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水资源多少为何会影响煤炭工业

瘦瘦的宝马
欣喜的小虾米
2022-12-31 00:18:34

水资源多少为何会影响煤炭工业?

最佳答案
魁梧的鼠标
紧张的小懒猪
2025-09-14 11:35:10

水和煤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煤炭的储藏位置在地下,煤炭开采必然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煤炭开采过程中还伴随着矿坑的排水,矿坑水的利用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一个副效应。 第三,煤炭开采链条中不同环节的用水都会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影响。 煤炭开采过程直接破坏了地下水含水层结构,改变了地下水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方式,影响了地下水含水层的水循环条件同时,煤炭开采过程中在采空区上覆岩层及其周边区域形成了垮落带、断裂带和弯曲带,引起土地塌陷和土壤沙化,改变了区域下垫面条件,影响了地表水入渗、产流过程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条件,从而对区域的水循环条件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不间断、大规模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地下水漏斗以及水污染等,对区域水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

最新回答
彩色的戒指
纯真的煎蛋
2025-09-14 11:35:10

人们燃烧煤炭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一般认为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大量的二氧化碳会使得地球变暖。另外,开采煤炭时煤层内还有大量的甲烷(瓦斯)气体,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煤炭工业中的炼焦同样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煤气(主要成分仍是甲烷)。

精明的雪碧
难过的口红
2025-09-14 11:35:10
推动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因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煤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生产增幅趋缓。今年煤炭行业全面整合,计划关闭小煤矿10000家左右,而上半年实际已经关闭各类煤矿9075家。小煤矿的大量关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供应的过快增长。据统计,1-9月份全国煤炭产量167674.1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1%。月环比平均增幅趋缓,8月份增幅较7月份下降4.5%,9月份较8月份仅增1.2%。

二是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今年以来,经济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9月份全国火力发电量、水泥产量、钢材产量、化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7%、15%、24%和13.8%。这四项耗煤量约占国内煤炭总需求的80%以上,其产量快速增长拉动国内煤炭市场需求明显增加。此外,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四季度煤炭市场将进入传统消费旺季,煤炭需求进一步增加,增幅可能有所扩大。

三是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促使煤炭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今年以来,我国在山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省区进行包括提高煤炭资源税、增加安全生产专项费、设立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可持续发展基金等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将煤炭开采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煤矿转产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计入煤炭现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炭企业成本压力,从而对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形成较强支撑。据统计,1-10月,山西省国有重点煤企每吨煤的平均生产成本为185.46元,同比上涨21.5%。

四是铁路运力比较紧张,推动煤炭价格上涨。四季度,铁路运力偏紧制约煤炭供应的基本格局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尤其是山西、陕西、宁夏等部分省区受到铁路运力紧张的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拉涨销区煤炭价格。

五是国际市场煤价上涨的影响。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北半球各国进入冬储煤季节等因素影响, 未来几个月国际市场煤价上涨动力仍较强劲,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国内煤价上涨形成支撑。

愉快的大象
寒冷的铃铛
2025-09-14 11:35:10

煤炭资源受开发利用环境与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存在生命周期特征。即随着开采时间的推进,在某个阶段内,煤炭产量会逐渐增加,随后煤炭资源会逐渐枯竭,其煤炭产量也会逐渐降低。从生产经济学来看,煤炭产量的边际生产力逐渐增加至最大值,随后边际生产力逐渐降低(张洪潮等,2012)。这样煤炭工业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产生、发展和衰退,对应而言煤炭产业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4个阶段(于志明,孙宋芝,2006)。

煤炭工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变化的过程对土地利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煤炭工业发展周期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产业用地调整来实现,而土地利用的变化相对煤炭工业发展周期的时点而言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图2.3)。

忧虑的汽车
留胡子的小蘑菇
2025-09-14 11:35:10
从成分上说:

1.碳:主要可燃成分,占50-95%,含碳越高,燃点越高,越容易着火。

2.氢:占2-4%,H的发热量很高。会占煤的一部分发热量,越大越好。

3.氧:起到助燃的作用。

4.硫:是煤中的有害成分,要避免。

5.氮:燃烧时,随着烟气一同排出,损失热量。

6.灰分:含的越少越好,是垃圾。

7.水分:对煤的燃烧有影响。含适量的水分,可以放出H,但含水太多了,着火难,烟气含水大。

8.磷:是占很少的,有的煤种基本不含,磷也可以燃烧放出热量。

灰分:灰分含量会使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着火时间推迟,燃烧不稳定,炉温下降。

水分:水分是燃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之一,它在燃烧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对燃烧的影响比灰分大得多。

发热量:为的发热量是锅炉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由于电厂煤粉对煤种适应性较强,因此只要煤的发热量与锅炉设计要求大体相符即可。

灰熔点:由于煤粉炉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多在

1500℃以上,在这样高温下,煤灰大多呈软化或流体状态。

煤的硫分硫是煤中有害杂质,虽对燃烧本身没有影响,但它的含量太高,对设备的腐蚀和环境的

污染都相当严重。因此,电厂燃用煤的硫分不能太高,一般要求最高不能超过2.5%。

挥发分:是判明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挥发分含量越高,着火越容易。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供煤挥发分的值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如原

设计燃用低挥发分的煤而改烧高挥发分的煤后,因火焰中心逼近喷燃器出口,可能因烧坏喷燃器而停炉;若原设计燃用高挥发分的煤种而改烧低挥发分的煤,则会因

着火过迟使燃烧不完全,甚至造成熄火事故。因此供煤时要尽量按原设计的挥发分煤种或相近的煤种供应。

从工业分析:

1.挥发分:占15-20%,越高越好,越高发热量越高。

2.固定碳:燃烧C和CO都可提供热量。

3.灰分及溶渣:占2-5%,灰分高的煤,易熔渣和结焦。

4.水分:如上所述

风中的大船
独特的仙人掌
2025-09-14 11:35:10

第一个离开大海,成功地适应陆地生活的植物是海藻,它是一种低级水生植物,但当时高级植物的起源却都与它有关。

一旦适应了新的环境,植物就生长得相当快。不久地面上到处长满了各种植物。石炭纪时期植物非常多,也就是说3亿年以前已有了大面积的可以形成煤层的植物。

今天的工业用煤、发电取暖的用煤历史应从那时算起。当时覆盖地球表面的是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大树“年老而亡”,一些大树被风暴刮倒,在地面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木头,接着这些木头又被泥沙盖住。这样,木头不再与空气接触了,并因地球内部的压力与热量的作用,经过漫长的时期,完全改变了形态,成为煤层。

有几种不同种类的煤,可以依据煤的年龄大小以及当时形成煤的条件来分类。烟煤与无烟煤是重要的品种,煤气、民用气,都是通过烟煤获得的。焦炭是生产煤气过程中的副产品。无烟煤能提供大量热能而没有多少煤渣,所以人们都愿意使用无烟煤来取暖。

难过的火
大方的唇膏
2025-09-14 11:35:10

——以下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2018年,我国煤炭产量和净进口量较维持小幅增长,有效供给保障增强。根据中煤协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原煤产量36.80亿吨,同比增长4.5%。从逐月产量来看,除了7月煤炭产量低于2.90亿吨,其余月份产量均维持在2.90亿吨以上。

2018年全国煤炭进口2.81亿吨,同比增长3.9%;出口493.4万吨,同比下降39%;净进口2.76亿吨,同比增长5.2%,为近四年来最高水平。分月度来看,2018年7月煤炭进口量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速高达49.1%。

需求方面,2018年煤炭消费同样保持小幅增长,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从主要耗煤行业看,据测算,电力行业全年耗煤21亿吨左右,钢铁行业耗煤6.2亿吨,建材行业耗煤5亿吨,化工行业耗煤2.8亿吨,其他行业耗煤减少约6000万吨。

总体而言,我国煤炭行业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但行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得以彻底解决。例如,全国总体煤炭产能相对过剩的态势没有改变,市场供需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生产力水平有待提升,去产能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难、人才流失与采掘一线招工接替等问题仍然突出,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对此,要继续坚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依法依规组织生产,坚决做到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不生产销售劣质煤、不搞无序竞争;要加快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在当前的形势下要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退出不达标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产能,加快退出资源枯竭、生产成本高、煤质差、开采难度大、扭亏无望的落后产能。

同时,坚持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逐步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链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保障煤电、煤钢企业长期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运行,要构建煤炭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煤炭消费难以大幅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当前煤炭产能仍然较大,但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总体产能相对过剩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常态。随着煤炭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煤炭产量将进一步增加,2019年企业排产新增煤炭产量1亿吨左右。

从需求端来看,全国煤炭消费难以大幅增长,极有可能与2018年持平,,甚至可能呈现略有下降态势。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因素不支持煤炭消费快速增长,尽管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仍是好的,但面临的风险依然存在,当前反全球化的外部环境趋势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球竞争代价提升,经济增长很难超过前些年发展水平,难以支撑煤炭消费快速反弹。

另一方面,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消费难于乐观。近几年我国电力供大于求态势未变,随着国家稳步发展清洁能源,大力促进清洁电力消纳,风电、核电等清洁电力消费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将会大于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全国煤电消费量很有可能持平或减少,将带动电力行业耗煤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十三五”后期钢铁行业和建材行业发展峰值期到来,这两个行业的煤炭消费增长有限;随着煤炭价格在相对高位稳定运行,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经济性不强,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增长也不容乐观。

体贴的康乃馨
怕黑的帅哥
2025-09-14 11:35:10
化学:煤的成分就是C,所以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

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其中,除了比重

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

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

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

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

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

指将煤砚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呈浅棕色—黑色。一般是煤化程

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

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又称

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

的重要指标。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煤岩组成、煤化程

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

大。

5.硬度

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

磨硬度三类。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

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

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7.断口

是指煤受外力打击后形成的断面的形状。在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等。煤的原始物质组成和煤化程

度不同,断口形状各异。

8.导电性

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以电阻率表示。煤的导电性与煤化程度密切相关。褐煤由于孔隙度大而电阻率低;烟煤是不

良导体,由褐煤向烟煤过渡时,电阻率剧增;但瘦煤阶段电阻率又开始降低,无烟煤阶段急剧降低,因而无烟煤具有良好的

导电性。一般烟煤的电阻率随灰分的增高而降低,而无烟煤则相反,随灰分增高而增高,若煤层中含有大量黄铁矿时,也会

使无烟煤电阻率降低。各种煤岩组分中,镜煤的电阻率比丝煤高。氧化煤的电阻率明显下降。

影响的因素有: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是这样形成的吗?有些论述是否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一座大的煤矿,煤层很厚,煤质很优,但总的来说它的面积并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万年植物的枝叶和根茎自然椎积而成的,它的面积应当是很大的。因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应当到处有储存煤炭的痕迹;煤层也不一定很厚,因为植物的枝叶、根茎腐烂变成腐植质,又会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复,最终被埋入地下时也不会那么集中,土层与煤层的界限也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楚。

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和依据,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值得探讨的是它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么如此的优质呢?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家住在离城不远的乡村,每当盛夏雨季来临时,一场暴雨过后,村子中央就会出现一条湍急的“小溪流”,我们许多小朋友就会跑到那里面去嬉戏,那小溪流也会因暴雨停止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干涸。但在没有断流之前你会发现,很多水流处却被冲下来的木棍儿、杂草等漂浮物堵塞,形成一个个小的水坎儿。为了能让水流通畅,我们不时地把那些小水坎扒开,有的时候也会借此筑起一道小溪上的“堤坝”。既便是现在居住在城里,一场暴雨过后,街道上很多地方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漂浮物截住了水流,堵塞了下水道口,而且很多漂浮物又被集中地滞留在一个地方的现象。

小巫见大巫,由此我们便可以推断出煤炭的形成可能与洪水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洪水那样强大的力量和搬运的功能,煤炭的形成绝对不会那么集中,也不会那么优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千百万年前的地质历史期间,由于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地面上生长着繁茂高大的植物,在海滨和内陆沼泽地带,也生长着大量的植物,那时的雨量又是相当的充沛,当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海啸等自然灾害降临时,就会淹没了草原、淹没了大片森林,那里的大小植物就会被连根拨起,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根须上的泥土也会随之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这些带着须根和枝杈的大小树木及草类植物也会相互攀缠在一起,顺流漂浮而下,一旦被冲到浅滩、湾叉就会搁浅,它们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并且象筛子一样把所有的漂浮物筛选在那里,很快这里就会形成一道屏障,并且这个地方还会是下次洪水堆积植物残骸(也会有许多动物的残骸)的地方。当洪水消退后,这里就会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积植物残骸的丘岭,再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这座植物残骸的丘岭就会逐渐地埋入地下,最后演变成今天的煤矿。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1998年中国遭受的一场罕见的水灾,为何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那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很低,而且有森林的地方多在高海拔地区,在平原到处是粮田,几乎到了没有什么森林可淹的境地,只不过是淹没了一些农田的防护林,并且农田防护林的树木很稀少,而且树木的根须又十分的发达,抓地抓得十分牢固,短时间的浸泡、冲击不会造成多大危害。而森林中的树木就不同了,很多树木都挤在一起生活,它们为了吸食太阳的能量,拼命地往上长,根须并不发达,一旦一处树木被洪水连根拨起,就会连带成片的树木被洪水毁掉,就如同放木排一样,顺流漂浮而下,势不可挡,最后全部堆积在一个地方。

另外,由于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增强,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兴修水利,筑起坚固的堤坝,加固江堤、河堤,大大地减缓了凶猛洪水的冲击力,泛滥的现象少了,甚至乖乖地听从人类的召唤,并把凶猛的洪水变成了电能、动能、热能,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社会。

不仅洪水有搬运动植物这样的能力,而且潮汐、台风、海啸也具备这样的能力。由于地震、火山喷发等因素引起的海啸,可以使海浪掀起三、四十米还高,并且在顷刻之间把一个岛屿上的动植物扫荡一空;把海岸线附近的一切生物全部洗劫。

再者,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变地等待着地球进行沉降运动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循环流动着的。因此,“水灾说”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优质,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说服力的,也是能够令人信服的。

发展煤的意义:

我国一次能源中石油、天然气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0 年前中国进口石油占整体石油需求的比例才6%,现在已经提高到1/3,到2020 年预期将有60%的石油都必须来自进口,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呈高速增长,平均增速将达11%~13%,2010 年需求缺口在20%左右,到2020 年,天然气需求缺口在50%左右。石油、天然气如此依赖进口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和石油进口量的增加,以煤为原料发展化学工业,以及由煤制取燃料油工业必须作为重要的课题对待。因此21 世纪的煤炭利用必将以洁净煤技术为先导,充分利用化学这一物质相互交换的手段来建立起既环境友好又综合发展、高效益的新一代煤炭、能源、化工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落寞的秋天
清脆的大船
2025-09-14 11:35:10
1、煤炭储量大事一个因素,主要是煤炭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链。比如石化、重工、钢厂 、供热等等,都离不开煤炭。所以能源结构不单单是调整煤炭,其他行业应该先做调整。

2、目前技术方面我觉得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主要是产业链未形成,以至于造价过高。这块国家应该多介入,建设基础设施。

3、欧美技术也不怎么样。只不过人家 基础设施完整,比中国建设早点,比如说天然气汽车等等。

以上是一点拙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