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有色金属 > 正文

为什么中国没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暴躁的草莓
玩命的书本
2022-12-31 01:17:45

为什么中国没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最佳答案
整齐的可乐
开朗的学姐
2025-09-13 11:18:31

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都集中在欧美国家手中。据了解,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以C B O 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L M E(伦敦金属交易所)有色金属和N Y ME X(纽约商业交易所)能源为主的几大商品定价中心,它们决定着世界上主要大宗商品的交易价格。

国内没有一家能走向国际的商品交易所,不能定价。

最新回答
乐观的彩虹
清爽的大白
2025-09-13 11:18:31

因为中方出口管理措施违规。

3月26日,世贸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起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出口管理措施违规。这场败诉,失败根源在多年前就确定了,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民族主义和国际政治因素。

国内相关单位对WTO规则的无知,无法让国际规则为自己所用。然而更深层次的,还是中国一些人只着眼经济利益,贸然借用民族主义情绪发动舆论,并没有把稀土问题真正当作环保问题来看,也没有真正把稀土真心视为紧缺战略资源。

事实上,由于中国在国内稀土开采和消费方面,并未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最终成为中国在稀土诉讼中的软肋。

扩展资料:

商务部称中国稀土储备仅能维持20年,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储量占世界的23%。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有可能需要进口。

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供应世界大多数稀土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日韩行动——大把投钱绕过中国找稀土  日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四处寻找能够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源。

东京计划投资12亿美元用来改善稀土供应状况。日本已经与蒙古闪电达成协议,从本月起开发该国的稀土资源。另一稀土消耗大国韩国也有类似的计划。韩国宣布将投资1500万美元,在2016年前储备1200吨稀土。

日本媒体欢呼又有了重大发现——太平洋海底的稀土多了去了。据外媒报道,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络版3日刊登了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加藤泰浩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成果称,包括夏威夷岛在内的太平洋中部约880万平方公里海域及东南部塔西提岛附近约24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淤泥中,含有高浓度的稀土,整个可开采量约是陆地上的1000倍。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中国输掉稀土之战 定价权纯属伪命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稀土资源

外向的夕阳
完美的柜子
2025-09-13 11:18:31
以后数码类的产品的金属外壳都应该可以用的上啊!

中 国 有 色 金 属 业 发 展 研 究 报 告

【原创报告】中国有色金属业发展研究报告

【行业分类】有色金属业

【行业概况】2006年中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的产量合计达到1600万吨,已连续第四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有色金属生产国。中国占全球各类资源消耗量已经超过15%,消耗的锌、铜、铝等金属更是超过了20%,2002-2005年中国的基本金属的消耗增长量平均在15%以上,铜铝消费分别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主要有色金属的消费增长是GDP增长的两倍,对国际金属市场的价格走势影响日益深远。但是,中国又是有色金属矿产十分匮乏的国家,铜、铝、铅、锌四大品种(占总产量95%)和以前曾具有资源优势的钨、钼、锡、锑品种的储量和基础储量的保有年限都不高。已探明储量中,铜矿只够7年开采,铅矿5至6年,锌矿7至8年,锡矿5年,锑矿5至6年,铝土矿也不足30年,很快将面临无矿可采的局面,资源严重短缺。

【行业指标】铜产量、氧化铝产量、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收入、有色金属金属行业利润

【行业分析】由于过去两年行业景气推动矿山勘探、采选及冶炼业的投资增长,使得未来几年供给增速高于需求增速,有色金属的供给短缺逐渐缓解,行业将走向供给平衡乃至过剩。景气周期将回落,但不会回落到2002年前长期低迷的状态。铜业:国内冶炼产能快速扩张,供给增速大于需求增速,精铜短缺的局面得到缓解,预计2006年铜价将下跌。氧化铝业:以中铝为主的多个氧化铝生产商的新建扩建项目使得2005-2007年国内氧化铝产量 增速将大于需求增速,供给紧张的缓解将促使价格下跌。电解铝业:2007年国内产量增速将继续大于需求增速,以及国内限制出口的关税措施的实施,国内铝过剩将继续扩大,但是国际铝价将对国内铝价形成支撑。锌业:精矿供应紧张、需求稳定增加将继续推高价格。

【前景预测】按照“十一五”规划,未来发电、电网、运输设备(汽车、火车、地铁等)制造、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建筑、武器装备制造等行业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其中发电、电网、建筑等行业对铜、铝的需求强劲;运输设备制造对铝的用量将越来越多;机械、电子等待业需要铜、铝、镍、锡、锌、钨、钽等多种金属;而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行业需要钛、铬、稀土金属等战略性金属作为基本的原村料。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GDP平均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5.7%,有色金属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不仅没有边缘化的危险,而且随着工业化及产业升级的深入发展,加上其固有的资源约束特征,其重要性及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

【图表目录】有色金属总资产、有色金属销售收入、铝冶炼业总资产、有色金属利润、铜冶炼业总资产、铝冶炼销售收入、铜冶炼业销售收入、铝冶炼业利润、铜冶炼销售收入、铜冶炼业销售收入、有色金属储量、氧化铝年度产量、铜年度产量、销售收前十名集中度、销售收入区域结构、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结构、氧化铝主要产地(按产量)、铜主要产地(按产量)主要上市公司概况

【龙头企业】金川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铜业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山东招金集团、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宁波金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深圳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自信的丝袜
淡然的河马
2025-09-13 11:18:31
你可以在网上下一个期货行情软件,目前有色金属处于周期性价格的低点,国际市场消费不振,而且中国绝大多数有色金属是没有定价权的,所以前两年国际市场有色金属高位运行的时候,我们股市上的有色金属也是上涨了很多倍的。000060这支票的走势同于大盘,在当前环保经济,循环经济大吹特吹的环境下,中金岭南的冶炼成本不断增加,造成利润下滑,股价表现不佳。

活力的巨人
靓丽的大碗
2025-09-13 11:18:31
伦敦的交易所知道吧,跟他的差不多,跟期货的模式也差不多,区别就是泛亚现货交易,就是你每天就能进行交割,而期货到日期才行,保证金也不一样 泛亚的好像是20%的保证金。比期货的风险小点。泛亚的主要是有色金属,像铟 银 锗 钨。。。。将来的升值空间很大,原因是这些都是稀有资源,很多的国家就缺,加上都是用于工业 航天和高端科技,军事等等,据说20年后这些资源就会被开采完毕的。美国很早就关闭了这些矿产作为战略储备。我国是有色金属的出口大国,而很多金属的国际定价权都不是中国,中国只顾着发展忽略了这块。很多地方用污染的代价换取了还不及美国开采的人工费的价格,听起来很可气吧,这方面很多的资料网上都能查的到,这可能也是泛亚成立的原因,说白了后台就是政府,

重要的未来
含蓄的冬日
2025-09-13 11:18:31
近30年来,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大幅震荡,每8年左右要经历一次大涨,尤其是2004至2006年间的涨幅最为突出,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目前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整体处在2008年中后期大幅下跌后的价位波动。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最近国务院公布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因此深入分析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变化的原因,把握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变化特点

纵观近30年来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走势,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有色金属价格高幅波动,自1982年以来出现过3次大幅上升,分别是1988年、1996年和2004年,即每8年左右,有色金属价格要经历一次大涨,其中尤以2004年以来涨幅最为突出。而最近几年以来,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

1.1988年有色金属价格突破性上升。1984至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连续5年供货不足,1987年底开始,秘鲁、加拿大出现罢工浪潮,以及智利、赞比亚铜生产出现问题,1987年底开始世界性库存急剧下降,导致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突破前期平稳走势,大幅上升,伦敦市场铜现货价格在1988年12月12日达到3562美元/t的空前高峰。1988年铜价比上年上涨了45%,铅、镍年均价分别达每t813英镑、14256美元,铝、锌价也一度上升到每t4290美元、660美元,锡价亦猛涨到8149.69美元。

2.1995~1996年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衰退,加上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成员国经济恶化,进出口贸易秩序混乱,不法出口商大量廉价对外抛售有色金属,冲击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经历连续4年下滑。1994年开始世界经济摆脱连续3年在2%上下徘徊的局面,增速提升至3%以上,伴随着粮食价格大幅上扬和原油价格从16美元/桶上升到21美元/桶,有色金属出现一轮中级程度的上涨,6种金属价格均达到阶段性高位,其中铜年平均价比上年度上涨了27%,最高时达到每t3150美元。

3.2004~2006年有色金属价格持续性高幅攀升。2004年,世界经济从“9·11”事件中强劲复苏,伴随着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和国际粮价大幅上涨,2004年初开始,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也持续性高幅攀升,至2006年中达到历史性高位。2004~2006年,铜价年涨幅分别达到61%、28%、83%。而随后的两年中,6种基本金属价格在这一高位持续徘徊。期间,铜、铝、铅、锌、锡、镍分别达到每t8900美元、3272美元、3989美元、4570美元、25331美元、5402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

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经济增长受限,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直线下滑,半年时间国际铜价从历史高位跌至2810美元,跌幅达到68%,铝价跌至近10年来最低水平。铅、锌、锡、镍价格分别跌至961美元、1080美元、10165美元、9374美元的阶段低位,均低于1988年时的价格,比历史高位跌幅分别达到75%、76%、60%、83%。近几个月来,有色金属价格在低位有所反弹,但基本处于2005年、2006年水平(见图1)。

纵观这几次金属价格波动,后两次价格上升与国际粮价、油价上涨同时出现,但持续时间不同,较粮价持续时间长而比油价持续时间短。2004年以前,前两次上涨明显,下跌并不迅速,而较之粮食、钢材等其他商品,金属价格波动幅度相差不大,2004年开始无论是从日交易价格还是年度价格来看,上涨和下跌的幅度明显扩大,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有色金属已经与原油一样,成为新的最易出现“过山车”行情的商品,而金属价格尤其是铜价波动,已经成为市场判断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影响有色金属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

近几十年来,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供需变化频繁,特别是2004年以来,随着期货市场的逐步发达,资本市场的充裕,影响金属价格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总体来看,有色金属价格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供求关系是影响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的根本因素。

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循环变化。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当供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推动价格下降。1988年有色金属价格突破性上升起因为秘鲁、加拿大工人出现罢工浪潮,智利、赞比亚铜生产不足,全球铜供应缺口达到17万t,但随着全球产能的增加,1989年、1990年铜供应过剩27.5万t、51.5万t,铜价连续4年走低1994年全球经济向好,铜需求增长2.1%,铝、铅、锌需求均增长3%左右,出现10万t、11万t、7万t的供应短缺,供需关系逆转而2003年至2005年,全球铜年平均供应缺口达到125万t,铝连续3年缺口在40万~80万t。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导致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

就有色金属而言,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库存。供求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库存下降反之,上升。利用1998~2009年9月份的每个交易日的数据分析,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库存与铜价的相关系数为-0.67,在统计的2948个数据中,有57.6%的交易日库存与价格反向变化,铝、铅、锌、锡、镍库存与价格反向变化的概率分别为56.2%、55.3%、53.9%、56.8%、55.1%,这表明库存变化与价格波动具备明显的负相关性。

2.价格走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全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需求增加从而带动价格上升,经济萧条时,需求萎缩从而促使价格下跌,尤其是最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变化对金属价格影响较大。通过分析1982~20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与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关系,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746,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变化对有色金属需求影响很大,经济发展与国际铜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见图2)。

3.六种基本金属产品以及国内外市场之间的价格关联性很强,金属价格的金融属性明显增加。

长期以来,六种基本金属产品之间的价格走势密切相关,尤其是铜与其他几个品种。1998年至2009年8月,除锌锡之间价格关系相对较弱外,其他几个品种之间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上,而伦敦市场铜价与铝、铅、锌、锡、镍价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4、0.887、0.873、0.860、0.876,均为高度相关(见表)。

与此同时,我国开始铜、铝期货交易以来,国内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据统计,目前上海金属交易所铜价与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的相关系数在0.95以上,是目前相关性和联动性最强的一组合约,铝的相关系数也达到0.90,两个市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尤其是近几年来,两个市场价格同涨同跌的局面已经成为自然。伦敦市场交易所价格具有国际权威性,主导了金属的定价权。

而随着期货市场的发达,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程度也大幅度提高,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有色金属的比重大大增加。以铜为代表的金属价格的金融属性明显提高。在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已经显得不可逆转。例如2004年以来铜价的大涨大跌,除了需求因素推动外,美国基金大举入市,也是放大金属价格波动幅度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以伦敦金属交易所为代表的世界金属价格以美元计价,因此金属价格受美元汇率变化影响较大。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长期走势分析

从长期来看,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商品,基本金属亦是如此。有色金属价格长期走势将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供应变化成为影响价格的短期因素,需求因素将成为影响中长期价格的主要因素。

有色金属属于资源性产品,但是对比原油、粮食等而言,全球市场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充裕,分布相对广泛。几十年来除1988年由于供应短缺导致价格突破上涨外,并未出现持续供应短缺而导致价格大幅上升的情况。反而随着科技进步及采掘技术发达,供应存在明显增加及多元化的趋势。

长期以来,有色金属供应经历着从价格上涨-增产-到价格下降-减产-再到价格上涨-增产的循环,但是,由于金属工业的投资特性决定其减产的暂时性,减产只是暂时压缩产能,目前全球金属产量产能利用率在70%~80%左右,只要需求提高,产能就会释放。长期来看,产量是处于持续增加的。2008年全球除锡的产量低于需求量2万t(5%)左右外,铜、铝、铅、锌、镍产量分别比需求量高76%、97%、67%、65%、194%。出口国出现的战争、罢工等导致的局部供应中断,仅会在短期内推高价格,但是难以对全球金属供应形成长期重大影响。影响有色金属价格短期走势的因素复杂,但中长期价格波动将主要取决于需求的变化。

2.全球经济发展变化是判断和决定金属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在影响需求的因素中,全球经济情况又是决定性因素。有色金属是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较高。经济发展影响交通运输、房地产业、航空航天业、汽车业、钢铁业,这些都直接影响有色金属的需求。

3.有色金属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时期存在。

经济波动可以通过供应和需求双方面对价格产生影响,但是对不同品种,影响程度亦不同,例如,粮食产品由于刚性需求的存在,产量变数相对较小,国际粮价的波动与经济周期变化相对独立。而从有色金属来看,如前所言,经济发展决定了需求状况,而后者又主导着价格变化。因此,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变化,成为影响有色金属价格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全球经济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关于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世界经济每60年一个长周期,7~8年一次中周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决定了金属需求的变化,只要经济周期存在,有色金属价格的周期性变化也将继续,但其周期可能发生变化。事实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8年对1957年至1996年世界铜价的统计,国际铜价运行周期为84个月,即每7年出现一次大涨。

4.关注相关商品及股票市场对金属价格的影响。

目前,相关商品如石油、黄金等价格的波动,也对金属产生影响。石油与铜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而黄金与铜都属于金属类商品,因而石油与铜、黄金与铜价格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色金属期货特别是铜期货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也成为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在期货市场对金属定价权逐步增加的同时,今后相关品种之间的价格影响也将更大。

几年以前,期货市场金属价格变化对股票市场中金属价格指数影响甚微,但近年来二者的关联性逐步提高,其主要体现在期货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影响主要股票市场金属板块价格。从今后看,这种单向影响将转变为相互影响。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都根源于资金的变化,随着今后资金规模的逐步增大及期货市场进入门槛的降低,可以预见,在资金趋利的本性影响下,股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将会提高,金属价格指数的变化将逐步影响到期货市场,进而影响现货价格的波动。

综合以上判断,影响未来金属价格的因素将更为复杂,经济发展是决定性因素,而其价格仍将呈现周期性变化。政策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有色金属工业也将面临国内外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也存在着一些如定价权缺失、贸易摩擦增多等问题。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加强金属行业宏观调控工作,改善出口环境,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目前,全球有色金属基本处于需大于供的格局,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前我国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公布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重组,调整产业布局。同时,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加快转变出口方式。

2.警惕“中国因素”说辞,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摩擦。近两年来我国对全球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同时“中国因素”也屡屡被西方发达国家作为金属价格高幅波动的说辞。为此,应警惕西方国家以此为借口,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同时,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3.发展期货市场,争夺定价话语权。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期货定价方式。目前我国已经开展铜、铝、锌期货交易,今后要择机开展其他品种期货交易,为实体经济提供“定价话语权”。

4.加强对有色金属价格的监测、预测、预警工作。健全完善价格监测体系,密切监测国内、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价格变化,拓展金属信息收集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将价格监测、预测、预警机制法制化、规范化,更好地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

勤劳的金毛
激昂的日记本
2025-09-13 11:18:31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双第一大国,但能源不可再生,目前是有定价权,最进国际煤价飙升,就是中国的宏观调控引起的,如果我们哪天自己的煤资源用完,完全或大部份靠进口,那就难说了,会不会重蹈覆辙呢?(铁矿石),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缺性影响煤炭产品定价能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一次能能源消费对煤炭依赖,已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煤炭消费最大的国家(是美国煤炭消费的2倍)。未来几年我国GDP保持8~10%增长是可以期待的,按此推算我国煤炭需求在2006年23.25亿吨的基数,每年按现阶段增长情况的10~12%测算,每年需求增加2.3亿吨~2.7亿吨。 巨大的增长量,实际上加快了煤炭稀缺性的体现。 国家发改委2006年12月27日在北京牵头召开“2007年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在27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说,“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供需双方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价格的新机制基本确立。 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在我国延续了50多年由政府直接组织召开全国煤炭订货会的历史即将结束。从2007年起,电企与煤企就煤价进行“一对一”的“谈判”。此前,我国已陆续取消了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仪器仪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等十余种物资订货会。煤炭订货会是最后一个被取消的物资订货会。与订货会一起结束历史使命的还有煤炭价格双轨制。 市场配置资源重要的原理,就是稀缺性影响产品的定价能力。尽管在人们常识中,煤炭好像是通用的大众能源产品,但是煤炭细分的煤炭品种具有不用产品特性和产品用途。 产品成本转移:下游需求,影响产品转移成本能力煤炭行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输血部门,在市场化进程中,因为煤炭价格的双轨制,很难使得行业企业拥有一致行动,煤炭行业整体与下游行业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 但是随着,国家对资源品价值认识,和科学发展观的引导,和和谐发展自然需求下的煤炭行业,整合过程不断加快,这些形成行业对下游行业成本转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