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工厂限电是怎么回事
近期(2020年12月),湖南、江西电力供应偏紧,浙江也出现限制用电情况。原因如下:
1、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寒冷天气,雨雪冰冻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多地电网正应对迎峰度冬电网大负荷和输电线路覆冰的双重挑战。
2、电源类型越单一的省份,越容易缺电。江浙沪比较依赖外输电,外输电以水电为主。湖南是水火互济大省,冬季水电出力下降,容易因供需失衡导致缺电。目前火电装机仍旧是特别过剩的状态,尤其江浙沪地区未来需加大外输电的稳定性。
扩展资料
应对措施:
1、提高发电能力,优化运行方式。
2、进一步多渠道增加电煤供应。已经指导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同时,会及时协调解决电煤运力,切实保障电力的需求。
3、针对一些确实存在短期电力供应缺口的地区,指导科学合理地进行调度,确保居民生活用电不受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方多地重现限电 发改委:已采取措施保供
中国电能过剩还限电的原因:
1、节能减排。
2、发电厂装机容量不等于发电容量。
例如火电厂没有电煤,水电厂遭遇干旱,都会造成电厂不能满负荷发电,有些发电机组处于检修状态。
3、我国高压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一些,现在我国500KV跨地区输电线路少,电力传输受限制,导致我国东北、西北电力过剩,而其他地区却处于缺电状态。
4、电力是不能存储的,在经济发达地区,用电高峰期电能需求超过发电量。
电能,是指使用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电能既是一种经济、实用、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又是电力部门向电力用户提供由发、供、用三方共同保证质量的一种特殊产品(它同样具有产品的若干特征,如可被测量、预估、保证或改善。
电能被广泛应用在动力、照明、化学、纺织、通信、广播等各个领域,是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经济飞跃的主要动力。电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重大的作用。
尽管全国范围内发电装机容量增速跟上了用电量的增长步伐,但东部地区的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较慢,经济又比较发达,只能到中西部获取电力,所以全国都在电荒。
过去10年间中国出现过几次电荒,通常都发生在经济强劲增长之后。2004年煤炭运输能力和发电能力没 有跟上重工业强劲增长所带来的电力需求增长。
2008年,旺盛的能源需求推动煤价猛涨,而政府对合同煤价格的控制造成了其供应减少,迫使火电企业到市场购 煤。然而,电价的管制又意味着火电企业无法转嫁不断上升的煤炭成本,致使其降低发电量以减少损失。
电力介绍: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现于19世纪70 年代,电力的发现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因为今年的疫情形势很严峻,为了某些重要地区的供电需求,必须要进行限电措施。
电的发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来电力的发展也十分的迅速,在十几年以前,由于电力供应不足,所以在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人们应该也能感受到,在最近十年几乎没有出现过拉闸限电的现象,电力供应还是十分充足的。
但是在今年却出现电力供应短缺的现象,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电力供应不足的现象,相关部门也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措施来保障电力供应。
发电过程
原理
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的方式的总称。以可燃物作为燃料的发电厂统称为火电厂。
火力发电厂主要设备系统包括:燃料供给系统、给水系统、蒸汽系统、冷却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些辅助处理设备。
多数火电厂采用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利用皮带传送技术,向锅炉输送经处理过的煤粉,煤粉燃烧加热锅炉使锅炉中的水变为水蒸汽,经一次加热之后,水蒸汽进入高压缸。为了提高热效率,应对水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水蒸汽进入中压缸。
通过利用中压缸的蒸汽去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从中压缸引出进入对称的低压缸。已经作过功的蒸汽一部分从中间段抽出供给炼油、化肥等兄弟企业,其余部分流经凝汽器水冷,成为40度左右的饱和水作为再利用水。
40度左右的饱和水经过凝结水泵,经过低压加热器到除氧器中,此时为160度左右的饱和水,经过除氧器除氧,利用给水泵送入高压加热器中,其中高压加热器利用再加热蒸汽作为加热燃料,最后流入锅炉进行再次利用。以上就是一次生产流程。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业内专家在分析今年上半年弃风、弃光形势加剧时,除了来风较大、电力需求放缓,以及装机和电网之间不匹配这几个原因之外,矛头直指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用电量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各地火电项目建设规模依然维持较高水平的情况。并提出,火电自身装机增速过快才是导致设备利用小时总体下降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弃风、弃光、弃水的深层原因之一。
火电“逆涨”挤占新能源消纳空间
“弃风限电”作为制约我国风电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在2014年稍稍缓解后,2015年上半年的弃风数据又使这一长期痼疾重回大众视野,并且再度加码。 来自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风电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告诉记者,即使与弃风情况最严重的2012年比较,今年一季度的弃风电量就已经达到当年全年的一半。与此同时,高比例弃光限电问题也在局部地区显现。国家能源局在最新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信息简况》中,首次对外正式公布了全国弃光数据。数据显示,1~6月全国累计光伏发电量190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主要发生在甘肃和新疆。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弃风、弃光加剧的原因不仅仅是新能源装机和电网之间不匹配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火电机组调峰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电源总体规划缺乏统筹、系统运行管理效率不高。
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新核准火电项目超过5800万千瓦;截至目前,各地火电项目核准在建规模达1.9亿千瓦。
“这些数字有些触目惊心。投建火电项目虽有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但长远看无异于饮鸩止渴。”秦海岩坦言,如果这种势头不加以遏制,未来几年火电与新能源之间的矛盾将变得更加尖锐。
火电与新能源间的“奶酪”是关键
火电装机规模过剩日益严重,导致火电自身博弈加剧,并对新能源消纳空间的挤占现象日益突出。有观点认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作为间歇性能源,在其快速增长的同时需要新增火电作为调峰的“保证容量”。
对此,秦海岩指出,用火电作为“保证容量”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德国、丹麦等风电发展较好国家的经验早已表明,高比例风电是可以做到的,我国蒙西电网也多次做到单日风电上网电量占全网电量比例超过33%。
而从全国整体水平来看,我国风电占比还不到3%,电网的现有调节能力完全可以应对。
“关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协调的问题,弃风限电顽疾之所以 ‘久治不愈’,正是因为动了一些人的‘奶酪’。”秦海岩一语道破。
记者了解到,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下,一些地区存在为保障火电年度发电量计划和大用户直供电交易的完成,以牺牲新能源上网电量为代价,优先保障化石能源电量收购的现象。致使原本就非常严峻的弃风限电局势雪上加霜。
据秦海岩介绍,今年以来,甘肃省的弃风限电情况尤为严重。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该省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全国最低,仅有699小时,同比下降185小时;弃风率为30.98%,仅次于吉林省。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火电企业通过“直供电”的方式,获取本该属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优先上网权,大幅挤占电力送出通道资源,致使风电企业亏损进一步加剧。
有得利就有失利,矛盾和争议总是裹挟在改革实践中。在孟宪淦看来,“风光火”矛盾是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中问题,不必过度解读。“随着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以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能源革命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会促使现有能源发展思维、体制机制、技术路线发生质变。而在某一阶段,发展节奏出现慢一点,快一点都是可能的。面对挑战,我们应当统一认识,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积极主动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孟宪淦说。 在曲折中发展起来的新能源产业,在直面困境时已经学会冷静思考,从自身情况入手解决问题。
“电力体制改革强调电力市场多元化,市场化的地方就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去解决。”孟宪淦告诉记者,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是必然趋势,也是其从替代能源走向主力能源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而同台竞争的基础就是价格。可再生能源行业要加快提升质量和技术,逐步降低成本,同时探索形成符合市场的商业模式,最终可以不依赖扶持,与传统能源平价竞争。
对此,秦海岩表示赞同,他认为,要用合适的激励机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确保成本效益最佳的技术方案得到优先使用。
2010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6亿千瓦,这是中国的供应能力。那么中国的用电需求又是多少呢?仍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用电总量为4.19亿千瓦时。也就是说,中国的用电需求仅为发电能力的40%,60%的发电能力闲置。但是电能严重过剩的中国,2011年却爆发了严重的电荒。原因在于:
1发电厂是生产厂家,电网是物流。可整个电力行业营业收入的65%,让国家电网一刀切走。电厂巨亏,电网暴富。例如湖南超过一半的火电机组宣布停工检修。河南超过500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中,现有1200多万千瓦的机组处于检修状态。所占比例也超过了20%。如此惊人数量的火电厂在“停工检修”,问题出在火电厂在亏损经营。哪怕是微利,这样的情况都很难出现。
2我国的石油一半要靠进口,由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运输成本不断上行,电煤价格扶摇直上,而发电企业卖给电网的电价却不变。发电企业发电越多亏损越多,于是发电企业便尽可能地少发电或不发电。
3国家近来一直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限制了贷款的发放量,电厂很少能够贷得了款买电媒,也就发不了电。
1.发电机老旧,效率低。
2.电网修的老,不能适应现在的电需求。
3.抗灾难能力极弱(不是缺钱而是有人贪污,揪出来的没几个)
4.节能习惯和节能措施等匮乏
5.归根结底中国人太多,电力平均到人头上人均没多少。
国家鼓励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大家都看好风能发展的前景,所以纷纷投资设厂生产风能发电的设备。目前生产风电设备的制造厂就有60-70家,还不包括那些正在试图进入这个领域的制造厂。有专家估计有150家左右。除了少数几个制造厂商有独立研发的能力之外,多数厂商都是购买外国人的图纸和技术,进行生产,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的情况突出。有人形象的比喻,中国目前的风电设备的竞争,类似于中国当年在冰箱行业的竞争,有一窝蜂的特点。
另一方面,装备技术水平的落后,和风电场并网的困难,使得风电设备没有出口竞争力,并且在现有的风电场建设中也供大于求。
2、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等清洁电力,但是限于技术和客观条件等限制,其发展速度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3、电力发展应领先经济发展,不然像04、05年那样到处拉限电就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4、当核电的比例大幅上升,技术和安全等都有保障的话,火电停建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