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中国民航飞行器动力工程考研方向。

甜甜的发夹
甜美的冬天
2022-12-31 00:24:55

中国民航飞行器动力工程考研方向。

最佳答案
烂漫的芝麻
纯真的大雁
2025-09-14 09:26:16

专业是飞行器动力工程,如果继续深造的话,可以报考中国民航的航空工程学院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研究方向:

(01)飞行器设计;

(02)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03)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04)人机与环境工程;

这个专业的就业应该不错的,以后能进研究所或者国防单位,航空类研究所多了,找工作容易也比较容易些。

最新回答
紧张的毛豆
优雅的招牌
2025-09-14 09:26: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时名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1988年4月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9年成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校前身是1952年10月以511厂为基础创建的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北京理工大学

学校前身是1940年成立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历经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华北大学工学院等办学时期,1949年定址北京,并接收中法大学校本部和数理化三个系,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4、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前身是1951年9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校,1958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重组为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

1977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专科学校,1981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5、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初命名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民航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理工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注的花卷
和谐的帽子
2025-09-14 09:26:16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VHxNgoC1yNbaI3u_GVvDg

提取码: xd7u

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有: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这是航天航天四个主机专业,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专业名称会有变动;另外,有自主设置专业的资格的部分学校会根据自身情况和培养方向自主设置专业,如,北京大学工学院,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等。

  

朴实的向日葵
幽默的黑猫
2025-09-14 09:26:16
北航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11版)

一、考试组成

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试卷共分四部分:1) 理论力学(动力学);2)机械原理;3)机械设计;4)自动控制原理,各部分满分均为50分。1)、2)部分为必答部分,3)、4)部分为选答部分,考生二选一作答。

二、理论力学(动力学)部分的考试大纲

(一)参考教材

1.《动力学》(第2版)1-7章 谢传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 质点动力学

⑴ 质点运动学(在直角坐标系和自然轴系下描述、点的复合运动)

⑵ 质点动力学方程(在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中表示)、

⑶ 点的复合运动

初步掌握上述内容的概念、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 质点系动力学

⑴ 动量定理

⑵ 变质量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

⑶ 对定点和动点的动量矩定理

⑷ 动能定理

掌握上述内容的定理、基本方程,特别是各种问题的分析方法。

3. 刚体动力学I、动静法

⑴ 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⑵ 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的简化、动静法、动平衡与静平衡)

4. 刚体动力学II、拉格朗日方程

⑴ 拉格朗日方程

⑵ 动力学普遍方程

⑶ 动力学II(刚体的定点运动与一般运动的运动学与动力学)

5. 振动基础

⑴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重点是能够有建立力学、数学模型及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三、机械原理部分的考试大纲

(一)参考教材

1.机械设计基础(下册)第17—24章吴瑞祥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 «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考试内容的章节是依据参考教材[1]编制的,参考教材[2]的内容与此基本相同,只是章节编号有所差异。

第17章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

17.1 机构的组成

17.2 机构运动简图及其绘制

17.3 构件的自由度与运动副的约束

17.4 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及其计算及自由度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17.5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17.6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

了解机构的组成要素,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其自由度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清楚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第18章 连杆机构

18.1 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

18.2 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18.3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8.4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熟练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死点位置、传力特性等),会运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熟练掌握各种连杆机构(刚体导引机构、急回机构、函数机构等)的设计。

第19章 凸轮机构

19.1 凸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

19.2 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19.3 凸轮廓线的设计

19.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了解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的特性和应用场合,会运用反转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的确定要求。

第20章 齿轮机构

20.1 齿轮机构的类型

20.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20.3 渐开线齿廓

20.4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0.5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20.6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

20.7 渐开线变位齿轮

20.8 斜齿圆柱齿轮

20.9 圆锥齿轮

重点熟练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正确啮合条件、标准中心矩、实际中心矩、连续传动条件等)。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和传动的特点,初步了解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

第21章 轮系

21.1 轮系的类型

21.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能熟练计算出混合轮系的传动比。

第22章 间歇运动机构

22.1 棘轮机构

22.2 槽轮机构

22.3 不完全齿轮机构

22.4 不完全摆线针轮机构

初步了解各种间歇机构的组成与传动特点。

第23章 机构系统运动简图设计

23.1机构系统运动简图设计的任务与步骤

23.2 机构及机构系统设计的创新途径

23.3 组合机构

23.4 机构选型及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23.5 机构系统运动循环图

初步了解机构运动简图设计的任务和步骤,了解机构及机构系统设计的创新途径,了解组合机构的类型,了解机构的选型原则及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方法,了解机构系统运动循环图的绘制方法。

第24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

24.1 概述

24.2 机械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4.3 机械运动方程式的建立与求解

24.4 机械的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

熟练掌握机械的等效动力学建立方法,会运用图解计算法求解等效力矩为机构位置函数时的机械真实运动,掌握机构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

四、机械设计部分的考试大纲

(一)参考教材

1. 《机械设计基础》(下册)第25-34章,吴瑞祥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 《机械设计》(第四版)邱宣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考试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考试内容的章节是依据参考教材[1]编制的,参考教材[2]的内容与此基本相同,只是章节编号有所差异。

第25章 绪论、强度和刚度设计基础

1)课程性质、内容及任务;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3)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程序;

4)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和步骤;

5)强度计算概述,静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计算,变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计算,表面强度计算,机械零件的刚度和振动计算等。

第26章 轴

1)轴的功用及分类;

2)轴的材料及其选择;

3)轴的计算准则: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

4)轴的结构设计及画法;提高轴的强、刚度措施;

5)轴的强度计算:许用应力法及安全系数法;

6)轴的刚度计算及振动稳定性计算简介。

第27章 传动概论、齿轮传动

1)机械传动在机器中的作用;

2)机械传动的分类和主要特性;

3)机械传动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4)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5)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及其选择;

6)轮齿的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及防止失效措施;

7)齿轮材料及其选择,齿轮材料的热处理;

8)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计算:受力分析、计算载荷、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轮齿表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9)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特点、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特点;

10)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特点,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特点;

11)直齿轮、斜齿轮及圆锥齿轮传动的参数选择;

12)齿轮的结构及画法;

13)新型齿轮传动简介。

第28章 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蜗杆传动的运动关系、啮合特点和主要参数;

3)蜗杆和蜗轮材料的选择;

4)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5)蜗杆传动的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主要几何尺寸计算;

6)蜗杆传动的润滑、效率及热平衡计算;

7)蜗杆、蜗轮的结构及画法;

8)弧面蜗杆传动简介。

第29章 摩擦学设计基础

摩擦学设计概述;摩擦及其基本性质;磨损、润滑、润滑剂的基本概念。

第30章 滑动轴承

1)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轴承材料及轴瓦结构;

3)润滑材料和润滑方法;

4)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5)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式;

6)液体动压润滑轴承的计算。

第31章 带传动

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主要类型,特点及应用;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弹性滑动概念及带传动的传动比;

4)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5)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6)单根三角带所能传递的功率和三角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带轮的材料、结构和尺寸;

8)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载荷;

9)张紧装置简介。

第32章 螺纹联接

1)螺纹主要参数,常用的标准螺纹;

2)螺旋副中力的关系、效率和自锁;

3)搬手力矩和预紧力;

4)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紧固件及画法;

5)螺纹联接的防松原理和防松措施;

6)螺纹联接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7)螺栓组的受力分析;

8)松螺栓联接的计算;

9)紧螺栓联接的计算;

10) 螺栓联接的许用应力;

11) 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12) 螺旋传动的种类和应用: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33章:轴类连接零件

1) 键联接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

2) 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和强度计算;

3) 花键联接的类型,对中方法、工作特点及应用;

4) 花键联接的强度计算。

5)联轴器

第34章 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的构造、特点、精度等级及常用代号;

2)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应用及画法;

3)滚动轴承所受载荷的种类、分布情况及变化特点;

4)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5)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和静载荷计算;

6)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轴承的装拆、预紧、配合、调整、密封及润滑等。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 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标准等。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零件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机械零件工作能力计算准则,如体积强度与表面强度、静强度与疲劳强度、刚度与柔度、摩擦、磨损与润滑,寿命与可靠性,以及热平衡、冲击性能、稳定性等;计算载荷,条件性计算,等强度计算,当量法或等效转化法,试算法等;改善载荷和应力的分布不均匀性,提高零件疲劳强度,或增强摩擦,改善局部品质,提高零部件工艺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预应力、变形协调原则等在设计中的应用。

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设计计算方法,结构设计技能等。

五、自动控制原理部分的考试大纲

(一)参考教材

1.《自动控制原理》1-6章 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

或《自动控制原理》1-6章 孙虎章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⑴ 控制系统的任务

⑵ 控制系统基本方式

⑶ 控制系统性能要求

了解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包括任务、要求和基本控制方式;了解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初步掌握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⑴ 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⑵ 传递函数

⑶ 动态结构图和典型环节

⑷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⑸ 系统传递函数

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动态结构图的建立方法。熟练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法则。熟练掌握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梅逊公式;能够建立工程系统,特别是机电相结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各种典型环节的数学表示,并了解其功能与作用。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⑴ 典型响应及性能指标

⑵ 一阶系统分析

⑶ 二阶系统分析

⑷ 系统稳定性分析

⑸ 系统稳态误差分析

掌握典型输入和典型响应的特性。熟练掌握一、二阶系统时域响应特性的分析方法。掌握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会熟练运用代数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掌握误差及稳态误差的概念,学会分析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的方法,熟练掌握计算系统在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的方法。

第四章 根轨迹

⑴ 根轨迹及根轨迹方程

⑵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⑶ 闭环零、极点分布与系统阶跃响应的关系

⑷ 系统阶跃响应的根轨迹分析

理解根轨迹的定义,能够熟练运用绘制负反馈系统闭环根轨迹的十条法则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掌握闭环主导极点和偶极子的概念。会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了解用根轨迹法校正控制系统的方法。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

⑴ 频率特性

⑵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⑶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⑷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判据

⑸ 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阶跃响应的关系

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学本质、物理意义和表示方法。掌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熟练掌握闭环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包括乃奎斯特图和伯德图。掌握用乃奎斯特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掌握闭环系统稳定裕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控制系统的三频段分析方法。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⑴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⑵ 串联校正

⑶ 反馈校正

⑷ 复合校正

了解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基本问题,包括受控对象、性能指标、控制元件和控制对象;掌握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包括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会运用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方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校正。

寂寞的心锁
专一的期待
2025-09-14 09:26:16
动力机械及工程考研好学校有:1 上海交通大学 A+;2 西安交通大学 A+;3 北京理工大学 A ;4 清华大学 A ;5 天津大学 A; 6 浙江大学 A;7 华中科技大学 A ;8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以燃气轮机、汽轮机、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其系统为对象,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流体动能安全、高效、低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以及与此相关的控制技术。它涉及能源、交通、电力、航空、农业、环境等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工业密切相关的领域。

忧郁的大山
无聊的哈密瓜
2025-09-14 09:26:16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类考研,其分数线每年在320分左右。

该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只招收一个研究生方向,即085201机械工程,该专业有4个方向:01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应用、02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0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04机械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8机械设计或807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机械综合

参考书目:

《材料力学》(第四版)(I以及II中的十三章"能量法") 刘鸿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设计》安琦 科学出版社 2008

《工程材料》第三版 朱张校 清华大学出版社。

扩展资料: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动力工程及过程机械系和材料与装备工程系。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先进材料保护技术)、安全工程(安全检测技术)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机械工程系下设工程图学与CAD技术、机械设计与摩擦学、机械设计及表面科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虚拟样机与系统仿真、传感测控、车辆工程等七个组室,动力工程及过程机械系下设流体机械及工程、过程设备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系统、过程强化与安全工程、力学与计算技术、能源转换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承压设备设计等九个组室;材料与装备工程系下设材料成型技术、过程设备材料及加工、金属材料及保护、失效分析与预防技术、光微制造技术、工程材料及制造基础等六个组室。

学院还有承压系统安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工机械研究所、防腐蚀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上海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中心、上海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安全保障联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学院设有化工过程机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固体力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工过程机械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微笑的金针菇
碧蓝的冷风
2025-09-14 09:26:16
机械是工程之母,所有的行业几乎都离不开机械专业知识。中国的机械设备尤其是大型成套机械主要依靠外国进口,而外国的重型机械价格昂贵,维护费用高,所以我国的机械工业发展空间大,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选择考研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停机坪:名校搜寻

一般而言,机械工程专业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等二级学科方向,具体到每个高校所设学科方向略有不同。目前我国在本科阶段开设机械工程专业的学校很多,所以对于考生来说,关键是选择相应的名校,下文海文为大家介绍国内几所机械名校: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多年来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区的考生报考中均位居前十位。机械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其前身为机械工程系及机械学系。机械工程系创建于1913年,机械学系成立于1985年,两系在1994年6月合并组成机械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3个二级学科,是1998年我国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早在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重点大学”,是中国按照世界一流知名大学建设的9所名牌大学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现已成为一所以坚实的理科为基础,强大的工科为主干,管、农、文、法等学科具有特色并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全国重点大学。机械制造极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等为重点学科。2002年1月,机械工程学院和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合并,成立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控制、现代设计、汽车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高级科学研究和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该院的“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已被列为学校“211工程”的6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和武汉市城市建设学院合并而成,是涵盖理、工、医、文、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居全国重点大学前列。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前身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组建之初就汇聚了当时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单位抽调的一批精英以及一批从欧、美、日、前苏联等学成回国的海内外学者。几十年来,在以杨叔子、熊有伦、周济、李培根等四位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机械学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最早的机械专业始建于1935年,具有7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了适应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经过1998年和2001年两次调整,由原来的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机械工程二系、汽车工程学院、现代设计法研究所、测试中心和资源及环境工程学院矿山机械专业、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学院机械专业等单位合并组建,是目前重庆大学规模最大、教学科研实力最雄厚的学院。学院以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两个国家级平台为依托,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机械工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工业工程、工程机械、汽车电子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9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及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高校教师)。机械工程学院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机械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5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的机械系,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山东工学院等院校的相关专业组合而成,后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机械系。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院校合并及专业调整,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先后与吉林工业大学的工程机械系、力学系以及长春科技大学、吉林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的相关专业合并,于2000年组成了现在的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下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力学系、工业工程系等五个系和机械原理与设计教研室、工程与计算机图学教研室等两个基础课教研室,设有吉林大学国家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大学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吉林大学工程装备实验中心、吉林省工程中心。学院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授予权,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机械工程、力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工业工程5个博士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工业工程7个硕士点。学院十分重视机械与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的规划和发展,在机械加工系统动力学与精度、智能精密制造、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流体传动与自动变速技术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等方向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工科鼻祖”、“学府圣地”、“东南学府第一流”、“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等众多美称。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不仅为我国机械、电子等工业领域输送了逾万名毕业生,而且支援了校内外能源动力、航空、自动化、仪器科学、汽车、材料等学科和专业的创建和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目前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和制造业工业工程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后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并获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东北大学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东北大学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建院于1993年,是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原东北大学机械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服务社会于一体的教学科研机构。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目前设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覆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动力机械及工程7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和流体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目前,燕山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以重型机械及装备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实力强劲的综合性大学,而且文科设置齐全并且有时代特色。燕山大学传统的机械类学科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毕业生出国率和考研率在全校是最高的,是全国得到外国研究生院认可的为数不多的机械学科之一,主要去向是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以重型机械及装备为特色,以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等重点学科为基础,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含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国防特色学科和河北省重点学科。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两校于1972年合并成立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水利水电、电子与自动化、管理工程、材料科学、印刷包装等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已有54年办学历史,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高,办学层次齐全,集光、机、电、信息科学技术与工业艺术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学院。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沪江大学曾是徐志摩的母校,位于徐汇区的复兴路校区。1996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由同属机械工业部的华东工业大学(上海机械学院)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上海理工大学,在机械学科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有先进制造技术、机械自动化、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汽车工程等5个研究所,工程图学与计算机图学、工程力学与工程材料、机械设计等3个教研室,以及机械工程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工程专业实验中心。学院现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前身是在国内重型机械行业和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太原科技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法、文、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目前该校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车辆工程、系统工程、工程力学、应用数学等省级重点学科,并建有山西省现代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机械行业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和农业机械化工程5个研究生硕士授予点,其中车辆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点为省级重点学科。

除以上介绍的机械学科名校外,在机械学科方面具有优势的院校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名校报考人数多,报考难度较大,考生一定要量力而行。

起飞跑道:就业前景展望

机械工程是传统学科、基础学科,也是近年来与高新技术结合紧密的一个学科。随着世界制造业重心的转移,我国对机械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逐渐加大。据业内人士透露,机械类专业的社会需求位列专业总需求的第一位,而随着机械行业进入最佳发展期,这种需求趋势还在继续上升。

据统计,目前机械工程专业的就业率达到为90%,机械工程专业之所以保持较高就业率的一个原因是,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最久的专业之一,因为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机械类专业的就业领域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分布最多的五省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辽宁、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