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常见的金属的冶炼分别可以用哪些方法
1、热还原法:适用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铜之前的金属,尤其是铝后铜前的金属:
Fe2O3
+
3CO(高温)
=
2Fe
+
3CO3
KCl
+
Na
(高温)=
K
+
NaCl
2、熔盐电解还原法:主要用于铝前金属(包括铝):
2NaCl
=
2Na
+
Cl2
3、水溶液电解还原法:适用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Zn
-Cu(包括)之间的金属:
2ZnSO4
+
2H2O(电解)=
2Zn
+
2H2SO4
+
O2
4、湿法冶金:主要用于分散和低含量的金属的提取,尤其是贵金属的提取(其中又有许多方法),举一例如下:
4Au
+
8NaCN
+
O2
=
4Na[Au(CN)2]
+
4NaOH
(溶液浸取)
2Na[Au(CN)2]
+
Zn
=
Na2[Zn(CN)4]
+
2Au
有色金属也分很多类,重、轻、稀、贵,冶炼方法也不同,重冶以铜为例,原料多为硫化物,冶炼过程包括造锍熔炼、氧化精炼、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四部分。轻冶以铝为例,原料多为氧化物,冶炼方法包括拜耳法(Al2O3(1或3)H2O+2NaOH=2NaAl(OH)4 拜耳法循环 向左分解,向右溶出。铝酸钠中加氢氧化铝晶种结晶的氢氧化铝)和碱石灰烧结法(烧结生成铝酸钠,净化后通二氧化碳的到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加热分解得氧化铝,电解得纯铝。稀冶以钨为例,原料为白钨矿(钨酸钙)和黑钨矿(钨酸铁 钨酸锰)处理方法有苏打高压浸出法、苛性钠溶液浸出法、盐酸浸出法,碱法得到的溶液可以用离子交换法净化和转型成APT产品。
黑色金属冶金主要是铁的冶炼,氧化矿为主,高炉中以焦炭为还原剂,鼓入氧气,氧化矿还原得生铁。生铁含C高,转炉鼓氧将C氧化,得钢。
上面是简单介绍,你问的问题太大啦
钾、钙、钠、镁、铝是用电解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冶炼。如可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的方法得到镁单质,可以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得到单质铝。
锌、铁、锡、铅、铜等用c、co、h2、al热还原法得到。如铝热反应得到铁单质。
汞与银可以用加热法得到,加热后它们的氧化物分解可以得到单质。
湿法冶金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冶金过程。湿法冶金温度不高,一般低于100℃,现代湿法冶金中的高温高压过程,温度也不过200℃左右,极个别情况温度可达300℃。湿法冶金包括:、净化、制备金属等过程。
1、浸出用适当的溶剂处理矿石或精矿,使要提取的金属成某种离子(阳离子或络阴离子)形态进入溶液,而脉石及其它杂质则不溶解,这样的过程叫浸出。浸出后经沉清和过滤,得到含金属(离子)的浸出液和由绢成的不溶残渣(浸出渣)。对某些难浸出的矿石或精矿,在浸出前常常需要进行预备处理,使被提取的金属转变为易于浸出的某种化合物或盐类。例如,转变为可溶性的盐而进行的硫酸化焙烧等,
都是常用的预备处理方法。
1、净化在浸出过程中,常常有部分金属或非金属杂质与被提取金属一道进入溶液,从溶液中除去这些杂质的过程叫做净化。
2、制备金属用置换、还原、电积等方法从净化液中将金属提取出来的过程。
电冶金
电冶金是利用提取金属的方法。根据利用电能效应的不同,电冶金又分为电热冶金和电化冶金。
1、电热冶金是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进行冶炼的方法。在电热冶金的过程中,按其物理化学变化的实质来说,与火法冶金过程差别不大,两者的主要区别只饲冶炼时热能来源不同。
2、电化冶金(电解和电积)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盐类的溶液或熔体中析出。前者称为溶液电解,如锕的电解精炼和锌的电积,可列入湿法冶金一类;后者称为,不仅利用电能的化学效应,而且也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借以加热金属盐类使之成为熔体,故也可列入火法冶金一类。从矿石或精矿中提取金属的生产工艺流程,常常是既有火法过程,又有湿法过程,即使是以火法为主的工艺流程,比如,硫化锅精矿的火法冶炼,最后还须要有湿法的电解精炼过程;而在湿法炼锌中,硫化还需要用高温氧化焙烧对原料进行炼前处理。
每种具体是什么意思 你去百度吧
有色金属冶金一般是湿法冶金,粉末冶金,钢铁等黑色金属一般是火法冶金
常见金属冶炼方法
1.汞:热分解法:2HgO(s)=加热=2Hg(l)+O2(g);
2.铜:置换法:CuSO4+Fe==Cu+FeSO4 (湿法炼铜);
3.铝:电解法:2Al2O3=通电=4Al+3O2(注意不能用AlCl3,因为AlCl3不是离子化合物);
4.镁:电解法:MgCl2(熔融)=通电=Mg(s)+Cl2(g);
6.钠:电解法:2NaCl=通电=2Na+Cl2(g);
7.钾:原理是高沸点金属制低沸点金属:Na+KCl=(高温,真空)=K+NaCl;
8.铁:热还原法:2Fe2O3+3C=高温=4Fe+3CO2↑。
9.高炉炼铁:Fe2O3+3CO=高温=2Fe+3CO2
扩展资料:
人类从很早就开始炼铁了。早期冶炼出的铁叫作块炼铁,它呈固体,夹杂着很多非金属杂质。当冶炼技术提高后,人类冶炼出了生铁。与块炼铁相比,生铁呈液态,可以浇铸成型,非金属杂质比较少,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从块炼铁到生铁的冶炼是炼铁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我国的冶铁技术大约出现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时期,冶炼出生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生铁的国家。而欧洲许多地方的古人,虽然早于我国冶炼出了块炼铁,却经过了漫长的发展,直到公元14世纪才冶炼出了生铁。
冶铁少不了空气的参与,鼓入炉内的大量空气可以使炉火燃烧得更旺,也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促进铁的提纯。水排是我国古代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
我国古代的鼓风器叫橐(tuó)。好几个橐排成一排,就叫排橐。早期的排橐动力来源于马或人,非常费力。东汉年间,南阳太守杜诗在总结劳动人民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水排。
水排的发明是冶铁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它加大了炉内的进风量,有效地提高了冶炼温度。同时还可以扩大炉缸,加高炉身,增加有效容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最终促进了生铁的冶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属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