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什么?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学习与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和突破了传统专业界限。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动态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掌握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覆盖面广,不同学校培养重点不同。有的学校主攻内燃机方向,有的学校主攻制冷和供暖,有的学校主攻发电、新能源等,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
其次就业方向上可以从事大型企业、相关公司及相关科研院所、设计院、高等院校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制造、测试等工作。学习和管理部门。、管理、教学等。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控制、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
再者可以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能源动力一级学科,培养能源工程。包括能源转换与有效利用理论与技术、能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制冷与供热系统(蒸汽源、热源、冷源、热管电网、燃气输配)、火电厂等工程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相关设备生产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经理,本专业包括电厂热能和城市市政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供热)两个专业。
要知道的是能源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大致与其能源消耗成正比。能源与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专业名称调整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在90%-95%之间。
能源动力工程考研科目: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01数学一、837传热学一或838工程热力学。复试科目:外语听力及口语、专业课、综合素质面试。
主要学的科目除了数学,物理这种基础课以外. 主要专业原理课有 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汽轮机原理 流体力学 等等跟热力和结构有关的理工类科目.
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专业考研需要的科目有: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04)材料科学基础或(805)工程热力学或(806)化工原理或(807)环境学或(808)核工程技术基础或(812)固体物理或(813)传热学或(816)工程力学或(821)有机化学或(843)流体力学或(849)半导体物理。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创建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锅炉专业、第一个汽车制造专业、第一个制冷与低温专业、第一个压缩机专业等,创立了中国热能动力学科和内燃机学科等。
学院前身为交通大学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系之一。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院系调整,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动力机械工程系合并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扩展资料: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系部专业:截至2017年3月,学院设有11个系(中心),4个本科专业。
1、系(中心)的专业:热能工程系、热动力工程系、热能动力与控制工程系、热流科学与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压缩机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
2、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一级学科,一般有以下四个专业方向,考试科目都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扩展资料:
能源与动力工程知识结构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源与动力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1、热能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流体机械、流体工程、电站运行管理、液压气动、航空航天、给排水、能源利用等行业有关的研究单位、公司、企业、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研究、设计、策划、生产、教学和管理工作。
2、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毕业生可以在电力系统设计研究院所、火力发电厂、热电厂、动力设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以及有关能源、环保方面的公司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有关的研究、教学、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3、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方向), 毕业生可在能源利用、燃烧设备、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微电子器件、环保与大气污染治理、换热设备、动力机械等相关的研究院所、企业、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有关的研究、开发、教学、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而且现在机械行业(如柴油机行业)发展形势很好,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较大,我觉得这个专业很好,但学习时理论与实践要并重,强化对专业实践的学习,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概率论高等数学A(一) 高等数学A(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民族理论与政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1001111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及格
100111209 形势与政策 考查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3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4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5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6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7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8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411001 大学语文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1 体育(一)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及格
160111002 体育(二)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3 体育(三)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4 体育(四)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200011001 军事理论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280111002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考查 1.0 1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实践教学 必修 34.0 12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10517004 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7004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7020 热能动力装置综合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4 科研训练 考查 1.0 1.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6 认识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7 生产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8 毕业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9019 毕业设计(论文) 考查 13.0 13.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90118001 文献检索实践 考查 1.0 1.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200018002 军事训练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300118002 工程训练B 考查 3.0 3.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300118006 电工电子实习A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53.5 16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1021300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1003 机械设计基础(一) 考试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1004 机械设计基础(二) 考试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3006 机械制图A(一)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及格
010513007 机械制图A(二)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3010 计算机辅助设计 考查 3.0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20411004 微机原理及应用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20511112 电工学B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3001 测试技术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3007 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2 工程流体力学 考试 4.5 7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7 工程热力学A 考试 4.5 7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9 传热学A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40213014 机械制造基础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40213106 工程材料B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90211007 工程力学 考试 5.0 8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专业课 必修 15.0 5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30114003 内燃机构造与原理 考试 4.5 7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04 锅炉原理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15 热交换器原理及设计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16 制冷与低温技术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35 泵与风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专业选修课 限选 12.0 6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30115005 专业外语(英)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06 汽轮机原理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10 燃烧学概论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11 热力发电厂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1 风力机原理与设计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2 风力机组检测与控制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3 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4 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 考查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9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1 内燃机设计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2 内燃机代用燃料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6 单元机组集控运行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0 能源概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5 振动与噪声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6 能源清洁利用 考查 1.5 2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7 前沿专题讲座 考查 1.5 2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8 压缩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初试科目:824传热学、825工程热力学、827流体力学。
复试科目: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热力发电厂、热工基础。
考研查询专业课科目可登录学校官网,个别学校会将考试科目以及参考教材公布,还可以登陆研究生考试信息网以及中国教育考试网查询。
初试科目为综合,考点涉及以上,复试科目两门中选择一门即可,同等学力考生需要多考两门专业课程加试。
扩展资料:
研究生考试相关
一、学业水平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考试时间
每年12月22日-24日。
三、考试科目
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一门专业课。
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
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
一门专业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四、报名及考试时间
报名及考试时间(具体以网站公布为准)
1、网上咨询:9月22日—26日(每天9:00-17:00)
2、预报名:9月25日—9月28日(每天9:00-22:00)
3、正式报名: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
4、现场确认:11月10日至11月14日
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华北电力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生考试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士
主要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等
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等等