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煤炭价格多少钱一吨2016,4

超级的冷风
瘦瘦的仙人掌
2022-12-22 00:15:52

煤炭价格多少钱一吨2016,4

最佳答案
诚心的向日葵
不安的方盒
2025-07-18 21:11:07

你好,相同的煤炭各地区对应的煤价还是有差异的,按照你提供的0.105元/卡,如果是5200大卡的煤,就是546元一吨。

“易煤网”为您解读:大卡是煤炭行业常用的术语。含热量为1000卡的1千克煤炭相当于0.143千克标准煤。中国惯用的热量单位卡20℃,即1。

最新回答
激动的发卡
大胆的铅笔
2025-07-18 21:11:07

2016年我国煤炭进口大增的原因在于:

1、2016年,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工业生产和消费增加,原材料消耗必然增加;

2、由于国内强势去产能、压产量导致国内煤炭供应收缩,煤炭价格上涨,进而再度增强了进口煤的价格竞争力

3、国内供应收缩,限产导致供需阶段性紧平衡,下游用户也需要增加部分进口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

义气的哈密瓜,数据线
勤奋的黑裤
2025-07-18 21:11:07

煤炭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兖矿能源(600188)、中国神华(601088)、晋控煤业(601001)、陕西煤业(601225)、山西焦煤(000983)、中煤能源(601898)、华阳股份(600348)、山煤国际(600546)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量、销量、市场规模、市场份额、规模预测

行业概况

1、定义

煤炭是指植物有机质伴随地球地壳运动,经堆积、沉积、压实等过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缓慢碳化反应所形成的黑色或棕黑色具有可燃性矿石,其主要成分为碳、氢、氧、氮、硫等。煤炭是冶金、煤炭、医药、建材等领域主要原材料,是供热、发电等领域主要燃料。

煤炭行业指从事煤炭开采、洗选、分级生产活动的行业。国内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山西、内蒙等地煤炭产量对全国煤炭总供给的影响显著。

按照煤炭的属性和用途,主要分为三大类:无烟煤、烟煤以及褐煤。

2、产业链剖析:大型能源集团前向一体化布局,下游主要应用于四大行业

煤炭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采掘机、掘进机等生产设备以及相关的智能化系统中游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主要煤种有褐煤、烟煤、无烟煤等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包含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以及建材行业四大类行业。

从参与企业来看,上游包含华科电气、双环、圣亚机械等设备制造商中游包括国家能源、阳泉煤业、兖州煤业等企业,大型能源集团亦布局上游相关设备制造下游包括国家电投、山东钢铁等应用行业相关企业。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处于高质量发展期

我国煤炭的有序发展可追溯至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后由国家规划发展,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煤炭行业逐渐实现市场化。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基于能源转型的需求,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鼓励智能化与清洁化发展

2021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矿山安全监察局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煤炭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煤炭行业历年的发展目标、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建设、煤炭的清洁与智能化利用等方面:

2021年6月,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配套颁布《煤炭工业“十四五”标准化发展指导意见》、《煤炭工业“十四五”地质勘查指导意见》、《煤炭工业“十四五”基本建设的指导意见》等13个文件。

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逐年精简

依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2013-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行业主题数量规模逐年精简,到2020年,煤炭行业的规上企业数量下降至4331个。

2、我国煤炭行业供需缺口近年来有所缩小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20年,我国原煤的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原煤产量下降至近十年最低点,为34.1亿吨,主要由于煤炭行业进行结构转型升级。2020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9.0亿吨,基本接近顶峰时期的产量。从我国煤炭的消费量来看,2001-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40.4亿吨,同比上升0.5%。整体来看,近十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稳定在40亿吨左右水平。

近年来,我国煤炭的供需缺口正在逐渐的缩小。

3、我国煤炭市场规模呈波动态势

2021年3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中披露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情况。具体来看,2015-2020年,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保持在2万亿以上的水平,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我国近几年能源结构转型所致。2020年,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为20002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资源富足区生产企业集聚

从我国煤炭产业链生产企业区域分布来看,煤炭产业链中游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贵州和内蒙古地区,贵州。山西和内蒙古是我国煤矿资源丰富的省市,贵州是南方地区多煤的大省。我国煤炭行业相关企业的分布与资源分布情况一致。

注:颜色越深代表相关企业数量越多。

从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来看,企业的分布数量基本与我国煤矿资源的分布一致,以贵州、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企业数量为最。从上市企业情况来看,山西省的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多,有山煤国际(600546)、晋控煤业(601001)、华阳股份(600348)、潞安环能(601699)、兰花科创(600123)、山西焦煤(000983)等上市企业北京含有昊华能源(601101)、中煤能源(601898)、中国神华(601088)等龙头上市企业。

2、企业竞争:中国神华在产量与市占率方面位列第一

从产量的分布来看,2020年中国神华的产量占比达到7.5%,是国内相关上市企业中产量前列的龙头企业。陕西煤业和兖矿能源的占比均在3%以上。

注:占比依据企业煤炭业务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而得。

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神华占比为6.9%,排名前列,中煤能源以5.7%的份额排名第二。

注:市场份额依据企业煤炭业务收入占全国规上煤炭企业收入的比重而得。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智能化、“绿色低碳”转型,优质产能释放

从我国煤炭行业“两化融合”的文献数量来看,智能化占比超过1/3,且随着政策的重视程度提高,各大生产地均在布局智能化工作面。另外,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处于高质量发展期,响应“3060”双碳政策的号召,煤炭行业逐渐向“绿色低碳”转型,带动优质产能发展,淘汰劣质产能。再者,近年来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基准价+上下浮动”的煤炭市场价格长效机制,我国煤炭售价弹性或逐渐趋弱。

2、未来煤炭规模有望接近21500亿元

依据《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我国未来煤炭消费增长率保持在1%左右,另鉴于中短期煤炭作为电力、钢铁、建材以及化工等行业不可替代的燃料和原材料,预计到2027年,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规模接近21500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活力的眼睛
无聊的小兔子
2025-07-18 21:11:07
一、原煤产量同比上升

10月份,全国原煤产量28354万吨,同比增长1.5%。1-10月份全国累计生产原煤285279万吨,同比增长4.8%。

10月,陕西生产原煤5004.73万吨,同比增加554.03万吨,增幅为12.45%;1-10月,陕西累计生产原煤43589.62万吨,同比增加7020.98万吨,增幅为19.20%。

此外,前三季度内蒙古原煤产量68066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26.3%,同比增长12.8%;山西原煤产量64184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24.8%,同比增长7.5%;陕西原煤产量41294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15.9%,同比增长12.2%。

三省区上半年生产原煤17.35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67%。随着国家层面有步骤地释放优质产能,全国煤炭供应形势逐步宽松。

二、大秦线沿线港口库存居高不下

监测数据显示,10月份秦皇岛港口煤炭库存呈稳步回升的态势。截至11月8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虽受大秦线检修影响有所回落,但库存依然处于高位,较去年同期回升270万吨,涨幅达63.16%。

1-9月份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发运煤炭5.44亿吨、同比增加7580万吨、同比增长16.2%。

9月下旬以来,随着国家发改委的保供应政策显效,铁路总公司、太原铁路局加大调运力度,日均装车高位运行,日均运量稳定在120万吨以上,秦港方面也高效接卸,港口日均卸车稳定在8000车以上,对港口煤炭场存形成了明显的补充。

三、港口贸易商抛货情况逐渐增多

近期由于沿海电厂耗煤量持续下滑,库存量明显提升,加之长协煤保供以及对后市预期偏悲观的影响下,整体终端对市场煤采购积极性不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实际交易较为冷清。

港口贸易商抛货情况逐渐增多,不乏有一些低价货出现。在市场下行的过程中,终端接货也会带一部分预期来出价,所以整体还盘接货价格压得很低,报还盘价差较大,实际成交稀少。

进口动力煤市场也非常冷清,报盘和询盘都比较少。由于外矿当月可售货源不多,多数货量在贸易商手上,离岸报价相对比较坚挺,然而由于中国国内煤价开始走弱以及进口煤减少等因素影响,下游观望增多,需求明显减弱,进口贸易商也有开始抛货的情况,另外国际海运费也有下降,使得进口煤到岸价较前期有一定幅度的下跌。

四、供暖季需求不佳

10月份沿海六大电厂平均日耗、库存均呈回落的态势。当月沿海六大电厂日均库存量为1032.00万吨,较上月回落30.01万吨,环比跌2.83%,日均耗煤量为63.64万吨,较上月回落7.54万吨,环比跌10.60%。

数据显示,2017年9月份全国绝对发电量52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环比下降12.2%,其中,全国火力绝对发电量362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15.94%。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发电用煤需求随之走低,六大电力集团沿海电厂日均耗煤不断下行,库存不断攀升。截至11月3日,沿海六大电厂煤炭库存为1235.85万吨,日耗煤量为49.39万吨,存煤可用天数恢复至24天,目前下游电厂随着日耗的走低,采购积极性减弱,助推港口煤价进一步下行。

五、限产或停产影响

环比来看,9月份除水泥产量略有增加外,火电、生铁产量增出现下降。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在采暖季前(11月15日前),“2+26”城市完成72台机组、398万千瓦的燃煤机组淘汰,淘汰的燃煤机组要实现电力解列或烟道物理割断。

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等多个行业在采暖季将错峰生产。除了保障供暖等民生任务,水泥、砖瓦窑、陶瓷、石膏板等建材行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下游限产、停产之下,对煤炭需求会有减少。

六、政策调控防止“煤超疯”

国家相关部门为稳煤价提前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包括释放产能、监管煤价、推进中长协合同的签订及履行等,有效的控制了市场的炒作因素。而11月神华长协价格出炉,年度长协价格较上月降了3元/吨。

通过对比了近四年的煤价走势。明显看出,2014、2015年煤价持续走低,2016年下半年煤价疯涨,今年煤价虽有波动,但波幅小于去年,季节性因素导致的上涨也较去年提前了一月。

后期,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晋陕蒙等主要产地煤炭供应稳中趋升,供应偏紧局面将得到缓解,整体供应趋于宽松。需求来看,虽然临近冬季用能高峰,但下游电厂日耗回落明显,加之供暖期错峰生产影响,需求预期并不乐观。

受供应趋于宽松影响,预计后期动力煤将呈现“旺季不旺”的态势,价格下跌趋势将继续蔓延。

活泼的汽车
爱撒娇的铃铛
2025-07-18 21:11:07

中国炼焦煤资源占全球的23%

在世界煤炭资源中,各类煤的分布不均衡,焦煤资源较为稀缺。据CCTD估计,世界煤炭资源中褐煤占1/3以上,在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资源中,炼焦煤不足资源量的1/10。在总量约13000亿吨的炼焦煤资源中,肥煤、焦煤和瘦煤约占1/2,其经济可采储量约有5500亿吨-6000亿吨,其中,低灰、低硫的优质炼焦煤资源仅有约800亿吨,优质资源较为稀缺。

根据CCTD统计,目前世界可采储量炼焦煤资源的80%集中在俄罗斯(41%)、中国(23%)和美国(17%)三个国家,其余国家占比较小,英国约占7%,澳大利亚、波兰、南非和印度分别约占2%,加拿大约占1%,其他国家约占3%。

中国炼焦煤产量快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减产能的规划实施,导致2015年后我国炼焦煤大幅的减产。2019年起,我国炼焦煤的产量有所回升,约为4.70亿吨。2021年我国炼焦煤产量进一步提升约为4.9亿吨。

中国炼焦煤消费量下滑

由于钢铁的减产导致对于焦炭需求的减少,这间接导致了对于炼焦煤需求的下降。2016年后我国焦化煤的进口量也出现了下降,这二者同时下滑也导致了我国表观消费量下降。2019年以后,受下游钢铁行业需求拉动,我国炼焦煤需求不断提升,2021年我国焦煤表观消费量为5.45亿吨。

供给回暖,我国炼焦煤消费缺口减少

从中国炼焦煤产销率来看,2021年,由于产量回升叠加消费需求的下跌,我国炼焦煤产销率下降至111%,炼焦煤消费缺口有所减少。

中国炼焦煤价格整体高位波动

因煤炭进口数量管控和内蒙古产量下降等原因,2021年全国炼焦煤较浮动较大。炼焦煤年初价格1605元/吨,年末价格2403元/吨,相差了798元/吨。到9月,炼焦煤价格到达全年最高水平39650元/吨。进入2022年,全国炼焦煤价格整体高位波动的趋势,一直处在3000元上下波动。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化工产品和基础钢铁制品的需求巨大,这无疑会促进对于上游焦炭和焦煤的需求大幅增长。但是随着焦炭行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焦炭行业对于焦煤的转换效率会不断提升,对于焦炭的需求也会有所下降。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焦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合适的鱼
满意的小蝴蝶
2025-07-18 21:11:07

一、行业状况

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是中国能演消费的主体,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维持在70%左右。长期看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能源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实施将使能源消费增速放缓。因此长期看煤炭行业仍具有持续增长潜力,但增速将放缓。短期看煤炭行业将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煤炭资源整合、运输通道建设、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受国内经济影响。2014年初以来我国煤炭需求直线下滑,煤炭企业库存快速上涨,价格连续发生下滑。2014年四季度在一系列“为煤企解困”政策的推动下,煤价略有回调,单“高库存,低需求”的现状并未改变。2015年以来,受需求下降、供大于求的影响,煤炭价格持续下降,降幅较大。

二、行业前景

总体来看,目前受国民经济景气度下行以及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但在国家经济的整体格局中煤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会轻易动摇。在包括取得国际能源定价权方面,我国也更加需要做强做大资源类企业。从长期看,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煤炭市场将会呈现供需平衡的基本格局。随着国家各项行业政策的实施和推进,煤炭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煤炭工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也将得以强化,为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市场供求及产品价格变动

1、煤炭供给

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3%,储量较为丰富,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目前我国煤炭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2014年全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8.7亿吨,较上年同期下降2.5%,为2000年以来首次下降。2015年全国原煤产量继续负增长,同比下降3.28%2016年全国原煤产量创下近6年来的新低,仅为33.64亿吨,同比下降10.22%。从内蒙古、陕西、山西等三大煤炭主产区来看,煤炭产量总体同比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指出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预期未来几年煤炭供给将处于收缩的状态。

2、煤炭需求

从煤炭需求方面来看,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建材、钢铁、化工四大行业,合计约占煤炭需求量的九成。受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国内方面政府坚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全社会对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耗煤企业的需求增速也随之放缓。此外,政府对高耗能产业节能的政策力度日趋增大,单位工业增加能耗呈下降趋势,对煤炭需求的增长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深情的雪碧
心灵美的唇膏
2025-07-18 21:11:07
《中国产业2016年度运行分析》近日出版。该书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共同撰写。“分析”一书以中经产业景气指数为基础,分为工业、装备制造、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12个部分,重点分析了上述行业和领域2016年全年运行情况、运行特点和2017年发展趋势。

“分析”指出,在经历持续下滑之后,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中经工业景气指数趋于稳定。2016年四个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在平稳中略有回升,分行业来看,煤炭、石油、钢铁、化工等行业景气状况明显好转。2016年一至四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上升3.4点,行业呈现加速回暖态势;中经石油产业景气指数上升2.2点,实现“触底反弹”;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上升2.0点,第四季度景气指数已接近2014年之前水平;中经化工行业景气指数上升1.1点,走出“V”字底部。

“分析”认为,2016年,工业品特别是资源类产品价格有所恢复。2016年下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价格同比先后由负转正,第四季度上述行业出厂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3.3%、11%、25.9%、9.6%、3.3%和2.5%。造成工业品价格恢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又有货币因素的作用,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原材料行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经初步季节调整,2016年四个季度,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为-72.9%、110%、3733.6%、551.6%,扭转了2015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1.1%、-37.1%、184.7%、371.8%,摆脱了连续17个季度同比下降的趋势;有色金属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2.4%、18.7%、48.4%和41.3%,在经历2015年下半年大幅下跌后,2016年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6.2%、14.1%、12.9%和15.2%,好于上年平均水平;石油行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分析”判断,目前,工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工业企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高技术、新兴产业比重虽然不断提升,但带动作用仍有限,传统行业“去产能”形势还相当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