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时想考教育学专硕物理,会受到专业限制吗?
如果本科学的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感觉这个专业未来并不是自己理想的职业,想要尝试当老师,那么在考研时可以选择教育学专硕物理,因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身与物理有一定联系,在报考过程中并不会受到专业限制。下面就结合跨专业报考的问题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可以报考教育学专硕物理。我查询了很多高等学校教育学专硕物理的招生简章,发现大多数学校的招生简章对于理工科学生跨专业报考教育学专硕物理并没有过多限制。所以对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放心大胆的报考教育学专硕物理。
不过,毕竟自己在本科阶段学的不是物理教育专业,因为在考试科目上可能与物理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会增加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就是说要多考一门物理。教育学、心理学、英语、公共政治这肯定是必考的科目,而且每所学校还会在考前指定复习的教材,所以只要关注学校的招生简章,就能了解学校的具体要求。
只要按照要求来不断加大学习力度,认真备考,对于物理基础不错的人而言,想要通过专硕考试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跨专业考研,对个人的物理基础有着很高的要求,选择时要慎重。我查了很多学校教育学专硕物理招生简章,都发现很多学校都指定非物理专业学生考试力学、电磁学两门课程,说实话,这两门课程学习的难度真的很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可能在本科阶段会认真学习力学的相关知识,但是他们对于电磁学的知识就可能有所欠缺,因此复习起来难度极大。
所以,我认为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想更有针对性并取得理想效果,建议最好报班系统的复习一下,毕竟每个人参加考试的目的都是想要考上,既然辛苦一次就系统的学习一下,这样会更好。
而且对于跨专业报考的学生而言,要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和学校联系,了解学校的最新政策,只有注意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自己顺利报名。
建议认真做好学校选择,一定要详细了解各个学校的不同政策。教育学专硕物理作为教育类的专业,一般来说只有师范院校开设的才是最好,师范院校中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办学水平最高,在就业方面更具优势。所以我建议跨专业报考教育学专硕物理时,如果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建议报考教育部直属的几所师范大学,这些大学在教学水平方面更有保证。
同时在报考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详细了解每个学校不同的政策,认真做好对比,因为师范院校教育学专硕在就业方面有着特殊政策,而且奖学金也是每一名考生必须,才能为自己更好的在物理教育方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所以,如果你毕业于高校本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你不必过于担心跨专业报考的问题,因为你所学的专业本身与物理学这有一定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要认真研究高等学校的报考政策,尤其是注意加考的科目,只有注意了这些细节性的问题,你才能提前做好应对,在考试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自己的专硕梦,否则在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学: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及实验、工程图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与设计、制冷与空调、热力过程控制、热力发电工程、燃料与燃烧、机械优化设计等。
关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技术等,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和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机等。如:天然气用作汽车燃料、风能发电、冬季烧锅炉供暖、空调制冷机设计和测试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属于普通的本科专业,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想要深造是可以考研的,而且考研之后竞争力会更大一些,并且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能源与动力工程的招生条件一般是理科生,而且对分数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一般符合这些条件,就能够顺利进入本专业进行学习。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一种能源动力类的专业,是普通的本科专业,一基本修业年限是4年,当学生完成学业之后还能够授予学士学位证书,主要是以工程热物理为基础理论的一种专业,本专业对能源的转化以及动力系统方面了解的会更多一些。本专业想要考研的学生是有一些考研方向的,可以选择材料工程,这个时候就要求对学生有更多的知识了解,要懂得材料工程理论基础,还要了解相关的系统知识以及相关的操作知识。
必须要了解本区域的发展动向,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技术和实验,也要精通一门外语,这样才能够解决工程上的问题。对于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备还有新产品的开发,是要有一些能力的,还要掌握化学的一些成分以及化学的组织结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质量控制,对材料的分析更到位一些。
也可以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而且涉及的面会更广一些,要了解材料,物理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主要研究的是材料的成分结构以及加工工艺都是需要进行掌握的。该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主要从事的方向也会更广一些。因为国家的核技术以及核产业在一直更新和发展,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需求量会增多,所以毕业前景比较广阔。
想要当物理老师,最好是在大一学期末申请转专业。最好是转到物理专业。因为一般的教师招聘对所学的专业都是有要严格要求的。那么就 要求你在大一的时候学习,必须在全年级的前几名才可以。一般的大学都是这样规定的。你可以咨询一下的自己的辅导员。
同时在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 最好考取到教师资格证,毕竟在学校考取教师资格证相对还要容易一些。 教师资格证是当老师的硬件要求之一, 只有拥有了教师资格证才可以报考老师招聘。
当然如果不是考取国家正式编制 人民教师, 有了教师资格证也是非常好就业的。很多民办教育机构都会高薪聘任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尤其是中公教育,思科教育等大型社会办学培训机构,他们说给出的薪金也非常高。
1、学科方向不同:
热能与动力工程包括: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主要学科方向有热力循环理论与系统仿真、热流体力学与叶轮机械、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汽车动力总成与控制、工程热物理、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低温系统流动传热、煤的多相流燃烧热物理等。
2、学科综合性不同: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相对于单一性。
3、学科侧重不同: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注重与化工、生物、信息、环境等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发展学科新生长点,包括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石油替代途径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节能、纳/微系统输送和温控、生物质气化发电、光催化制氢和电动汽车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人才就业侧重于热力发电厂及电力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大中型用能企业、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制冷和空调设备企业、高等院校等领域,从事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类型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能与动力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七个专业方向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主要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技术等,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和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机等。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七个专业方向! 免费提供考研备考类问题解答,帮助您更轻松通过考研专业考试 孔昱力 高顿考研政治研究院高级顾问 高教社考研政治红宝书配套教材主编,全国考研政治配套教材编委会主审,全国考研政治名师。 善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考点,快速掌握做题方式
。 现任高顿考研研究院高级顾问,高顿考研上海集训营教师。 免费咨询老师 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七个专业方向
概率论高等数学A(一) 高等数学A(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民族理论与政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1001111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及格
100111209 形势与政策 考查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3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4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5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6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7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8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411001 大学语文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1 体育(一)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及格
160111002 体育(二)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3 体育(三)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4 体育(四)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200011001 军事理论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280111002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考查 1.0 1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实践教学 必修 34.0 12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10517004 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7004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7020 热能动力装置综合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4 科研训练 考查 1.0 1.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6 认识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7 生产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8 毕业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9019 毕业设计(论文) 考查 13.0 13.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90118001 文献检索实践 考查 1.0 1.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200018002 军事训练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300118002 工程训练B 考查 3.0 3.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300118006 电工电子实习A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53.5 16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1021300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1003 机械设计基础(一) 考试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1004 机械设计基础(二) 考试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3006 机械制图A(一)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及格
010513007 机械制图A(二)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3010 计算机辅助设计 考查 3.0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20411004 微机原理及应用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20511112 电工学B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3001 测试技术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3007 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2 工程流体力学 考试 4.5 7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7 工程热力学A 考试 4.5 7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9 传热学A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40213014 机械制造基础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40213106 工程材料B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90211007 工程力学 考试 5.0 8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专业课 必修 15.0 5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30114003 内燃机构造与原理 考试 4.5 7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04 锅炉原理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15 热交换器原理及设计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16 制冷与低温技术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35 泵与风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专业选修课 限选 12.0 6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30115005 专业外语(英)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06 汽轮机原理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10 燃烧学概论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11 热力发电厂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1 风力机原理与设计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2 风力机组检测与控制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3 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4 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 考查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9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1 内燃机设计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2 内燃机代用燃料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6 单元机组集控运行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0 能源概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5 振动与噪声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6 能源清洁利用 考查 1.5 2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7 前沿专题讲座 考查 1.5 2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8 压缩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