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咱们热能工程方面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啊?
英文: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雪无痕(站内联系TA)电机工程学报动力工程学报热能与动力工程(CSCD)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missyou8326(站内联系TA)热能动力工程不是EI源了:cry:ylberyl(站内联系TA)中文的认为还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两专家背靠背盲审,论文质量比较可靠,Ei检索。工程热物理学报得参加会议,参加会议还不一定录。再者就是推荐《热能动力工程》也比较正规,只是不被Ei检了。然后《动力工程》,《热力发电》和《汽轮机技术》节能技术也是核心期刊 不是国家核心,是科技核心。windkiller3707(站内联系TA)太阳能学报、燃料化学学报。EI源刊。sh0283(站内联系TA)燃烧科学与技术longerwell(站内联系TA)这个比较多了吧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国外的比较多中文的认为还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两专家背靠背盲审,论文质量比较可靠,Ei检索。工程热物理学报得参加会议,参加会议还不一定录。再者就是推荐《热能动力工程》也比较正规,只是不被Ei检了。然后《动力 ... 补充一下:机械工程学报、燃烧科学与技术、化工学报。天也潇潇(站内联系TA)化工学报不错的动力小硕(站内联系TA)电机认可度比较高的,特别是咱们能源电力这块雪无痕(站内联系TA)化工学报审稿太严了。。ymgeng(站内联系TA)Combustion&Flame.....xiangqian327(站内联系TA)国际传热传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ncccompany(站内联系TA)heat transfer雨吻梦里花(站内联系TA)化工学报也沾边的。。
热能动力工程编辑部邮箱:rndlgch703@163.com
另外,热能动力工程是中文类核心期刊(月刊),相对而言,以下两份杂志更具权威性:
动力工程学报(双月刊,中文核心,一级学会会刊):dong@speri.com.c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旬刊,EI刊源):http://www.pcsee.org/CN/volumn/home.shtml 在线投递
1.
内燃机学报
2.
工程热物理学报
3.
热能动力工程
4.
热力发电
5.
内燃机工程
6.
热科学与技术
7.
燃烧科学与技术
8.
电站系统工程
你也可以在一些相关大学的学报发文章。如:《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都是核心。
热能考工程师,到中级工程师,应该就制冷和暖通两个吧,具体看你们学校热能的主要方向是什么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1、学科方向不同:
热能与动力工程包括: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主要学科方向有热力循环理论与系统仿真、热流体力学与叶轮机械、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汽车动力总成与控制、工程热物理、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低温系统流动传热、煤的多相流燃烧热物理等。
2、学科综合性不同: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相对于单一性。
3、学科侧重不同: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注重与化工、生物、信息、环境等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发展学科新生长点,包括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石油替代途径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节能、纳/微系统输送和温控、生物质气化发电、光催化制氢和电动汽车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人才就业侧重于热力发电厂及电力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大中型用能企业、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制冷和空调设备企业、高等院校等领域,从事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类型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能与动力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是主要传播有关生产、储存、利用和节能的热过程的组件、设备、技术和系统的开发的演示的应用新研究的杂志。
详细介绍:
期刊名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或者 APPL THERM ENG
参考译名:应用热力工程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359-4311
期刊语言:多国语言
出版区域:英国
出版周期 : Monthly (月刊)
扩展资料:
期刊主页网址 :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
通讯方式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主要研究方向 :
工程与材料;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工程热物理相关交叉领域;传热传质学;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多相流热物理学;化学科学;燃烧学;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信息科学;工程热力学;机械工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官网
一、学院简介
动力与能源学院创建于1952年,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发动机专业合并而成,命名为华东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系。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华航内迁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更名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1970年,哈军工航空系迁入我校,进一步增强了该系的实力。2003年院系合并,成立动力于能源学院。学院现设有3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本科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为首批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首批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本科专业“自动化”为首批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博士、硕士点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动力与能源学院现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6人,博士生导师21人。设有航空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控制工程3个系和中德旋转机械与风能装置测控研究所。拥有“翼型、叶栅空气动力研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热工程信息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
学院与世界四家著名航空发动机研制单位(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英国罗.罗公司、俄罗斯航空发动机中央研究院)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成立了“中俄联合适航性研究中心”、“中德旋转机械与风能装置测控研究所”、“中英传热与空气动力学实验室”等研究机构,每年双方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进行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自99年以来,学院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02年突破2000万元;平均每年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学生的培养质量高,毕业的硕、博研究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历届硕、博生就业率100%。就业去向有: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国防企事业单位;各航空公司、部队、高等院校、著名外资企业、著名国内大型通讯、石化、电力企业等单位。
专业设置:
博士后流动站: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博士点:
1、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2、流体机械及工程
3、人机与环境工程
硕士点:
1、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2、流体机械及工程
3、人机与环境工程 4、工程热物理
5、热能工程 6、制冷及低温工程
7、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8、信号与信息处理
9、环境工程
二、专业介绍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博士和硕士点挂靠在航空动力工程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37人,博导13人。本学科设有国防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教委专业实验室一个。
研究方向:
发动机总体设计;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发动机燃烧与流动;传热、传质与热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航空推进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测试、热工程信息处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特种发动机技术等。
流体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博士和硕士点挂靠在航空动力工程系,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翼型、叶栅空气动力研究室。现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0人,博导6人。
研究方向:
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流体机械非定常流动理论与实验;流体机械设计理论与应用;节能与通风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挂靠在航空动力工程系。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2人,博导5名。有国家教委重点实验室一个。涉及三个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泵与风机工程研究中心)和三个研究所(环境工程与新能源利用研究所、空调制冷与太阳能应用研究所、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配备有先进的计算软、硬件设备。该专业以航空、航天、航海等工业领域为应用背景,知识面宽,极具发展前途。
研究方向:
人机环境系统中的热科学;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与综合设计;飞行器中的环境问题;航行器舱室声环境预测与控制。
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硕士点挂靠在热能工程系,现有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2人,博导4人。拥有下吹—引射式瞬态传热风洞,回流式传热风洞,叶栅传热风洞,抽气式传热风洞、旋转传热实验台等较大型试验设备。拥有三维热线风速仪、热成像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及FLUENT等先进的流动传热数值模拟软件。与英国著名的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公司、牛津大学在气体动力学及传热学领域结为研究合作伙伴。
研究方向:
工程传热传质;高效冷却及热控制技术;热机气动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热能工程:
热能工程硕士点挂靠在热能工程系,现有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2人,博导5人。拥有下吹—引射式瞬态传热风洞,回流式传热风洞,叶栅传热风洞,抽气式传热风洞、旋转传热实验台等较大型试验设备。拥有三维热线风速仪、热成像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及FLUENT等先进的流动传热数值模拟软件。与英国著名的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公司、牛津大学在气体动力学及传热学领域结为研究合作伙伴。
研究方向:
节能技术和制冷工程;热端部件热分析及寿命增长技术;传热传质及能源利用;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
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点挂靠在热能工程系,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6人,博导2人。现有无氟空调机模拟试验台;吸附材料制作装置;传热风洞;太阳能集热器试验台及全套测试设备。
研究方向:
新型制冷空调系统与太阳能热利用;新型制冷空调系统的结构与控制。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硕士点挂靠在动力控制工程系。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7人,博导2人。拥有300多平方米实验室,建设有国内唯一的专门进行航空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及多变量控制研究的涡扇发动机试车台、航空发动机动态模拟试验台等大型试验装置。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控制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30%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其它多数分配到外资著名企业、国内骨干通讯公司、航空航天部门研究机构工作。他们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研究方向:
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网络化系统控制;非线性及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工业自动化技术;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