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我国劳动力需求的现状

冷静的糖豆
懦弱的小懒猪
2022-12-31 01:17:26

我国劳动力需求的现状

最佳答案
雪白的小鸽子
激情的飞机
2025-09-13 11:24:21

这个不是我写的。是网友“四十大盗V”写的。不过写的不错,你可以参考以下。

国内当前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企业纷纷缩减规模及就业岗位;

2.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纷纷裁员造成社会高失业率;

3.一方面,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企业效益因成本上涨(包括原材料及用人)而利润下滑,从而带来的就业薪资期望值与实际所得之间矛盾;

4.高校扩招,几年下来的结果就是——2010年毕业的600万加上以往未就业的400万,总计1000万!

以上因素汇总从而形成的就业“高级劳动力”市场供远大于求的失衡局面。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 “初级劳动力”领域,相对应的,以技师、技工为代表的“中级劳动力”数量却越来越不足(大学本科生以上的“高级劳动力”倒是在增加,但质量并不乐观),这更加加剧了未来发展的风险——即出现所谓的“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预示着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即将结束,“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刘易斯拐点”与“人口红利”之间似乎有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前者的显现,往往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一个前兆。

“人口红利”,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这一点,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中也表现得较为明显。

长期以来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成为4-2-1的倒金字塔人员组成,人口红利当前正逐步消退,中国社会(百姓层面)正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尴尬境地!

通过改革开放,国民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并没有适时完成产业调整,没有从来料加工的产业低端,走向研发创新的高端;同时在物流、国际市场销售没有掌握定价权,最丰厚的利润拱手相让;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人就很大;对资源的过渡开采、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发展进度不成正比。。。。。。名义失业率(领取养老金登记人数)跟实际失业率差距很大;高税收与不断攀升的人工成本(社保比重)使原先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再,让外资望而却步,转战东南亚或印度等国家。

最新回答
干净的跳跳糖
清秀的秀发
2025-09-13 11:24:21

中国政府采取的稳定就业的措施

针对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中国政府已实施一系列积极政策和举措。除了财政、货币等政策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外,在就业方面出台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措施,调整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通过保企业来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一)稳定就业岗位的措施

稳定就业岗位的措施主要是增强社会保险制度的灵活性和劳动关系调整的灵活性,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减少裁员。

1.在2009年之内,可以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减轻困难企业缴费负担和参保人员费用负担。

2.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可以在2009年之内、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

3. 调控和预警失业,鼓励国有企业减少裁员。

4.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失业保险基金可用于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5.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符合条件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实施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时制。

(二)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

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主要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已经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条:

1.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200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2.及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确保2009年调整后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对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

3.困难企业实行经济性裁员,可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和稳定大学毕业生。

2.减少或推迟供给: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大学生;研究生或第二学位扩招。通过见习实习制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所有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

5. 为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

(四)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措施

1.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务农提高收入。

2.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3.一些劳动力输出地方已经出台支持返乡农民工的政策:3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的,当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70%给予失业救助,救助期不超过半年。

上述政策措施对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农民工群体和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将发挥作用,但还远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局势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

踏实的宝贝
曾经的海燕
2025-09-13 11:24:21
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包括很多欧美的研究机构都认为中国唯一的武器就是廉价的劳动力。这个论据有一定的道理,软件行业的工程师的市场价格和发达国家比,大概是三分之一,我们的农民工的工资比例拉的还要大。所以我们的劳动力从普通的民工到有技术含量的工程师、管理人员,我们普遍工价比发达国家低,这当然是中国的竞争优势,但是光看这个变量不够,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工价还要低啊,那个时候就没有看到中国有什么国际竞争力的东西。那个时候一个中国的工人是美国工人的工价的百分之一。

为什么更便宜的时候没有竞争力。要理解中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要加两个变量。一个就是劳动力是一个要素,要素不能直接变成产品的,尤其不能直接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要让劳动力变成产品,就要组织起来,这个组织的成本非常之高。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组织成本非常昂贵,因为我们选择了错误的体制,内部的信息损耗非常大,人们没有动力好好工作,劳动力是很便宜,但是把劳动力组织起来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非常落后。

眼睛大的镜子
炙热的御姐
2025-09-13 11:24:21

在21世纪,有很多的女孩子都想找一个国外的男朋友,一个是因为新鲜感,另一个则是认为这样以来自己特别有面子。其实在民国时期就出现过这样一种现象,当我们14万的中国劳工到达法国之后,就被当地的女子给喜欢上了并且还认为他们是最好的伴侣。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众所周知在1840年中国签订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就一落千丈,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的百姓就开始陷入了穷苦磨难之间,尤其是在1912年以后有很多的百姓都开始沦为了奴隶。这是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以及我们自身实力差距太大,无法跟西方列强抗衡的结果。

于是在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有很多的国家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当中,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西方列强就要求中国政府加入协约国,并且为协约国提供劳务支持于是就有14万的中国人被派往欧洲。

这14万的中国劳工也不是自己自愿出国的,他们有一些的人都是被当时的民国政府给骗出国的,当时民国政府以他们在国外有丰厚的待遇为由来让他们加入劳工团当中,当这些百姓被派往国外的时候,他们就发现情况跟他们想的截然不同。

当时德国与法国正展开战争这一场战争大概发生在1914年,为了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法国派遣了自己国内绝大多数的青壮年劳动力,这样一来就导致国内的劳动力不足,只好让民工充当劳动力为他们修筑工程。

而战争总是刀枪无眼的没有人能够幸免,在这一场战争当中,德国法国双方都是伤亡惨重,德国在铁血政权的控制下他们的军事实力比法国略胜一筹,所以有无数的法国士兵都在这场战争当中被德国给杀害。

这就让法国丧失了很多的男性市民,也让法国社会开始动荡不安起来,当这些法国男人骤减的时候就无法满足女性的需求。所以在这个时候进入西欧的14万中国劳工就成为了法国女人的目标。

而且中国人一般都勤劳勇敢坚强善良相比之下比法国的男人也不差多少,而且因为这些中国劳工他们一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这样的男性一般都比较的体贴也会尊重人,这就让法国女人特别的满意,开始的时候虽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但当之后发现生活越来越幸福,就有很多的法国女人都开始希望自己的丈夫是中国人。

所以直到21世纪法国人当中也有不少的中国血脉和华裔,他们极有可能就是当时那14万中国劳工的后代,所以中国和法国其实他们是有血缘联系的,这也能够让这两个国家在以后的国际交往当中保持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

知性的高跟鞋
眼睛大的花瓣
2025-09-13 11:24:21
三支劳动力大军指的是:

以原国有企业并轨人员、集体企业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主体的再就业劳动力大军

以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初高中毕业生等城镇青年为主体的新成长劳动力大军

以进城务工农民和失地农民为主体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军。

老实的白羊
无限的铃铛
2025-09-13 11:24:21

中国长城前前后后修筑有两千多年,哪个朝代修筑长城的范围都不一样,最开始修建是清朝秦始皇时期。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是他们徒手一装一瓦的建筑而成的,当时古代没有任何高级器械,整一个长城都是靠人手建造的,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工程,现如今已经列入世界名胜古迹列表。

一、建造时间长

长城是中华人民花了两千多年才建造成功的,这其中夹杂的泪水和汗水,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从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秦始皇就下令建造长城,当时他为了修筑长城,大约请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奇迹。根据历史上记载,长城在每个时期每个国家掌管范围是不一样的,所以长城的长度也都不一样,但都达到了万里以上,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字,这其中动用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是非常巨大的。

二、长城的作用

最开始秦始皇修筑长城,目的是为了防止匈奴的干扰,当时保护了中原地区,给中国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带去了积极作用,这是长生建立的初始原因。汉代以后,从文帝到宣帝,都对长城进行了各种修建,当时修成了一条全长近一万公里的路程,也是沿着长城修建的,汉代所建成的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明代时期,君王为了防御外族的侵扰,也一直对长城进行各路的修建,提前达到了20次的大规模修建,就是明朝时期修筑的。

现如今,长城吸引了海内外无数的游客,它有非常高的旅游价值,历史意义也十分深远。它从建造开始,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古代那个没有任何技术的年代,建筑物的修筑都是要靠人手的,这也是它的伟大之处,它彰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