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如此贵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为何开始降价了?
原料如此贵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为何开始降价了?
“目前,部分车企为了冲击月度交付量,不得不采取降价换量的措施,以保障车企在交付量排行榜中的排名。”新造车企业重视在资本市场上自身的形象和影响力,提升交付能力与销量已成为新造车企业的必然选择。
这是特别简单,只要看一眼各大车企上半年任务完成的情况就知道了,大部分车企的上半年任务完成只到30%,那就是说下半年他们的压力山大。这里包括丰田、大众、日产,几乎所有的车企都是上半年销售额都干的不好,下半年要想完成的话,那肯定现在是得降价抢跑。当然了,现在也有一些没有降价的,比如说比亚迪有车就不错了,肯定降不了价。特斯拉虽然订单现在饱和度也有些不足,他们海外需求还是能顶上来,不一定会降价。上半年涨了很多的新能源车,新势力车,下半年可能会跟着降价。市面上很多二手车商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还过潜,专业的二手车评估师可以几分钟就可以评估车一台燃油车的价值,但看到新能源汽车就傻眼了,因为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产品,心理没底,自然会疯狂压价,这是较为普遍的情况,自然就影响到了新车保值率的问题。
下半年上游原材料市场碳酸铝和电解钴价格的下滑,以及芯片得到缓解,也为车企降价抢订单创造了条件,毕竟过去因为原材料上涨引发的涨价也该过去了,同时今年筹建的很多工厂也逐步得到了产能释放,其一方面可以解决今年的市场饥渴问题,另一方面也给明年带来了充足的产能。
在消费者的反复斟酌中,相信市场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从18年开始,新能源汽车投资金额下降"的原因如下:
1、新能源汽车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我国的新能源研发起步相对较晚,由于没有长时间的尝试和研究做铺垫,导致相对进度落后于发达国家,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影响汽车性能,导致投资金额下降。
2、新能源汽车基建设施的落后。充电基础设施存在充电桩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维护不到位、老旧小区建桩难的问题,也会导致新能源汽车投资金额下降。
3、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的阻碍。新能源汽车属于一个新型品类,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还处于一个比较陌生的阶段,因此,政府补贴减少到逐步取消购车补贴,失去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价格高于普通汽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大幅减少。
4、新能源销量下降导致新能源汽车企业盈利能力出现大幅下滑,投资金额也被迫下降。
新能源雪崩大跌20%,主要是受到美国以及欧盟方面的施压,加上宁德时代的跌落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成本较高的原因。
玩股票的人最经不起的就是大涨大落,新能源板块突然呈现泄洪式的下跌,让许多人都有点承受不了,无论是新能源板块还是整车,光伏板块,都没有能在这次大跌中幸免,新能源板块直接下跌20%左右。
美国及欧盟方面的施压。
美国推出了最新的通胀削减方案,他们给向他们购买新能源电动车以及二手电动车的消费者都会给予一部分的税收抵免,这部分金钱大约在7500美元以及4000美元,但是能够获得税收抵免的前提是车辆组装必须是在美国本土或者是与美国有合作的国家进行。这部分补贴对于来自中国组建的电池和产自中国的原材料是不享受的,为此对我国的新能源营收造成很大影响。除此之外,欧盟方面也在对我国的光伏不断的施压,可以说是新能源赛道影响甚大。
宁德时代的下跌。
我认为此次新能源突然下跌20%左右与宁德时代的下跌具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宁德时代取消华自科技的订单之后,新能源许多板块的股票都不断的出现跌停,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能源板块的下跌速度。
新能源汽车成本高。
虽然说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45万辆,同比增长了102.5%左右,但是相对于6月来说,这个数据仍然是在呈现下滑的趋势,仅如此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在不断的增加,而销量却一直上不来,导致许多厂家根本无利可图,很多连续涨停的高位股也不断的出现了下跌的状况,已经扰乱了市场股民的情绪。
年初至今新能源赛道出现了大跌的现象,那是因为估值实在是太高。受到疫情的影响,估值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商家想将新能源汽车卖得更好,于是消费者便出现了互相猜测的现象。假如估值不够准确的话,那必定会在购买汽车的时候多出一笔额外的费用。商家在生产中心的时候其实是有完整的产业链的,不可能让市场的行情一直低迷下去。每一个东西都得进行合理的涨幅,才能够摸清楚市场当中的一些规律。
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风光其实都是有一些好因素的,主要是看购车的补贴如何。假如一直刺激行情的话,那发展必定会持续往上。面对新能源汽车不能够抱有一定的质疑,要进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价格不能定得太高,要不然风光根本没有办法保持住。新能源产业链一定要进行很好的发展,那样才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担忧。
大家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因为觉得非常方便,而且性价比比较好。充电比燃油要更加便宜,毕竟汽油已经越长越离谱。开车的人已经努力的节省自己的出行,不愿意轻易的将车开出去。面对这种情况无非就是希望能够省下钱,用这些钱可以买到一个很好的车子。燃油车最便宜的也就是10多万块钱和新能源只需要一半,对比起来会觉得十分划算。
总来说好的东西一般都是有利有弊,新能源不好的地方就是电池的续航能力不不是太足。有可能会出现半路没电的现象,会对自身起到严重的影响。如果能够很好的解决的话,必定会给消费者省下来一笔,那样会有更多的人去进行购买。加油站当中应该设置多一点的充电桩,来帮助消费者更好的充电。不用再担心车走到半路的时候没电该怎么办,对自己来讲也是很好的保护。
特斯拉都腰疼了,谁也好不了,汽油车还能好几年
北汽新能源暴跌裁员的原因有两点
在新能源 汽车 阵营中有这样一个段子:去掉辐射中心地的销量数据,全国销量各自能剩下多少?
北汽:嘘……
「品牌地方保护」是个不利于行业发展但又普遍存在的现象,区域市场保护当地企业也确实无可厚非,虽然这会显得格局有些那什么。
曾经中汽协就对这个问题提出过批评,尤其是对外国合资品牌或独资外国品牌的批评比较直接,相信是哪些品牌、 汽车 爱好者们都是心里有数的,目前也还是存在的;北汽在这一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要知道其他新能源 汽车 品牌一度进不了北京车市,且被其他区域承认为新能源 汽车 的插电式混动车,在北京也是不属于新能源的哦。也许这是因为北汽造不出优秀的PHEV吧?
北汽为什么会出现销量的暴跌?
两点原因:
北汽新能源 汽车 过去一年的销量出现82%的同步下降,程度可以说是非常夸张了;但是同期其他第一阵营品牌的销量却普遍同比增长,少数品牌的涨幅超过100%。所以销量的下滑单纯是北汽自身的问题,或者说是同一类型的品牌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不过仍旧是存在马太效应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把曾经销量极高的北汽定义为弱者也许很多 汽车 爱好者都不能接受,然而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比如北汽的动力电池依靠多个供应商,印象中有孚能也有现在的韩国SK,电控系统的核心车规级芯片自然也是没有技术储备,电机仍旧依靠供应商。
近期热度比较高的ARCFOX(极狐 汽车 ),整车平台来自加拿大麦格纳公司,动力电池正是SK;然而韩系的 汽车 动力电池不论是三星、LG化学还是SK,可以说在 汽车 领域中都已经臭大街了。在整车平台研发层面的北汽还要依靠供应商,而一线自主品牌参考某迪,其E/DM平台连带核心三电均为自主研发,MCU&IGBT芯片也不例外;各类车型包括货车都要进行六通道或24通道的底盘测试,上架测试动辄45天,而且还要经过极寒、高温、电磁干扰、NVH和全面的碰撞测试,这才叫做先进的、高标准的国产 汽车 。
北汽的新能源 汽车 确实是没有核心技术的,这就像曾经某些过度依赖合资外企技术的车企,比如东南 汽车 、东风启辰、广本理念、五菱宝骏和北汽系列品牌,这些品牌撇开已经消失的不谈,其中有一个能够进入第一阵营的吗?
似乎也就是五菱 汽车 依靠营销和低价还能保证销量,但是上汽通用五菱2020年只有1.4亿的利润,这是不是很危险呢?
综上所述,地方保护让北汽不用过于投入研发也能够获得很大的市场份额,以这种模式都可以风生水起又何必去研发呢?但是这种模式必然是没有前景的,市场的开放终究会让品牌地方保护成为过去式,一旦其他真正进行技术研发、车辆具备更高品质的品牌进驻,北汽新能源也就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了。
理论上此时的北汽是不是应该开始加速研发了呢?如果想要真正成为强者品牌则应该开始转型,但似乎北汽并不打算这么做。
“自产自消”注定了结局!
这里的「消」指的是消化,北汽旗下曾经有多个共享或出行服务公司,生产出的电动 汽车 面对个人用户市场(C端)的表现越来越差,于是就不得不把这些车转向B端(商务用户市场)来销售。所以北汽才不得不打造了一些出行品牌,与“滴滴”等出行领域的巨头也有合作;这就是北汽新能源 汽车 销量曲线会非常奇怪的原因,有些月份销量是三位数,隔月可能就是五位数。
原因自然是出行公司又需要添车了,以这种模式运行能成功吗?
汽车 共享化是未来 汽车 的最终形态,发力B端市场本不是错;只是现阶段的额B端市场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2020年的需求是有相当程度下降的,这也是北汽新能源销量断崖式下跌的原因之一。
同时真正有实力冲击B端的车辆品牌,面对C端一定也是不能弱的;因为B端车辆目前的价值包括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反之出行车辆也需要车辆品牌的知名度来吸引用户并提高用户粘性,也就是说B/C两块市场目前要相扶依存。那么失去很大C端极大份额的北汽新能源也注定在B端玩不转,未来的北汽电动 汽车 可能会更加艰难。
至于极狐 汽车 虽然牵手华为,但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系统只是对优秀的车辆的锦上添花,车辆的品质究竟如何还需要市场考验;同时产品定位拔高的速度过快,北汽长期以来并没有能在新能源阵营中冲击高端,所以北汽极狐的未来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021年对于北汽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应该问问北汽自己,北汽认真造过车吗,亏损太少了,存在理由都不够充分
靠骗补为生的企业能好的了?
拓展资料:
日前,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市场视为利空,新能源板块连续两天大幅调整,由于龙头公司在创业板指中权重较高,导致创业板同样大幅调整。
对于今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的调整,恒生前海基金表示,市场主要的担忧有两点:一是近期市场传闻今年不再考核地方双碳指标,只考核增长情况,光伏装机推进速度或因此放缓;二是近期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落地,市场对于补贴退坡造成的需求下降有所担忧,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以及渗透率大超预期的背景下,2022年能否持续高增长市场看法不一。
此外,今日科技互联网板块的调整,恒生前海基金表示,主要是源于某龙头互联网公司减持东南亚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股权,套现约30亿美元,市场联想到前不久其以分红方式大幅减持所持有其他公司的动作,担忧其他公司或同样具有减持风险。在该消息的影响下,市场对科技互联网板块大幅杀跌。但考虑到该公司的减持不仅可释放资金以满足自身对新技术项目的投资需求,还将减少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利益冲突,因此对各方基本面均没有实质性影响。
2022年新能源车行业竞争激烈,可能存在自相残杀和以次充好的非良性竞争现象。由于受到政策鼓励和市场利益诱惑,去年一年之内新能源车企业突然增加数倍,一些原来只能生产电摩和老年代步车的企业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车生产企业。这使得新能源车高大上的形象一下子跌倒谷底。大家认为生产新能源车简单、没有门槛,只要会组装就行。
新能源车电池和芯片技术是制约新能源车发展致命要素。电池续航时间短,技术迭代快,而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买到的才是成熟的产品。毕竟是化纤买车,我们不希望今天买的车过两天就落后了。
股市尤其自身规律,板块轮动和高低切换就是瞬息万变的股市中永远不变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