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主要有些什么矿产?并且主要在哪些地方?
云南矿产资源分布
铅、锌、锗、铟、铊、镉、磷、蓝石棉、锡、铂、银、钾盐、砷、硅灰石、水泥配料用砂岩、硅藻土、铜、镍、钴、锑、化肥用蛇纹岩、盐矿
有色金属矿产
锡矿 :集中分布在个旧、文山和保山地区,滇西已探明大中型矿8个,可望建成新的锡业基地
铅锌 :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地区
铜矿 :现已建成东川、易门、牟定、大姚等4个大中型铜矿生产基地。新平大红山铜矿,探明储量155.64万 吨
锑矿 :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西地区。资源远景201万吨
钨矿 :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地区,除麻栗坡、中甸钨矿已开采外,多数 属伴生矿,矿石品位低,利用较困难
镍矿: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因76%的储量为硅酸镍,选冶技术尚未过关,暂难利用
铝土矿 :云集中分布在昆明、文山地区
铁矿 :主要分布在滇中及昆钢附近
锰矿 :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西地区
钛砂矿: 集中分布在昆明、保山地区,在昆明附近的武定、禄劝、富民一带发现的特大型钛砂矿,品位高,且易采选,地质储量1400万吨,是目前我国最好的资源远景区之一
金矿:金矿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地区,并探明了墨江、镇流、元阳等3个大型 金矿床
银矿: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东北地区
铂族金属矿:铂族金属矿产主要有铂、钯、锇、铱、钌、铑等6种,集中分布在滇中、滇西地区
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 :云南有14种矿产探明了储量,产地84处。保有金属储量铟4743吨、铊7776吨、镉17.95万吨,均居全国第1位;锗1112.78吨,居全 国第2位;铍(矿物量)3.64万吨、锆(矿物量)19.46万吨、锶(天青石)357.31万吨,均 居全国第4位。矿石类型,除锶为单一矿床,磷化矿、独居石、锆英石为砂矿外,其余均为 有色金属矿中的伴生或共生组分,目前绝大部分尚未开发利用
煤炭 :主要分布在滇东、滇南和滇东北地区,资源远景700亿吨。富源老厂矿区探明无烟煤储量近40亿吨,昭通盆地探明褐煤储量81.5亿吨,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无烟煤和褐煤基地
磷矿:主要分布在滇中地区,昆明附近的滇池周围
盐矿 :昆明市附近的安宁大型盐矿,厚度大,品位高,宜于大规模水采,在60平方千米范围内已控制氯化钠远景储量 130.89亿吨、芒硝62.48亿吨,是理想的盐化工基地
钾盐 :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另有个旧白云山霞石正长岩矿,含氯化钾
硫铁 :主要 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北地区
铅、锌、锗、铟、铊、镉、磷、蓝石棉、锡、铂、银、钾盐、砷、硅灰石、水泥配料用砂岩、硅藻土、铜、镍、钴、锑、化肥用蛇纹岩、盐矿
有色金属矿产
锡矿 :集中分布在个旧、文山和保山地区,滇西已探明大中型矿8个,可望建成新的锡业基地
铅锌 :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地区
铜矿 :现已建成东川、易门、牟定、大姚等4个大中型铜矿生产基地。新平大红山铜矿,探明储量155.64万 吨
锑矿 :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西地区。资源远景201万吨
钨矿 :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地区,除麻栗坡、中甸钨矿已开采外,多数 属伴生矿,矿石品位低,利用较困难
镍矿: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因76%的储量为硅酸镍,选冶技术尚未过关,暂难利用
铝土矿 :云集中分布在昆明、文山地区
铁矿 :主要分布在滇中及昆钢附近
锰矿 :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西地区
钛砂矿: 集中分布在昆明、保山地区,在昆明附近的武定、禄劝、富民一带发现的特大型钛砂矿,品位高,且易采选,地质储量1400万吨,是目前我国最好的资源远景区之一
金矿:金矿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地区,并探明了墨江、镇流、元阳等3个大型 金矿床
银矿: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东北地区
铂族金属矿:铂族金属矿产主要有铂、钯、锇、铱、钌、铑等6种,集中分布在滇中、滇西地区
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 :云南有14种矿产探明了储量,产地84处。保有金属储量铟4743吨、铊7776吨、镉17.95万吨,均居全国第1位;锗1112.78吨,居全 国第2位;铍(矿物量)3.64万吨、锆(矿物量)19.46万吨、锶(天青石)357.31万吨,均 居全国第4位。矿石类型,除锶为单一矿床,磷化矿、独居石、锆英石为砂矿外,其余均为 有色金属矿中的伴生或共生组分,目前绝大部分尚未开发利用
煤炭 :主要分布在滇东、滇南和滇东北地区,资源远景700亿吨。富源老厂矿区探明无烟煤储量近40亿吨,昭通盆地探明褐煤储量81.5亿吨,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无烟煤和褐煤基地
磷矿:主要分布在滇中地区,昆明附近的滇池周围
盐矿 :昆明市附近的安宁大型盐矿,厚度大,品位高,宜于大规模水采,在60平方千米范围内已控制氯化钠远景储量 130.89亿吨、芒硝62.48亿吨,是理想的盐化工基地
钾盐 :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另有个旧白云山霞石正长岩矿,含氯化钾
硫铁 :主要 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当属云南的有色金属矿产最为丰富
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云南省有12种有色金属矿产分布广泛,储量丰富。这十二种金属是锡、铅、锌、铜、镍、钴、锑、钨、铝、铁、锰钛砂、银铂族等。
华北区 11.4 东北区 6 华东区 31.4 中南 9.8 西南区 29.5 西北区11.9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12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9
西部地带包括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西南地区的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9
德兴铜矿:地处江西省上饶德兴市境内,位于怀玉山脉孔雀山下。目前日处理矿石10万吨的生产规模,达产达标。主要生产铜精矿、硫精矿、电积铜等。矿山2003年产铜12万余吨,约占全国铜产量的四分之一;同时年产黄金5吨多,白银20吨以上,也是中国第一大伴生金矿和伴生银矿。储量16.3亿吨消息来源(江西航空技术学院http://qun.51.com/moldjiaoliu/topic.php?pid=11464)
永平铜矿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布敦化铜矿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
安徽省宣城市麻姑山铜钼矿
安徽省南陵县工山镇大工铜矿
安徽省南陵县河湾镇铁山铜矿
湖北省黄石市铜山口铜钼矿
湖北省黄石市铜绿山铜铁矿整合区
湖北省黄石市赤马山铜矿整合区
湖北省黄石市丰山洞铜矿整合区
湖北省阳新县韩家山铜矿整合区
湖北省大冶市千家湾铜矿
湖北省阳新县欧阳山铜矿
湖北省阳新县鸡笼山东铜矿
四川省九龙县里伍铜矿
云南省东川铜矿
云南省大姚县六苴铜矿
云南省大姚县桂花铜矿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龙脖河铜金矿
云南省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正兴铜多金属矿
云南省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迁糯—思茅老鲁寨铜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沙里拜铜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砂岩型铜矿
镍:
资源状况
截至1995年末,我国已探明镍矿区84处,分布于全国18个省、自治区。镍的保有储量为785.31万t,其中A+B+C级占储量的47.9%,为376.39万t。如以我国的工业储量(A+B+C级)与西方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我国在古巴(储量基础2300万t)、新喀里多尼亚(储量基础1500万t)、加拿大(储量基础1400万t)、印度尼西亚(储量基础1300万t)、菲律宾(储量基础1100万t)、俄罗斯(储量基础730万t)、澳大利亚(储量基础680万t)、巴西(储量基础430万t)之后,位居世界第9位。
储量分布
我国镍矿分布就大区来看,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其保有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例分别为76.8%、12.1%、4.9%。就各省(区)来看,甘肃储量最多,占全国镍矿总储量的62%,其次是新疆(11.6%)、云南(8.9%)、吉林(4.4%)、湖北(3.4%)和四川(3.3%)。
资源特点
我国镍矿资源的第一个特点是储量分布高度集中,仅甘肃金川镍矿,其储量就占全国总储量的63.9%,新疆喀拉通克、黄山和黄山东三个铜镍矿的储量也占到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2.2%。
第二,我国镍矿主要是硫化铜镍矿,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86%,其次是红土镍矿,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9.6%。
第三,我国镍矿石品位较富,平均镍大于1%的硫化镍富矿石约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44.1%。
第四,我国镍矿的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属于勘探级别的储量占到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74%。
第五,我国镍矿地下开采的比重较大,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8%,而适合露采的只占到13%。
我国镍矿资源的上述特点,给我国镍矿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有利的一面,也产生了不利的因素。由于矿石储量分布集中,矿石又比较富,容易形成大型的采选冶企业,而且经济效益较好。例如,甘肃金川矿区,储量大,品位高,其中Ⅱ矿区有特富矿石(含镍5.29%)储量4.84万t,而且具有铂族金属、金、钴等10余种有用伴生元素,已建立了综合利用流程,这儿已成了我国最大的镍生产基地。但是也应该看到,储量高度集中,而且埋藏深,不能露采,因此对扩大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带来了影响。
我国氧化镍矿比较少,而且品位比较低,与国外氧化镍矿储量大、品位高的一些国家,如新喀里多尼亚、印度尼西亚相比,缺乏竞争力。
钴:
资源状况
截至1996年底,全国共有钴矿区150个,钴金属保有储量为47.16万t,其中A+B+C级储量7.45万t。因生产消耗,故总保有储量比1995年减少0.2万t。
我国钴矿主要共(伴)生在铁、铜、镍矿中,共(伴)生钴矿保有储量中属于普查阶段的有1.3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2.7%;属于详查阶段的有14.7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31.1%;属于勘探阶段的有31.2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66.2%
截至1995年底全国已利用的共(伴)生钴矿产地65处,占有储量25.3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53.6%,其中A+B+C级4.1万t。另外开采矿区中,未回收钴的矿产地占有储量约占总储量的13%。
可规划利用的共(伴)生钴矿产地52处,保有储量13.5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28.6%。
由于矿床规模小、品位低、主矿采选不过关和其他一些原因,目前暂难利用的共(伴)生钴矿产地33处,保有储量8.4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17.8%。
地理分布
全国钴矿产于24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甘肃、山东、云南、河北、青海、山西等省,它们各自保有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0.5%、10.4%、8.5%、7.3%、7.1%、6%,以上六省储量之和占全国总储量的70%,其余30%的储量分布在新疆、四川、湖北、西藏、海南、安徽等省(自治区)。
资源特点
1)绝大多数是伴生矿,品位较低,钴主要作为副产品加以回收。根据对全国钴储量大于1000t的50多个矿床的统计分析得知,钴的平均品位仅为0.02%,因而生产过程中金属回收率低,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2)可利用的钴资源主要伴生在铜镍矿床中,它的钴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0%左右。铜镍矿床已开发的有甘肃金川的白家嘴子、吉林磐石的红旗岭、新疆的喀拉通克等矿。甘肃金川为我国主要产钴地,其伴生钴储量14.42万t。可利用的钴资源其次伴生在铜铁矿床中,目前已经开发的有山西中条山铜矿、湖北大冶铁矿、山东金岭铁矿、四川拉拉厂铜矿和海南石碌铁铜矿等矿。
3)我国单一的钴矿为钴土矿,其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2%左右。
铅锌: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铅锌矿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铁屎坪铅锌矿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寨岗铅锌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坡岭—荣坪锌锡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牛浪坡铅锌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芒场铅锌多金属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妙石铅锌矿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角河铅锌银多金属矿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龙潭铜铅锌矿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西邑铅锌矿
云南省龙陵县铅锌矿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金顶凤凰山铅锌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五圩矿区箭猪坡铅锌多金属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五圩矿区三排洞铅锌多金属矿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班老铅锌矿
云南省镇康县芦子园铁铅锌矿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亚圭拉铅锌矿
陕西省宁强县东皇沟铅锌矿
甘肃省成县厂坝铅锌矿
青海省都兰县双庆铁铅锌矿
云南省鲁甸县火德红铅锌矿
云南省马关都龙锡锌矿
云南省富源县富村铅锌矿
云南省罗平县富乐铅锌矿
四川省汉源县唐家铅锌矿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铅锌矿
锡:
资源概况
截至1996年底,我国锡矿累计探明储量达到560.37万t,保有储量为407.41万t,其中A+B+C级储量212.17万t,占保有储量的52%。从1955年到1996年40年间锡矿保有储量增长了近4倍
据美国地质调查所和矿业局资料,1996年世界锡矿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700万t和1000万t。锡矿储量比较丰富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巴西(储量120万t、储量基础250万t);马来西亚(储量120万t、储量基础120万t);泰国(储量94万t、储量基础94万t);印度尼西亚(储量75万t、储量基础82万t)。此外,扎伊尔、玻利维亚、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的储量。如以储量相比较,我国居于世界首位;如以我国A+B+C级储量和这些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我国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2位。
地理分布
我国锡矿分布于15个省、区,其中云南保有储量128.00万t,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31.4%;广西保有储量134.04万t,占保有储量的32.9%;广东保有储量40.82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10.0%;湖南保有储量36.25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8.9%;内蒙古保有储量32.87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8.1%;江西保有储量26.04万t,占总保有储量6.4%。以上6个省、区保有储量就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97.7%。
锑:
资源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锑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已探明有储量的矿区111处,分布于18个省区。累计探明储量(Sb金属,下同)343.4万t,截至1996年底保有储量为278.16万t,其中A+B+C级(或称工业储量)为103.09万t,占37.1%。以我国A+B+C级锑矿储量同世界各国家的锑矿储量基础相比,居世界第1位。
储量分布
我国锑矿分布从大区来看,以1996年保有储量统计,主要集中在中南区,占全国锑矿储量的68.7%,居首位。其次是西南区占21.3%,西北区占8.3%,华东、东北、华北的锑矿很少,3个区合计占1.7%。就各省区来看,储量占有依次为:广西115.57万t、湖南56.21万t、云南28.46万t、贵州23.93万t、甘肃15.29万t,5省区合计储量239.46万t,占全国锑矿总储量的86.1%。其次,广东12.2万t、陕西7.87万t、河南5.14万t、西藏4.43万t,这4个省区合计储量29.64万t,占10.7%。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青海等9省区的储量很少,合计仅占3.2%。
资源特点
锑矿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储量丰富,矿床多、规模大 中国是世界上锑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储量、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世界上知名的大型锑矿床54个,中国就有15个。我国现已探明的锑矿区111个,其中大型、超大型锑矿床探明的锑矿储量占全国累计探明的锑矿总储量的81%。
(2)成矿环境优越,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 世界锑矿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地中海构造成矿带、中亚天山构造成矿带,其中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集中了世界77%的锑储量。中国锑矿在这三大成矿带中均有分布。特别是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桂、滇、黔等省区的一些大型、超大型矿床,集中分布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西岸。如超大型矿床有湖南锡矿山锑矿田、广西大厂锡铅锌锑矿田以及一批大型矿床(锑储量均在10万t以上),如湖南安化渣滓溪锑矿、沅陵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广西河池五圩箭猪坡锑矿、南丹茶山锑矿,贵州晴隆锑矿、独山半坡锑矿,云南广南木利锑矿。
(3)锑矿分布高度集中 现已探明的超大型和大中型锑矿床集中分布在湘、桂、滇、黔、甘5省区,占全国探明锑矿区的67%,储量占全国锑总储量的86.1%。
(4)锑矿工业类型的储量构成,以单锑硫化物矿床为主,占全国锑总储量的67%,其特点是规模大,以大中型为主,有的为超大型(如锡矿山锑矿田),矿石成分简单、品位富,以辉锑矿为主,易采易选易炼,经济价值巨大;锑金钨等共生矿床,占全国总储量的21%,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个别的为大型(如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矿石成分较复杂,以辉锑矿、自然金、白钨矿、黑钨矿为主,颇有综合利用价值;锑(复)硫盐多金属伴生矿床,占全国锑总储量的12%,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个别的为大型(如广西大厂龙头山、茶山等矿床),矿石成分复杂,综合利用价值大,但属难选冶矿石类型。
汞:
资源状况
我国汞矿资源较丰富,现已探明有储量的矿区103处,分布于12个省区。累计探明汞储量(金属,下同)14.38万t,其中A+B+C级2.1万t(1995年),截至1996年底保有储量8.14万t,其中A+B+C级2.03万t。如以我国A+B+C储量与世界汞储量基础相比,仅低于西班牙(9万t,储量基础)和意大利(6.9万t,储量基础),而高于吉尔吉斯斯坦(1.3万t,储量基础)排居世界第3位。
储量分布
我国汞矿分布从大区来看,汞储量依次:西南区占全国汞储量的56.9%,居首位。其次是西北区占28.4%、中南区占14.4%,其他大区则很少,仅占0.3%。就各省区来看,贵州储量最多,占全国汞储量的38.3%,其次为陕西占19.8%、四川占15.9%、广东占6%、湖南占5.8%、青海占4.4%、甘肃占3.7%、云南占2.7%。以上8个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汞储量的96.6%,其中前3位的贵州、陕西、四川3省合计占74%。
资源特点
中国汞矿资源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矿产地和储量分布高度集中。从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的103个矿区来看,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陕西、四川。这3个省探明有储量的矿区合计55处,占全国汞矿区总数的53.4%;3省现保有汞储量合计6.02万t,占全国汞总储量的74%。其次为广东、湖南、青海3省,探明有储量的矿区合计占21.4%,储量占16.3%。
二是储量组成,以单汞矿床的储量为主,与其他矿床共伴生的储量也有一定的比例。据统计共伴生汞储量约占全国保有汞储量的20%左右,主要共伴生在铅锌矿床、锑汞矿床中,有的汞储量已达到大型矿床规模,如广东凡口铅锌矿床的伴生汞矿有3000t,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床伴生汞1069t、旬阳青铜沟汞锑矿床,共生汞7257t、旬阳公馆汞锑矿床(南矿段)共生汞5895t。虽然共伴生汞矿储量可观,但由于选冶分离技术尚未解决,因此一些矿床对这部分汞矿资源也未能充分利用或综合回收。
三是贫矿多,富矿少。我国大中型汞矿床的汞品位0.1%~0.3%居多,部分介于0.3%~0.5%,大于0.5%~1%的品位较少,大于1%的品位仅是极个别的矿床。因此,我国汞矿工业指标,最低工业品位定为0.08%~0.1%。几个主要汞矿山开采品位一般为0.15%,最高的也只有0.5%~1%,明显地低于国外汞矿床。国外一般都开富汞矿床,如世界著名的超大型汞矿床:西班牙的阿尔马登汞矿床的汞品位为0.6%~20%,平均3%,富矿石为8%~10%;斯洛文尼亚的伊德里亚汞矿床的汞品位贫矿为0.2%~2%,富矿石为6%~7%。
四是矿石工业类虽多,但以单汞型为主。我国汞矿石工业类型有单汞、汞锑、汞金、汞硒、汞铀以及汞多金属等类型,其中以单汞型矿石为主,而且矿石易采易选易炼,工艺流程简单,因此作为主要开采对象,宜在坑口附近建设采-选或采-选-冶联合企业。
钨:
资源状况
钨矿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现已发现并探明有储量的矿区252处,累计探明储量(WO3,下同)637.5万t,其中A+B+C级储量232万t,占36.4%。截至1996年底,钨矿保有储量为529.08万t,其中A+B+C级储量228.11万t,占43.1%。
中国钨矿资源丰富,著称世界,其储量在世界排位,以中国表内A+B+C级储量同世界储量基础相比居世界第1位。第2位加拿大(储量基础49.3万t)、第3位俄罗斯(储量基础35.5万t)。中国钨矿不仅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以来也居世界第一,因而被称誉为“世界三个第一”。
储量分布
在全国已探明钨矿储量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保有储量在20万t以上的有8个省区,依次为湖南179.89万t、江西110.09万t、河南62.85万t、广西34.92万t、福建30.67万t、广东23.02万t、甘肃22.29万t、云南21.66万t,合计485.39万t,占全国钨保有储量的91.7%(以1996年底全国钨矿保有储量统计)。
从全国大行政区分布来看,依次:中南区占全国钨储量的58.2%,居首位,其次是华东区占28%、西北区占4.3%、西南占4.1%、东北区占3.2%、华北区占2.2%。
在三大经济地区钨矿储量分布的比例:东部沿海地区占17.1%、中部地区占75.1%、西部地区占7.8%。
资源特点
中国钨矿资源有以下特点:
(1) 储量十分丰富,分布高度集中 我国已累计探明钨储量达600多万t,而且还有很大的找矿潜力,资源前景甚为可观。近20年来,在南岭成矿区、东秦岭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的钨和钨多金属成矿集中区里不断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尤其是在南岭成矿区的湘南、赣南、粤北等生产矿山的深部及其外围又勘查了一些大型、特大型矿床、矿段和矿体。
储量和矿区分布高度集中,是中国钨矿资源一大特点。钨矿储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湖南、江西、河南、福建、广西、广东等6省区,合计占全国钨储量的83.4%(其中湖南、江西、河南三省占66.7%)。六省区的钨矿区占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矿区的71.4%(其中湖南、江西、河南三省占47.2%,而且大型、超大型矿床主要分布在这三个省内)。
(2)矿床类型较全,成矿作用多样 目前,除现代热泉沉积矿床和含钨卤水-蒸发岩矿床外,几乎世界上所有已知钨矿床成因类型在中国均有发现。按成矿温度,有汽化高温至低温的热液矿床;按成矿物质来源,有层源的层控钨矿床与来自岩源的岩控钨矿床以及多源复合矿床;按矿床产状形态类型,有各种形式的脉型,整合于沉积建造的层型,沿花岗岩体与碳酸盐质围岩接触带产出的不规则带型(夕卡岩),沿成矿花岗岩产状形态产出的细脉-浸染岩体型等矿床;按矿物元素组合,有W-(Sn、Bi、Mo),W-Be,W-(Cu、Pb、Zn、Ag)、W-Nb-Ta,W-Au-Sb,W-Li,W-Cu-Fe,W-REE等矿床。由于中国钨矿成矿作用多样又普遍交替出现,因而不仅形成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而且常在同一矿田或矿床中,呈现多型矿床(矿体)共生的特点。此外,还有现代表生钨矿床(氧化淋滤型、冲积砂矿型)。
(3)矿床伴生组分多,综合利用价值大 中国许多钨矿床伴共生有益组分多达30多种。主要有锡、钼、铋、铜、铅、锌、金、银等;其次为硫、铍、锂、铌、钽、稀土、镉、铟、镓、钪、铼、砷、萤石等。在采选冶过程中综合回收这些有益组分,不仅是合理开发利用好矿产资源,也是提高矿山开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4)伴生在其他矿床中的钨储量可观 全国伴生钨储量约占总储量的25%,大部分随主矿产开发而综合回收。如云南个旧锡矿,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所属铜矿山(如大冶龙角山、铜录山、封山洞等),江西铜业公司所属的铜矿山(如永平铜矿、东乡铜矿、德兴铜矿等)以及一些钼矿山等,在选矿过程中均已综合回收钨精矿,成为矿山各种精矿产品之一。
(5)富矿少,贫矿多,品位低 在保有储量中,钨品位(WO3)大于0.5%的仅占20%(主要是石英脉型黑钨矿);而在白钨矿的工业储量中,品位大于0.5%的仅占2%左右。与国外相比,中国白钨矿质量处于劣势,而黑钨矿品位富、矿床大、易采易选处于优势。
(6)开发利用以黑钨矿为主,白钨矿次之 黑钨矿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开采对象,但储量组成却是白钨矿居多,黑钨矿较少。据统计,截至1996年底钨保有储量529.08万t,其中白钨矿占71.1%,黑钨矿占26.4%,混合钨矿占2.5%。白钨矿虽然储量多,但富矿少,品位低,难选矿石多,仅占钨矿产量的10%左右;而黑钨矿虽然储量比白钨矿少,但富矿多,且易采易选,占钨矿产量的90%以上。近年来采选品位(WO3),1991~1996年坑采出矿品位为0.2%~0.32%,选矿原矿品位为0.26%~0.31%。目前,许多钨矿山由于采选矿石品位低,采选成本高,因此致使矿山经济效益差,是矿山目前亏损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钼:
资源状况
截至1996年底,我国已探明钼矿区222处,分布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钼的保有储量达到840.20万t,其中A+B+C级占储量的39.8%,为334.50万t,如以我国的工业储量(A+B+C级)与西方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我国低于美国(540万t,储量基础),而高于智利(250万t,储量基础),居世界第二。
储量分布
我国钼矿分布就大区来看,中南占全国钼储量的35.7%,居首位。其次是东北19.5%、西北14.9%、华东13.9%、华北12%,而西南仅占4%。就各省(区)来看,河南储量最多,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29.9%,其次陕西占13.6%,吉林占13%。另外储量较多的省(区)还有:山东占6.7%、河北占6.6%、江西占4%、辽宁占3.7%、内蒙古占3.6%。以上8个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钼矿总保有储量的81.1%,其中前三位的河南、陕西、吉林三省就占56.5%。
资源特点
我国钼矿探明储量虽多,但其品位与世界主要钼资源国美国和智利相比,显著偏低,多属低品位矿床。矿区平均品位小于0.1%的低品位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5%,其中小于0.05%的占10%。中等品位(0.1%~0.2%)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30%,品位较富的(0.2%~0.3%)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4%,而品位大于0.3%的富矿储量只占总储量的1%。
我国钼矿虽然品位低,但伴生有益组分多,经济价值高。据统计,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14%。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他有用组分的矿床,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与铜、钨、锡等金属共生和伴生的钼储量占全国钼储量的22%。
我国钼矿的第三个特点是规模大,并且多适合于露采。据统计,储量大于10万t的大型钼矿,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6%,储量在1~10万t的中型矿床,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0%。适合于露采的钼矿床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大型矿床大多可以露采,而且辉钼矿的颗粒往往比较粗大,属于易采易选型。
就矿石类型来看,在我国已探明的钼矿储量中,以便于利用的硫化钼矿石为主,其储量约占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9%,而不便利用的氧化钼矿石,混合钼矿石及类型不明的钼矿石只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
我国钼矿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经过地质工作达到勘探程度的储量占总保有储量的50.5%,达到详查程度的储量占41.8%,二者合计,详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储量占到我国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2.3%。
湖南锡矿山锑矿,湖南桃江板溪锑矿,湖南新邵龙山锑矿,湖南桃源沃溪锑矿
江西德兴铜矿,安徽铜陵铜矿,湖北大冶铜矿,山西中条山铜矿,甘肃白银厂铜矿,云南东川铜矿,西藏玉龙铜矿
贵州铜仁汞矿,贵州务川木油厂汞矿
河南张窑院铝土矿,广西平果铝土矿,山西孝义克俄铝土矿,福建漳浦铝土矿,海南蓬莱等等铝土矿,山东淄博铝土矿,河南巩县小关铝土矿,山西阳泉百家庄铝土矿
云南个旧锡矿,广西大厂锡矿,广西平桂锡矿,广东海陆丰锡矿,广东信宜银岩锡矿
四川攀枝花钛矿,广东茂名钛矿
新疆哈密黄山镍矿,新疆喀拉通克镍矿,甘肃金昌金川镍矿,云南元江镍矿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
山东招远金矿,河南小秦岭金矿,吉林桦甸县夹皮沟金矿,新疆若羌县大青山金矿,黑龙江乌拉嘎金矿,承德赤峰朝阳金矿,新疆阿勒泰金矿
湖南水口山铅锌矿,黑龙江西林铅锌矿,辽宁红透山铅锌矿,辽宁青城子铅锌矿,河北蔡家营子铅锌矿,内蒙古白音诺铅锌矿,甘肃西成铅锌矿,陕西铅硐山铅锌矿,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广东凡口铅锌矿,浙江五部铅锌矿,江西冷水坑铅锌矿,江苏栖霞山铅锌矿,广西大厂铅锌矿,云南省的兰坪铅锌矿,云南会泽铅锌矿,云南都龙铅锌矿,四川大梁子铅锌矿,云南金顶铅锌矿
个旧有“锡都”之称
滇西北的兰坪铅锌矿探明储量排名世界第九,成为世界知名大矿。
云南临沧的锗,
。。。。。。
锡、稀有金属矿床,是三江地区的优势矿种之一,它们集中分布于本区西缘的察隅-梁河陆块上,波密-腾冲成矿带南段。该带已发现大型锡矿2处(小龙河、来利山),大型稀有金属矿1处(百花脑),中型锡矿5处,以及小型矿点近百处。这些矿床不仅具有品位高、储量大、远景好的特点,而且类型多样,分带明显,特征显著,很有研究意义。该成矿带北延至西藏察隅,南延缅甸、泰国,与东南亚锡矿带西亚带首尾相连,实际上构成这一绵延8000余公里的巨型成矿带的一部分。该带在锡矿化强度上虽有不足,但在稀有金属方面很有特色,以百花脑稀有金属矿床为例,经过详细研究,百花脑矿化岩体中可供综合回收利用的稀有元素达30多种,其中9种元素在岩体中分布均匀、稳定(表11-13)。Rb已达工业要求,Nb、Ta接近工业要求,其它的元素也具有较大的回收价值。仅就大秧田、百花脑和席草坝3矿段浅井工程所获储量来看,也十分惊人。其中Rb矿床已达超大型规模,储量占全球Rb总储量的1/3,Sc、Y、Ta、Cs、Li、Sn、W等品位虽然偏低,但储量规模也达大、中型矿床标准,而且该矿床属全岩风化矿床,面型分布、易采易选,有用元素大都可以综合回收,可见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是非常巨大的。重要的是要加强综合回收研究,拟定切实可行的开发计划,使其早日开发利用,为发展滇西经济贡献力量。与此同时,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该成矿带的地质条件和成矿特点,对于进一步开发这些资源,也将是很有意义的。
表11-13 百花脑矿化岩体部分组分的含量(wB/%)
1.成矿构造条件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腾梁地区位于伯舒拉-高黎贡山推覆带所属波密-腾冲主弧带南段。中生代末至新生代早期,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下插推挤和欧亚大陆的围抗,致使沿贡山瑞丽一带产生一个巨大的向东南突出的弧形逆推带形成数百米宽的糜棱岩带,以及向上由韧脆性而脆性变形的过渡带。这次构造热事件,引发了地壳下部具有稀有、有色金属和挥发分元素地球化学异常背景值的岩石,发生选择性部分重熔,造就了初始较富稀有、有色金属和挥发分的酸性岩浆,并提供它们上侵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已知的矿床(点)及地球化学异常,大都落入线性构造高密度带交汇点附近,主要矿床(点)多位于环形构造的边缘或其叠置部位,尤其是环形构造与线性构造相切、相交部位(罗君烈等,1994)。这些部位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地球化学屏障,有利于富挥发分的成矿流体进行充分演化,而后在有利构造定位富集成矿。
2.成岩-成矿系列
本区的稀有、有色金属矿床与酸性岩浆岩有直接或间接的成因联系。
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中长石铅及锶同位素资料表明,腾梁地区花岗岩物源主要是上地壳。它们在中生代末—新生代早期巨大强烈的剪切热事件作用下,选择性熔融而成。
与稀有、有色金属有关的复式岩体早期相的酸性岩浆,其初始阶段就可能较富含硅、碱、矿化元素和挥发组分。尔后,它们高侵位形成岩基、岩株、岩墙和岩脉。一般地说,于浅凝-中深成条件下,它们的成岩-成矿系列有:①富F和矿化元素的酸性岩浆,当其分异演化较完全时,生成的成岩系列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浅色云母黄玉碱长花岗岩-小龙岩(沈敢富,1991)(云英岩化云英岩)-英石岩(热液石英脉),与之相应,形成的成矿系列为夕卡岩矿床-碱长花岗岩矿床(变花岗岩矿床)-小龙岩矿床(沈敢富,1991)(云英岩化云英岩矿床)英石岩矿床(热液石英脉矿床);②富B和锡的酸性岩浆,在浅凝-中深成条件下,演化较彻底时,可生成的岩石系列为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浅色云母电气石碱长花岗岩-佤山岩(吕伯西等,1993)(电气石化、硅化电英岩)-英石岩,与之相应的成矿系列是电气石碱长花岗岩锡矿床(电气石化花岗岩锡矿床)佤山岩锡矿床(沈敢富,1991)(电英岩化锡矿床)-英石岩锡矿床(热液脉石英锡矿床);③既富F又富S和锡(铍)的酸性岩浆,在浅凝-中深成条件下,演化较完全时,形成的岩石系列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钾长花岗岩-浅色云母碱长花岗岩(即传统的钠长石化变花岗岩)-富黄铁矿类小龙岩-英石岩,与之相应,在岩体上部钠长石含量较多或石英、云母组合部位,发育锡矿化(变花岗岩锡矿化)-岩体下部、底部或其外接触带发育的富黄铁矿类小龙岩锡矿床(例如来利山锡矿床);④富F又富S和锡的酸性岩浆,在浅成-超浅成-地表(?)条件,快速冷凝结晶,可以生成的成岩系列为富黄铁矿云英斑岩-绢云母、蛋白石云英斑岩-云英质凝灰岩(?)(例如丝光坪锡矿)。前面两种含矿酸性岩浆,在封闭良好的介质下,则可以形成各类花岗伟晶岩及其矿床和云英伟晶岩类岩石及其相关矿床(沈敢富,1994)。同系列的岩石和矿床,往往具有同源、同期、不同阶段和邻近空间产出的特点,但大多情况下,它们各自发育的规模往往是不平衡的。
这些原始较富稀有、Sn、W、F(或B)和S地球化学背景下选择性重熔的酸性岩浆,经多期次、多阶段分异演化,到晚阶段可以生成富稀有、Sn、W、F和H2O的矿浆低熔浆液。它们对三江地区(包括腾梁地区)稀有、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生十分重要。
3.成矿流体条件
成矿流体的性质对稀有、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生十分重要。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本区稀有、有色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复杂,但就其成矿流体的性质而言,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矿浆、低熔矿浆-热液过渡流体(简称低熔浆液)和岩浆期后气热溶液3类。
(1)矿浆 “矿浆”系指能结晶出金属矿石的岩浆。
近10年来,全球稀有金属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进展之一就是,曾经一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单一岩浆期后交代蚀变学说(БеУс等,1962),已大有被岩浆成因说(Коваленкο等,1970、1984)取而代之之势。岩浆成因说认为,稀有金属Li-F花岗岩是在F活动性高的条件下,由残余的酸性熔体形成。有关的成岩、成矿实验模拟(Κоваленкο,1979Manning等,1981MаракуЩев等,1984)支持这一观点。百花脑潜在超大型稀有、有色和非金属花岗岩矿床,即属于相当典型的岩浆矿床(吕伯西等,1993;沈敢富,1991)。
Κοваленкο(1984)认为,Li-F花岗岩的母岩浆既可以由普通花岗质岩浆的最晚期分异产物形成,也可以由稀有金属交代岩的部分熔融形成。这种氟含量稍有增加的母岩浆的进一步演化,主要是由于结晶分异作用和演化末期伴随的射气分异作用。因此,形成了相当富氟和多种稀有亲石元素的稀有金属Li-F花岗岩。
(2)低熔矿浆-热液过渡流体在“三江”锡矿中,云英岩锡矿床占有重要地位,在腾梁地区更具代表性。我们对云英岩持多成因论(Shen Ganfu,1987)。研究表明,腾梁地区的云英岩锡矿,差不多都是以岩浆作用为主导因素的产物。一般地说,那种呈脉(墙)状产出、与围岩截然接触,具中粗粒结构的云英岩,多属小龙岩范畴。那种在富K、F、Li、Rb和水等挥发分的花岗岩浆背景下演化而成,仅局限于内接触带,且与围岩为突变侵入接触关系的面型云英岩(亦称内云英岩),大都是亚深条件下,由低熔残浆-溶液直接结晶而成的岩浆云英岩,即小龙岩。所谓云英岩化,对于这些岩石及矿床的生成,不起决定性作用(沈敢富,1991)。
小龙岩锡矿床的成因,之所以被视为低熔矿浆-热液过渡流体的产物,主要是依据在小龙岩锡矿石中,发现过较多的熔融包裹体与气液包裹体共存。此外,还根据富挥发分酸性岩浆岩体系的相平衡实验结果(London等,1986Kοваленкο,1979;Глюк等,1980)。这类成矿流体富含挥发分F、B、P和水,富造岩元素Si、Al、K和Na(K>Na),富亲石性元素W、Sn、Be、Li、Nb、Ta等成矿元素的络合物及化合物。这些组分各自存在于熔体相、溶液相、气相和固体相中。这类成岩(矿)流体与普通硅酸盐熔浆不同,远离共结成分,是熔浆热液过渡流体;是熔体、溶液、气体和熔浆-溶液流体混合共存。它们的性质,更靠近熔浆。因此,在降压、降温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产生液态分异作用和多次沸腾,并随着固相比重的不断加大,矿浆-热液过渡流体逐渐过渡为热液。
总之,在矿质运移、富集和解聚成矿等方面,低熔矿浆-热液过渡流体,对腾梁地区小龙岩型、佤山岩型及英石岩型的锡稀有金属矿床、花岗伟晶岩矿床、云英伟晶岩矿床的生成至关重要。甚至,还可以设想,类似百花脑那样的碱长花岗岩矿床,其成矿流体多少带有低熔浆液的特征。
关于岩浆-热液过渡性成矿流体的成生,可能有4种途径,即由矿浆演化而成的残余浆液,由地下热卤水加入矿浆而成;由地幔流体(幔汁)加入热液并经浓缩而成;由初始含矿岩浆分异演化至晚阶段而成。其中,第4种可能性最大。
(3)岩浆期后气热溶液是一类普遍存在也是一类具有重大意义的成矿流体,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矿床,或者与多种类型的矿床有关。包括以交代作用为主的矿床和兼有充填和交代作用的矿床。在腾梁地区与之密切关系的矿床主要是夕卡岩矿床,此处不拟赘述。
4.地球化学条件
由于我们讨论的对象是锡和稀有金属的成矿地质条件,因此,锡和稀有金属的地球化学性质方面的相似性,理应成为控制成矿的内因。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很多,于此不赘。需着重指出的是,Sn和亲石性稀有金属与氟一样,具有亲熔体性。这或许就是锡和亲石性稀有金属之所以主要在岩浆、浆液中存在,逐渐富化并从中直接结晶析出的内在缘由。
其次,腾梁地区稀有、钨、锡矿床及其母岩的岩石化学组分另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挥发分(F、B、P、S)和稀碱元素(Li、Rb、Cs)的含量高,甚至有时堪称造岩元素。与之相关,矿石或者岩石中,斜长石常常为近乎纯的钠长石;云母往往是富锂的浅色云母;还大量发育富挥发分的矿物,诸如黄玉、萤石、电气石和磷灰石等。与之相关,在岩石或者矿石的结构、构造上,发育特征的条纹、条带韵律构造、球粒结构和胶体结构等。
图11-31 山寨盆地砂锡矿成矿模式(据罗君烈等,1994)
l—晚全新世;2—中全新世;3—早全新世;4—晚更新世;5—中更新世;6—早更新世;7—石炭系砂板岩;8—花岗岩;9—早更新世玄武岩;10—原生锡矿体;11—砂锡矿体;12—砂砾层;13—粉砂层;14—细砂层;15—砂质粘土;16—粘土层;17—硅藻土;18—泥岩;19—阶地级序
5.时间因素
腾梁地区,乃至整个三江地区,稀有、有色金属的成矿时代以新见长。从“绝对”和相对时刻上看,同期同源的复式岩体,晚阶段酸性岩浆的演化产物,其矿化一般都优于早阶段衍生物。如此看来,时间俨然也是成矿的地质条件之一。
究其原因,可能是新生代时期,在强烈的构造-岩浆地质场作用下,促进地壳、地幔成矿物质的大活化、大迁移、大混杂、充分演化和高度集中。
6.有利的后期改造
本区稀有、有色金属矿床主体基本定型之后,既有负面效应,又有正面效应,但总的说来,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1)剥蚀作用,直接关系到矿床保存及其开发,以百花脑花岗岩矿床为例,该含矿岩体,从围岩顶盖少有残留、大部分矿石直接裸露地表,虽有破坏,但就总体而言,其剥蚀度恰到好处,对找矿、勘探、露采和水选较为有利。
(2)强烈的风化作用,或者使矿石变得疏松,宜于露采、水采,如百花脑矿床,或者使品位较低的锡矿体,相对品位提高、易采易选、回收率高,如小龙河锡矿的面型小龙岩锡、铍矿体;或者使原生矿石中品位不高的稀土元素成为可以进行水冶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如陇川龙安岩体。当然,风化作用也可以造成矿石贫化,例如,百花脑矿化岩体的风化壳中Rb的含量,由于风化迁移而低于基岩。
(3)在整个滇西差不多所有原生稀有、有色金属矿床,均程度不等地发育有残坡积砂矿,但构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独立矿床者极为少见,仅有腾梁地区的老平山、铁窑山等处。其中,尤以腾冲固东一带的山寨盆地砂锡矿研究最详(图11-31),关系最为清楚。
关于腾冲-梁河锡、稀有金属成矿带诸多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成矿模式和区域成矿模式,我们已经作过详尽探讨(刘增乾等,1993;吕伯西等,1993;沈敢富,1991),于此不再重复。
2、中国属于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锌、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铅、金、银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如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钨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部分矿产储量大,质量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西南地区有矿山企业21073个,直接从业人员有130多万人,年产矿石约80318×104t,产值约553.4亿元(表2-8)。
表2-8 西南地区2002年矿石产量和产值
西南地区的矿业产值约占全国的8.2%。尤以煤炭和天然气为大,约占其总产值的38.2%。黑色金属、采盐业和有色金属采矿业规模也较大,约占总产值的41.9%,其他非金属建材矿业占19.9%。川滇黔交界区产煤为全国12大产煤片区之一,位居第5位。四川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黑色金属、采盐和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占全国同行业的17.6%,13.7%和10.6%,非金属矿产值占全国的8.7%。
西南地区矿业经济已成为各省的支柱产业。云南省矿山数为6477个,年开采矿石1.43×108t,矿业产值81.56亿元,利润2.77亿元,税金6.84亿元,从业人数323626人,矿业产值占全省经济总值的31.06%。其中能源矿产矿石量2930×104t,产值27.15亿元,利润1.07亿元,税金2.43亿元,从业人数101993人;金属矿产矿石量2250×104t,产值35.21亿元,利润0.728亿元,税金2.918亿元,从业人数86612人;非金属矿产矿石量9120×104t,产值19.24亿元,利润0.977亿元,税金1.489亿元,从业人数135021人。矿产品销售产值超过亿元的矿种有煤矿26.95亿元,铁矿2.64亿元,锰矿2.37亿元,铜矿5.93亿元,铅锌矿12.47亿元,锡矿7.37亿元,金矿2.59亿元,盐矿1.97亿元,磷矿3.48亿元,水泥用灰岩2.80亿元,建筑用灰岩3.38亿元,砖瓦用粘土3.85亿元。该省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及磷化工等矿产的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显著。与全国相比,云南省有色金属和磷化工矿产仍是传统的优势开发矿产,同时亦是全国最大的磷矿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生产地,在西南地区和全国矿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省已初步形成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建材、非金属等较为完整的矿产开发利用体系,逐步建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大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如攀西黑色有色稀土矿产资源基地,川南能源化工建材矿产资源基地,川东北川中能源建材矿产资源基地,成都化工建材矿产资源基地和川西高原有色稀有贵金属矿产资源基地。2002年,该省开发利用矿产90种,开采利用的矿产地约600处,矿山企业6037个,年产矿石总量:固液态矿石17238×104t,列全国第12位,其中硫铁矿、磷矿、岩盐、芒硝、铅锌矿、铁矿等大宗矿产的产量名列全国前茅;产天然气53.72×108m3,列全国第1位。该省2002年原矿产值118亿元,列全国第10位,占工业总产值的6%;矿业加工产值526亿元,占该省工业总产值的33%。钛铁矿精矿、富磷矿、铅锌矿、轻稀土精矿等矿石产品和钢材、五氧化二钒、食盐、元明粉、优质石材、化工原料等大量销往省外或出口。
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长期以来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多年占该省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优势矿产的开发,使贵州成为西南最大的煤炭输出基地,并成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铝工业、锰系铁合金、钡盐生产基地。矿产的开发,不仅促进了贵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为全国作出应有的贡献。煤炭开发为南方十多个缺煤、少煤省区提供了大量能源,优质磷矿石和磷加工产品销售国内20多个省(市),铝与锰系铁合金产品满足了国内大量需求,汞、锑、碳酸钡不仅满足国内所需,历年还有较多出口,汞(水银)出口量长期位列全国第1位,碳酸钡出口量近几年占据世界1/3的市场,贵州开采加工的各种矿产品,多年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1/3以上。特别是以煤、磷、铝、重晶石、锰等为主的矿业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势矿种的开采及加工产品在今后较长时期,仍具有良好的国内外市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矿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之一。
重庆市共有矿山3041个,矿山企业从业人数213553人,其中国有矿山77334人,其他矿山136219人。2004年生产矿石17215.67×104t,天然气42.5×108m3,煤层气1.52×108t,矿业产值达13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6%。矿业及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加工制品业产值3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1%。单矿种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煤(68.4亿元)和天然气(31.2亿元);1亿~10亿元的有砖瓦用页岩(6.5亿元)、水泥用灰岩(8.32亿元)和建筑用灰岩(2.8亿元)。这5种矿产总产值达117.22亿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85%。2004年,该市有天然气生产井44口,产量达到42.39×108m3,其中市内消费25.43×108m3,向周边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省供气19.96×108m3;生产原煤3500×104t,满足了市内电力、工业和农村生活用煤需求。煤层气资源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尚未进入大规模商业性开发;该市地热资源总量6.06×1012kJ/a,相当于1.68×108kW电能,可采资源量为0.507×108m3/a。矿泉水资源丰富,以重碳酸盐型为主,属低矿化、低硬度、无污染的优质矿泉水。地下水成分单一,为低矿化度淡水,天然资源量约为46.8×108m3/a,可开采资源量为24.2×108m3/a。目前井采量、引流量不到可采资源量的10%,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但资源分布不均。金属矿产资源锶矿具有埋藏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开采成本低等优势,年产天青石精矿15×104t,产品占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要销往国内和亚洲市场,经济效益显著。秀山、城口锰矿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20%左右,已形成年产锰矿石40×104t的生产能力,锰粉、电解金属锰、硅锰合金等深加工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南川、武隆等地的铝土矿现已开始开发利用,中国铝业集团正在南川筹建80×104t/a氧化铝生产线。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较好,主要有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灰岩、砖瓦用页岩、岩盐、熔剂用灰岩、玻璃陶瓷用砂岩等。非金属矿产采选业及制品业共创产值76.32亿元,出口创汇8130万美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玻璃和玻璃纤维等产业已跻身全国前列。2004年水泥产量达1410×104t;毒重石矿石5.7×104t,其中原矿卖出3.6×104t,粗加工成钡矿粉出售1.6×104t,深加工成钡化物的仅0.5×104t。重庆市矿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骨干行业。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矿业发展速度较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西藏矿业开发总产值3.9亿元,占区内工业总产值的22.1%。目前投入开发的矿种有22种,包括煤、高温地热、铬、铁矿、铜、锌、铅、锑、锡、金、硼、盐、水泥用灰岩、石膏、饰面大理石、高岭土、火山灰、饰面花岗石、自然硫、水晶、仁布玉、矿泉水。其中具有一定开采规模的矿产为铬铁矿、砂金和硼。3种矿产产值占开发利用矿种全部产值的85%以上。主要矿种的产量、产值为:铬铁矿16.21×104t,总产值11994.90万元;黄金882.42kg,总产值6933.72万元;硼矿1.63×104t,总产值2915.92万元;煤炭2.17×104t,地热发电量1.01×108kW·h,铜0.09×104t,锑0.28×104t,铁矿石0.96×104t,水泥用灰岩18.60×104t,水泥用粘土1.50×104t,矿泉水1100t。铬铁矿、铜、铅锌、锑、硼等矿产品主要销往外省区,其他矿产品主要直接用于本区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