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涉煤腐败倒查20年,到底查到了啥?
对于腐败的问题,我们国家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说出现腐败的话,那么就一定要严查到底,并且把贪腐的那个官员给拉下马。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存在严重的贪腐情况的话,整个国家的经济其实都会跟着倒退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思进取,想要通过贪污受贿的方式来谋取资金,那谁还真正的为民办事呢?在内蒙古就调查起了一件涉煤的腐败案件,这件案子涉及到了942人,并且目前已经挽回了628亿元的损失。并且为了追查这个案子,更是将整个案件到退到20年之前去调查,那么到底查到了什么呢?
查到了非常严重的贪腐现象。
根据中国纪检监察的信息称,两年多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针对白向群、邢云、云光中等人的案件,暴露出的内蒙古煤炭资源领域深层次的问题,总之就是发现了他们非常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挽回了很多的损失,也处理了非常多的人,我没有想到涉案人员居然高达了942人,实在是太过于夸张。倒查20年能够追查出这么多的人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20年前就开始有腐败问题了,现在才开始被注意到呢,其实这也是一个问题。
贪污到底会被怎么样处罚呢?
我们国家早就有明文的法律规定,贪污受贿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说只是轻微的贪污,涉案金额极小的话,倒是可以网开一面,拘留将钱还回去就能够了事。如果涉案金额特大,那么很有可能被判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我也奉劝各位广大的网友们,千万不要去做贪污的这个行为,一旦被举报的话,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挽回了哪些损失?
各位网友们大家好,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挽回了60亿的损失,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内蒙古煤炭地质勘察有限责任公司上下贪墨成风,连续4任领导都有贪污腐败的迹象,21人相继被查。
其实不得不说内蒙古的贪污腐败十分严重,不论是在哪个行业,其实都有贪污腐败的现状。主要是因为内蒙古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导致很多人任意滥用职权,官场风横行。而如今才被查出来,其实作用也没有很大,无非起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查出来的一些官员大都是六十岁以上,该享受的东西也都享受过了,所以我建议我们应该加快检查力度。
对于贪官,我们普通民众表示很无奈,明明知道他们想干什么,但是却无从下手。就拿当地的教育来说,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我的初中,有部分老师校外补课,上课不好好讲课只有补课的时候才会说重点,导致很多人被迫补课,而告到当地教育局却也不了了之,原因是人家的丈夫就是教育局的官员。所以很多我们当地的学生都被迫补课,但是内蒙古教育这个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贪污腐败实在严重。
所以一个地区想要发展起来,靠的应该是教育,而我们内蒙古只有一所211大学,并且也不是一所好的211大学,这让很多的大学生都很无奈。我相信大部分这些偏远地区的学生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这个地区,所以就需要教育条件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鄂尔多斯不惜重金都要聘请清华北大的老师,为的就是让当地的孩子们可以走出这个圈子。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的消息,从2020年3月23日至6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派出7个巡视组,采取“一托二”方式对7个盟市、4个厅局、3个国有企业开展煤炭资源领域专项巡视,结果发现了大量的问题。那么,巡视组是如何发现问题的?
在2020年5月,巡视组来到某盟市进行巡视,然后直接调阅了该地72处煤田2008到2012年间编制的火区勘察报告。通过认真比对后发现,有一部分不同行政区域、不同火区的勘察报告,在测值立体图、异常值直线图等多处雷同,存在造假嫌疑。经进一步调查,巡视组做实了某单位以假报告通过审批开采煤矿、骗取拨款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巡视期间,巡视组的工作人员每天中午都会定时打开征求意见箱和邮政信箱,及时收集材料,研判信息。
事实上,早在巡视之前,巡视组的成员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据巡视组的同事介绍:“进驻前,18个巡视协作机制成员单位向巡视组通报情况,移交被巡视党组织有关问题和情况;进驻后,我们和党员干部广泛谈话,同时接收大量群众来电来信来访,为迅速打开局面备足了‘粮草弹药’。比如我们在下沉之前,召开组务会对通报情况和收到的信访举报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下去后奔着问题而去,这样发现的问题就会越精准,震慑作用也就越大、越持久。”
巡视组在巡视的过程中,并不是执着于用什么方法发现问题,而是只要有利于快捷、精准发现问题,什么方式管用就运用什么方式,机动灵活、出其不意,让人摸不着规律,这也极大地增强了震慑力。
巡视组的特点是:发现问题“快”、移交问题“快”、处置问题“快”。据巡视组同志介绍:“我们确定了基本打法:精准聚焦、围点打援。对一些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通过个别谈话、下沉了解、明察暗访等方式从外围掌握情况。紧接着,我们通过从财务、票据等方面入手,锁定了违纪违法事实。”在巡视的过程中,巡视组建立了边巡边查的机制,对于涉煤领域反映具体、可查性强的问题线索,现场巡视期间就要快速移交、快速处置,进一步扩大了震慑效应。据了解,截至目前为止,巡视组一经发现了并移交了涉煤领域问题87个,其中有30个已经完成了整改,可以说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总而言之,内蒙古煤炭资源领域专项巡视就是通过稳扎稳打、深入调研的方式发现问题的。
原因一:2020年7-11月份进口煤大幅减少5000万吨。
我国目前年2.7亿-3亿吨进口煤占到沿海地区市场的三分之一,进口煤对沿海市场有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进口煤量直接左右了中国沿海煤炭市场的走势,进而间接影响全国煤炭供应体系。
2020年进口煤政策实行总量严控。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煤炭生产、运输受限,电厂为了疫情防控保发电需要而大量采购进口煤填补缺口。
2020年1-6月份,全国进口煤炭17399万吨,同比增加1969万吨,增幅12.7%。但是7-11月份,受进口煤总量控制政策管控严格的影响,全国仅进口煤炭9084万吨,同比下降了5176万吨,降幅高达36%。这5000多万吨的供应缺口占下半年供应总量的10%以上。
在迎峰度夏乃至迎峰度冬用煤高峰之际,进口煤政策仍未做出调整,导致供需失衡局面扩大,煤炭市场紧张、价格开始大幅上涨。应该说进口煤的减量是导致煤价大幅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原因二:下半年内蒙古煤炭减量4000万吨以上。
内蒙古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一,2019年内蒙古煤炭产量10.4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37.5亿吨的27.7%,内蒙煤炭供应对全国的煤炭供需影响很大。2020年,受内蒙古煤炭领域倒查20年、煤管票、安全检查、露天矿征地困难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内蒙古煤炭产量减量严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份,内蒙古煤炭产量9.0亿吨,同比下降4359万吨,降幅9.1%;如果算上未进入统计口径的表外产能的减量,全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减量至少在1亿吨;7-11月份,产量4.1亿吨,同比下降2093万吨,如果算上未进入统计口径的表外产能的减量,减量至少在4000万吨,对煤炭供应体系的冲击巨大!
原因三:下半年电力需求大幅上涨。
2020年第三季度,国家气象局预测到迎峰度冬期间将大概率出现“拉尼娜”极寒天气。迎峰度冬期间大规模的寒潮带来了取暖负荷大幅增加,国内多个省份例如浙江、江苏等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此外,全球疫情影响下,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中唯一GDP正增长的国家,世界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工业用电也大幅增加。
再加上水电季节性减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缺乏弹性,煤电是电力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电煤需求持续大幅增加。7-11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5.3%(增加煤耗4000万吨左右),其中11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了6.6%,12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了9.7%。
内蒙古对煤炭领域的腐败倒查了20年。
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纪检监察建议,内蒙古今年2月以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明确提出“要对2000年以来全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方位透视会诊”。
内蒙古此次对煤炭领域腐败问题大起底,受理相关问题线索的时间跨度长,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反腐败不存在“既往不咎”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内蒙古这次对煤炭资源领域腐败倒查20年,释放了一个鲜明的信号,“终身负责制”不只是停留在文件上的理念,而是正在切实被执行。
扩展资料
接受调查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已有9人:
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自2月28日内蒙古开展倒查20年涉煤腐败以来,短短1个多月,接受调查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已有9人。
其中,已退休7年之久的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原总法律顾问李永先被调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政协副主席、曾经担任过锡林郭勒盟煤炭局局长的张志军涉嫌严重职务违法犯罪,正在接受监察调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问题
内蒙古这次对煤炭资源领域腐败倒查20年,释放了一个鲜明的信号,“终身负责制”不只是停留在文件上的理念,而是正在切实被执行。煤炭领域因为关涉自然生态、政治生态两个领域,自然应该成为先行先试的领域。这种追责理念,其实应该在更多地方、更多领域落地生根,成为一根很现实的“高压线”。
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纪检监察建议,内蒙古今年2月以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明确提出“要对2000年以来全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方位透视会诊”。倒查20年,内蒙古此轮煤炭领域反腐的决心可见一斑。
扩展资料:
煤炭反腐倒查20年,4个月内蒙古6煤炭局长落马!
据了解,自2020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决定倒查20年涉煤腐败以来,内蒙古涉煤“大虎”纷纷落马,先后有退休7年之久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原总法律顾问李永先,曾担任过锡林郭勒盟煤炭局局长、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政协副主席的张志军、鄂尔多斯市煤炭局原局长郭成信等多人被查。
据“能源100”粗略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4个月里内蒙古已有14名直接与煤炭相关的“大虎”落马,担任过煤炭局局长的“老虎”有6人之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江苏网-“倒查20年”释放的追责信号
去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要求“要对2000年以来全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方位透视会诊”。煤炭倒查20年,好多官员都被查处,最近,最大年龄贪官被查处,已经离退休15年照样绳之以法。
内蒙古的这场整治行动,对很多煤炭企业都造成不小的影响,特别是煤炭贸易企业。很多煤炭贸易公司的煤炭来源都不正规,基本上都是盗采的,说白了就是这次煤炭倒查20年重点整治的对象。现在很多小煤矿要么关闭,要么整合。由于受到严查的影响内蒙古煤炭交易量变少,市场上去年冬天的煤价也相应变高。
煤炭贸易企业存在不能增票,业务受到影响,而且税负压力也非常重,虽然我们都知道煤炭行业很赚钱,但是自身的税负压力也非常大,很多支出也是无成本支出,实际利润可能要少得多。煤炭企业的痛点可以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解决,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奖励和核定征收,即增值税税收奖励,所得税核定征收,增值税税收奖励是奖励地方留存部分的30%~80%,地方留存占50%,最高可以奖励我们所缴纳增值税的40%。所得税核定征收,核定行业利润率8%,再按照25%的应税率进行纳税,核定后税率2%。按照40%的奖励来计算我们最后需要纳税
增值税:13%
附加税:1.56%
所得税:2%
可以得到的奖励:13%*50%*80%=5.2%
最后我们需要纳税:13%+1.56%+2%-5.2%=11.36%
增值税奖励了5.2%,所得税核定征收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税负,如果企业成本够,也可以选择查账征收,所得税也有税收奖励,同样是奖励所得税的地方留存部分的30%~80%,所得税地方留存占40%。具体选择的征收方式还是要看我们企业的自身情况,入驻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除开户外全程不需法人到场,不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也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降低税负压力。
6.1 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
6.1.1 公司简介
6.1.2 2007年1-12月伊泰煤炭经营状况分析
6.1.3 2008年1-9月伊泰煤炭经营状况分析
6.1.4 伊泰投入巨资发展煤化工项目
6.2 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6.2.1 公司简介
6.2.2 2007年1-12月远兴能源经营状况分析
6.2.3 2008年1-9月远兴能源经营状况分析
6.2.4 远兴能源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
6.3 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3.1 公司简介
6.3.2 2007年伊东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概况
6.3.3 2008年伊东与西蒙合资上马煤制甲醇项目
6.3.4 未来伊东集团发展的战略规划
6.4 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
6.4.1 公司简介
6.4.2 神西煤化工产业实行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6.4.3 2008年神西主要生产经营指标
6.4.4 2008年上半年神西经营利润创新高
6.5 其他企业介绍
6.5.1 中汇煤化工(内蒙古)有限公司
6.5.2 内蒙古三维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6.5.3 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
6.5.4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
6.5.5 呼伦贝尔东能化工有限公司
6.5.6 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
重点项目有
在高利润的驱动下,2006年至2008年,在煤炭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煤炭集中地,煤化工开始“井喷”。很快便形成了包括大唐多伦煤制烯烃项目、新奥集团二甲醚项目、包头神华煤制烯烃项目、通辽煤化工乙二醇项目、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伊泰集团间接法煤制油项目等较大规模的煤化工项目等33项煤化工重点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规模均以数十亿、数百亿计算。截至2008年,煤化工投资总额几乎占到化工产业总额的37.6%,共计420亿元。
2009年,内蒙古将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根据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加大对化工产业的调控力度,避免盲目发展。将重点拓展煤化工领域,为尽快形成千万吨级煤化工生产能力奠定基础。2009年将以洁净煤气化为龙头,围绕“化肥、甲醇、芳烃、合成油”四条主线,进一步推进新型煤化工产品链,形成千万吨级煤化工生产能力。在内蒙古蒙西地区,重点推进大型煤炭液化、煤焦化、甲醇、二甲醚、甲醇制烯烃、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建设;蒙东地区主要推进煤基烯烃、甲醇、二甲醚、焦化、腐植酸、尿素等大型项目建设。将确保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达产达标,重点抓好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大唐多伦煤基烯烃、三联化工集团公司聚氯乙烯项目、中盐吉兰泰聚氯乙烯二期、中天合创二甲醚、神华煤焦化等一系列化工续建项目和计划开工项目的建设工作。
内蒙古已初步规划在东部地区发挥优势,建设呼伦贝尔、霍林河、锡林浩特3个大型煤化工基地,把内蒙古东部地区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内蒙古规划到2010年在建甲醇生产能力达540万吨(二甲醚100万吨)、低温热解褐煤生产能力1,500万吨。到2020年,内蒙古东部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
中国投资网 2009-2012年内蒙古煤化工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