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现在已经没有了吧?以前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等于白学了这个专业是吧?
当然不会是白学的
而且还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啊
将来就是从事动力机械的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学校里,都是比较重要的专业
你好,能源动力类专业就业情况非常不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
能源动力类专业就业前景主要为航空、航天、舰船等工业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航空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航天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舰用燃气轮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及民用燃气轮机研制、生产部门等。
能源动力类的专业包括的几大专业都是对要求很高的人来选择的,一般理科生为主,对本专业的限制也是很大的。
但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相关的薪资也是很高的。
能源动力类专业的特点:
1、学科交叉性
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在整个能源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估计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内这一局面还不会改变。
这些常规化石能源主要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水污染和热污染等。
据最近的报载,当前我国每年火力发电的煤炭耗量超过8亿吨,电厂的烟尘排放量约为350万吨,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35%。
其中 ,微细粒子(小于10微米)排放量超过250万吨,是影响大城市大气质量和能见度的主要因数,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对能源动力生产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和控制,实现其环境友好化,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相应的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浙江大学已经将原来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名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核能发电虽然没有上述火力发电那样的问题,但有其独特的问题,如辐射防护与保健、核废料的处置与处理等均与环境保护有关。
迫于环境方面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巨大压力,作为常规能源的水能由于具有清洁与可再生的特点,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类似地,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不但要以传统的热、力、机械、强/弱电等为专业基础,还与新兴的信息、生命、生物以及能源等相互交叉。
2、政策依赖性
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国家的发展政策,最典型的是核工程专业。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在核能发电上没有投资新建项目,使得我国各高校的有关核能发电方向的教师都一度没有足够的学生,有的甚至准备转业。
以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情况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需要核能专业毕业生的数目超过了可分配毕业生的人数。
3、广泛适用性
节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节能的知识不仅能源动力学科的学生应当掌握,也是几乎所有工科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
这就要求不仅要做好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应当承担起向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节能技术教学的任务。
4、专业对口性
我国能源动力学科的不同专业方向服务于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还多少带有产品专业的烙印。
不仅在冷的方向与热的方向中,主导专业的工作机械与系统差别巨大(例如制冷机与发电厂),就是在同一个专业方向,例如热方向中,锅炉与 汽轮机就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对于旨在以零距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与学校,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能到对口的专业单位工作,及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些专业工厂希望能找到工作后能立即从事本专业具体技术工作的学生,而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不能满足这些单位的需要。
所以,急需解决以能源动力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与能源动力类大部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强调专门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我校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的专业。1989年在国内率先设立摩托车专业方向。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专业进行了调整,由原内燃机专业扩充专业内容和方向,改名为热能与动力工程。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本专业承担了三项国家“863”项目及其他省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具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实验条件。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传热与流体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动力机械及工程的技术基础,必要的电子控制及计算机应用知识,一定的管理和经营能力,能够在汽车及交通行业,从事动力机械及工程的设计、制造、研发、营销、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工程力学、工程图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工程控制基础、发动机原理、发动机制造工艺、发动机测试技术、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CAD技术等。
本专业依托汽车和交通行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汽车、发动机、船舶等设计制造与研究开发单位、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还可以到科研院所及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十分紧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遍及全国大中城市的中外合资、国有大中型汽车及船舶生产企业。
--------------------------------------------
鉴于有些私我的无法及时回答更新一下哈,内容复制自回答一位同学的问题:energy方向比较强的学校in US?
能源这个方向在国外主要是机械和环境下的,当然也可以去学材料。ME主要是研究传热、流体方面,环境主要是研究能源与大气、水等环境问题间的关系。关于能源好的大学不好说啦,但工程方向强的大学做的一定好,因为本身工程专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梯队的stf,ucb,加州理工,mit等你是完全可以放心的。二梯队的我不好说因为很多学校觉着自己该属于一梯队。不过像康奈尔,UIUC,哥大,austin,密大,宾大以及卡梅这些学校都挺好。关键是要看自己想做哪方面。
------------------------------------------hhhhhhhhhhhha,烧锅炉的路过撒。
我就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在我们学校是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下的小专业。其实就我们班的情况来看楼上说的不完全正确。
我们专业是小班,一共27个人,8个女生和19个男生,相对于其他小专业好多啦!
然后学习的内容的话,基础课是都要学的,并且我们比热动、热自等其他小专业要多学很多基础课,比如工业生态学、电工与电子学(我蛮喜欢这个课的)、环境化学、运筹学啥的,目的说是让我们能够接受更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交叉学习0.0。所以无形中我们的课业压力要大好多。。。
然后到了大三开始学习专业课后我们大致和热动、热能课程相似,但是我们有很多的双语课,,,比如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换热器、工业生态学、能源与环境管理、污染物排放等等,,所以。。。
坑爹啊!需要这么多英语学习啊!!!
从此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的狗狗们开始踏上了学英语的道路。。。
4级,,,6级,,,雅思,,,托福,,,GRE。。。然后。。。。。。。
哎,不知不觉我们就开始走向了国际化的道路。
哈哈,所以,多学点还是有好处的。
我们班现在8个保研的同学,3个浙大,2个中科大,3个保本校(山东大学)。
即将留学欧洲的7个,代尔夫特大学3个,爱丁堡大学2个,乌尔姆大学1个。
即将留学美国的4个,密歇根安娜堡大学1个,普度大学1个,卡耐基梅隆大学(楼主哦~,欢迎骚扰我)1个,还有1个在等。
其他考研、工作的也都有很理想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我们专业(也就是我们班)还是很成功的。一路走来我们因为人数少、学习紧、困难多抗住了很多压力,也从中成长、收获了许多,所以如果让我再选一次专业的话,我想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
即将毕业了,很感激照顾我们的老师们,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很多感情,提供了很多帮助,这真的是很多专业所不敢想象的。
也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有机会回望一下我们奋斗的地方,然后试着去做点什么,让这个专业,这个学院,这个学校能够变得更加的强大,让祖国更加富.
就业情况良好。
能源动力类专业就业前景主要为航空、航天、舰船等工业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航空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航天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舰用燃气轮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及民用燃气轮机研制、生产部门等。
主要研究
该专业主要研究航空、宇航推进动力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热力动力方面的研究、设计、实验、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飞行器动力工程属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型专业,下设4个研究方向:发动机设计与工程(含结构完整性分析与CAD);发动机流动与燃烧(含工作过程仿真);发动机控制与测试技术;发动机强度振动及故障诊断。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将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空气动力学、工程热力学、固体力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飞行器动力装置原理与结构强度等专业基础知识。
2、如果想要参加事业单位考试,没有自己专业的岗位,可以选择不限专业的岗位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