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税后利息率怎么算
税后利息是指扣完所得税后的利息,而税后利息率的计算公式为:本金*年利率*存款年限*(100%-税率)=税后利息,比如已知本金1万元,年利率4%,存款期限3年,税后利息600元,那么10000*4%*3*(100%-税率)=600元,税后利息率则为50%。
不过目前利息税已经取消了,各种利息都是不需要纳税的。
更多关于税后利息率怎么算,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cdd319161583508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有色金属销售,如果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适用17%的基本税率,是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的征收率。有色金属开采,征收资源税,不同品种的有色金属适用不同的定额税,如果是在中国新疆,那么资源税的税率改成了按率征收,以你实际销售的10%征收。如果是出口,对于有色金属来说,目前国家大部分实施了禁止出口或者出口不退税政策,一部分退税,不同品目的,适用的退税率也不同如果是进口,进口关税税率是10%,同时海关代征17%的进口增值税。
n例如,2007年1月银行一年期限的存款利率为2.79%,全年CPI为4.8%,储蓄利息税率为20%。
n税前名义利率= 2.79%
n税后名义利率= 2.79%(1-20%)=2.23%
n税前实际利率= 2.79%-4.8%=-2.01%
n税后实际利率= 2.23%-4.8%=-2.57%简单的说,实际利率是从表面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即公式为: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也可以将公式简化为名义利率- 通胀率(可用CPI增长率来代替)。
一般银行存款及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都是按名义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储户或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就会被通胀侵蚀。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存在着下述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r表示实际利率,i表示名义利率,p表示价格指数,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可以简化为r=i-p。
4、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n例如,2007年1月银行一年期限的存款利率为2.79%,全年CPI为4.8%,储蓄利息税率为20%。
n税前名义利率= 2.79%
n税后名义利率= 2.79%(1-20%)=2.23%
n税前实际利率= 2.79%-4.8%=-2.01%
n税后实际利率= 2.23%-4.8%=-2.57%
在银行办理存款时一般分为活期和定期,办理活期存款得到的利息较少,不过用户可以随时支取。办理的定期存款得到的利息多,灵活性比较差,虽然可以提前支取,但是利息会按照活期存款计算利息。
用户在办理存款时可以咨询不同的银行,因为不同银行给出的存款利率都是不一样的,一般存款的额度越多且存款时间越长,用户得到的存款利率越高。不过大额度存款尽量选择网点多的银行办理,方便日后取款。
银行存款可以获得收益,但是相对较少。这时用户可以使用个人的闲钱购买理财产品,通过理财产品可以让自己的闲钱获得不错的收益。不过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注意风险,一般收益越高的理财产品风险越高。
税后利息=利息-税金。
利息税就是根据结息的数额,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存款利息收入的20%计算的数额。
息后税就是总的利息,减去利息税后的余额。
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
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七条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后利息
1.毛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毛利率=(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2.不含税售价=含税售价÷(1+税率)
3.不含税进价=含税进价÷(1+税率)
4.从一般纳税人购入非农产品,收购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17%进项税额,销售按17%交纳销项税额。
吨毛利计算的公式吨毛利=(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量;计划吨毛利主要看你的进销差价,扣除应缴纳的增值税,也就是(吨售价-吨进价)/1.17(一般纳税人适用)。
毛利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毛利=(收入-成本)/成本*100%
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为:本金×利率×时间×80%______.(判断对错根据题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
故答案为:×.
我想问一下毛利的计算公式,谢谢商品流通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
生产制造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产品销售收入-相应产品销售时实际成本(即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
毛利占比计算公式怎么算,举例说明一下
假设进价10元,售价15元,毛利5元
毛利率(15-10)/10=50%
关税计算公式?答:一、关税是海关依法对进出境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按关税的计征标准分类,可把进口关税分为从价关税、从量关税、复合关税和滑动税。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从价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关税税额 = 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 × 单位完税价格 × 税率
从量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关税税额 = 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 × 单位货物税额
复合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关税税额 = 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 × 单位货物税额 + 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 × 单位完税价格 × 税率
滑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关税税额 = 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 × 单位完税价格 × 滑动税税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税金、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税金=本金*利率*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本金*利率*税率
复利计算公式复利的本息计算公式是:F=P(1+i)^n
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
拓展资料:例题 :每年存10000元,连续存20年,按5%的利率算。
计算公式是这样的:10000*[(1+5%)+(1+5%)^2+(1+5%)^3+……+(1+5%)^20]
简化后为:10000*{(1+5%)*[(1+5%)^20-1]}/5%=347192.52元
注^2指2次方,以此类推。
计息期数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
复利计算有间断复利和连续复利之分。按期(如按年、半年、季、月或日等)计算复利的方法为间断复利;按瞬时计算复利的方法为连续复利。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间断复利的计算方法。
例如:本金为50000元,利率或者投资回报率为3%,投资年限为30年,那么,30年后所获得的本金+利息收入,按复利计算公式来计算就是:50000×(1+3%)^30
由于通胀率和利率密切关联,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所以,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以计算某一特定资金在不同年份的实际价值。只需将公式中的利率换成通胀率即可。
其他一些有关复利的计算公式:
F=A((1+i)^n-1)/i
P=F/(1+i)^n
P=A((1+i)^n-1)/(i(1+i)^n)
A=Fi/((1+i)^n-1)
A=P(i(1+i)^n)/((1+i)^n-1)
F:终值(Future Value),或叫未来值,即期末本利和的价值。
P:现值(Present Value),或叫期初金额。
A :年金(Annuity),或叫等额值。
i:利率或折现率
N:计息期数
如果对复利的计算公式了解不深,或者不会使用,那么在计算复利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复利计算器。
复利计算器又叫复利终值计算器或复利现值计算器。严格按照最新复利计算公式准确无误的计算现值复利。
复利计算值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也可以通过复利终值来计算本金,这个时候的复利终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而本金则可以计算到小数点后四位。
复利终值计算器是计算以复利方式记息的终值或现值。复利的计算是考虑前一期利息再生利息的问题,要计入本金重复计息,即“利生利”“利滚利”。
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是有区别的,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0日,商业银行根据储户的存款余额计算出存款利息,然后按照20%的税率扣除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扣税以后的利息肯定比扣税前的利息要少。如2006年12月20日,某个人按照其存款余额计算出2006年四季度利息为585元,银行直接记入某人的储蓄帐户,然后按照国家的规定,扣除20%的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117元,那么扣除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后的利息=585-117=468元。
利息税就是根据结息的数额,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存款利息收入的20%计算的数额.
息后税就是总的利息,减去利息税后的余额.
利息税为什么要扣,是根据税法的要求,是源泉扣缴的一种形式
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
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七条,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