张伯声教授带领学生对观音堂煤矿至铁门的石炭二叠系露头分布进行追索。

1953年9月,阎秀璋带领观音堂勘测工作组在观音堂矿区进行调查,填1∶1万地质图,并打浅钻,提出“观音堂煤矿普查报告”。

1954年,观音堂煤矿钻探4孔进尺399米。

1957年,河南省工业厅钻探队,在焦地钻探3孔进尺664米。同年,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一四九地质勘探队进入陕渑煤田进行地质勘探。

1958年,河南省工业厅钻探队在甘豪、谢村找矿勘探,在英豪硖石普查勘探,于6月编写了《陕县甘豪、谢村矿区调查简报》。同年7月,观音堂矿务局根据钻探资料整理编写了《观音堂煤矿地质报告》。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四队(队技术负责张天立),于1958年至1960年间先后编写了《仁村—杜家普查地质报告》;《雷沟井田地质报告》;《仁村—杜家区陈村、曹窑、小龙庙井田精查地质报告》(1962年复审属中间性报告,要进行补充勘探);《菜凹、鹿马、清水河普查报告》;《甘豪普查地质报告》;《曹窑普查地质报告》;《硖石普查地质报告》;《龙王庄井田煤矿勘探精查地质报告》(1962年复审认为属详查性质);《陕县谢村井田煤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1962年复审认为只能作普查报告);《观音堂八号井详查地质报告》;《焦地一矿勘探精查地质报告》(1962年复审降为普查报告);《张村井田普查地质报告》;《焦地二矿(扣门山)勘探最终地质报告》(1962年复审认为属一般中间性普查报告);《甘家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理探矿队(技术负责刘瑞平),于1960年12月19日编写了《渑池煤田电法勘探成果报告》,认为《杨光沟和天坛以北是含煤最大希望区,观音堂以北一带是含煤希望地区之一,其他地区奥陶系灰岩埋深1000米以上》。

1960年12月,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四队编《渑池煤田小石井田1960年普查勘探年终报告》、《洛阳至潼关煤田预测报告》。

1962年3月,中南煤田地质局一四九勘探队(队技术负责张天立)编写了《甘豪井田煤矿地质普查补充勘探报告》和《三门峡东部煤田清水河勘探区地质勘探普查报告》。

中南煤田地质局一二七勘探队,在1963年和1964年先后编写了《陕县煤田观音堂八号井田煤矿地质精补报告》;《渑池煤田硖石井田精查补充勘探最终地质报告》;《陈村井田煤矿地质重新勘探精查报告》;《曹窑井田煤矿地质勘探精补报告》。

1966年9月,中南煤田地质局一二七勘探队编写了《河南省红卫矿区永红、代代红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永红即指谢村,代代红即指龙王庄)。

1985年5月,河南煤田地质公司地质二队(总工程师张文域)编《河南省渑池县天坛煤矿改扩建补充地质勘探报告》。

1982年为加快河南煤炭勘查,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四队(总工程师孙进恒)奉命到该煤田工作,先后提交了《梁家洼精查地质报告》、《鹿马井田普查最终地质报告》、渑池县英豪藕池—宜阳县盐镇电法重力找煤资料(江苏煤田地质物测队)、《支建矿区延深勘探地质报告》和《龙王庄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截至1991年底,陕渑煤田共探明煤炭储量5.76亿吨,保有储量5.19亿吨。已利用可供建井的井田建成观音堂一矿(五号井)、观音堂二矿(八号井)、观音堂三矿(甘豪井田)、张村煤矿、曹窑井、龙王庄、扣门山二井、侯村小井、清水河、小龙庙等11处煤矿。全煤田年产原煤300万吨以上。

缓慢的音响
知性的蜡烛
2025-09-11 04:43:35

丰沛煤田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分布于丰县和沛县境内,与山东省毗邻。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50公里,宽25公里。南距陇海铁路25公里,有支线进入矿区,东临微山湖与京杭运河相通,公路成网,水陆交通方便。

丰沛煤田包括三河尖、龙固、姚桥、大屯、孔庄、张双楼、龙东、丁楼、沛栖等9个大、中型井田和6个小型井田。成因类型属滨海泥炭沼泽沉积煤田。含煤地层主要有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除丰县华山有太原组和山西组的长石砂岩出露外,含煤地层均被74—578米厚的第四系所覆盖,为一隐伏煤田。含煤地层总厚约272米,含煤15—20层,各矿区煤层总厚平均为6,81—16.2米,含煤系数为6.2%—15.75%。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3—6层,厚5.5—12.51米。山西组含煤性好,含煤系数为5.02%,含煤2—5层,厚2.23—8.87米,平均5.68米。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1—3层,厚1.35—6米,平均4.7米,单层最厚11.64米,为薄层—厚层煤。太原组含煤性相对较差,含煤系数2.90%,含煤8—15层,厚3.11—6.3米,平均4.6米。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2—6层,厚0.79—4.30米,为薄层—厚层煤。煤层以凝胶化物质为主,次为丝炭物质,山西组煤层局部丝炭物质占57.7%。显微煤岩类型为亮暗煤和亮煤。煤质排号以中等—易选的气煤、肥煤为主,次为贫煤、无烟煤、天然焦,局部岩浆活动强烈,天然焦占总量一半以上。原煤分析含:水分1.06%、灰分7.02%—36.47%、挥发分34.11%—48.01%,发热量2.47—3.72千焦耳/千克,精煤含碳82.92%—88.49%。山西组为中灰、低硫、低磷煤,太原组为低—中灰、高硫、低磷煤。可作动力、配焦和炼焦煤。

1956年,地质部物探局华北综合普查大队重力二、三分队所做的1∶100万重力测量,首先推论丰沛地区第四系之下有隐伏的局部隆起。九里山煤田发现后,为扩大战果,1957年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一二四队(简称一二四队)普查小组到丰沛地区踏勘,发现了栖山的寒武系及丰县华山震旦系的地层(1971年8月,江苏省地质局第五地质队,对华山含钾砂页岩矿普查时确定为石炭系上统和二叠系下统),据此推论沿北东—西南方向存在背斜构造,其两翼可能有煤系赋存。6月开始钻探普查,发现奥陶系和侵入岩,认为该区寒武-奥陶系隆起受走向断层切割下降很深,若有煤系存在,仅是靠断层边缘小范围保存,且第四系冲积层厚,没有进一步勘探的必要,故停止工作。1958年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徐州办事处(由原一二四队等单位合并组成,简称徐州办事处),在丰沛地区布置了大面积电法普查。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电法二队技术负责人姚多银和李世焕、顾善礼、赵立强等奉上级指示,根据1∶100万布格重力图,于1958年3月,在丰沛地区采用8×2公里网度,开展1∶10万电测深法普查,控制面积4000平方公里,12月提交《丰、沛具地区1958年电法勘探资料说明书》,分析了第四系之下的地质构造情况,圈出了赋煤远景地段,比较清楚地反映出丰县与山东单具之间长约40公里,宽9公里的东西向隐伏隆起,为进一步普查找煤提供了有希望的含煤地段。1958年4月,徐州办事处(同年6月,徐州办事处划归江苏省煤炭工业局领导,徐州办事处所属队组成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队,后改为江苏省煤炭工业局一六九煤田地质勘探队,简称一六九队),工程师孙绍庚、地质组长冯永希、张富贵等,再次进入丰沛地区进行钻探普查,根据物探成果,以6000×2000米的网度布置钻孔,在大屯(郝寨)402孔首先见到山西组B煤层。经10个钻孔验证,找到了大屯、孔庄、姚桥(杨官屯)、龙固等见煤点,随后又找到了沛城、张双楼二煤点,在华山、首羡集发现含煤地层。钻探结果与电法推断基本相符,从而肯定丰沛煤田的存在。这是继发现九里山煤田后,江苏煤田勘查史上又一重大进展。

1959年,普查勘探全面展开,电法勘探分丰县和沛县二个勘探区进行,重点控制了沛县地区286.5平方公里的面积,与钻探相配合,初步查明姚桥、孔庄、张双楼、沛城等四个井田的地质构造,圈定了含煤范围,找到了龙固以东的新矿区,9月提交《沛县地区电法勘探资料》;一六九队11月提交《沛县煤田普查报告》,为进一步勘探打下了基础。

为实现1960年丰沛煤田提交10亿吨煤储量的目标,尽快满足建井的需要,江苏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管理处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决定丰沛煤田的勘探,采用普、详、精查一竿子到底的方法,在普查的基础上,全面进入精查勘探。除张双楼井田交江苏省地质局煤田地质大队勘探外,其余均由一六九队承担。一六九队于1960年3月首先提交了《沛县煤田孔庄矿区精查地质报告》,5月提交《沛县煤田沛城矿区精查地质报告》,6月提交《沛县煤田杨官屯矿区精查地质报告》,12月提交《沛县煤田郝寨矿区精查地质报告》和《沛县煤田龙固集矿区精查地质报告》,共获得可供利用储量11.23亿吨,远景储量1.83亿吨。同时在石楼地区普查找煤。为配合一六九队精查勘探,江苏省煤炭工业局物理探矿队(简称煤田物探队)电法三队技术负责人李世焕和周光照、钱小东、王洪义等,于1960年4—11月又在丰沛煤田开展电法普查和详查,先后提交了《沛县杨官屯勘探区电法资料说明书》、《沛县胡寨地区电法普查勘探资料说明书》、《江苏省丰县地区电法普查勘探说明书》,进一步圈定了煤矿矿区范围和查明了主要地质构造格架。江苏省地质局煤田地质大队,技术负责人陈国杨和阎凤昌、孙来顺、李式奇、姚皇坤等,以钻探为主要手段,于1960年3月开始在张双楼矿区进行勘探,1962年1月提交《江苏沛县张双楼矿区初步勘探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5825万吨。为配合煤田地质大队勘探,江苏省地质局地球物理探矿大队二〇四队张森增等,于1960年8月开始在张双楼矿区进行电法(四极剖面法)勘探,1961年转向龙固地区进行电测深法普查,4月先后提交了《张双楼矿区电法工作总结》和《江苏省沛县龙固地区煤田电法普查工作总结》。1961—1963年,一六九队在姚桥、孔庄、龙固等矿区施工少量补充勘探钻孔。1964年3月该队调离江苏省,丰沛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完全停止。

为了解决上海市煤炭供应的严重紧缺,1970年上海市在大屯成立大屯煤矿工程建设指挥部,开始等建大屯、孔庄、姚桥、龙固、张双楼等5个井田。上海市水文队于1970—1973年在大屯、孔庄、张双楼等井田施工了少量钻孔。燃料化学工业部煤炭开发组华东工作组于1972年底组织北京、安徽、江西、湖南、江苏5个省(市)的煤田物探队,在姚桥、大屯、孔庄、三河尖等井田进行地震勘探会战,从此开始了对丰沛煤田全面补充勘探,以及深部和外围的普查工作。1973年1—4月,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物探营地震二队牛树昌、顾志民、黄波图、赵际福等,在姚桥井田进行地震勘探,7月提交了《大屯煤矿姚桥井田地震勘探报告》。燃料化学工业部一四七煤田地质勘探队(简称一四七队),于1973年6月,承担大屯矿区的补充勘探任务,在地震会战的基础上,首先对姚桥井田进行精查,12月提交了《大屯矿区姚桥井田精查地质勘探报告》。随后和大屯煤矿工程建设指挥部地质大队,共同对大屯井田进行精查,1974年12月与安徽省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共同提交了《大屯矿区大屯井田综合地质勘探最终报告(精查)》。1974年5月开始对孔庄井田进行精查,1975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沛县大屯矿区孔庄井田地质勘探精查报告(最终)》。以上3个井田经补充勘探共获得储量5.36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5.16亿吨,远景储量1.23亿吨,为大屯矿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矿区外围的石楼、鸳楼、孔庄东等地区开展普查找煤。

为了“四五”计划期间在江苏省实现原煤年产量1000万吨的目标,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二营宋文瑞、李崇山、王国忠等,于1973年3月先后调7台钻机进入沛城井田,并由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物探营地震二队赵际福、刘惠芬等相配合,进行综合性补充精查,12月提交了《江苏省沛县煤田沛城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最终)》和《沛城地区地震勘探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3666万吨。同时在栖山和大程庄等地区开展普查找煤。1973年10月,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四营技术负责人孙进恒和胡国良、杨俊生等调到丰沛煤田,在地震一队技术负责人马子良等的配合下,选择了三河尖、石楼、首羡集等地开展普查找煤,并均发现山西组煤层,认为是有希望成为独立勘探区的地带,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丰沛煤田的范围。1975年,根据在三河尖等地普查找煤取得的重要进展,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徐州市建立了“徐淮勘探指挥部”,公司负责人魏绪玉兼任指挥,总工程师吴光荣任副指挥,组织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二、四、五队(简称煤田二、四、五队)和物探测量队(简称煤田物探队)地震一、二分队,开展了以三河尖为中心的会战,1976年7月结束勘探,提交了《江苏省三河尖勘探地质报告(最终)》,获得可供利用储量1.83亿吨,远景储量881万吨。在三河尖会战的同时,各队仍保留部分力量继续在首羡集、石楼等地开展普查或精查。1974年5月,煤田四队和煤田物探队地震一分队,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在首羡集进行普查,1975年12月提交《江苏省丰县首羡集勘探区普查勘探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4474万吨。煤田五队在煤田物探队地震二分队配合下,采用综合勘探方法,于1975年4月在石楼地区进行详查,1976年6月提交《江苏省丰沛煤田石楼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最终)》,获得可供利用储量4442万吨。煤田二队于1974—1975年在栖山进行普查,对深部煤层及其构造进行了解,为进一步普查打下了基础。

1975年3月,一四七队周继奋、孙吴等和大屯煤矿建设工程指挥部地质勘探大队地震分队,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对张双楼井田进行补充精查勘探,1976年11月提交了《江苏省沛县大屯矿区张双楼井田地质勘探精查报告(最终)》,获得储量2.66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2.61亿吨。

1977年6月,煤田二、四、五队和煤田物探队地震二分队,又以更大的规模在沛县龙固地区进行勘探会战,集中20余台钻机,划分为龙固和龙东两个井田同时进行综合勘探,1978年3月提交了《丰沛煤田龙东精查地质报告》,12月提交了《丰沛煤田龙固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最终)》,共获得储量5.86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5.76亿吨,扩大了矿区范围,为开发利用湖下煤田资源提供了依据。在会战的同时,各队仍保留部分力量在外围普查或精查。煤田四队于1976年6月开始在三河尖、龙固、姚桥三井田之间的西陶屯地区开展精查,1977年7月提交了《江苏省沛县三河尖外围西陶屯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4645万吨;1976月7月在丰县华山西北复新河以西开展普查找煤,在丰黄公路边的151号孔首钻见煤,从而发现了大程庄煤矿,扩大了含煤面积约10平方公里;1976年10月又在三河尖西侧的刘吴庄开展详查,1977年7月提交了《三河尖外围刘吴庄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9900万吨,远景储量5527万吨。煤田物探队地震一分队为配合煤田四队进行详查,于1977年1—4月,在吴庄一带开展地震详查,6月提交了《江苏省丰沛煤田吴庄—水坑洼地震详查报告》。煤田五队于1976年10月,在张双楼矿区西面的鸳楼勘探区开展精查,1977年7月提交了《江苏省鸳楼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获得储量5213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4889万吨。大屯煤矿建设工程指挥部地质勘探大队赵云路、顾树棠、沈树根、马兆平等,采用钻探和地震相配合的勘探方法,于1977年4月和1978年1月,分别对孔庄井田和大屯井田向东(湖下)延伸地段进行普查勘探,1978年9月提交了《沛县大屯矿区大屯东部(湖下)总体勘探地质报告》,1979年9月提交了《江苏省沛县大屯矿区孔庄东部(湖下)地质勘探报告》。二处共提交储量2.28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2.18亿吨。

1977年10月,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组织煤田地质四队、五队、物探队,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在张双楼井田(包括鸳楼井田)进行深部普查勘探,1978年10月提交了《江苏省丰沛煤田张双楼井田深部勘探地质报告》,增加可供利用储量1.12亿吨。煤田五队技术负责人张道余和陈兆诚、吴得兴等,于1977年在煤田二队1974—1975年普查的基础上,继续对栖山勘探区及沛城井田深部一并进行普查勘探,1979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丰沛煤田沛栖勘探区地质报告(普查)》,增加可供利用储量6802万吨;1978年11月张道余、鲍延辉、蓝林芳等对大屯井田深部进行普查勘探,1979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丰沛煤田大屯井田深部勘探地质报告》,增加可供利用储量6307万吨。煤田四队技术负责人孙进恒和杨俊生、刘文涛等,于1978年在大程庄勘探区进行普查勘探,1979年11月提交了《江苏省大程庄勘探区普查勘探地质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1130万吨;技术负责人胡国良和杨俊生、赵金昌等,于1979年3月在首羡集西南苏鲁交界的丁楼勘探区开展普查找煤,煤田物探队地震一分队采用地震法相配合,1980年6月提交了《江苏省丰沛煤田丁楼勘探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获得储量1.69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1.53亿吨),远景储量2037万吨。煤田物探队地震一分队,1982年11月,编写了《江苏省徐州丰沛煤田地震普查勘探报告》,对1974年5月—1981年1月丰沛煤田地震勘探成果做出了较全面的总结。

自1958年发现煤田至1980年6月,丰沛煤田的普查勘探已基本完成,煤矿的分布已经查明,区内主要煤矿大多数经过精查,投入的钻探工作总量约87万米。截至1991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9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28亿吨。已建成投产井田7个,设计年产量共621万吨,已经成为上海市和江苏省重要的煤炭基地。尚未开发利用的煤矿,多属规模小或煤层埋藏深,勘探程度较低的井田。部分井田深部尚有增加储量的希望。

在丰沛煤田的勘探过程中,为了加快勘探的速度,1960年4月,江苏省煤炭工业局,在一六九队沛县工区召开誓师大会,动员向“高、精、尖”进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积极推广“钻探三器”(提升器、摆管器、扩管器),提高了钻探效率。1974—1976年三河尖勘探会战中,煤田二队201钻机、煤田四队401钻机分别被煤炭工业部命名为“特别能战斗的钻机组”。1976—1978年,龙固勘探会战中煤田四队单台钻机实现了年钻进10141米的好成绩,首先成为万米队。403钻机创月进尺2140.24米的新纪录。在创办大庆式企业的活动中也取得了成效,1978年煤田五队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煤炭系统的第一个“大庆式企业”。工作中引进新技术和进行技术革新、改造,使技术装备得到了更新。普遍推广应用化学泥浆,金刚石钻进和部分地采用了绳索取心,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物探成果,加快了勘探速度。现代沉积理论等煤炭基础理论的应用,在煤田预测和普查找煤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第四系广泛覆盖区,采用地质、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寻找和勘探隐伏煤田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电测深法,为埋深在500米以内的煤层的钻探普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地震法则为构造孔和储量升级孔的布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煤田勘探的初期为求高速度、急于求成,忽视质量,个别矿区多数钻孔未取上岩心;过大放稀勘探网度(一般放宽一倍),降低对储量级别的要求,高级储量比例太低;片面追求储量数字,盲目扩大储量计算深度,钻孔控制最大深度在负500米左右,而储量普遍计算到负800米,甚至负1000米;初期放弃对太原组煤层的勘探,而这一部分储量后来勘探证实可达总储量的25%—33%。由于上述各种原因,使地质报告不能作为矿井设计的依据,1962年,地质报告复审时全部降级、降格,随后投入大量的补充工程,部分进行重新勘探,先后经历了20余年的时间,既浪费了工程又延缓了建井时间。这是又一个“欲速则不达”的深刻教训。

动听的玫瑰
安详的发夹
2025-09-11 04:43:35

九里山煤田位于徐州市、铜山县及沛县境内,呈北东向展布,北与山东毗邻。向西南伸入安徽省,长约30公里,宽约18—27公里。陇海铁路横贯煤田南部,东南距津浦铁路约8公里,经微山湖可通京杭运河,区内公路成网,水陆交通都很方便。

该煤田包括坨城、庞庄、夹河、张小楼、张集、义安等6个中型井田和13个小型井田。成因类型属滨海泥炭沼泽沉积煤田和湖沼沉积煤田。含煤地层有: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分布于拾屯、闸河及马坡复式向斜中。含煤地层均被40—180米厚的第四系覆盖,属隐伏煤田,含煤地层平均总厚386米,含煤19—29层,总厚9.6—29.09米,平均厚12.56米。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4—10层,厚5.75—12.38米,平均厚6.88米。山西组含煤性最好,含煤系数4.96%,含煤3—9层,厚3.53—8.71米,平均厚5.4米。可采煤1—4层,厚1.19—5米,平均厚2.7米,为薄层—中厚层煤。下石盒子组含煤性较差,含煤系数3.34%,含煤3—9层,厚2.4—5.04米,平均厚3.67米。可采煤2—3层,厚1.44米,平均厚2.71米,为中厚层厚层煤。太原组含煤性最差,含煤系数2.09%,含煤91—4层,厚2.85—4.33米,平均厚3.49米。可采煤1—3层,厚0.93—1.7米,平均厚1.47米,为薄层—中厚层煤。煤层以凝胶化物质为主,只有山西组煤层局部丝炭物质占54.2%。显微煤岩类型以亮暗煤为主,次为亮煤。煤质牌号主要为气煤,次为肥煤,少量贫煤、无烟煤。局部受岩浆活动影响变为天然焦。原煤分析含:水分0.84%—3.11%、灰分10.25%30.41%、挥发分32.70%—40.32%、发热量2.23—3.5千焦耳/千克,精煤含碳81.45%85.89%。下石盒子组为中—高灰、低硫煤,山西组为中灰、低—特低硫煤,太原组为低中灰、高硫煤。煤岩可选性一般较好,绝大多数为易选煤,少数为难选煤。可作良好的动力用煤、炼焦和配焦用煤。

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九里山西北广阔之平原曾引起一些地质学家的注意。在贾汪煤田全面勘探的同时,为寻找新的后备基地,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大力加强了区域普查。1955年底,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一二四队(原贾汪煤田地质勘探队,简称一二四队)普查分队技术负责人董玉林等,在分析了九里山地区地质构造后,认为九里山属于徐州大背斜的西北翼,九里山西北平原与徐州大背斜东南翼的贾汪煤田相对应,推论应有相同的煤田存在。1956年初,一二四队派出了司徒得、李懋典、李宗泰、温顺华等人组成的普查小组,到该地区开展1∶5万路线地质测量,在苏山头找到奥陶系灰岩,而且地层倾向北西,由南东向北西地层由老到新,推断向西北第四系之下有煤系地层存在。随即由一二四队主任工程师汪国栋率领谷声颀和司徒得等人到九里山进一步踏勘,肯定有进一步工作的必要。2月初派司徒得、朱哲、温顺华等人测制了三条地质剖面,从五个方面推测含煤的可能性,推断了掩盖区的构造形态,拟定了钻孔验证方案。与此同时,一二四队在萧县岱桥南施工一孔,于175.38米深处见到0.7米的下石盒子组煤层,其与九里山踏勘区属同一构造单元。2月下旬在踏勘区内布置了三条远景勘探线。一二四队工程师孙绍庚和郭宗泰、李懋典、胡信心、林学彬等,于1956年3月调集钻机,选择第三剖面为突破口,距杨山3500米布置了第一个钻孔(Q1号孔),在第四系之下见到了奥陶系灰岩,依据该孔推出含煤边界,向北2000米,施工了Q2号孔,结果见到太原组的第九、第十层煤(当时华东煤田地质局正在徐州开会,当唐朝信、李登华将Q2号孔见煤的喜讯向吕继业队长汇报时,局领导很高兴,表扬了找煤有功单位和人员),证实了九里山煤田的存在。随后Q3号孔和Q28号孔相继发现了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煤层,从而揭开了九里山煤田普查勘探的序幕,为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提供了丰富的后备基地。为提高勘探效果,加速煤田勘探,吸收了苏联的经验,采用了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在九里山煤田开展普查和勘探。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物探大队电法二分队姚多银、雷良荣、陈建国等,于1957年3月在九里山煤田全区开展电法(电测深法)普查,并选择有希望的地区同时进行地震勘探,1958年4月提交了《徐州煤田九里山区1957年度电法勘探资料(说明书及附件)》,推断了九里山地区的隐伏构造和找煤有希望的地段,给进一步挑选新勘探区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在电法普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张集地区一狭长高阻隆起构造,煤系可能埋藏较浅。1957年9月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徐州办事处(由原一二四队等单位合并组成,简称徐州办事处)地质组长王承义、林学彬等,布置了钻孔验证,结果见到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煤层,从而肯定了张集以南,陇海铁路以北为煤层埋藏较浅的地带(即后来勘探的张集煤矿)。而且进一步推断陇海铁路以南隆起部分,与张集隆起相连,也是一个找煤有希望的地段。

经过二年的普查找煤,大致圈定了含煤范围,部分地段达到了普查程度,并将九里山煤田自北向南划分为坨城、拾屯、义安等三个勘探区。为了加快勘探速度,尽快满足建井的需要,在“边设计、边勘探、边建井”的所谓“三大边”的方针指引下,采用普查、详查、精查一竿子到底的做法,对九里山煤田全区开展精查。1957年12月,徐州办事处三个工区的地质组长张富贵、王承义、李登华、郭宗泰、林学彬等,同时对拾屯勘探区及柳新(坨城勘探区南段)、张井(义安勘探区北段)、坨城(坨城勘探区北段)、张集四个矿区开展情查。1958年7月,江苏煤炭工业局一六九煤田地质勘探队(由徐州办事处所属队改编,简称一六九队)提交了《徐州煤田拾屯矿区精查地质报告》,8月提交了《徐州煤田坨城精查地质报告》及《徐州煤田张井矿区勘查地质报告》,9月提交了《徐州煤田张集矿区精查地质报告》。1958年7月又开始在张小楼矿区进行精查,10月对拾屯勘探区深部进行补充勘探,1959年4月提交了《徐州煤田张小楼矿区精查地质报告》,10月提交了《徐州煤田拾屯矿区深部补充勘探地质报告》。1959年4月,一六九队根据安徽省地质局三二五队提交的《闸河平原煤田第十、十一、十二井田详细勘探报告》中指出的:第十井田东北部(王门矿区)可能有串珠状的构造小盆地,还可能存在部分煤系的意见,在王门矿区布置了少量的钻孔验证,证明其与闸河煤田全部连成一体,因而开展精查,12月提交了《徐州煤田王门矿区精查地质报告》,扩大了矿区范围。九里山煤田经二年的精查勘探,共获得储量5.75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4.65亿吨。

1960年,江苏省煤炭工业局物理探矿队(简称煤田物探队)电法三队,技术负责人李世焕和王洪义、周光明,在坨城矿区进行电法详查,10月提交了《铜山县坨城区电法详查勘探资料说明书》,推定了矿区内两条主要断层的位置。

1962年4月,江苏省煤炭工业局技术委员会,根据地质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和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复审“大跃进”以来所提交的地质报告,核实储量的通知》,对1958年以来提交的地质报告进行了复审。根据复审决议和建井需要,按上海设计院所划分的井田范围,一六九队孙绍庚等对过去勘探程度不高的部分煤矿,全力以赴地进行填平补齐的补充勘探,同时对过去的勘探成果进行了总结。从1962年5月至1966年10月先后提交了《桃园煤矿地质勘探报告最终报告修改资料》、《徐州煤田东城、庞庄煤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补充资料说明》、《徐州煤田九里山矿区地质勘探详查报告》、《徐州煤田王庄煤矿地质勘探最终补充报告》、《徐州煤田九里山矿区拾屯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精查)》、《江苏省徐州煤田张小楼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安徽省地质局三二五队主任工程师石仁宜和吴丰洲、唐开建等,从1963年11月开始,对地处安徽、江苏二省交界处的吴庄煤矿进行补充勘探,1965年3月提交了《安徽省萧县、江苏省铜山县闸河煤产地吴庄(12)井最终勘探报告》。提交了储量4907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4307万吨,至此,九里山煤田的补充勘探全部完成。

为“四五”计划期间在江苏省实现年产原煤1000万吨的目标,要求尽快提供大型矿井的地质资料,搞好老矿挖潜,查找新的煤田领域。1973年10月,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物探营地震二队技术负责人牛树昌和顾志民、曹田奎等,以找煤为目的,在郑集地区(九里山煤田西部)进行地震普查。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二、四、五营配合地震二队进行钻探验证,在大刘庄、李庄和马坡等地都发现了煤系和煤层,取得良好效果,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煤田的范围。1974年,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改为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所属各营相继改为队。在郑集地区找煤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1975年,江苏省政府对全省煤炭工业和勘探布局作了统筹安排和调整,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徐州市建立了“徐淮勘探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工作,公司负责人魏绪玉兼任指挥,总工程师吴光荣任副指挥,组织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二、四、五队(简称煤田二、四、五队)和煤田物探测量队地震二分队,首先在马坡地区进行勘探会战,在普查找煤的基础上,直接跨入最终勘探,1975年完成会战任务,提交了《江苏省马坡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最终)》。提交可供利用储量6863万吨,远景储量4001万吨。

在马坡勘探会战的同时,丰沛煤矿建设工程指挥部煤田地质勘探大队孙忠月、陈作福等采用钻探手段,于1974年底开始对大刘煤矿进行补充勘探,1976年8月提交了《江苏省徐州煤田大刘普查最终报告》,提交可供利用储量1054万吨。

马坡会战完成后,由煤田二队宋文瑞、苏显耀、王国忠等和地震二分队,采用钻探、地震相配合的综合勘探方法,继续在马坡进行补充勘探,在郑集地区普查找煤,同时对李庄井田(包括张集井田及安徽省境内一部分)开展情查,1978年12月同时提交了《江苏肯铜山县李庄井田详、精查地震勘探报告》和《江苏省铜山县徐州煤田李庄井田(精查)地质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3亿多吨,远景储量756万吨。随后煤田二队又对李庄井田进行补充勘探,施工了19个钻孔。1981年10月,煤田二队提交了《江苏省铜山县徐州煤田马坡煤矿精查地质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2054万吨,远景储量1370万吨。同年11月,地震二分队提交了《江苏省铜山县郑集地区地震勘探报告》。1981年6月对李庄井田西部再一次补充勘探,1983年10月提交了《江苏省铜山县徐州煤田李庄井田(精查)补充地质报告》。获得储量1.89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1.82亿吨。

在马坡煤矿李庄井田补充勘探期间,徐州矿务局地质勘探队鲍淀澄、李承文、周尚明等,采用钻探手段,对老矿区的深部进行补充勘探。1977年10月,对张小楼煤矿深部(包括柳新煤矿和坨城煤矿南部)进行补充勘探,1984年9月提交了《江苏肯徐州煤田张小楼煤矿补充地质勘探报告(精查)》,获得储量1.29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1.27亿吨;1979年8月开始对庞庄煤矿(包括东城、庞庄井田、抬屯井田及邓庄井田一部分)深部进行补充勘探,1982年12月提交了《庞庄煤矿补充地质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15989万吨:1983年,在坨城矿区第三线西南14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补充勘探,1987年4月提交了《江苏省徐州煤田坨城煤矿补充勘探精查地质报告》,获得储量7213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7039万吨。近10年的深部勘探大幅度地增加了九里山煤田的储量。

九里山隐伏煤田的发现,不仅是江苏省煤田事业的重大突破,而且推进了全国煤田普查工作的进展,为全国煤田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56年初在九里山地区开展找煤,到1986年8月基本勘探完毕。投入钻探工作量70余万米。截至1991年底,累计探明储量9.79亿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9.38亿吨,建设大小矿井17个,设计年开采能力总计518万吨,已开采量(包括损失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17.7%,成为江苏省第二个煤炭基地。

在普查勘探九里山煤田过程中,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测量队的任万忠和孟兆典,于1957年3月改进了投影埋石方法,将线投影改为板投影,提高了多风季节投影的质量,这一成果曾收入1958年《全国测绘技术革新成果汇编》中。同年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物探大队电法二队,首次采用电测深法,对九里山煤田的普查勘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对隐伏煤田采用钻探和电法相配合的勘探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取得了对隐伏煤田综合勘探的经验。1958年3月,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在徐州召开先进经验交流会,介绍了九里山煤田的经验。提出开展“比学赶帮大面积红旗竞赛运动”,“放卫星夺高产”,使钻探效率显著提高,出现数十次台月进尺的高产记录,最高台月进尺5022.62米,大大地加快了勘探速度。1979年8月,煤田二队205钻机,在郑集K—25号孔施工中,首次采用绳索取芯钻进,加快了勘探速度。

1958—1960年期间,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质量,钻探质量低;过大放宽勘探网度,降低储量级别要求;违反勘探程序,采用“普、详、精查一竿子到底”和“边设计、边勘探、边建井”的方针;矿井改进方案变动太大,导致部分勘探工程布置和高级储量分布不合理;只顾短期急需,缺乏长远考虑,初期放弃了对太原组的勘探,以后又不同程度地犯了片面追求速度,忽视质量的错误。以上各种原因,造成同一矿区一再补充勘探,已经开工建设的矿井又停建或改建,造成极大的浪费。这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深刻教训。

乐观的雨
平淡的紫菜
2025-09-11 04:43:35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

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江苏地质基桩工程公司)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江苏省核工业二七二地质大队(核工业南京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

江苏煤炭地质勘探研究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徐州检测中心)

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常州市基础工程公司)

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

中国石化集团江苏石油勘探局

华扬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华东石油局)

华东石油局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万安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镇江市地质勘探队

徐州大地土地矿产勘查评估有限公司

新沂市造地有限公司

淮安市地质队

徐州精工地质勘察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江苏地质勘查院

徐州大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徐州万源地质矿产研究有限公司

徐州市地质勘探队

南京东鹏钻务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天能集团公司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南京春达矿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南京回达地质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南京大学工程勘察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

宝长年钻探装备(无锡)有限公司

徐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扬州天源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二队

中国高岭土公司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研究所

南京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处

连云港锦屏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工程物理勘察院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一三队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一〇队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〇五队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〇七队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〇九队(南京勘察工程公司)

华东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O六队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一四队

镇江天鑫勘探有限公司

这里面有的不是公司 有的是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 你看名字应该就能分辨

有的不在南京 但是都在江苏省

干净的黑猫
阔达的大门
2025-09-11 04:43:35
煤炭工业部第二十七工程处:

1954年至1956年,淮南煤矿基本建设局第一建井工程处建设谢家集二号井。1956年调徐州,改为徐州煤矿基本建设局第一建井工程处,后改为江苏省煤炭工业局基本建设局第一建井工程处。1964年改编为华东煤炭工业建筑安装公司第一工程处,1965年改编为煤炭工业部第二十七工程处。1967年调江西,改为江西省重工业局第二十七工程处。1973年5月调江苏大屯矿区,改为上海大屯煤矿工程指挥部第二十七工程处。

1978年,整编为基建工程兵43支队424团和425团。1983年集体转业,424团改编为煤炭部第三建设公司第一工程处,后改为大屯煤电公司矿建工程处。425团改编为第三建设公司第二工程处,后改为大屯煤电公司建井工程处。1986年12月,425团在张双楼矿就地转产。1987年10月,424团在龙东煤矿就地转产。

微笑的小土豆
疯狂的大神
2025-09-11 04:43:35
徐州煤炭地质勘探二队是国企。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二队是一支地质勘探专业队伍,1952年建队,*任副队长正是威名远扬的铁道游击队副大队长王强,是一支有着六十多年光荣历史的老牌国家功勋地质队,上级主管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煤炭地质局,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