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新能源车企长江汽车倒闭,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呆萌的西装
眼睛大的绿茶
2022-12-22 14:10:51

新能源车企长江汽车倒闭,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最佳答案
从容的时光
火星上的香水
2025-09-14 03:33:01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发布的破产文书显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天眼查APP显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6月,注册资本为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曹忠,经营范围含制造、加工、批发、零售:客车、电车、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汽车装饰品等。

天眼查风险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有数十条被执行人信息,法定代表人的限制消费令已过百条。此外,该公司还有多条法律诉讼,案由包括买卖合同纠纷等。

2016年4月,长江汽车发布电动车品牌“长江EV”,同时杭州工厂正式投产,一期年产能为10万辆,二期年产能为30万辆。随后,长江汽车加速扩张,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相继成立,并吸引不少政府背景的投资。

2016年,长江汽车成为最早一批获得国家发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车企。2017年12月,工信部公示第30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长江汽车位列其中。由此,长江汽车拿到了新能源汽车“双资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回答
哭泣的月饼
简单的钢笔
2025-09-14 03:33:01

又一个造车新势力倒下了。

在烧光了51亿资金之后,长江汽车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这个曾今手握造车双资质的车企,究竟为何沦落到今天的地步呢?

实际上,长江汽车有着悠久的造车历史,它的履历甚至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1-

1954年,杭州公共交通修理厂(长江汽车前身)正式组建。

1957年,随着解放牌卡车的下线,杭州公共交通修理厂将分配到国产解放牌CA-10型卡车改装为公共汽车,打造出杭州第一批公共汽车。

(解放牌 CA-10型卡车)

60年代初,杭州的公共汽车仍以福特、雪佛兰旧式客车为主要车型,而这些车型配件奇缺,政府号召进行技术改造,延长旧车部件的使用寿命,相应制定了旧车改造计划,并以解放牌部件分期分批改造旧车,改良公共汽车的机务状况。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杭州公共交通修理厂主要负责公共汽车的修理和车身新建。

从1967年开始,旧车改造进入整车改装阶段,杭州公共交通修理厂将解放牌部件配齐,一并委托上海公交客车厂组装成10辆660型铰接式公共汽车。至此,杭州首批铰接式公交车正式上路。

(SK660型铰接式公共汽车)

1971年,杭州公交客车厂(原杭州公共交通修理厂)开始承担国家建工部组装HZ644型公交客车的任务。1975年,他们又开始试制HZ641、HZ661型新型公交车。至此,上述三种车型成为杭州公交的当家车型。

1988年,试制的新型铰接式公交车HZG6921、HZG6151投入公交运营。在此期间,杭州公交客车厂还独立生产出了旗下第一辆电车。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公交客车厂还研制出我国首辆铰接式空调无轨电车,不仅填补了国内铰接式空调城市客车的空白,更因其设计布置合理、设施齐全等特点备受市民喜欢。

正是凭借着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杭州公交客车厂成为国家建设部最先批准的14家拥有城市公交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之一。

1996年,在和位于常州的长江客车集团合作3年后,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而前者则顺理成章成为了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的母公司。

(福莱西宝客车)

在此期间,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还曾以贴牌的形式生产过福莱西宝CFC6110GD型公交车等多款车型。

此后,长江汽车还成功进军上海电车、北京BRT快速公交市场。一度,长江牌客车在全国公交用户渗透率达到80%以上,公交市场绝对占有率为28%。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江客车”就是品质和销量的象征。

(服务于济南公交的长江客车)

2005年后,随着长江集团产销的“断崖式”下滑,以及自身经营不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濒临破产,其股权也被母公司几易东家。

2013年10月,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被国家工信部列入首批48家“特别公示”名单,到2015年10月若未通过相关资质审核,“长江”品牌将成为历史。

-2-

2013年,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五龙”)注资重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并持股49%成为实际控股股东,随后公司更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同时,新公司获得中大型客车生产资质。

接下来,长江汽车把目光瞄准了当时“蜂拥而入”的电动乘用车市场。

2015年9月,长江汽车与另外两家企业合资成立了杭州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简称:“长江乘用车”)。

2016年4月,长江汽车发布电动车品牌“长江EV”。

与此同时,长江汽车投资51亿元,在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具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控等五大先进工艺生产设施的现代化工厂。计划一期年产能为10万辆,二期年产能为30万辆。

2016年5月,长江乘用车成为最早一批获得国家发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车企。次年12月,工信部公示第30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长江乘用车位列其中,一举成为具备“双资质”的新能源造车企业。

至此,长江汽车正式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员,其将计划生产A00级和A0级纯电动SUV等,发力乘用车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五龙电动车注资重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的背后,还有香港首富李嘉诚的身影。

早在2010年,李嘉诚就以0.73港元/股的价格,买入五龙电动车4亿股份。并在此后多次增持五龙电动车股份,2015年李嘉诚的持股比例一度升至8%,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在李嘉诚“加持”期间,长江汽车一时声名大噪、风光无限。

2016年前后,长江汽车加速扩张,贵州长江生产基地,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相继建立。同时,长江汽车还涉足电池上游材料和电池设计等相关产业链的业务。

(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更为轰动的是,2017年,长江汽车吸引了时任沃尔沃中国CEO的童志远前来加盟,并成为国内首家大批量向美国市场出口高端电动物流车的车企。同年,长江汽车还拿下了总额过亿元的500辆电动商用客车大单。

与公司快速扩张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乘用车方面,长江汽车至今未拿出过真正具备硬实力的产品。

对于乘用车的产品规划,长江汽车曾计划每1-2年推出一款新车型,其中还包括C级、D级车型。然而根据官网显示,目前长江汽车仅拥有奕阁、奕胜、益众、逸酷等四款车型。

其中,逸酷于2016年4月发布,这款小型纯电SUV分为2座和5座版,等速续航里程分别为200km和100km,官方指导价却高达20万左右。由于新能源补贴门槛一再提升,产品达不到补贴要求,导致采购成本过高,缺乏竞争力,逸酷SUV未能实现上市交付。

(“逸酷”纯电动SUV下线)

自2016年发布逸酷车型后,长江汽车陷入乘用车产品空档期。直到2018年,长江汽车才携三款乘用车和六款商用车亮相北京车展。但这三款乘用车仅仅停留在概念车阶段,并无现车和量产版,俨然成为了“PPT造车”企业常用套路。

2018年下半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市场需求下滑,长江汽车开始出现资金流动性紧张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长江汽车的销量已然呈断崖式下滑。

2018年7月,神州租车曾发布公告称,拟以每股0.06港币的价格认购五龙电动车90亿股,并认购该公司6亿港元可换股债券。但之后此事也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神州系最终选择了宝沃。

处境艰难之际,长江汽车打出了手中最后一张牌——“双资质”。

2019年1月,长江汽车与同为造车新势力的零跑汽车签署代工协议。但此后零跑汽车的销量始终不成规模,这对急于摆脱资金困扰的长江汽车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

同年,长江汽车的电动中巴车和客车的月销量仅维持在1000辆左右。而到了2019下半年,长江汽车已实质性停产。

实际上,自2018年开始,长江汽车就已经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从2019年2月份开始,欠薪情况越来越严重,两、三个月或是半年都不曾发放工资。包括贵州长江、成都长江以及杭州长江汽车的各部门员工不断向有关部门投诉公司拖欠工资,但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此时,作为股东方的五龙集团早已因连续多年亏损而自顾不暇。2015年至2019年,净亏损分别为3.2亿元、1.9亿元、4.9亿元、17.87亿元和7亿元。此外,五龙电动车自2020年7月2日起已在港交所停牌,其市值仅剩4.76亿港元。

无奈之下,长江汽车只能自救。但这对于缺少“造血”能力的长江汽车来说,破产的命运或许早已注定。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长江汽车走上了破产清算之路,但获得造车“双资质”是长江乘用车。虽然长江汽车与长江乘用车是同一个法人,但作为两个独立的企业主体,长江汽车的破产暂不会对长江乘用车代工的零跑项目产生影响。

后记:

2019年3月至今,长江汽车已被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等列为被执行人次数共计65次,累计执行标的超2.35亿元。

2020年8月24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2020年9月11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指定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浙江诺力亚律师事务所、宁波科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管理人。

2020年11月11日前,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所属债权人应向管理人申报债权,书面说明债权数额、有无财产担保及是否属于连带债权。

2020年11月26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将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朴实的大白
传统的鞋子
2025-09-14 03:33:01

近日,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汽车”)已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长江汽车总部了解到,厂区里大部分员工都已离职,目前只有两百多位负责乘用车生产的员工还照常上班,但手上为数不多的订单完成后已没有新订单。

长江汽车前身为杭州公交客厂,成立于1954年,90年代曾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2013年由五龙电动车前身中聚电池注资重组,并成立了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而五龙电动车第三大股东,则是香港首富李嘉诚。

2016年,长江汽车是最早一批拿到国家发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车企之一,2017年12月,在工信部公示的第30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长江汽车位居其中。

在2016年4月时,五龙电动车投资51亿元推出电动车品牌“长江EV”,一期年产量10万辆、二期年产量30万辆,杭州工厂正式开始投产。同时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也相继成立。

数据显示,2015年,长江汽车与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紫荆聚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4%、33%、33%。

长江汽车面临破产

目前我们工资还是照常发的,每个月五六千块钱,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四天之后,长江汽车却在烧光51亿后,面临破产,一副好牌却打得如此之烂,除了补贴退坡、缺乏造车经验这些原因,长江汽车所出的产品不被消费者认可才是重要一点,长江汽车旗下共四款车型,即“奕阁”、“奕胜”、“益众”、“逸酷”,前三款为电动商用车,第四款为小型纯电SUV,但是“逸酷”自2016年4月官宣发布后至今仍未上市量产,其他电动商用车也分别在2019年下半年停产。

而长江汽车的员工则并未如小李这般幸运,小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那边(长江汽车)都一年多没发工资了,就连很多高管也都一年多没拿到工资,他们应该是在等法院最终清算后的结果。”

外忧内患长江汽车不堪重负

外忧内患,让长江汽车不堪重负,昔日的高光时刻已不复存在,在长江汽车总部园区内,也只剩下“长江汽车”四个红字,市场从不缺乏新产品,要想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没有像样的产品是很难做的,适合消费者,顺应市场规律,进而生产出性价比过硬的产品,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对长江汽车唏嘘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所有汽车制造商务实的重要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优美的雪碧
刻苦的网络
2025-09-14 03:33:01
12月7日,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汽车)已公开招募投资人,对长江汽车进行破产重组。

长江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已经召开,目前没有相关进展信息可以透露,后续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根据《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项目公开招募公告》显示,长江汽车债务人及主要债权人均表达了希望长江汽车通过重组方式发挥其潜在价值。为实现长江汽车公司资产价值最大化,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现就长江汽车项目向社会公开招募。

公开资料显示,长江汽车的前身是1996年挂牌的杭州长江客车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2013年,在长江客车濒临破产之际,五龙电动车(00729,HK)对其注资重组,并将其更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长江汽车曾是国内首批拿到新能源汽车“双资质”的车企。2016年,五龙电动车投资51亿元推出了电动车品牌“长江EV”,同时杭州工厂正式投产,但旗下乘用车产品迟迟未能量产落地。

勤奋的康乃馨
辛勤的高山
2025-09-14 03:33:01

导语:多家新能源汽车爆雷:以企业头衔圈地,月销量仅千辆,融资上百亿

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蓬勃发展,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出现了多家知名的企业,像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新造车势力,他们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造出来的 汽车 ,受到广泛消费者的追捧,甚至他们的市值也超越多家百年传统造车势力,一时间,新能源 汽车 成为全球“风口”,受到资本的青睐。

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也意味着旧事物的消失,伴随新能源 汽车 的出现,传统 汽车 企业也在进行转型,转向新能源领域,然而新能源的出现,受到欢迎的同时,也面临着质疑。为了更好的规范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能源 汽车 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地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产业司上报各地新能源 汽车 的投资情况。

没想到的是,该通知一出来,多家新能源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严重波动,其中蔚来、小鹏、理想、恒大新能源股价纷纷下跌。因为在资本市场有句话说的好:往往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是有关联的。要知道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的新能源造车势力出现多家爆雷跑路的现象。

它们往往以企业的头衔进行买地,一买就是大面积的囤地,然而它们的月销量仅仅千辆左右,甚至有的只有几十辆,但是这些新能源 汽车 却能融资上百亿:

一:今年4月份, 赛麟 汽车 遭到公司高层的实名举报,称江苏赛麟董事长王晓麟涉嫌虚假技术出资、贪污巨额国资,并通过实际控制的4个外资“空壳公司”,将成本仅有300万左右的技术,却地方政府要求60多亿作价入股,导致数十亿元国资流失。目前赛麟 汽车 爆雷深陷运营困境,其位于北京、江苏如皋和上海三地的所有项目已经全部停掉。

二: 拜腾 汽车 ,这家新造车企业被权威媒体点名批评,肆无忌惮的圈钱圈地,烧光84亿却依旧造不出车子,让所有人笑掉大牙。然后又将土地抵押出去,套现大笔现金离开,拖欠员工工资,并且停工停产。

三:同样的 博郡 汽车 也出现爆雷,前后融资50亿左右,而且博郡 汽车 与一汽夏利成立的合资公司天津博郡,自8月1日起进入歇业状态,随后进入解散清算状态,拖欠员工工资、变相裁员等,吃相极其难看。

四: 港股上市公司长江 汽车 也没能逃过破产清算的命运。此前长江 汽车 陆续成立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并吸引了足足上几十亿的投资,其中还不乏地方政府的投资,但也彻底倒下,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因此为了防止新能源 汽车 企业打着造车的名义,进行 “假造车,真圈地” 的事情,监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透过现象会发现,每当新能源 汽车 拿地的时候,房地产商就会介入。其 实技术没有错,但我们要明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无私的宝马
兴奋的飞机
2025-09-14 03:33:01
暂停发放了大半年的新能源车“准生证”,最近由前途汽车打破,前途取得工信部的审批后,新车量产上市将被开绿灯。然而,缓慢的资质发放频率,对大批对产销资质渴望的新能源车企,包括新造车势力来说,就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悬挂在它们的颈脖上。

“有些企业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根本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着‘资质’四处找投资;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在日前举行的2018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道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解释了相关部委暂停发放资质的原因所在。从2017年5月22日至今,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大门已经关闭了整整一年时间,背后原因众说纷纭,但都避不开对已领取生产资质的15家新能源车企项目进展不一、表现悬殊的问责。

一方面是部分获得资质的企业,迟迟未进入市场,除了北汽新能源和江淮大众以及知豆,其他企业丝毫没有成为市场主流车企的迹象。

另一方面,对资质近乎“饥渴”的新造车企业,尤其是产品进度推进较快,以及融资金额排名前列的一二梯队,却又迟迟无法得到资质。为了抢新车上市的进度,一些新造车势力甚至被倒逼迂回生产——— 寻求代工或收购有资质企业。可以说,近两年冒起的新造车势力,如果说之前仍处于“PPT造车”阶段时,没有领到生产资质实属合理,那么过去一年资质发放近乎停摆后,让逐渐走向量产、走向市场的新造车企业,无奈地成为了被“歧视”的一方。在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把资质给到对的人,依旧有待破局。

停审 现有新能源产能严重超标

从2016年3月17日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再到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众获得最后一张生产资质,短短14个月时间,发改委共发放15张新能源牌照。业内曾经普遍认为新能源生产资质发放10个最合适,随着兰州知豆拿下第11张牌照,渴求新能源一纸准生证的新造车势力欣喜若狂,加快递交申请,以期占得先机。然而,这扇资质大门却在江淮大众领到第15张牌照之后,在没有正式文件的情况下关闭了,至今仍无重启的迹象。

为何发改委暂停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这必须从发放新能源牌照的初衷说起。

发改委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本是为了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也即是“鲶鱼效应”来搅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过,从目前拿到牌照的15家新能源企业的进展来看,产品推出普遍缓慢,竞争力弱,根本无法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更遑论对传统车企造成冲击,完全辜负了国家的期望“目前审批工作处于暂停状态,主要原因是之前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审批规则相对宽松,审批速度过快,获批的企业实力参差不齐。”一位消息人士解释说,发改委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从2017年5月开始暂停审批工作至今。

拿到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分别是: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按照传统车企、新造车、汽车产业链三大势力划分的话,传统车企势力有5家企业,分别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众、江铃新能源、金康新能源;新造车势力最多,有7家之多,包括前途、知豆、云度新能源、河南速达、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国能新能源;剩余的万向集团、长江汽车、敏安汽车则属于汽车产业链势力。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这15个获得新能源准生证的“天之骄子”,现有产能加起来达到91万辆。据不完全统计,正在排队等待资质审批的新进入企业超过了20家,产能是这15家车企的两三倍之多。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200万辆,而现有的新能源产能已经严重超标。新能源造车热急需降温,从狂热回归理性。

事实上,拿到发改委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并非都可以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他们还需通过工信部的考核,产品被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即拿到工信部的“生产资质”,方能上市销售产品。而这15家车企中,获得工信部生产资质的只有6家,分别是云度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原因是很多车企的生产基地建设缓慢,始终无量产车影踪。

尴尬 15家车企仅6家有车在售

记者调查发现,在领取牌照超过一年时间以上的今天,有量产车型上市销售的只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奇瑞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等6家车企,另外还有前途汽车、江淮大众、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4家车企计划在今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型,而其余5家车企中,除了重庆金康此前表示首款产品将于明年推出市场之外,敏安、万向、速达、国能都尚无十分明确的上市时间表,也常被称为“僵尸企业”。

有产品在售的6家车企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均出自传统车企。其中,北汽新能源早已是行业的佼佼者,其目前最受瞩目的大事并非产品或销量,而是上市。事实上,北汽新能源2009年创立之初,就被北汽集团规划为未来独立上市公司来运营,甚至从2014年开始筹备上市。今年4月27日,北汽新能源与成都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锋)的关联交易方案获批,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这一国内新能源整车巨头终于登陆A股。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本届北京车展上明确了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时间表———2018年第三季度。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达到了10.3万辆,位居比亚迪之后,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排名第二。依托传统车企的开发平台和技术沉淀,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也双双排进去年新能源销量榜前十,其中奇瑞共销售3.68万辆新能源汽车,江铃则售出3万辆,分列第六名和第七名。

在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车企中,有四家车企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除了上述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以及江铃新能源之外,另一家就是近两年在新能源市场大放异彩的知豆。兰州知豆旗下已有H1、D1、D2、D3等车型上市,2017年实现销售4.25万辆,排在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前面,在去年排行榜中名列第四,仅次于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和上汽乘用车。成立于2015年的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2017年估值超过12亿美元,目前累计销量逾10万台,占据新能源乘用车逾10%的市场份额,纯电动乘用车13%的市场份额,足迹遍布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在今年由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科技部、中关村等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知豆以宁波首家“独角兽”企业的身份亮相,未来发展前景备受看好。

云度新能源则在去年迅速推出首款量产电动车π1,今年3月再神速推出π3,并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全球首发A+级纯电SUVπ7,据称这款车将于明年上市销售,将具备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涉足乘、商两个汽车领域的长江汽车,也高调参加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带来9款产品,包括3款乘用车和6款全新纯电动物流车。据了解,长江汽车依托母公司香港五龙电动车集团在电池材料、电池生产、乘用车/商用车/客车生产、汽车设计全产业链的优势,目前在北京、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在天津、辽宁建立了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重庆建立了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在中国、昆明、贵州建立了整车生产基地,甚至在美国有海外生产基地,整车年产能达10万辆,在15家获资质车企中与江淮大众并列第一。

统筹策划:南都记者 钟键挺 张泽彤

采写/制表:南都记者 何羽 钟键挺  实习生:贡芊芊

编辑:张泽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