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有什么优势?
所谓“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热电冷(值)联产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在环境保护上,将部分污染分散化、资源化,争取实现适度排放的目标 ;在能源的输送和利用上分片布置,减少长距离输送能源的损失,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能源优势
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利用合理、损耗小、污染少、运行灵活,系统经济性好等特点。发展主要存在并网、供电质量、容量储备、燃料供应等问题。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安置在需求侧的能源梯级利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设施。通过在需求现场根据用户对能源的不同需求,实现温度对口供应能源,将输送环节的损耗降至最低,从而实现能源利用效能的最大化。
分布式能源例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以资源、环境效益最大化确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统,根据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最优化确定规模。分布式能源采用先进的能源转换技术,尽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使排放分散化,便于周边植被的吸收。同时,分布式能源利用其排放量小,排放密度低的优势,可以将主要排放物实现资源化再利用,例如:排放气体肥料化。分布式能源依赖于最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智能化监控、网络化群控和远程遥控技术,实现现场无人值守。同时,也依赖于未来以能源服务公司为主体的能源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以保障各能源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分布式能源是信息时代的能源系统,它将电力生产、热力供应、制冷除湿、天然气合理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等因素,在信息化智能控制和通讯遥控技术支持下,进行跨行业的优化整合。以此建立一个因特网式的能源—信息网络系统,将电力、燃气、热力和通信网络进行四维一体的整合,将“需求——生产——供应”链置于信息化控制系统下,使资源效益最大化,资金和环境代价最小化,寻求一种多元的损益平衡。
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是以资源、环境效益最大化确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统,将用户多种能源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整合优化,采用需求应对式设计和模块化配置的新型能源系统,是相对于集中供能的分散式供能方式。
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利用合理、损耗小、污染少、运行灵活,系统经济性好等特点。发展主要存在并网、供电质量、容量储备、燃料供应等问题。
扩展资料:
由于分布式能源可用发电的余热来制热、制冷,因此能源得以合理的梯级利用,从而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达70%.90%)。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减少或缓建了大型发电厂和高压输电网,缓建了电网而节约投资。同时,使得输配电网的潮流减少,相应的降低了网损。
因其采用天然气做燃料或以氢气、太阳能、风能为能源,故可减少有害物的排放总量,减轻环保的压力:大量的就近供电减少了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输电线的建设,由此不但减少了高压输电线的电磁污染,也减少了高压输电线的征地面积和线路走廊,减少了对线路下树本的砍伐,有利于环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布式能源
分布式:是相对以往集中式而言,可从规模和布局两个方面来理解,即规模相对较小并且靠近用电侧(电力用户)的都可以理解成为分布式;
新能源: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第145问
新能源领域可以做哪些项目?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国家层面首次明确将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新能源项目迎来了新一波的政策大力支持。
一、什么是新能源?
谈到新能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 等直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消费产品、设施,但实际上新能源远不止如此,新能源是指 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指 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如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 等。
二、新能源领域可以做哪些项目?
5月30日,国务院转发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主要聚焦新能源开发利用,要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
根据《方案》,未来新能源领域政府投资主要从以下方面发力:
(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
(1)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2)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
(3)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水电扩机、抽水蓄能和太阳能热发电项目
(4)沙漠、戈壁、荒漠、近岸、深远海风电、光伏项目
(二)工业和建筑领域新能源开发项目
(1)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2)太阳能与建筑深度融合发展
(三)新能源储能及能源输送
(1)新型储能项目
(2)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直流配电网工程
(3)新能源接网及送出工程
(四)生态环境保护类新能源
(1)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供暖
(2)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五)新能源 科技 创新与产业升级
(1)国家级新能源实验室和研发平台
三、专项债券支持哪些新能源项目?
国家明确将新能源项目纳入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多地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提出要谋划、储备、实施一批新能源项目。
那专项债券支持哪些新能源项目呢?
根据当前政策和实操,目前新能源项目暂无明确的负面清单,且新能源项目大多有确定的项目收益,满足 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要求, 所以 上述提到的项目均具有申请专项债券支持的可行性 ,但是一定要注意专项债券是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债券,所以 项目收益需要能够覆盖债券本息 。
当前国家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和大规模发行政府专项债券的机遇难得,利用专项债券支持新能源项目建设迎来重大机遇,建议各地区可抢抓当前机遇,谋划、实施一批新能源项目,努力多争取债券资金,促进经济 社会 高质量发展。
中文名分布式光伏发电
类别发电
采用光伏组件
作用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相关视频
查看更多
快速
导航
特点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以下特点:
分布式光伏发电一是输出功率相对较小。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在数千瓦以内。与集中式电站不同,光伏电站的大小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对其经济性的影响也很小,小型光伏系统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会比大型的低。二是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噪声,也不会对空气和水产生污染。三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但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每平方米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仅约100瓦,再加上适合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屋顶面积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电紧张问题。四是可以发电用电并存。大型地面电站发电是升压接入输电网,仅作为发电电站而运行;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接入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且要求尽可能地就地消纳。[2]优势(1)输出功率相对较小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在数千瓦以内。与集中式电站不同,光伏电站的大小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对其经济性的影响也很小,小型光伏系统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会比大型的低。[3](2)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噪声,也不会对空气和水产生污染。(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但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每平方米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仅约100瓦,再加上适合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屋顶面积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电紧张问题。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用范围:可在农村、牧区、山区,发展中的大、中、小城市或商业区附近建造,解决当地用户用电需求。解决方案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又称分散式发电或分布式供能,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光伏发电供电系统,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设备包括光伏电池组件、光伏方阵支架、直流汇流箱、直流配电柜、并网逆变器、交流配电柜等设备,另外还有供电系统监控装置和环境监测装置。其运行模式是在有太阳辐射的条件下,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将太阳能转换输出的电能,经过直流汇流箱集中送入直流配电柜,由并网逆变器逆变成交流电供给建筑自身负载,多余或不足的电力通过联接电网来调节。方案特点系统相互独立,可自行控制,避免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安全性高;弥补大电网稳定性的不足,在意外发生时继续供电,成为集中供电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可对区域电力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实时监控,非常适合向农村、牧区、山区,发展中的大、中、小城市或商业区的居民供电,大大减小环保压力;输配电损耗低,甚至没有,无需建配电站,降低或避免附加的输配电成本,土建和安装成本低;调峰性能好,操作简单;由于参与运行的系统少,启停快速,便于实现全自动。国家补贴政策《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最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在国内部分地区相继出台,其补贴力度超过业内预期。其中嘉兴光伏产业园对建成的分布式项目给予每度电2.8元的补贴,在行业上下引起震动。在嘉兴之后江西、安徽等地关于个人分布式光伏电站补贴政策也先后出炉。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认为,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力度超预期,将有利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市场加速发展[4]。2013年6月18日举行的“2013长三角嘉兴投资贸易洽谈会暨嘉兴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推介会”上传出,嘉兴光伏产业园内建成的个人分布式项目将得到每度电2.8元的补贴,补贴三年,逐年下降5分钱。“平均下来,三年半就可以收回成本。”业内人士戏称,这下全国人民都要去嘉兴建分布式电站了。
什么是光伏:
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因而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与常用的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太阳能发电系统除了无污染排放外,还具有建设周期短和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
太阳能作为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目前有着广泛的用途。但由于质量、价格的限制,太阳能发电在国内的利用还处在低水平上,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
8月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统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即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外),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光伏发电也将开始走上商业化的道路。
随着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光伏发电在成本上一定会有所降低,预计在2014年左右会与传统电价持平并在此后低于传统电价。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对于光伏发电产业的扶持,在3到5年内,光伏发电有望进入到每家每户。
用途如下:
光热利用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辐射能收集起来,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热能加以利用。目前使用最多的太阳能收集装置,主要有平板型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陶瓷太阳能集热器和聚焦集热器(槽式、碟式和塔式)等4种。通常根据所能达到的温度和用途的不同,而把太阳能光热利用分为低温利用(<200℃)、中温利用(200~800℃)和高温利用(>800℃)。目 前低温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蒸馏器、太阳能采暖(太阳房)、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等,中温利用主要有太阳灶、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装置等,高温利用主要有高温太阳炉等。
发电利用
清立新能源未来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是用来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方式有多种。已实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1、光—热—电转换。即利用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用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为工质的蒸汽,然后由蒸汽驱动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前一过程为光—热转换,后一过程为热—电转换。
2、光—电转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
【材料要求】耐紫外光线的辐射,透光率不下降。钢化玻璃作成的组件可以承受直径25毫米的冰球以23米/秒的速度撞击。
【装用的EVA胶膜固化后的性能要求】透光率大于90%;交联度大于65-85%;剥离强度(N/cm),玻璃/胶膜大于30;TPT/胶膜大于15;耐温性:高温85℃、低温-40℃;太阳电池的背面,耐老化、耐腐蚀、耐紫外线辐射、不透气等。
【用途】太阳能发电广泛用于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便携式系统,太阳能移动电源,太阳能应用产品,通讯电源,太阳能灯具,太阳能建筑等领域。
太阳能在2050年前可能将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受助于发电设备成本大跌。IEA报告表示,2050年前太阳能光伏(PV)系统将最多为全球贡献16%的电力,来自太阳能发电厂的太阳能热力发电(STE)将提供11%的电力。
光化利用
这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能直接分解水制氢的光—化学转换方式。它包括光合作用、光电化学作用、光敏化学作用及光分解反应。
光化转换就是因吸收光辐射导致化学反应而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其基本形式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利用物质化学变化贮存太阳能的光化反应。
植物靠叶绿素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实现自身的生长与繁衍,若能揭示光化转换的奥秘,便可实现人造叶绿素发电。太阳能光化转换正在积极探索、研究中。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生物质的过程。巨型海藻。
燃油利用
欧盟从2011年6月开始,利用太阳光线提供的高温能量,以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材料,致力于“太阳能”燃油的研制生产。截止目前,研发团队已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实验室规模的可再生燃油全过程生产,其产品完全符合欧盟的飞机和汽车燃油标准,无需对飞机和汽车发动机进行任何调整改动。
研制设计的“太阳能”燃油原型机,主要由两大技术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利用集中式太阳光线聚集产生的高温能量,辅之ETH Zürich 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氧化物材料添加剂,在自行设计开发的太阳能高温反应器内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合成气(Syngas),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第二部分根据费-托原理(Fischer-Tropsch Principe),将余热的高温合成气转化成可商业化应用于市场的“太阳能”燃油成品。
太阳能的利用目前还不是很普及,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太阳能电池在为人造卫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应用。
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除外),虽然太阳能资源总量相当于人类所利用的能源的一万多倍,但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的这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建设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设想早在1968年就有人提出,但直到最近人类才开始真正将之付诸行动。日本可谓此项目的先驱者之一,该项目预计耗资210亿美金,发电量能达到十亿瓦特,能供29.4万个家庭使用。在太空建太阳能发电站,无论气候如何,均可利用太阳能发电,这与在地球上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的情况不同。
具体的方针政策
第一,坚持多方面发力,加速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紧盯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实施建筑、钢铁、工业、交通重点用能领域电能替代。大力推广电制热、电灌溉、建筑光伏一体化、电力交通、智能家居等生产生活设备,引导能源消费绿色升级。
加快推动“近零碳园区”建设,引导高载能产业向西部绿电资源富集地区有序转移,促进绿电就地消纳。坚定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完善市场引导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强化公共领域和居民节约消费观。
第二,坚持多元化支撑,全面优化能源供给体系。夯实新能源主体地位,持续开发建设陆上大型新能源外送基地,加快布局远海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消费侧精准布局分布式新能源项目。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实现新能源与养殖业、种植业深度融合。
依托煤电开展综合环保平台建设,开展超级芦竹等生物质大规模掺烧,实施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先进煤电机组替代,提速煤电“三改联动”。统筹推进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站和独立储能电站开发建设。稳步推进高海拔水电、新一代核电、氢能、可燃冰等方向产业布局。
第三,坚持多点位攻坚,以创新技术带动产业升级。在新型电力系统、绿氢产业、储能产业等领域,加快组建一批创新联盟,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开展以“零碳”为目标的微能源系统试点,超前部署二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的研发。
探索新能源综合提效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油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加大新型能源网技术研发力度,充分发挥特高压远距离输送重要载体作用,发展智能化调度、配电和微网技术、消费侧弹性响应技术,推进虚拟电厂建设。探索各类储能、燃料电池先进技术。
第四,坚持多领域并举,持续深化能源体制变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推动完善价格传导机制,有效平衡能源供需、质量和成本。积极稳妥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纳入行业,丰富交易产品与交易方式。
提速新能源全面竞争性配置,完善新能源运行消纳机制,实现新能源全面竞价上网。出台能源法,修订完善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煤炭法,推进制定石油储备条例等行业法规。
第五,坚持多渠道推动,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引导能源标准和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国际能源治理新秩序。
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共建,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海外能源基地,深化能源设施互联互通,防范海外能源供应与运输中的政治、安全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