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谁能介绍一下马来西亚雪邦的煤炭山镇这个地方

舒心的鱼
高挑的羽毛
2022-12-31 01:56:48

谁能介绍一下马来西亚雪邦的煤炭山镇这个地方

最佳答案
欣喜的棒棒糖
细腻的缘分
2025-09-12 12:26:51

—煤矿古镇

有人曾经说过,到一个地方旅行,现代化指标建筑物是景点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地方的“灵魂”。所谓的“灵魂”,指的就是富有历史价值的古迹遗址,只有透过这些古迹,才能窥探出这个地方过去辉煌年代与没落,而魅力雪州首先要介绍的,就是已经迈入百年的雪州煤炭山 (Batu Arang) 。煤炭山坐落在距离吉隆坡约25公里的地方,可以取道万挠路或者依约路前往,沿途会经过弯弯曲曲的小径,但若抱着郊游心态,沿途欣赏山林景色其实很不错;若采用万挠路,沿途还可看到成群猴子驻足路边,这是城市看不到的景色。若取道万挠路,沿路一直会有路牌指引;若你是爱花之人,在转入煤炭山入口之前,可以看到路旁有一个胡姬园,有时间不妨进去选购、参观。

煤炭辉照半世纪

谈起雪州这个煤矿重镇,开埠至今经有百年历史,在1913年开始采矿事业后,带动了这个偏远小镇的发展,成为当时雪州的经济重镇,甚至有火车川行其中,光辉史维持半个世纪之久。虽然煤炭山不是新村,但它却拥有浓厚的新村风情,进入煤炭山开始,最先路标就是丛立在左边山岭的教堂,沿着大路走,就会走到煤炭山大街入口的交通圈,但却可能是雪州车辆最少的交通圈。根据历史记载,煤炭山过去曾经有“小金山(Bukit Kecil Emas)称号,可想而知当年这里的风光情景。

繁荣昌盛煤似金

煤炭山的风光,从1911年开始,为期44年,至1958年因为采矿引发坍塌而关闭,结束了约半个世纪的采矿业。虽然风光不再,但俗话说“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所以,现在这里还留下不少采矿遗迹,包括矿井隧道,据说有3条已被挖掘出来,但只有一条保存得比较好,就是位于警局旁边的那条,可以开放给公众参观。

红砖烟囱竖地标

还有煤炭山的地标-煤矿烟囱,以红砖筑成的烟囱,至今还屹立不倒,见证了煤炭山兴盛与没落。其实,虽然矿业已没落几十年,但这里还遗留着不少红砖英式建筑物,来到这里似乎坠入时光隧道。为了庆祝开埠100周年,地方政府与村委会更在10月主办了一项“遗产城镇-煤炭山100周年嘉年华”,一连两天的活动包括历史图片展、历史回顾、运动会及各种文化活动,更有当年矿工,至今已长居在此的老矿工来解说当年采矿经历。

惠芳饼家麦飘香

当然,旅游离不开美食,虽然此地没有特色美食,但当地的老字号饼家-惠芳饼家以及一家传统面包厂是不错的选择,两间店铺皆坐落在大街尾端,来到这里不妨带一些回家。还有一间在大街入口处的快乐茶室,咖啡店内充满古早风情,配上上述传统面包厂供应的面包与店家自煮的加椰,就是最佳早餐或下午茶组合,走累了,叹一杯咖啡也是一种幸福呢!

最新回答
听话的芹菜
沉默的水杯
2025-09-12 12:26:51

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平朔露天煤矿、伊敏露天煤矿、霍林河露天煤矿、元宝山露天煤矿和准格尔露天煤矿。

平朔露天煤矿

2.伊敏露天煤矿

3.霍林河露天煤矿

4.元宝山露天煤矿

5.准格尔露天煤矿

拓展资料:

准格尔煤矿

准格尔煤矿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北部准格尔露天煤矿就是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煤矿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鄂尔多斯一直也是资源基地,这里的苏格里盆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特大型天然气田之一,煤炭储量也居全国的第二位。

害羞的老鼠
傻傻的糖豆
2025-09-12 12:26:51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电影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唱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东是河北而不是山东。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比如《史记》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古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即是。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太行山的自然植被被垂直温差面异,如小五台山南坡,1000米以下为灌丛;1000米以上偶有云极或落叶松。北坡1600米以下是夏绿林,1600~2500米是高亚草原。

有许多重要煤矿、陶瓷、水泥和石灰生产工业。太行山南段和北段为石灰岩组成,中段有部分片麻岩。

太行山区具有较好的风力资源,地下煤炭、煤层气、地热资源丰富。

太行山煤炭资源丰富,从北到南,煤炭资源丰富,还有铁、铜、钼、金、钨等,当地形成了许多煤炭、陶瓷、水泥和石灰生产工业。

有木本花卉、药材等珍稀植物300多种,特别是自然生长的亚热带树种南方红豆杉在大峡谷的出现,使大峡谷更显得神秘。

完美的灰狼
还单身的哈密瓜,数据线
2025-09-12 12:26:51

立地条件是指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生态环境因子的总称,简称为立地,也称为生境条件。煤矸石山立地条件可理解为:煤矸石山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关的所有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掌握造林地的立地特征及变化规律是选择适宜的绿化树种及拟定合理绿化技术措施的基础和前提。煤矸石山特别是自燃煤矸石山是由粒度较大的自燃煤矸石组成,其立地条件十分特殊,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煤矸石山的立地条件才可能实现煤矸石山的生态重建。

一、自燃煤矸石山的高温

自燃煤矸石山表面温度达几百度,内部温度高达上千度,即使经过注浆灭火、覆土治理后的部分区域仍可达100℃之上。植物在如此高温的生境条件下很难存活。因此,高温成为自燃煤矸石山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

二、自燃煤矸石山的地形

由于煤矸石山堆放工艺的原因,煤矸石山多为锥形或类锥形,虽然近几年许多矿区煤矸石山采用推平堆放,但是以前遗留下来的锥形煤矸石山的自然安息角高达40°左右。故煤矸石山宽阔平坦面很少,斜坡较多,每座煤矸石山占地几公顷至几十公顷。

煤矸石山一般呈锥形,坡度较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坡度较大也会影响到植被生态建设,增加工程成本。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坡度局部放缓,但应注意对火势的控制,特别是对处于相对燃烧不厉害的自燃煤矸石山更需注意。

三、煤矸石山的风化物养分及含盐量

煤矸石山风化速度较慢,而且风化层厚度仅为10cm左右。煤矸石一般都是粒径较大的石块,经多年风化颗粒变小,大的石块一般为10~5mm,最小的砂粒也高达0.5~1.0mm。煤矸石在风化过程中会释放部分可溶性盐,其中Cl-、HCO32-、SO42-、Mg2+、Ca2+、K+、Na+等的含量和组成与内陆盐渍土的盐分含量和组成类似,呈斑状分布,可随水移动,特别是燃烧过的煤矸石山风化物含盐量很高,平均1%。因此,风化物中高浓度的盐分会导致植物因生理干旱而失水死亡(图6-3)。

图6-3 阳泉一矿煤矸石山覆土以后出现的盐结皮

由于煤矸石山表层风化物是由煤矸石风化而来,因此煤矸石山的基质,与一般土壤有着显著的区别。它的主要特征是:煤矸石中的营养元素,尤其是缺乏植物生长必需的N、P、K等元素,因而N、P、K往往是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之一。如阳泉矿区280煤矸石山煤矸石中N、P、K的含量分别为0.012%~0.064%、0.035%~0.063%、0.020%~0.121%,在这种极端贫瘠的生境中,植物是很难正常生长的。

四、煤矸石的水分特点

土壤水分状况是植被生存的最敏感的限制因子,也是制约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决定性因子。煤矸石风化物具有一定的蓄水性能,可为植物提供一定的有效水,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植物对水、气的需求。因此煤矸石风化物可作植物生长的介质。煤矸石表层的风化物与黄土相比,密度相近,容重较大,表现为总孔隙度较低,进而表现为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最大值都较低。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阳泉,年降雨量较少,仅为570mm左右,而且年内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7、8三月,使得该区干旱和季节性干旱较为严重。由于自燃煤矸石山的物理性质、化学组分及高温等原因,水分条件较自然坡地更加恶化,阳泉280煤矸石山最低含水率仅为2.1%。干旱可以限制自燃煤矸石山的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甚至许多植物因干旱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干旱缺水能导致植物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异常和植物生长减慢。

五、煤矸石基质的酸性

煤矸石中的硫化物氧化后产生酸性物质使得煤矸石风化物呈现强酸性,如阳泉280煤矸石山煤矸石pH值仅为2.5左右。煤矸石硫化物氧化、自燃致土壤酸化,必然对风化层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性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系统中的微生物区系及植物的生长。而且在强酸性环境下,许多有害元素得以释放(图6-4)。

图6-4 阳泉一矿煤矸石中黄铁矿氧化后出现的硫

铝是煤矸石中重要的组成元素,铝多以难溶性的硅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煤矸石中,一般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然而当煤矸石风化层酸化后,无毒的难溶性铝会转变为毒性较大的可溶性铝,在形态、组织、器官以及分子水平影响植物的矿质营养代谢。另外其他有毒重金属能抑制植物体内一些保护酶的活性,导致植物细胞分裂异常,影响植物细胞超微结构,使酶蛋白变性失活,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六、自燃煤矸石山的有毒气体

自燃煤矸石山燃烧面积大,燃烧时间可长达几十年,产生大量的SO2、CO、NOx、有机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严重影响煤矸石山的植物生长发育。而且SO2、NOx等酸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酸雨降落至煤矸石山表面,使煤矸石山风化层酸化,抑制植物生长。粉尘等固体污染物通常是通过擦伤叶面,阻碍阳光来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七、自燃煤矸石山立地条件的主导因子分析

煤矸石山的立地条件与其他矿区废弃地一样,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煤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水文、植被条件等。但自燃煤矸石山又作为一种特殊的立地,许多自燃煤矸石的物理化学因素对植被的构建也会产生深刻影响。多数因子对植物的生长构成了胁迫,严重制约了这一特殊立地的植被建设。而且这些制约因子对植物的胁迫或危害经常产生协同作用,对植物构成交叉伤害。如煤矸石山自燃高温和干旱常常结伴而行,盐渍、干旱、高温、酸化、有毒元素等在自燃煤矸石山上往往同时存在,使得这一立地成为最严酷的生境之一。

因此,自燃煤矸石山在植被恢复工作之前,首先应分析自燃煤矸石山地表组成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找出植物生长的主导限制因子(如高温、干旱、酸化、盐渍等),同时确定煤矸石山对植物生长的供水能力并进行分析。这是植物种类选择和确定植物栽培方式的最基础工作。综上,自燃煤矸石山立地条件的主导因子主要包括:

1)煤矸石山风化层及内部温度;

2)煤矸石山的化学性质,包括酸度、pH、含硫量、潜在产酸潜力、发热量、重金属等有毒元素含量等;

3)煤矸石山的物理和水分物理特征,包括煤矸石山的容重、孔隙度、粒径级配、持水能力、渗透性能等土壤物理和水分物理特征;

4)煤矸石的有机质、大量元素(氮、磷、钾、钙、镁)、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等)等营养特征;

5)煤矸石山坡度等地形条件。

明理的黑裤
任性的抽屉
2025-09-12 12:26:51

西北地区煤炭开采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陕西韩城—铜川—彬长—黄陵等渭北煤田区、陕西神府及内蒙古东胜煤田区,甘肃平凉华亭、阿干镇、窑街煤田区,宁夏灵武、石嘴山、石炭井煤田区,内蒙古乌达、海勃湾、包头石拐煤田区,新疆的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煤田区等。

总体而言,西北地区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十分严重,是所有矿产工业类型中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以地下采煤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西北地区煤矿以地下开采为主,其产量约占煤炭产量的96%,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见表3-7。煤矿开采的环境地质问题示意图见图3-3。

表3-7 煤炭开采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图3-3 煤矿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示意图

露头煤及浅部煤层采用露天开采,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高陡边坡诱发滑坡(①),外排土矸场占压土地(②),废渣堆积沟坡上,暴雨诱发形成滑坡(①)和泥石流(③)地质灾害。煤层采空区(④、⑤)上方地裂缝(⑥)会造成建筑物开裂、农田被毁,稍深部煤层采空区上方发生地面塌陷(⑦),耕地被毁,村庄搬迁。煤矸石堆积占压土地的同时,矸石山粉尘及自燃(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风井排出的沼气、二氧化碳等污染大气环境(⑨),危及人类健康。露天矿排矸场及煤矸石淋溶水造成地表水土(⑩)及农作物污染,下渗造成地下水及岩溶水污染( )

3.4.2.1 煤矸石压占土地

煤矸石是采煤和选煤过程中的废弃物,通常占煤矿产量的12%~20%,是煤矿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危害是堆积压占土地破坏植被。陕西黄陵店头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小流域地区的森林植被良好,但是部分煤矿排放的煤矸石堆积在山坡上,压占了生长良好的杂木林。陕西韩城下峪口黄河滩湿地芦苇茂密,生态环境良好,但是该矿排放的煤矸石填滩造地,破坏了黄河湿地生态资源与环境。

3.4.2.2 对水资源的影响

产于鄂尔多斯盆地周边的石炭-二叠系中的煤田,其下部是奥陶系石灰岩,上部为侏罗系砂泥岩,属干旱盆地严重缺水地区。矿井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均衡系统破坏,地表水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煤矿酸性及高矿化度的井水造成地下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新疆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煤矿煤系地层倾角67°~78°,开采后形成自上而下的采空区塌陷和裂缝带,造成水资源流失的环境破坏。煤炭资源大面积连续开采,造成了难以恢复的地下水破坏,同时导致地表河流流量锐减,生态环境破坏。1997年以来,陕西神府煤田开发区的不少河流断流,如2000年窟野河断流75d,2001年断流106d。由于煤矿采空区裂缝遍布,最宽达2m多,局部地区地面下降2~3m,导致原流量达7344m3/d的双沟河已完全干枯,26.67ha水田变为旱地,杨树等植被大片枯死。

3.4.2.3 崩塌、滑坡、泥石流

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开挖或堆积在斜坡体上的采矿废渣因暴雨、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原因引发崩塌、滑坡。煤矿区滑坡主要发生在露天矿、黄土高原以及山地矿山。如新疆哈密三道岭露天煤矿1967、1983 和1999年先后三次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造成矿区运输中断,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内蒙古包头石拐矿区由于采煤使地下采空区面积增大,近几年滑坡活动加剧,目前滑坡体东西长100~370m,南北宽600余m,面积约16×104m2,体积约400×104m3。从1979年至今已毁坏民房及其他建筑物达5000m2,堵塞了通往五当召旅游点的道路600m,造成经济损失约400万元。红旗山出现了多组东西向宽约0.1~1.5m、南北走向长约100~300m的地裂缝,危及山脚下677户194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陕西韩城象山煤矿因地下采煤及渠道渗水等原因,引起山体蠕滑,直接威胁坑口电厂——韩城电厂主厂房的安全,为此付出了上亿元的防治费用。陕西彬县百子沟煤矿地下采煤采空区上方岩层垮落、下沉,使地表斜坡失去平衡导致1995年7月6日的黄土滑坡,滑距约30m,180×104m3土方量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滑坡将矿部三座大楼整体向前推移5~7m,楼房墙壁出现裂缝,地板鼓起,地基被毁。由于事先的预报准确,所幸无人员伤亡。1991年8月9日,陕西铜川金华山煤矿西侧黄土塬边由于地下采煤引起崩塌、滑坡,土方量达1050×104m3,将坡脚处的西龙村埋没,大片良田被毁,损失巨大。

陕西铜川焦坪、王石凹、李家塔、金华山、桃园等煤矿均发生过严重的滑坡,铜川矿区有中等以上规模滑坡1000多处,铜川市区有154处,崩塌体361处。陕蒙神府—东胜矿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植被覆盖率低,土壤风蚀、水蚀交错,岩层结构疏松,易风化,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煤田大面积开采,采矿废石及排土乱堆乱放,沿山坡开挖加大了地面坡度。矿区人为泥石流均分布在河道两侧,泥石流直接注入河床,使河床过水断面缩小,行洪能力降低,即使中等水深洪水,也能造成很大灾害。1989年7月21日,矿区上游突降暴雨,3h降雨120mm,在乌兰木伦河形成含沙量高达1360kg/m3的泥石流,淤平坑井11处和露天矿坑9处,其中马家塔露天矿被淹没,泥沙淤积15×104m3,冲毁两岸矿堤1870m、水浇地600亩、路基挡墙60m,导致铁轨悬空,中断行车一月之久,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3.4.2.4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地下开采形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造成耕地破坏、公路塌陷、铁轨扭曲、建筑物裂缝,以及洼地积水沿裂隙下渗引发矿井透水等事故。在干旱地区由于地表水系受到破坏,导致矿区生产、生活以及农业用水发生困难。同时,还可诱发山体开裂形成滑坡。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在大中型地下开采的煤矿区最为普遍,灾害也最为严重。如新疆的六道湾煤矿,甘肃的华亭、窑街、阿干镇、王家山等煤矿,宁夏的石嘴山、石炭井煤矿和陕西的渭北韩城—铜川以及神府—东胜煤田矿区。

调查资料表明,在579座各种类型的矿山中,有115座矿山存在地面塌陷,塌陷面积达20236km2。其中非煤矿山10座,仅占8.70%;而煤矿山有105座,占塌陷矿山的91.30%。根据塌陷面积及严重程度,大于10km2的极差级别矿山8座,占8%;1~10km2差级别矿山 37座,占 35%;0.1~1km2中等级别矿山 37座,占 35%;小于0.1km2较好级别矿山23座,占22%。

煤矿区的地面塌陷最为严重,这是因为煤层厚度较金属矿体稳定,分布范围大,煤层产状较平缓,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较金属矿山要大得多,并且上覆岩层多为松软的页岩、粉砂岩及泥质岩层。煤矿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范围及深度与采煤方法、工作面开采面积、采区回采率以及煤层产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而言,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充分采动(用长壁工作面全部垮落法采煤时)比非充分采动(条带部分冒落法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影响范围及深度要大。而煤层采厚越大,倾角越小,埋深愈浅,开采面积越大,地面塌陷、裂缝影响范围及深度也越大。地表最大下沉量W可用公式估算:W=qMcosα。

式中:q为下沉系数,全部冒落采煤法 q=0.70~0.90,条带部分冒落采煤法 q=0.02~0.30;M为煤层法线厚度;α为煤层倾角。

当采深与采厚之比小于20时,地表常发生剧烈变形,此比值大到一定程度后塌陷消失。榆林神府矿区大砭窑煤矿开采5#煤层,煤层厚4~6m,埋深90~100m,1992年5月5日矿井上方发生地面塌陷12000m2,陷落深度0.7m。有关资料指出,塌陷面积与开采面积之比平均值为1.2,塌陷容积与开采体积之比平均值为0.6~0.7。当采深较大时,地面、地表裂缝则较少。当采深H >(100~150)m,或 F=H/M≥20(M 为煤层厚度)时,地表移动和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呈明显连续,不出现地裂缝。

根据煤炭工业“九五”环境保护计划,2000年全国(除西北地区,下同)煤矿地面塌陷面积为182.20km2,复垦面积为48.40km2,复垦率为26.6%。西北地区煤矿地面塌陷面积为35.76km2,复垦面积为 4.40km2,复垦率为12.3%,比同期全国平均值低54.9%。2000年西北地区煤炭产量达8994×104t,万吨煤塌陷面积为0.31ha,比全国万吨煤塌陷面积均值0.20ha高55%,而复垦率低51.5%。可见,西北地区煤矿地下开采塌陷区的防治工作应加紧加快。

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煤矿距友好商贸中心仅1.5km,该矿煤层倾角67°~78°,属急倾斜煤层,50年来,地下不同开采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后,由于上位顶煤和覆盖层的周期性塌陷断裂,出现与煤层走向一致的条带状塌陷深坑,深度达40~50m,并在塌陷坑两侧形成平行裂缝,造成了连续性的地面塌陷凹槽、地裂缝和塌陷坑。塌陷区目前仅作为乌鲁木齐市城市工业垃圾的填埋场所,在其虚土表面又不断产生新的塌陷深坑和地裂缝,3km2的土地不能开发利用,迫使市政设施建设不得不绕道而行,成为乌鲁木齐城市建设发展的死角。

宁夏石嘴山市石嘴山煤矿开采面积为5.15km2,而塌陷面积已达6.97km2,是其开采面积的135%,形成深达8~20m的地表塌陷凹地,部分地段的裂缝宽达1m。矿区铁路运输基地高出塌陷区10~20m,使得矿山企业每年用于铁路的垫路费高达100万元,穿越矿区的109国道被迫改道。

陕西省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总面积约115km2(表3-8),主要分布于渭北及陕北煤矿区,陕南秦巴山地区仅有零星分布。其中铜川市老矿区因开采较早,地面塌陷比较严重,到199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其地面塌陷为63.82km2,占到全省煤矿区地面塌陷区的55.38%,其中80%为耕地。而神木县近几年煤矿开发力度不断增大,加之煤层埋藏较浅,地面塌陷面积增大,截至2001年,该县乡镇煤矿造成地面塌陷达5.32km2。

表3-8 陕西省煤矿区地面塌陷

陕西省渭北煤田的铜川、黄陵、合阳、白水、韩城各矿区,陕北神府煤田的大柳塔、大砭窑、洋桃瑁、沙川沟、刘占沟、新民矿等矿区,均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山体滑坡,造成大面积的农田被毁、房屋开裂、铁轨扭曲、公路塌陷、矿井涌水等。2001年7月特大暴雨使黄陵店头陕煤建五处矿区仓村三组的1.2km2耕地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裂缝最宽达15m,塌陷落差达7.45m,60%耕地已无法复垦,农田撂荒,预计经济损失达270万元。2000年4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陕西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黑池塬乡镇煤矿地下开采造成的村民窑洞开裂、耕地被毁进行了曝光。陕西白水县县办煤矿开采导致白水县火车站候车室出现裂缝、铁轨下沉、广场地面鼓包。陕西渭北煤田地表水平拉伸变形值达到0.8~2.2mm/m时出现地裂缝,裂缝宽300~700mm,深度达5~15m。铜川煤矿区地裂缝有5400余条,以王石凹煤矿为例,在1:5000 的地形图上填绘的裂缝就有70多条,总长度近7000余米。20世纪90年代,甘肃窑街煤矿区矿井地面占地598.1ha,地面塌陷20处,共计443.54ha,地面塌陷面积比80年代扩大了48.4%,每年以14.47ha的速度扩大,10年间因塌陷引起的特大型山体滑坡等灾难性地质事故数起。80年代造成水土流失面积449~550ha,90年代达到663~720ha。甘肃靖远王家山煤矿1995年8月两次洪水携带泥石流从地面裂缝涌入井下,造成多人伤亡。

陕西神木大柳塔煤矿区1997年以后形成采空区,1998年前后产生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大柳塔矿区采空区约为 3.9km2,总面积约 5.8km2,产生地裂缝的总面积约5.45km2。大柳塔活鸡兔井采空区面积过大,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其中205工作面塌陷区宽0.3km,长为3km,面积为0.9km2,共发现16条地表裂缝,沿整个工作面呈断续分布,裂缝宽5~60cm,间距2~8m。206 工作面塌陷区宽0.3km,长为3.5km,面积为1.05km2,共发现 5条裂缝,裂缝宽 5~60cm,间距 5m 左右。207 工作面塌陷区宽0.3km,长为1.5km,面积为0.45km2,是整体陷落,其中裂缝十分发育,共发现5条,宽5~30cm,间距10m左右。从神东矿区大柳塔、补连塔和榆家梁3个矿井实测资料可知,其万吨煤地面塌陷面积为0.35~0.42ha,比全国万吨煤地面塌陷面积0.2ha几乎高出1倍,主要原因是煤层埋藏浅(61~110m),煤层厚(3.4~5.0m)。

3.4.2.5 水土流失

据水利部1992年统计,西部地区轻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04.07×104km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58.01%。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侵蚀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在黄土区、黄土与沙漠过渡区,矿区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最大。据陕西铜川、韩城、神府煤矿区有关环境报告资料预测,陕西神府—内蒙古东胜矿区平均侵蚀模数按1.21×104t/km2·a、面积按3024km2计算,年土壤侵蚀量为3659.04×104t;准噶尔矿区平均侵蚀模数按1.30×104t/km2·a、面积按1365km2计算,年土壤侵蚀量为1774.5×104t。据几个矿区开发前后不同时期的遥感资料以及河流、库坝、泥沙资料综合分析和计算表明,煤矿开采后水土流失量一般为开采前的2倍左右。陕西黄陵矿区建矿前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建矿5年后,土壤侵蚀模数已达1000 t/km2·a。甘肃的窑街、阿干镇、靖远煤矿区,宁夏的石嘴山、石炭井煤矿区,陕蒙神府-内蒙古东胜煤矿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内蒙古的乌达等煤矿区,侵蚀模数达10000~30000t/km2·a,是开采前水土流失量的3.0~4.5 倍。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直接威胁矿区安全。例如,陕西神木中鸡煤矿由于矿渣倾入河道,占据河床2/3的面积,1984年8月雨季时河水受阻回流,造成特大淹井事故。

3.4.2.6 土地沙化

煤炭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破坏了浅层地下水系统均衡,因地下水位下降使部分地区的塌陷区植被枯死,形成或加剧土地沙漠化。露天煤矿、交通及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占用大量耕地,破坏植被,使部分原已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戈壁沙漠区煤矿废渣的堆放、风化加剧了土地沙化。

陕西神府煤田矿区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地方、个体开发沿河沟两岸乱挖滥采,破坏植被,导致沙土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以来,毁坏耕地666.7ha,堆放废渣超过6000×104t,破坏植被4946.7ha,增加入黄泥沙量达2019×104t。据“神府东胜矿区环境影响报告书”预测,若不采取必要的防沙措施,在矿区生产能力达到3000×104t规模时,将新增沙漠化面积129.64km2,煤矿开发导致的沙漠化面积为自然发展产生沙漠化面积的1.53倍,新增入河泥沙量480×104t,比现有条件下进河泥沙量增加13.7%。

3.4.2.7 水土环境污染

煤矿水污染源主要是煤矿开采外排的矿井水、洗(选)煤水以及煤矸石淋滤水。据有关文献,莫斯科近郊煤田矿井地质环境的研究表明,距矸石堆底部50~60m远的土壤中,每100g土壤中铁含量达146~160mg,铝含量达11~19mg,分别超过允许值的3~4和1.5倍,土壤被毒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所限和认识不足,矿井水被当作水害加以防治,矿井水被白白排掉而未加以综合利用和保护。2000年西北地区国有矿井煤产量3785×104t,平均吨煤排水量1.3t,其他矿井煤产量5209×104t,平均吨煤排水量0.324t。西北地区的煤矿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区水资源匮乏,毫无节制的排水不仅大大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增加了吨煤成本,而且还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流失、水质恶化,还可能造成地下突然涌水淹井事故的产生。

煤矿矿井水多属酸性水,未加处理直接排放,加剧了干旱地区矿山用水危机。陕西、宁夏、内蒙古部分矿井水pH值均小于6,陕西铜川李家塔矿井水pH值为3。酸性矿井水直接排放会破坏河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抑制矿区植被生长。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新疆大部分矿井及陕西中部和东部等矿井水是高矿化度水,一般矿化度均大于1000mg/L,其中甘肃靖远大部分矿井水矿化度在4000mg/L以上,尤其是王家山矿高达15000mg/L以上。

2002年7月在陕西渭北煤矿区的一些矿务局调查时发现,陕西白水县个别矿山存在将坑道废水直接排入地下岩溶裂隙的现象,导致岩溶水污染,此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尽快采取措施保护岩溶水,使地下水资源不受污染。

大方的睫毛
感性的砖头
2025-09-12 12:26:51

甲子沟煤矿在现在的黑龙江鹤岗市附近。

中国十大煤矿品牌 :

阳泉煤业,兖州煤业,正龙煤业,淮南煤矿,大同煤矿,开滦集团,平顶山煤业,晋城煤业,峰峰集团,焦作煤业。

哈尔滨没有最大的煤矿,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是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位于朔州市区与平鲁区交界处,总面积达三百七十六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为一百二十六亿吨。现为大型露天开采的煤矿。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九日,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与美国西文石油公司在北京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一号露天煤矿的协议,合作开采年限为三十年。后因哈默去世,美方中止了合同,成为我国自行开采矿的露天煤矿。

扩展资料

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安太堡露天矿区,是当年邓小平同志亲切关怀诞生的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主要包括安太堡露天矿区和安家岭矿区。安太煤矿自2002年6月正式投产以来,2003年就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原煤1001万吨,2005年生产原煤1501万吨,并创造了最高日产7.9万吨的最高纪录。被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特级高产高效矿井”。

安家岭煤矿开采的原煤,都是侏罗纪时代产生的,共有11层,平均厚度30米,深度在100-200米之间,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煤的种类以气煤为主,主要作动力用煤和生活用煤,目前探明的储量按每年开采一亿吨算,还可开采200年。目前年产2000万吨的东露天矿也将开发建设。

安家岭矿区由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设。生产能力实现了1500万吨。这种运煤车由国外进口,自行组装而成。每台可载重170吨,矿区共有49台,由产重1033吨的电铲车装载。

令人称奇的是这种车辆有着非常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摄像头可以监控到车辆周围的所有环境,而且细小的故障系统也会自己检测出来,车辆维护特别方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受伤的乌龟
阳光的八宝粥
2025-09-12 12:26:51

煤山雀

       煤山雀在亚、欧、非三大洲有分布,因为其大胆的个性,有时人们甚至可以在自家庭院中就能看到煤山雀。没有被人饲养的煤山雀主要生活在海拔较低的树林中,一般海拔超过300米就不太容易找到煤山雀了。有的时候煤山雀也会到平原地区的小树丛中去,目的主要有两个——活动和觅食。为了照顾好后代,煤山雀会精心筑巢。煤山雀的巢通常筑在树洞中,此外诸如适合的石缝等也是煤山雀会筑巢的地方。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主人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怎么给它们选择一个合适的笼子,而是要先确保你能提供一个较大的空间供鸟儿飞翔,这对煤山雀来说非常重要,长期关在笼子中的煤山雀很容易出现你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你无法提供这样的一个空间,不如趁早打消饲养煤山雀的念头。

       如果你能给煤山雀提供自由飞翔的空间,那么你可以再考虑饲养煤山雀所用的笼子的问题。煤山雀是小型鸟,因此笼子不用太大。此外,煤山雀是喜欢洗澡的鸟儿,所以主人还要为它们准备一个合适的“浴缸”。为了保证煤山雀的身体健康,饲主要做好笼子的清洁工作。

       野生状态的煤山雀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饲主不能将人工饲养的煤山雀和野生的煤山雀相比。如果气温较低,饲主还是要注意给煤山雀保暖。

明理的苗条
激情的航空
2025-09-12 12:26:51

松辽盆地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兴安活动带及塔里木-华北板块天山-赤峰活动带的东部,形成于侏罗—白垩纪时期,盆地主体位于嫩松地块之上,基底为新元古代或更早时期的变质岩系及花岗岩,盆地南缘基底为华北板块温都尔庙-西拉木伦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其基底由古生代沉积岩组成。嫩松地块在早古生代时期隆起剥蚀,晚石炭至晚三叠世沉积了海陆交替相至陆相碎屑岩。侏罗纪时期沿克山—大庆—大安一线形成裂陷,发育了晚侏罗至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晚白垩世盆地继续拗陷,形成开阔的湖相沉积盆地,第三纪后盆地萎缩。原属嫩松地块的地体—北部的沐河隆起、东部的滨东隆起、西部的龙江隆起,经过晚古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改造,与地块相分离。现今的松辽盆地被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盆地西缘为北北东向嫩江-开鲁断裂,东缘为北北东向依兰-伊通(舒兰)断裂,北缘为北西向德都—勃利断裂,南缘为东西向的赤峰-开原断裂。松辽盆地前中生代基底构造由北东—北北东向三个复背斜和两个复向斜向组成,自西而东为富拉尔基复背斜、广安-林甸复向斜、乾安-明水复背斜、长岭-肇东复向斜、九台-宾县复背斜。

中新生代,松辽盆地先后发生十余次构造变动,对盆地的建造和形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华力西期末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对接后,印支期嫩松地块区域构造环境发生变化,由古亚洲构造域转化为滨太平洋构造域,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地块隆升区域性遭受剥蚀,早中三叠世沉积缺失。晚三叠世(大酱缸组)为局部小型山间坳陷,沉积了含煤砂泥岩夹火山岩建造,与上覆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燕山早期,早中侏罗世红旗组、白城组继承了晚三叠世小型山间坳陷特征,为一套含煤砂泥岩夹火山岩沉积,上下组地层连续沉积,与上覆晚侏罗世火山岩地层不整合。燕山早期形成褶皱及逆冲推覆构造,是燕山期最强的一次构造运动。

松辽盆地形成于燕山中期至喜马拉雅期,发育在西伯利亚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对接后的大陆壳上,受库拉—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地幔隆升地壳伸展薄化,由早期陆内裂陷形成断陷盆地,后期扩展形成坳陷盆地。盆地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两个旋回。燕山旋回自晚侏罗世火石岭期—晚白垩世明水期,断陷盆地转化为坳陷盆地;喜马拉雅旋回自老第三纪新安村期—第四纪,断陷盆地转化为坳陷盆地。

盆地演化第一阶段(燕山旋回)

早期裂陷期(晚侏罗世火石岭期),由于亚洲大陆边界海沟向洋迁移,大陆板块松弛,应力场由压性转化为张性,诱发了火山岩浆大规模裂溢喷发,形成含煤火山岩建造小型火山岩盆地,沉积厚1000 m。

深部断陷期(早白垩世沙河子期—营城期),晚侏罗世大规模火山喷发后,地壳继续拉伸薄化,沿基底断裂网络形成以断块分割的小型断陷盆地群,断陷盆地以北北东向为主,断块下陷3000~4000 m,沙河子组为含煤、油气暗色砂泥岩建造,营城组为含煤、油气砂泥岩、火山岩建造。

断陷转化期(早白垩世登娄库期),早白垩世登娄库组为含油气砂泥岩沉积,沉积既受基底断裂控制,又超覆不整合在分割的断陷盆地上,范围扩大形成了统一的断陷盆地。构造样式仍以断块为主,末期有一次挤压形成轻微褶皱并伴有逆冲断层,据断裂组合分析,应力环境由张裂转化为挤压构造环境。

主要坳陷期(晚白垩世泉头期—嫩江期),登娄库组沉积后,盆地有一次隆升,下伏岩层遭受剥蚀和变形,与上覆泉头组不整合接触。晚白垩世期间,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再次俯冲,大陆板块因之后退,地壳由松弛转化为挤压状态,先使早期分割断陷封闭,盆地两侧隆起抬升,在重力作用配合下盆地整体下陷,形成大型坳陷盆地,在区域上形成两隆夹一坳的构造格局。由于盆地快速持续沉降,沉积范围扩大,断陷盆地转化为坳陷盆地,形成以湖相沉积为特征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含油气砂泥岩建造。晚白垩世期间形成的褶皱成排成带,伴有反转型逆断层,是左行压扭性变形的结果。

盆地萎缩期(晚白垩世四方台期—明水期),嫩江期末,盆地遭受挤压构造变形,嫩江组与四方台组形成区域性不整合。四方台组与明水组沉积范围缩小,坳陷盆地萎缩,大型湖泊沉积结束,白垩纪末期盆地再次隆升遭受剥蚀,被挤压变形。

盆地演化第二阶段(喜马拉雅旋回)

早期断陷期(老第三纪古新世新安村期—始新世舒兰期),新安村组、舒兰组属断陷型沉积,为含煤、油气砂泥岩夹火山岩建造,与上覆地层不整合接触。喜马拉雅早期,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加剧了大陆东部北东向右旋张扭性变形,松辽盆地东南、西北均遭断裂切割,形成依兰—伊通地堑,控制了新安村组、舒兰组沉积。

晚期坳陷期(老第三纪渐新世依安期—第四纪),渐新世依安组(水曲柳组)、中新世大安组、上新世泰康组为含煤、油气碎屑岩—火山岩建造,第四纪沉积为含冰迹砂土—火山岩建造,属拗陷型沉积。渐新世大洋板块西移,对大陆板块直接挤压,老第三纪渐新世舒兰期末,应力场又转为左行压扭为主,形成逆冲断裂,有古生界地层越过地堑边缘正断层逆冲到舒兰组上。渐新世后,盆地转化为坳陷沉积,控制了依安组、大安组、泰康组沉积,形成轻微褶皱变形。

由上可见,自印支期区域性隆起后,松辽盆地沉降经历了燕山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期两个旋回,完成了两次由断陷向坳陷的转化和构造变形。第一旋回为晚侏罗世火石岭期—登娄库期,由裂溢喷发—分割性断陷—整体断陷,构造变形以断块为主,末期局部有褶皱;登娄库期—晚白垩世明水期由快速持续沉降—缓慢上升,构造变形出现反转型逆断层。第二旋回为老第三纪古新世新安村期—始新世舒兰期断陷沉积,先以断块为主,末期发生逆冲;新第三纪渐新世—第四纪为拗陷型沉积,有轻微褶皱变形。侏罗至第三纪是松辽盆地的重要成煤、成油期,早白垩世营城期、沙河子期及中晚侏罗世含煤、含油气沉积建造属活动型,均有火山岩建造。登娄库期至明水期为稳定型沉积,主要为含油气沉积建造。老第三纪又为活动型沉积建造,老第三纪含煤、油气沉积建造中均有火山岩,新第三纪沉积中均无火山岩建造。松辽盆地含煤沉积均发育在断陷阶段的活动型沉积建造之中,中生代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新生代为新安村组、舒兰组、依安组(水曲柳组)。

虚心的曲奇
靓丽的玫瑰
2025-09-12 12:26:51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300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发现了贺兰山的煤矿,同时在这里开始了挖掘工作。当时大大小小的煤炭企业数不胜数,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为例,除了国有化工厂之外,还有一些小煤窑到处乱采,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方式。

因此很多工人在井下取暖,或者在地面生火,没有完全熄灭的火种点燃了裸露出来的煤矿。于是着火点一个接一个的出现,自燃区迅速扩大,最终导致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由于煤炭燃烧层十分的深,燃烧的热量相当巨大,很难有人靠近火区,因此扑灭任务也越加困难。

那为什么不把它浇灭呢?

相信很多朋友也在思考,为什么不把它们熄灭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普通方法根本没有效果。比如大家都能想到的用水浇灭,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其实存在巨大的风险。

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水与炽热的煤层接触后,会产生大量的水煤气。同时也会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如此一来反而会助长火势,弄巧成拙。

因此现在科学家们提出了两个方案,分别是“注浆灌浆”以及“剥离+注浆灌浆”。简单来说就是用泥浆代替水,注入到燃烧的煤层当中,起到隔绝空气和降温的作用。

但是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地面明火,想要注浆就必须先剥离表面的煤层。但实际操作下来却发现很容易被一些偷挖盗采的人浑水摸鱼,同时着火的煤炭也不好处理,所以才没有立即执行,而是在寻找更好的方案过渡。

如果能够快速解决贺兰山煤矿自燃的现象,相信我国会有充足的生产力来挖掘当地的煤炭资源,保证全国煤炭的市场稳定。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想要实际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