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能源需求是什么

知性的老师
大意的蜻蜓
2022-12-22 14:26:41

全球能源需求是什么?

最佳答案
欢呼的灰狼
犹豫的小白菜
2025-09-14 09:34:53

虽然从广义上讲每种终端利用的能源需求代表着经济活动的水平指经济部门和生产水平。,但就燃料替代而言,不同部门(领域)对能源最终利用的易受伤害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交通部门等一些领域的易受伤害程度就要低一些,因为与石油市场相比,它们对市场的垄断程度较高。然而,美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用户,主要是其庞大的汽油消费所致(美国人消费了全球22%的能源)。中国也是世界耗能大户,主要用于该国庞大人口的交通运输、发电和热量生产。许多与能源相关而稳定的市场可以很容易就使燃料之间发生转化,尤其是天然气、煤炭和石油之间的转换。所以,它们的短期价格波动幅度极大。区域性能源需求可由部门与产品组合共同制约。

在部门的组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所以在产品组合之间亦存在这种差别。OECD成员所拥有的成熟的经济体中已经为其他种类的燃料(具低燃料强度)开发出营销渠道,健全了基础结构(如运输、动力供给、通信、教育等设施),具备了服务导向经济体制,而且拥有可以支持较高的私人汽车拥有量的高标准生活质量。汽油、航空燃料和馏分油是能源需求量的主要部分,其余的油料份额仅占10%。在发展中国家,其他油料的份额依然是该水平的一倍以上。美国人对汽车的喜爱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美国汽车的体型庞大,加之美国能源市场上燃油的贬值,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油需求者(美国的汽油需求量约占美国石油需求量和全球汽油需求量的43%)。取暖用油、丙烷和柴油是北半球重要的产热燃料,这就使得全球的燃油需求具有季节性,在冬季达到用油高峰。虽然常常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燃油在每年第四季度用量较第二季度高350万桶/日左右,这就导致了全球燃油价格在秋冬季最高,在春季最低的走势。在美国,汽油是“老K”(大王),而且用油品加热使用得并不普遍,所以美国的石油需求高峰在夏季而不在冬季。

最新回答
花痴的眼睛
缓慢的蜗牛
2025-09-14 09:34:53

经济发展与提高生活质量是全世界人的期望,持续提供可靠的、可支付得起的能源就变得十分迫切。了解能源的整体概况并透彻理解相关的工业流程也是必备的基础知识。历史发展表明,全世界所使用的能源类型与总量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未来能源需求进行令人信服的预测就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全球人口增长的速度将大大快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也将使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滞后于现实。

全球经济与能源发展示意图

全球GDP在1980年到2008年间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30年将依然以此速度增加,这会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从1980年全球经济开始增长以来,全世界的能源利用效率也提高了。这种效率提高的情况表现为能源强度的明显下降——能源强度用全球GDP除以全球能源需求量来表示。比如在1980年,全球1000美元的经济产出所消耗的能源量为2.5桶油当量。25年后,相同的经济产出所需的能源强度显著下降,每年的下降速度大约为1.0%资料来源:《世界经济报告》,2006;《IFR》,2007;《SRWE》,2008。。

能量,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大到整个宇宙都在关注着“能量”!

“能量是动力与时间的乘积常常被定义为工作中产出的能力。”

神勇的小猫咪
平常的白开水
2025-09-14 09:34:53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基于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双重考虑,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在专著《中国电力与能源》中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资源总量、环境容量等制约了能源供应能力的提升,能源结构亟待优化。二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大,但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中西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小,但能源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逆向分布将更加明显,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亟待加强。

我国能源资源的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相对较少。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和现状,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能源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能源需求将呈现增长快速、需求刚性的特点。目前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持续增加,2011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今后大致每年会提升1到2个百分点,而且这一趋势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扭转。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保证能源安全可靠、持续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第二,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降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要下降8%、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1.4%。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非化石能源开发受到生态、技术、成本的约束,大幅提升产能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第三,能源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必须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改变粗放式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随着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得到更大规模利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大幅上升,其在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因此,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是煤与电的矛盾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导,油气等优质清洁能源比重低,电气化水平不高。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70%,而煤炭消费中电煤超过50%。从现阶段看,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还是煤与电的矛盾。

《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作者用系统的、可持续的方法,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发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对国家整体能源走向、能源战略调整作了相当完整的阐述和把握,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电力作为能源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行业的参与。可以说,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着眼更大范围的能源平衡和区域布局,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通过输煤、输气、输电等多种方式,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途输送压力。二是要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通过发展核电、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优质化、低碳化。三是要通过节能来缓解能源稀缺和排放压力。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新的宏观能源消费平衡公式是:能源需求=能源供给+节能。

电力是消费侧节能的主要方面,对于促进节能的作用较为明显。据测算,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能源强度约2.4%。因此,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促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坚持输煤输电并举 构建综合立体能源输送体系

由于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是不可避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也反映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流向。近年来,我国反复出现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源布局与能源输送方式方面存在矛盾,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铁路运煤占铁路货运量的一半,公路运煤既耗费石油资源又造成严重拥堵,产生了巨大的“拥挤成本”。煤电就地平衡的能源输送方式,难以适应大规模、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的要求,应当坚持输煤输电并举,构建综合立体的能源输送体系。

电网作为重要的能源输送通道,具有电能传输、市场交易和优化配置的功能,其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电力与能源》提出“一特四大”战略,展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其重要意义在于将电力行业的自身发展,从传统的被动保障电力供应,转为主动参与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基本点对于现阶段推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能源输送格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包括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降低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而且可以有效解决西部“窝电”问题,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的战略选择。

踏实的硬币
冷艳的小鸭子
2025-09-14 09:34:53
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DSM)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能源规划和管理提出的一种新观念,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先进管理技术。能源需求侧管理的涵义就是能源部门(主要是电力部门)作为供应侧(Supply Side),采取行政和财政激励政策,鼓励需求侧(Demand Side,即用户方)利用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改变能源需求方式,在保证能源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费量和负荷水平,从而减少新建电厂投资和一次能源消费量,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换句话说,能源DSM的目的就是影响用户改善能源使用的方法,以增加能源使用的效益,降低能源需求的增长。

DSM可以运用到公用事业的各个方面,如电力、煤气、自来水、公共交通等。目前世界各地区使用DSM比较有成果的是电力DSM,因此能源DSM目前主要就是指电力DSM,如图5.5所示。

风趣的大山
雪白的钥匙
2025-09-14 09:34:53

“我们并不食用能源,我们生产能源。那么,我们就可无所不能了吗?”

我们每天都要消耗大量能源——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工作、工业生产中,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旅行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类型的能源,比如波动能(如发光与激光)、机械能(如肌肉力量与发动机)、热能(如中央供热)、动能(如飞行中的子弹与标枪)、化学能(如炸药和燃料)。工业部门一个工业领域或部门是一大类商品制造或售后服务功能的总称。虽然,对于经济与贸易来讲,工业是一个广义词,在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中,工业是一个次生领域(部门),是一种经济活动类型,是指将原材料加工制成产品和商品的活动。共有四种重要的工业领域:初级领域为大型原材料开采工业,比如采矿业与农业;二级领域包括炼油与制造业;三级领域主要为服务业(比如法律与药品制造业等)和生产的商品的分配;四级领域为一种相对新颖的知识型工业类型,主要从事高科技研究、设计与开发,比如计算机编程与生物工程等。使用了总能源的33%,民用与商用领域(包括所有类型的建筑物,比如住宅、办公室、商店、餐馆和车间等)的耗能量占到总能源消耗量的39%左右。用于运输的能源占到能源总量的25%?28%。人口与经济的增长是所有能源需求增加的基本驱动因素,为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能源还往往受制于一些额外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经济、供给能力、收入水平以及政策等方面。2005年,全球初级能源消耗大约为2.30亿桶油当量/日按标准油的热值计算各种能源量的换算指标。,由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和一些核能及可再生能源构成。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24亿桶油当量/日,即比2005年的需求量增加40%。

能源使用构成

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量(预测)资料来源:《世界经济报告》,2008;《世界能源组织石油报告》,2007。

应该考虑到,全球能源需求与一些特殊能源类型的需求也会受到诸如发电、交通运输、工业、民用与商用等主要部门需求量增加和多样性需求的影响。到2030年之前,上述各领域(部门)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将增加。当前能源需求量耗能量最大的是电力部门根据平均每年1.5%的增长量计算而得出(电力是所有市政与工业部门的基础,而电力是由发电系统产生的)。,需求量增长最快的是交通运输。而且,到2030年之前,这两个领域将对能源供需趋势产生深远影响。

积极的绿草
机灵的流沙
2025-09-14 09:34:53
减少能源外部依赖,提高能源自给率,发展太阳能等非石化能源是中国以及一些国家满足增量能源需求的发展方向。

当前,许多传统能源公司纷纷调整发展战略,进入可再生能源行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同时,移动能源成发展趋势,突出表现在电池储能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乘用车(含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