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建造全球第一条光伏高速公路,这条公路有什么优点?
厉害了我的国!中国成功建造全球第一条光伏高速公路,这意味着汽车的普及工作将被进一步的推广。现在国家一直大力支持新能源的研发,希望可以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随着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投入使用,更多的问题也伴随出现,高里程的行驶过程中,电动汽车的充电是一个问题,充电慢会在路途中浪费很多的时间,为此科研家们也是绞尽脑汁,而这条光伏高速公路便可以解决这个充电的问题,因为在光伏高速路上,可以边行驶边充电,这样就不用担心没有电的问题。这条公路的优点:
一、可以边行驶边充电光伏公路最上面一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上电网,就像一个大的充电宝。未来可实现电动车边跑边充电。
二、冬季防滑,保证安全行驶冬季下雪天气寒冷,路面易结冰,而在结冰路面上行驶容易打滑,非常的不安全。但在这条光伏高速公路上,在冬季这段路面还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消融冰冻积雪,确保行车安全。光伏高速公路使用的材质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更加有助于车辆的安全行驶。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电动汽车边跑边充,就是可以无限充电,利用的原理就是电磁感应,这也就需要电动汽车内需要安装某种特殊的“装备”,这种新型电车的研发正在进行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可以对这种公路进行普及,实现全面电动汽车化也指日可待。你对光伏高速公路有什么了解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这条公路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着取之不尽的能源,因为光伏高速公路是可以用于发电的,只要有关,那么就可以发电,而且在发电的时候并不会受到地域以及其他环境的限制。另外这条公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安全性能比较的高,即便是在雨雪天气,也能够确保行车的安全。
这条光伏高速公路看上去就像是一块大玻璃一样,然而在公路上面行走的时候摩擦力是非常大的。光伏的高速公路可以运输小型电动汽车,另外也可以运输一些中型的卡车。这种光伏公路可以收集太阳能,并且会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太阳能发电了。另外这种光伏高速公路也是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宝,在公路的路面上一般都是预留了电磁感应线圈的,这样一来就可以为未来的无线充电汽车奠定相应的基础,能够实现一边开车一边充电。
除此之外,光伏高速公路的路面上会有电加热的系统,所以即便是在雨雪天气也能够保证行车的安全,因为路面的这种系统可以直接把表面的冰雪全部融化掉。一般光伏的智能道路是可以自动感应道路是否结冰的,在感知到路面有结冰情况时,就会自动启动电加热系统了,这样就可以及时的清除冰雪。
光伏高速公路的工期比较短,而且在建造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道路来随意的铺设或者是改变整体的布局。 毫无疑问,光伏高速公路既能够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又可以优化空间。利用这种光伏高速公路来发电的话,要更加的环保一些,而且太阳能板能够和路面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也确实能够节省更多的空间。
2017年12月28日,完全独立于中国的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条光伏高速公路在济南,揭幕并正式通车。山东半透明路面已经铺设,部分车辆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进行测试。光伏高速公路一般指光伏光伏智能路中的智能道路,全称是承载高速光伏路面,是指顶层为类似磨砂玻璃的半透明新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的道路。
高速光伏公路成为2018年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出现的新热点。所谓的光伏路面技术就是把汽车、自行车、人等行驶行走的道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相结合,使原本普普通通的路面既能正常行人、行车,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设备发电。虽然看起来是两者简单结合的新事物,但其实包涵了很多新技术:
1、新太阳能光伏材料的普及使用——薄膜太阳能电池
众所周知,公认的第一代光伏电池是晶硅太阳能电池,其生产设备工艺简单、转化效率较高、价格较低、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在十年内推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飞跃式发展。而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不断被其他领域所重视,晶硅电池硬、脆、重的特性限制了其在特殊行业里使用,转化效率衰退块、热斑等问题也缩短了其使用寿命,所以如今大热的光伏路面并不适合使用晶硅电池作为承受高压、高温、耐久的基本要求。光伏路面在国际上并不属于新鲜事物,在欧洲几年前就已经建成多条,但基本都是有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发电组件。如今在国内铜铟镓硒、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水平,产能也在逐年递增,随着薄膜太阳能产能的提升,价格也将大幅下降,全国光伏公路建设速度将继续加快。
2、透明、耐磨、耐高温的路面新材料——塑料路面
公园绿道、广场地面等非常适合铺设光伏路面,除了发电以外还是很好的节能环保教育示范工程。但对于光伏路面来说最主要的并不是作秀,而是实实在在的产生经济效益,那么就必须能在全国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上实际运用,把这路面资源用到极致。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必须使用超白、超硬的浮法玻璃来保护电池板,但在高速公路上铺设大量光滑的玻璃路面是肯定行不通的,即使是薄膜太阳能电池使用的透明、耐热塑料封装也未必能长期承受轮胎的摩擦。所以对于这种塑料路面必须确保高透光的前提下,还要具备高速路面的严苛要求。
3、白天发电、晚上发光——新的路面设施
据报道,将来光伏路面还可以给行驶在路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这会牵涉到汽车改装和无线充电技术的使用,暂时还难以实现。但光伏路面发出的电供给高速测速、交通警示灯、警告牌、红绿灯等交通设施是没有技术壁垒的,甚至目前中益兴业薄膜太阳能光伏路面已经有白天发电、晚上发光的功能,使路面照明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漫长的夜间高速长途之旅再也不是漆黑一片了。另外光伏路面还可以利用电能发热融雪,解决了北方路面积雪问题。
4、建设、维修、防盗——新的维护保养制度
最近济南刚建成的光伏环城高速公路一段光伏组件被盗也成为了关注热点,在城市周边都出现被盗窃的情况,那么在城际之间人迹罕至的路面上,监控监管工作就更难进行了。另外光伏路面的线路铺设、日后保养维修等都要受到天气情况制约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实践经验积累。
除此之外,绵延几十公里甚至几百上千公路的光伏路面电站发电并网系统问题如何解决?北方冬天低温、南方夏季高温是否会严重影响光伏路面电池使用寿命?出现交通事故,车辆燃烧、化学液体泄漏等是否会对路面造成大面积损坏?... ...光伏路面前景的确十分广阔,而且还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新材料研发使用,一项项的技术难关都会被克服,中国的光伏路面也会越建越多,成为中国另一张崭新名片。
文章来源:中益兴业薄膜太阳能技术专家
太阳能公路应用了一种承载式光伏路面技术,该技术将符合车辆通行条件的光伏发电组件直接铺设在道路路面上,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光伏路面表层被称为“透明混凝土”,其技术指标和通行安全系数均超过当前普遍使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还能够实现电热转换,同步融化路面积雪。路面光伏不必额外占用土地,能为沿线城市和居民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改善自然环境。
除了绿色安全外,太阳能公路还有其他“技能”。据央视网报道,这条太阳能路面下还预留了电磁感应线圈。随着未来电动汽车无线技术的配套,电动汽车在此路段行驶过程中或可实现边跑边充电。此外,在这段光伏路面上,预留的信息化端口在未来还可接入各种信息采集设备,例如,将车辆信息、拥堵状况等信息汇聚成交通大数据,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部分。
在2016年,全球首段“太阳能公路”在法国西北部图鲁夫尔欧佩尔什镇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段真正可供机动车行驶的“太阳能公路”,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城市供电。
随着人类社会智能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太阳能公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实现边行驶边充电。
一个10MW的光伏电站,从项目开始启动到拿到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路条,中间需要跨越几道栏,累计的投资,以10MW的西部光伏电站为例,如果自己去将路条跑下来,那么各种费用统合起来需要60万-70万左右。
系统介绍
太阳能光伏效应,简称光伏(PV),又称为光生伏特效应(Photovoltaic),是指光照时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的部位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光伏被定义为射线能量的直接转换。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指太阳能向电能的转换,即太阳能光伏。它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硅等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太阳能电板,利用光照产生直流电,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